我国高铁技术领域专利申请的现状和发展研究论文_宋肇经

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专利审查协作天津中心 300304

摘要:简要陈述我国高铁的发展历史,并对我国最具代表性的四个公司进行分析,通过分析申请人专利申请量、申请人最大的五个专利申请领域的比重、申请人之间合作申请量、申请人海外布局情况,可以看出我国高铁事业发展迅速,但是,存在分公司之间合作不足,海外专利布局不足等问题。

引言

高铁是高速铁路的简称,一般指列车运行时速在200km/h以上,基础设计标准较高,列车所运行的轨道有特殊行业标准。高速铁路技术发展主要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在1960年-1989年这期间以日本为代表,建立了遍布全国的新干线;第二阶段:1989年-1997年,期间,由于日本、德国、法国的成功,欧洲许多国家开始合作最终建立了跨国的高铁网,其中,最具代表性为“欧洲之星”列车;第三阶段:1995年至今,欧洲大多数国家的成功促进了亚洲等国高速铁路的建设,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中国,从2004年开始引进国外技术,到2009年制定高铁“走出去”战略,短短几年实现了高铁技术的飞速发张,到目前为止已经实现了高铁技术完全自主知识产权。

高铁作为我国重要的名片,要结合“八纵八横”、“一带一路”等相关政策,不断改革创新,实现高铁装备走出国门的战略目标。然而,实现这个战略目标存在的问题是我国企业海外专利布局严重不足。本文通过分析中国车企在国内和国外专利的布局状况,并充分了解国外车企专利的布局现状,为中国车企的产品走向海外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一 中国车企专利布局现状

中国车企最具代表性分别为中车长春轨道客车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车长客)、中车唐山机车车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车唐山)、中车青岛四方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青岛四方)、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车株机)。以上几家公司作为主机厂主要负责整车的生产,所以,选取以上几家公司最具代表性。

图1 申请人专利申请量

通过图1可以看出最早开始进行专利申请的公司为青岛四方,这种情况也符合中国国情,中国从2004年开始引进国外技术,中车长客、中车唐山、青岛四方分别收了庞巴迪、西门子、阿尔斯通的高铁技术,中车唐山公司在2008年生产的高铁在京沪线上飞驰标志着我国已经将高铁技术完全吸收,从2008到 2012年开始进行自主知识产权保护,2015年至2018年申请量明显上升,从引进到消化吸收再到创新,也从侧面反映了国内车企之间的竞争,国内车企开始注重知识产权的重要性。企业之间的横向比较可以看出,中车四方的申请量是中车长客和中车唐山的总和,这说明中车四方的研发能力相比其它公司较强。

c)青岛四方分类号比重 b)中车株机分类号比重

图2申请人最大的五个专利申请领域的比重

通过图2可以看出从2011年开始四个公司专利拥有量的前五个专利申请领域占比重比较大的分别为:B61D、B61F,这两个领域分别是对高铁车辆的车体和车辆悬架设计专利,符合主机厂对于车辆整体的设计。作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知,高铁车体的设计在整车运行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属于多学科交叉产生的结果,对于制动系统、牵引系统、内饰等等都有一定的影响。

中国高铁技术专利布局还存在一定问题,上述四个公司之间合作申请专利数量几乎为零,而且对于海外专利申请也几乎零。首先,既然四个公司都是中车集团的子公司就应该加强之间的相互交流与合作,为中国高铁事业做大做强奉献自己的每一份力量,其次,中国高铁既然要根据国家政策实现“走出去”的目标,就应该开始着眼海外市场,进行海外专利布局,为保护自己的产品打下坚实的基础。

结论

最近几年内国内企业的高铁专利数量激增可以看出国内高铁技术已经日趋成熟,但是国内企业对于高铁技术的专利布局在区域上显得比较保守,主要集中在国内,对于海外专利布局几乎为零。加强海外专利布局,争取早日实现“走出去”。

主机厂对高铁技术专利的数量主要集中在车体设计、车辆悬架设计,中国高铁创新研发的复兴号,虽然在一定程序上实现了模块化、标准化,但是,高铁关键技术主要集中在牵引系统、制动系统、网络系统等方面,这方面专利还是比较匮乏,因此,需要加强对于以上几方面的投入研究。

论文作者:宋肇经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9年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14

标签:;  ;  ;  ;  ;  ;  ;  ;  

我国高铁技术领域专利申请的现状和发展研究论文_宋肇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