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创新现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上海论文,现状论文,企业技术创新论文,工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999年,上海大中型工业企业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以及上海市技术创新大会的精神,根据市政府提出上海工业新一轮发展的战略任务,确立科研开发与市场营销并重思想,不断增强自身的技术创新和市场竞争能力,在新产品开发、市场营销等方面取得一定的成绩。
一、技术创新专业队伍结构趋向合理
科技产品的开发关键是人才。企业技术创新需要有一支精通业务、工作认真、务实、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专业队伍。
1999年,上海1364家大中型工业企业中,从事技术创新活动人员共有7.74万人,比上年下降23.4%。其中,从事科研开发活动人员7.1 万人,占全市从事科技创新活动人员总数的91.7%,比上年下降2.3 个百分点;从事技术创新市场营销人员0.64万人,比上年增加0.03万人,占全市从事科技创新活动人员比重为8.3%,比上年增加2.3个百分点。从事科研开发活动人员与从事技术创新市场营销人员之比(以创新市场营销人员为1,下同)由1998年的15.6∶1变为11∶1 (国际上一些大集团大公司一般这两者之比为10∶1左右), 技术创新队伍结构已逐渐向国际标准靠拢。见下表:
1999年全市大中型工业企业中从事科技创新活动人员情况
科研活动人员创新营销人员 合计
万人 % 万人
% 万人
%
国有 3.8693.0
0.29
7.0 4.15 100
股份制0.6087.0
0.09 13.0 0.69 100
"三资"2.5291.0
0.25
9.0 2.77 100
其他 0.1292.3
0.01
7.7 0.13 100
合计 7.1091.7
0.64
8.3 7.74 100
从上表数据中可以计算出,国有企业科研活动人员与创新市场营销人员之比为13∶1;股份制企业的这两者之比为7∶1; “三资”企业的两者之比为10∶1;其他工业企业的两者之比为12∶1。
上海的国有工业企业原来创新营销人员数量偏少,现已有了科研开发与市场营销并重的意识,适当配备与增加了创新营销人员,使两者之比由1998年的19∶1变为1999年13∶1;“三资”企业因科研开发活动多数由外方掌管,对促销产品的重视程度高于国有企业,其两者之比与国际上的大集团大公司基本保持一致;股份制的工业企业太注重销售环节,反而使两者比例失衡。
二、技术创新活动经费支出总额比上年增长一成半
技术创新是指将一个新的构思转变为一种新的或改进的可销售产品,或者用于商品生产和服务的一种新的或改进的生产工艺。它不仅涵盖了技术开发活动的全部,还包含着为技术开发所进行的知识、信息、能力的准备,以及技术创新成果的市场扩散功能,涉及科学、技术、金融、销售等诸活动。
技术创新活动注重创新产品的市场化、商业化和产业化的全部进程。
1999年上海大中型工业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全部经费支出总额为91.66亿元,比上年增加11.92亿元,增长15%。其中,科研活动支出为77.38亿元,比上年增加6.97亿元,增长9.9%;营销费用支出10.19亿元,增加2.86亿元,增长39%;培训等其他费用4.09亿元,增加2.09亿元,增长1倍以上。从经费使用角度看,科研活动支出与营销支出之比为7.6∶1。见下表:
1999年大中型工业企业科技创新活动经费使用情况表
科研活动人员 创新营销人员 其他费用 合计
万人 %万人% 亿元 %
万人
%
经费总额 77.3884.4 10.19
11.14.09
4.5 91.66 100
国有 26.1388.3
1.153.9 7.8 0.04
3.79 100
股份制3.5192.6
0.246.30.04
1.1
3.79 100
"三资"
45.6981.3
8.78
15.61.74
3.1 56.21 100
其他 2.0599.0
0.021.0 - -2.07 100
上表数据表明,国有企业改变重科研轻营销观念,科技创新活动经费使用构成逐步趋向合理,科研活动经费支出占技术创新活动全部经费支出总额由1998年的94.2%下降到1999年88.3%,下降5.9个百分点;而创新营销费用由1998年的3.8%上升到1999年3.9%,增加0.1 个百分点。“三资”企业对创新产品的研究开发和推向市场等各个环节都比较重视,科研活动经费和创新营销费用占全部科技创新活动经费总额的比重分别为81.3%和15.6%。
三、新产品开发实现经济效益好
1999年在大中型工业企业新产品开发项目达3810项,其中大型工业企业开发了2733项,中型企业开发了1077项。在3810个项目中,新产品产值达到1000万元及以上的项目有844项,其中, 产值达到或超过亿元的项目有149项;属于高新技术产品项目3539项,其中,大型工业企业开发了2572项、中型企业开发了967项。
新产品开发研制成功,投入批量生产后形成的新产品产值(现价,下同)为1031.10亿元,比上年增长33.3%; 占全市大中型工业总产值的29.0%,比1998年提高5.3个百分点。新产品销售收入为1007.24亿元,比上年增长32.8%。新产品实现利税173.79亿元,比上年增长62.6%,占全市全部大中型工业企业实现利税总额的39.5%,比上年提高8.9 个百分点。
新产品产值在1000万元以上的844个项目完成产值982.57亿元, 实现新产品销售收入955.09亿元,分别占全市大中型工业企业新产品产值和新产品销售收入的95.3%和94.8%。其中,新产品产值达到亿元以上的项目有149项,其产值为774.32亿元,实现新产品销售收入752.18 亿元,分别占全市大中型工业企业新产品产值和新产品销售收入的75.1%和74.7%。
属于高新技术产品项目3539项,完成新产品产值为562.20亿元,实现新产品销售收入544.13亿元,分别占全市大中型工业企业新产品产值和新产品销售收入的54.5%和54.0%。见下表:
1999年大中型工业企业新产品经济效益情况表
新产品产值 销售收入
实现利税 人均利税
(亿元)
(%)
(亿元) (%) (亿元)
(%) (万元)
合计
1031.10
100 1007.24 100 173.79
100
1.61
国有237.71 23.1
220.70 21.9
39.0
22.4
0.70
股份制
54.96
5.353.91 5.3
7.664.4
0.72
"三资" 732.52 71.0
726.89 72.2 127.18
73.2
3.41
其他 5.91
0.6 5.74 0.6 -0.05--0.01
注:人均利税按企业年末从业人员计算。
上表显示,“三资”企业的新产品产值、销售收入和实现利税分别占全市大中型工业企业比重71%、72.2%和73.2%。也就是说上海大中型工业企业新产品开发批量生产所实现经济效益七成以上是“三资”企业生产的。从人均实现利税角度看,“三资”企业与国有企业差距在逐渐缩小,由1998年6.48倍缩小为1999年4.87倍。
四、市场营销要创新
随着网络经济的迅猛发展,企业之间的商务活动更为迅捷,网上营销已开始成为企业、都市人日常生活的一道风景,上海传统工业开始跻身“网络经济”舞台,市场传统营销方式正在改变。
网上营销使纺织产业的传统营销方式实现重大突破。上海龙头张江商业网络有限公司于今年3月份成立。 该公司将借助张江高科技园区一流的网络平台优势和人才技术优势,与龙头股份拥有的销售网络优势,产品优势相结合,建立网络平台,实现了纺织产业批发和零售网上销售的零的突破。
21世纪即将来临。世界上品牌营销正在发生新的变革,人们所熟悉的整合营销将会被聚合营销所代替,聚合营销注重利用公司的声誉,包括公司和品牌的形象、首席执行官的辐射力,涵盖具有影响力的因素:教育、引入、第一手的经验等。在国内,上海大中型工业企业同样面临产品和品牌缺乏性格和感召力的问题。因此,聚合营销是一种有效的加强竞争力的手段。当前,上海经济已进入以速度为主转变为以结构调整为主的阶段。必须减少传统产品的生产,不断增加市场潜力大、附加值和科技含量高、有国际竞争力的新产品的生产。因此,企业在求生存、求发展的过程中,在加强产品创新、工艺创新的同时,一定要注意加强市场营销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