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师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教育教学能力的几点做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师论文,几点论文,教育教学论文,培养学生论文,做法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三年制中等师范学校教学方案》和《三年制中等师范学校化学教学大纲(试行)》十分重视培养、发展学生的能力,特别是从事小学教育教学工作的实际能力。在中师化学教学中,我们从培养学生从事小学《自然》教育教学能力入手,培养、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具体做法如下:
一、改革教学方法
通过深入小学听课,调查、了解毕业生,我们深切地感到,死记硬背、满堂灌在一定程度上统治着小学课堂教学。一些中师生毕业后,不能很好地完成自然或课外科技活动中有关的小实验、小制作的教学任务,很多科学道理不能用通俗、准确、生动的儿童语言传授给学生。产生这种状况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学生在校期间,我们只注重学生如何学,对将来如何教没有给予同样的重视,没有使先进的教育思想、教学方法深深地印在学生脑海中,没有使学生形成科学的思维方法。要改变这种状况,首先要澄清“学生学习如何教是教法课、教育实践课的任务,与己无关”的模糊认识,改革教学方法,彻底摈弃传统的课堂教学一讲到底的模式,探索对学生现在如何学和将来如何教都具有指导作用的教学方法,着力缩短毕业生与合格小学教师的差距。因此,我们采用了“引导探究教学法”(详见笔者在《课程、教材、教法》94年第三期发表的“引导探究教学法初探”一文)进行中师化学教学。
所谓“引导探究教学法”是指在中师化学教学中,特别是在化学必修课教学中,教师(或学生)把结论设计成一个个发展学生思考能力的探究题目,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观察、分析、讨论、推理等探究步骤获得结论。变传统的教师讲懂,为学生自己学懂。再经过化学课外活动、选修课、教育实践的继续学习、训练,使这种教学方法为学生所掌握,最终在小学科学教育中,学生会用这种方法指导儿童认识自然。学生入校后的第一节化学课——绪言课上,我们就将这种教学方法的基本思想、目的、意义告诉学生,要求学生在今后的化学学习中,按这种方法思考问题,学习知识,为别人讲解知识。在“四大块”①教学活动中,教师都按这种方法教学,引导学生注意学习教师如何教;训练学生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使学生学会,会学。
二、尽量为学生创设教育实践机会
要把学生学到的化学知识,教育理论转化为教师品质、教育教学能力,单靠教育实践课中的实习、见习、参观、访问是完不成任务的,必须把教育实践活动贯穿在整个中师化学教学活动的始终,让学生经常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学习、体会、锻炼,提高“讲、做、问、答”的教学基本功,才能逐渐掌握这门艺术,达到会教、爱教、教会的目的。在教学中我们十分注意挖掘教材中适合学生教育实践的内容,尽量为学生创设学习如何教的机会。
1.适当进行师生的角色互换,使学生初步了解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
在新课学习、课堂提问、演示实验、成绩考核、讲授新课等教学环节中通过适当的师生角色互换,让学生参加实际教学,初步实践、运用引导探究教学法,体会教师的教学思路对学生的作用和影响,初步了解各教学环节的教学。例如,新课前的复习提问,有时让学生设计复习题,上课时由学生提问、指导:一些操作简单、安全的演示实验让学生准备、写出教案,上课时由学生操作,引导同学观察、探究;单元考试有时让每位同学出一份题,做出标准答案,互相交换考核;对物质的物理性质,某主族元素的通性等内容浅显、演示实验较少的新课,采用学生认真自学教材→把结论设计成带有思考性的探究题目同桌互相提问→学生面向全班提问(包括老师)→教师提问、总结的教学步骤,让学生模拟教师备课、阅读教材时的思维过程,用引导探究教学法自己设计问题、解决问题,逐渐学会寻找教材中的知识点和因果关系,养成带着问题读书的习惯,提高自学能力、表达能力,为实习、见习时真正接触小学教材打下基础。
2.“读、写、讲、做、评”,使学生掌握和小学教育有密切联系的化学知识
为了使学生把学到的化学知识准确、适当地运用到未来的工作中,能用通俗易懂的儿童语言讲解小学生遇到的化学知识,顺利指导小学课外科技活动,全面提高能力,我们采用“读、写、讲、做、评”等方法,为学生提供学习、锻炼的机会。
“读”,指导学生用课余时间读一些化学科普读物,像《十万个为什么》、《厨房中的化学》、《化学奇观》等,开阔学生的眼界,丰富学生的知识,学习运用生动、活泼、通俗、准确的儿童语言。结合教学内容,经常给学生布置阅读作业。例如,学完“乙醇”,要求学生借阅《中国科学小品》等书,弄清人的酒量为什么有大小?学完了糖类、蛋白质、合成材料等内容,阅读《科学家谈21世纪》一书中的“我们将吃些什么”、“能活到几岁”、“化学纤维的灿烂远景”、“新时代材料的霸主”、“人类衣着的美好前景”、“未来的房屋”等文章。
“写”,要求学生把每节教材中的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特别是小学生能接触到的化学知识,以少年儿童为读者,写成小故事、对话、科普短文、短剧、童话等。结合自然教材中涉及到的化学知识写。写的内容、体裁有时由教师指定,有时由学生自己确定。例如,学完了“钠盐”,要求学生写出“蒸好的馒头为什么有一个个小洞洞?”、“喝汽水解渴的原因”的科普短文;学完了“氧和臭氧”,学生写出了儿童短剧“空气家族”;学完了“钠和钾”一节,要求学生结合《自然》第四册“怎样认识物体——金属”一课,根据钠可用刀切,与水剧烈反应等性质,写出科普短文或设计探究性实验,在课外活动中拓宽小学生对金属的认识。
“讲”,利用课堂或课余时间,组织学生把写成的东西用儿童语言,讲给“小学生”听。
“做”,紧密结合教学内容,用日常生活中能找到的材料教学生做或设计一些适合小学自然或课外活动的化学小实验。上课时,教师把其中一些实验穿插到教学内容中,让学生尽量用自备的材料做这些小实验或学生实验。其余的让学生在课外活动中学做,并设计出指导儿童探究的实验步骤,结合实物练习边操作边讲解。例如,学到乙醇的氧化反应,让学生用竹筷、白酒做“烧不坏的手帕”,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学到焰色反应,学生用饱浸酒精的白粉笔代替铂丝做焰色反应;“钠盐”一课学生用自带的碱面、小苏打、石灰水、醋等完成教师安排的所有探究性实验;“硫酸”一课学生自带了白糖、铜丝、白纸、木条等。这样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了教学内容的趣味性,为学生将来在实验条件较差的情况下搞好小学科学教育打下了基础。
“评”,对学生写、讲的内容进行集体评议和成绩考核。课上每次学生“讲”完后,师生共同评议,指出优缺点。学生“写”的作业,每次都认真批改,每学期要求学生任选一篇“写”的东西模拟讲给小学生听,教师考核记分,按一定比例记入期末成绩。在单元、期中、期末考题中,也适当出要求学生根据某一内容“写”或设计探究性实验的题目,使学生真正重视理解、掌握和小学自然教学有密切联系的化学知识。
三、挖掘教学内容的德育因素
为了使学生初步了解自然教学中德育的内容和方法,在自己受教育的同时不忘身上肩负着将来教育下一代的重任,提高教育学生的能力。在教学中,我们注意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有机地渗透到教学内容中。对自然中也可进行的教育内容,明确告诉学生,要求设计出对小学生教育、讲解的方法。
不论中师生还是小学生,科学教育中德育首先是科学的认识世界的方法的教育,使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十四、五岁的中师生,正是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我们在教学中采用并要求学生掌握的引导探究教学法,就是依据化学、自然知识的内在联系和辩证关系,模拟科学家研究、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入手,训练学生养成按正确的认识路线去学习自然科学的习惯。
化学在工农业生产、国防以及日常生活等各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化学德育的另一重要内容是提高公民素质,使学生掌握公民必备的化学科学知识,科学地对待人生,对待生活。对和生活有紧密联系的公民必备的化学知识注意介绍给学生,要求学生弄懂弄通。通过教育实践活动,练习将这些知识传授给小学生。例如,学到淀粉,给学生讲儿童为什么不能偏食;学到乙醇讲酒精为什么能杀菌?擦上酒精感到凉爽的原因;学到硫讲为什么要禁放烟花爆竹;学到磷讲“鬼火”的产生,说明生老病死是生命活动现象,没有什么天神鬼怪;学到一些生动的变色反应,介绍民间的很多法术、巫术是利用一些化学现象骗人;讲学到空气、水、二氧化硫等内容,经常给学生讲环保知识;在学生实验中,要求随时关闭水龙头,随身携带塑料袋、线,以收集实验中产生的有害气体,使学生树立保护环境、爱护水源、节约用水的社会公德;因陋就简开展化学实验,培养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美德。
抓住最佳教育时机,利用化学史对学生进行德育。通过教师讲解和学生的读、写、讲,让学生掌握一些重要元素、物质、理论的发现、发展史,会讲一些著名化学家的故事。例如,“钠盐”一课,在学生已认识两种盐的重要作用以后,教师介绍我国著名化学家候德榜的事迹,将起到激励学生为祖国的强大而学习的作用;“氯气”一节,学生理解了氯的性质、用途、制法后,介绍1937年日本侵略者从中国进口25万吨食盐,制造大量光气、芥子气等杀害中国人民的历史事实,并让学生阅读《中国科学小品选》中“试管之中看时事”一文,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教师还要用自己严谨的治学方法,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对教育事业的无限热爱、积极投身教育科学研究的实际行动,言传身教,潜移默化的感染、教育学生,使他们形成良好的师德。
教学实践使我们认识到,要使学生掌握小学自然教育教学艺术,必须把学生经常置身在具体的教育、教学环境中综合训练、全面培养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动手能力、表达能力、自学能力,才能使之转化为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只要教师注意挖掘,时刻牢记我们的培养目标,几乎每一节化学课都能找到适合学生教育教学实践的内容。在复习旧课、讲授新课、学生实验乃至课后练习、作业、考试、课外阅读等整个教学过程中,都能安排、渗透、引导学生进行教育教学实践的内容。
注释:
①指必修课、选修课、课外活动和教育实践。
标签:化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