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束化置管维护方案在极低出生体重儿UVC护理中的应用研究论文_张娟

鄂尔多斯市中心医院康巴什部(儿科) 内蒙古 017010

摘要:脐静脉导管具有管径较大、可直接输血以及操作较PICC简单等优点,临床中较常见于外周静脉管道难以建立的危重新生儿中,常用作静脉营养支持、药物治疗、血液置换及CVP监测等,是新生儿科常见的静脉支持治疗技术。

关键词:集束化置管;维护方案;极低出生体重儿;UVC护理;应用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留置UVC的极低出生体重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纳入及排除标准:胎龄26周~34周,体重为725g~1500g,Apgar评分2分~10分,排除出生时发生宫内感染、菌血症或者脐炎的患儿。按患儿住院时间段进行分组,将2017年1月—2018年12月的130例实施常规护理的患儿设为对照组,其中男74例,女56例;胎龄30.66周±7.21周;体重1226.46g±124.34g;Apgar评分4.52分±1.36分。将2017年1月—2018年12月的128例实施集束化置管维护的患儿设为观察组,其中男78例,女50例;胎龄29.82周±7.18周;体重1233.01g±118.22g;Apgar评分4.25分±1.42分。两组患儿性别、胎龄、体重、Apgar评分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护理方法对照组施行常规UVC导管护理,在留置导管期间注意观察导管的通畅性、固定情况、伤口有无感染等方面,同时还应定期消毒更换伤口敷料,保持局部的干燥和清洁。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集束化置管维护方案。①构建UVC集束化置管维护团队并组织教育培训。团队成员包括科室主任1名,副主任医师2名,主治医师3名及所有新生儿科护理人员,由科室主任对3名负责UVC置管的主治医师进行置管相关知识培训,由护士长对全体护士就UVC导管集束化维护知识进行护理培训,强调各项措施的重要性。培训结束后就培训内容进行操作和理论考核,考核成绩≥80分认定为合格,医护人员在考核合格后方可实施UVC相关操作。②扩大无菌屏障:穿刺之前建立最大化无菌屏障,以脐周为中心用含氯消毒液进行全面消毒,消毒半径>10cm,同时以无菌包布覆盖患儿全身,仅余穿刺部位,医护人员采用外科洗手清洁后穿戴隔离衣、无菌口罩、无菌手套以及无菌帽;在穿刺过程中,严格遵守无菌规范进行置管相关操作。③标准化日常导管评估:每日对UVC导管进行密切的观察,注意观察管道有无异位以及脱出;观察脐带残端皮肤是否出现发红、发热或者炎症感染,全面综合评估患儿的病情是否可以尽早移除管道,减少管道留置的时间。④合理冲封导管:每班评估管道的通畅情况,平时以输液泵生理盐水泵注保持脐静脉导管处于通畅状态,输注高浓度液体或者输血时应8h冲管1次,注意动作轻柔,应选用20mL以上的注射器。⑤有效固定导管:固定包括两个方面,管端和脐带残端进行荷包缝合,然后以高举平台法固定管道于患儿腹部皮肤;同时还应注意适当约束患儿四肢,防止过度身体移动引起管道牵拉。同时设立管道刻度记录表每班记录管道的位置和固定情况。⑥定期消毒换药。置管24h内进行首次换药,以后72h进行常规换药1次,若伤口渗血渗液较多应随时进行更换,换药时应注意以含氯消毒剂进行无菌消毒,消毒直径>10cm。

1.2.2观察指标 ①CRBSI发生率:参照美国医疗保健的感染控制实践咨询委员会制定的诊断标准进行评定,CRBSI发生率=发生感染例数/管道总留置天数;②导管相关不良事件:包括导管堵塞、导管脱出、血栓以及导管相关性静脉炎。

1.2.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建立数据库并进行统计分析,对一般资料采用描述性统计,其中计数资料采取百分率(%)表示,计量资料采取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不同资料间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3讨论

3.1集束化置管维护方案有利于控制感染相关因素,降低患儿的UVC导管CRBSI发生率CRBSI是留置血管内导管患儿的一种严重并发症,可大大延长患儿的住院时间甚至引起休克或死亡。美国国家疾病中心指出,通过实施手卫生、最大化无菌屏障、每日评估管道是否适合拔管等集束化治疗护理措施可以有效降低新生儿CRBSI的发生率。本研究在循证护理的基础上,制定了针对于极低出生体重儿的集束化UVC置管维护方案,并有效降低了CRBSI的发生率,分析其可能原因如下:①通过加强对医护人员的相关知识培训,提升了医护人员的置管维护操作水平和无菌操作意识。宋亚红等在通过对临床护士的导管维护知识培训后有效降低了ICU的CRBSI发生率,由此可见临床人员的知识水平与CRBSI的预防是息息相关的,加强知识培训是控制CRBSI的重要先决条件。②扩大无菌屏障,减少感染发生因素。韩艳丽等在探讨ICU的CRBSI相关性因素时证实,手卫生措施不彻底,选择腹股沟静脉穿刺以及消毒范围偏小是穿刺过程中CRBSI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本研究通过严格落实置管前操作者手卫生,注意脐周皮肤的清洁消毒,并最大化置管穿刺无菌屏障,从而有效避免了置管相关感染性因素,降低CRBSI发生的可能性。③注意留置管道过程的维护和管理。脐静脉导管的留置时间通常为7d~10d,留置时间越长,其CRBSI发生的可能性也越大。本研究通过加强留置管道过程中的管理,每天观察伤口的情况,评估是否适合拔管,尽量缩短留置管道的时间,从而避免了留置时间过长引致的感染发生。

3.2集束化维护方案有利于降低患儿UVC导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管道留置的安全性导管不良事件是指患儿在留置管道期间出现管道脱落、堵塞、折断等影响管道正常治疗功能的负性医疗事件,常由于患儿不配合或者护理措施欠及时合理等原因所引起。本研究在循证护理的基础上实施集束化UVC维护方案,降低导管堵塞、导管脱出发生率和不良事件总发生率(P<0.05),分析其原因如下。①注意UVC通畅性的评估和冲管,避免管道堵塞。留置UVC是极低出生体重新生儿的重要生命抢救措施,因而确保UVC的通畅性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在循证护理的基础上加强管道通畅性的评估以及合理应用导管疏通手段,从而有效提高了管道的通畅性。②合理应用管道固定措施,降低管道脱出的可能性。据报道,脐静脉导管由于其位置的特殊性,管道脱出是留置UVC的常见不良事件,可引起大出血、感染以及治疗中断等严重并发症。本研究从脱管可能的引起原因入手,一方面运用脐端荷包缝合以及高举平台法进行黏贴,确保管道的固定性;另一方面通过合理限制极低出生体重新生儿的肢体活动,减少被动的管道牵拉;此外,通过加强对管道的观察和记录,可及时发现UVC管道脱出的风险,并能够有效处理,从而有效降低了观察组患儿脱出的风险。③加强对留置UVC过程中的程序化护理管理,通过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定期观察导管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和及时进行穿刺口维护,能够采取措施进行应对,从而减少了极低出生体重儿发生不良事件的可能性。

4结语

综上所述,集束化UVC置管维护方案通过整合医疗各方资源,在循证护理的基础上强化UVC导管在置管及维护过程管理,加强医护的培训与管理,在置管时扩大无菌屏障,形成标准化的评估、维护、固定及消毒管理流程,有效降低了极低出生体重儿UVC导管CRBSI和导管相关性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孙天华,于新颖,王一鸣,等.24例NICU患儿脐静脉插管的护理[J].实用医学杂志,2013,26(18):3080-3081.

[2]曹家燕,陈昌连.121例导管滑脱不良事件原因分析及防范对策[J].护理学报,2016,23(4):47-49.

[3]夏晓芹,卢庆晖,阳红华,等.脐静脉置管术在新生儿输液中的临床应用[J].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2014,54(6):47-49.

论文作者:张娟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9年第0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31

标签:;  ;  ;  ;  ;  ;  ;  ;  

集束化置管维护方案在极低出生体重儿UVC护理中的应用研究论文_张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