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世纪版七年级教材中代数内容的处理_代数论文

谈新世纪版七年级教材对“代数式”内容的处理,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代数式论文,七年级论文,教材论文,内容论文,世纪版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通常,代数式留给学生的印象除了空洞的符号就是繁琐的运算,似乎与现实世界没有多少联系.事实上,代数式这部分内容具有丰富的内涵.

新世纪版实验教材力图改变代数式的这种公众形象,强调了代数式对实际问题的表示功能,强调了对代数式和代数式运算意义的理解.教材对代数式这部分知识的处理基本上可以分为两个部分:用字母进行表示和代数式的运算.

一、教材首先突出了字母的表示功能

用字母表示数意义是重大的,法国数学家韦达(Fracois Viete,1540—1603)在1571年首先开始使用字母表示未知数,他的工作导致了大量的数学发现.在这以后的100年之中,几乎所有初等数学和微积分背后的想法都被发现了.符号表示是数学的语言,是进行推理、交流和问题解决的工具.符号表示是我们的文明所发展的最强有力的工具之一,我们面临的挑战就是使学生感受和拥有这种力量.

1.字母能表示什么

字母能够表示一般性,即揭示和概括存在于一类问题中的共性和普遍性.

教科书中首先利用学生“摆火柴棒”的活动,引出对变化规律的探究,引出用字母进行表示的必要性.

用火柴棒摆正方形,当所摆正方形的个数不多时,操作和数数的办法是行之有效的,但是当所摆正方形的个数比较多时,就需要发现正方形的个数与所需火柴棒的根数之间的关系,然后利用这一一般性的关系进行计算,从而得到所需火柴棒的根数.

通过这一过程,学生可以体会到,在表示一般性的规律时,需要利用字母进行表示,在利用字母表示之前,需要对变化规律进行探索.

概括起来,字母可以表示什么呢?教材给出了如下的线索.

(1)表示数或其它数学对象

荷兰著名数学家、数学教育家弗兰登塔尔指出“代数开始的典型特征是文字演算”.“字母作为数学符号有两种作用.首先,字母可作为专用名词,如π是个完全确定的数,或用A表示两直线交点.显然特定集合需要使用标准的专用名词,如Z,N.其次,字母可作为不确定的名词,就像日常生活中的‘人’,可以表示所有的人”.

这样,概括起来:

用字母可以表示常数,如:π,e;数轴上的点A;自然数集N或整数集Z;

用字母可以表示未知数,如方程中的x,y等;

用字母可以表示变数,如关系表达式中的变量.在表示量之间的关系时.往往需要进行一些探索,如探索正方形的个数与火柴棒的根数之间的关系,或探索日历中相邻9个数的关系等.如下图.

一般性地表示数量关系,就需要用字母进行表示,体现了字母表示的重要性.

(2)表示算术运算的法则或运算律

2.代数式的意义

新世纪版试验教材在“代数式”的内容上,还强调了代数式的实际意义.如某公园的门票价格是:成人10元、学生5元.一个旅游团有成人x人,学生y人,那么该旅游团应付门票多少元?

代数式10x+5y就表示了该旅游团应付的门票费.

进一步,教材在“想一想”的栏目又继续提出问题:代数式10x+5y还可以表示什么?这就需要为代数式赋予实际背景,如10x+5y还可以表示小明跑步10秒和走路5秒所经过的路程,假设小明跑步的速度为x,走路的速度为y;或x枚1元硬币和y枚5角硬币共是多少角钱;或正五棱柱的所有棱的总长(设棱柱底棱的长为x,侧棱的长为y)等.

又如代数式(c/7)+3,表示了当蟋蟀叫的次数是c时某地区的温度.教材通过类似这样的例子,帮助学生理解代数式是有意义的.

代数式所表示的已不再是个别情况或情景本身,而是抽象的模式、过程、结构和它们之间的关系,从而成为新的、更高级的推理或交流的对象.教材还通过探索日历中9个数的关系的例子来做进一步的说明(见插图).

通过简单的计算就可以发现,日历中9个相邻数的和是中间数的9倍.这一结论是否适用于任何一年的任何一个月呢?如果我们把日历中相邻9个数表示成如图所示的情况,则这9个数的和是9x,由于我们对问题的表示是一般性的,因此这个结论是一个适用于任何一年、任何一个月的规律.

二、代数式运算

七年级教材对代数式运算的处理分为两个步骤.

1.合并同类项与去括号

主要是为解一元一次方程作准备,并不希望在此展开全面的对整式运算的讨论.

在这部分内容中,引入了系数、同类项及合并同类项的概念.合并同类项的方法是从两个角度进行说明的,一是利用直观的方法计算长方形的面积,如下图.

二是说明合并同类项的根据实际上是乘法分配律,然后对合并同类项的方法给出范例.

去括号的法则,是通过将火柴棒根数形式上不同的表示,最终化为相同形式的过程引入的.去括号的法则,根本上仍然依据的是乘法分配律.

2.整式的加、减、乘、除运算

新世纪版教材对整式内容的处理是从用整式对问题的表示开始的,即再次强调了代数式是表示的工具,代数式是有意义的.

对整式加、减的引入是利用发现数的规律进行的,即任意写一个两位数,交换它的十位数与个位数后与原来的数相加,那么这两个数的和一定是11的倍数(见七下P6).证明这个性质对任何一个两位数都成立,就需要用字母进行表示,进行整式之间的加法运算,从而使学生体会学习整式运算的法则和性质是有意义的.

同底数幂的乘法,是通过先进行数的幂运算引入的,即计算比邻星与地球的距离:

光在真空中的速度大约是3×10[5]千米/秒.太阳系以外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是比邻星,它发出的光到达地球大约需要4.22年.一年以3×10[7]秒计算,比邻星与地球的距离约为多少?

通过实际问题,学生会感受到幂运算(包括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在计算中,特别是在大数或小数的计算中是十分重要的,同时也初步感受到幂运算的法则.在由数向字母过渡的过程中,教科书注重让学生利用类比和推理的方法得出运算法则,还利用议一议、做一做的形式强调了幂运算的意义,对幂运算的法则进行概括.

在进行同底数幂的除法时,会遇到负指数的情况,负指数的意义是什么?教科书安排了猜一猜的活动,帮助学生掌握负整指数的定义:

在幂运算的基础上,教科书引入了整式的乘法、乘法公式和整式的除法.为了帮助学生掌握和运用乘法公式,教科书多次利用直观的方法,设计利用乘法公式进行推理和解决问题.

依据课程标准,对整式计算的要求较之以前有所削弱,如多项式相乘仅指一次式相乘,乘法公式只需记忆(a+b)(a-b)=a[2]-b[2],(a+b)[2]=a[2]+2ab+b[2]两个.

代数式可以如同数一样进行加、减、乘、除等运算,但是代数式的运算与数的运算有着明显的不同.

它们的根本区别在于数的运算是过程性的,数运算的目的是为了求出数值的结果,而代数式的运算是结构性的.

结构,是代数最基本的方面之一.我们这里所说的结构,正如弗赖登塔尔指出,“结构是从语言表达抽象出来的一种形式”.他给出了一个代数结构的简单的例子a+b=c,即将一个数a和另一个数b加到一起,就会得到数c.回想在算术中,当写成两数相加的形式,如2+7,通常就是要算出2和7的和——9,2+7通常只是一个过程,9是2+7的结果.而代数式a+b这个形式本身,既表示a和b两数作加法运算,也表示a和b两数相加的结果.即a+b本身既可以看作是运算过程,又可以看作是运算结果,也就是作为一个对象看待.“将2+7作为一个数的解释是真正的代数,它与文字演算紧密相关.”

代数式既表示运算过程,同时也表示运算结果.如2(a+b),当我们代入数值a=2,b=1时,经过所规定的运算,就得到2(2+1)=6,这显示了代数式过程性的一面.同时2(a+b)不论a和b代入何值,它都代表周长,代表长为a尺、宽为b尺的长方形的周长,是作为一个对象,或者说是作为一个整体来理解的,它在这一背景下有着确定的含义.

学生对代数式运算的认识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个理解的过程.学生还将在以后“分式”内容的学习中,进一步对代数式运算的结构性质进行认识.

从数到式,从算术到代数,是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中极为重要的转变阶段.算术中的基本对象是数,代数中的基本对象除了数,还出现了更具广泛意义的基本对象——符号,这是代数不同于算术的典型特征.在代数中,用字母表示数,用符号表示运算法则、运算性质、计算公式等,将数的知识提升到一般化的水平.除此之外,不管学生是否意识到,他们还需要懂得代数的结构(structure).

代数式的学习,使学生从对数的思考转变为对符号的思考,即从算术的思维向代数的思维进行转变,是思维层次的又一次提升.因此,代数式内容的学习事实上对学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困难、出现反复也是自然的,需要教师对代数式的内容进行深刻的理解和高水平的教学设计,以适时地解决学生在学习中所出现的问题.

标签:;  ;  ;  ;  

论新世纪版七年级教材中代数内容的处理_代数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