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封市儿童医院感染科 河南开封 475000
【摘 要】目的 探究小儿麻疹并发肺炎治疗痰热清的临床效果。方法 择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接收的62例小儿麻疹并肺炎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给药不同分为2组,各3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再应用痰热清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儿临床疗效。结果 研究组患儿临床疗效为93.55%,对照组患儿临床疗效为80.65%,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小儿麻疹并发肺炎给予痰热清治疗,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应用与推广。
【关键词】小儿麻疹;肺炎;痰热清;临床疗效
在临床中麻疹属于常见急性呼吸道传染疾病,其传染性极强,且常见于儿童,其合并症有肺炎,也是造成小儿麻疹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1]。临床中对其治疗暂无特异性疗法,笔者为探究痰热清对小儿麻疹并发肺炎的效果,对62例患儿进行研究,取得较好效果,阐述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择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接收的62例小儿麻疹并肺炎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给药不同分为2组,各31例,对照组男14例,女17例,年龄1~12岁,平均年龄(4.24±1.23)岁,平均病程(6.34±1.57)d;研究组男15例,女16例,年龄1~11岁,平均年龄(4.35±1.18)岁,平均病程(6.52±1.3)d;两组患儿基线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儿根据其病情给予抗感染、吸氧、利巴韦林注射液抗病毒、敏感抗生素以及纠正酸中毒、补充水电解质与对症支持治疗等。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再给予痰热清进行治疗,痰热清注射液0.5~1ml(kg/d)加入浓度为5%的50~100ml葡萄糖注射液进行静滴,两组患儿均治疗1周[2]。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儿临床疗效。判断指标,参考《儿科学》[3]中相关诊断标准,治疗后患儿体温恢复正常,临床症状与体征消失为痊愈;治疗后患儿咳痰、咳嗽以及肺部体征消失或明显缓解同时肺纹理增粗或者恢复正常,发生皮疹的部分结痂且无新发的皮疹为显效;治疗后患儿临床症状有所改善,咳嗽以及咳痰消失为有效;治疗后患儿病情无变化或者加重为无效。临床疗效=(痊愈+显效+有效)/n×100%。
1.4数据处理
本次统计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或确切概率法;按α=0.05的检验水准,并定义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儿临床疗效对比情况 研究组患儿临床疗效为93.55%,对照组患儿临床疗效为80.65%,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临床疗效对比情况(n;%)
3讨论
麻疹病毒有飞沫而进入患儿气管与支气管,并且迅速入侵局部淋巴组织,同时繁殖并入血中,从而散步机体各个组织、器官中导致麻疹病变;病变中呼吸道部位病变最为突出,由于气管、支气管以及细支气管出现黏膜肿胀以及充血,使得管腔充满了炎性渗出物,诱发巨细胞病变,且由于患麻疹的患儿机体细胞免疫力降低,气管内渗出物集聚造成气道被阻塞而缺氧,对细菌感染环境与物质基础给予了支持,因此小儿麻疹往往合并细菌性肺炎[4]。
小儿麻疹合并肺炎患儿由于气管与支气管十分狭窄,其粘液的分泌较少,因此纤毛的运动能力减弱,可是反射功能降低,对炎性分泌物不能及时的清除,很容易诱发支气管痉挛,从而使缺氧加重;临床中对其止咳、抗菌、祛痰以及抗病毒的措施效果不甚理想,本次研究中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了痰热清进行治疗,结果发现临床疗效得到显著提高,提示痰热清主要是由山羊角、黄芪、金银花、熊胆粉以及连翘等药物提取制成对抗炎抗菌以及抗呼吸道病毒的作用均有较好下过,对白细胞吞噬功能有加强作用,且还能够使血氧饱和度提高,喘憋减轻,对炎症吸收起着加速作用,因此对小儿麻疹和并肺炎的治疗效果较为显著,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郑福祥,陈林.丙种球蛋白联合痰热清注射液治疗小儿麻疹合并肺炎疗效观察[J].实用预防医学,2012,19(9):1370-1371.
[2]苗翠华.丙种球蛋白联合痰热清注射液治疗小儿麻疹合并肺炎的疗效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5,(27):104-105.
[3]张伯鹏,赵艳.痰热清注射液雾化吸入治疗小儿麻疹合并肺炎49例[J].实用医学杂志,2008,24(14):2517.
[4]张振洪,魏兆勇,王磊等.痰热清注射液治疗小儿麻疹并发肺炎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0,3(8):58-59.
论文作者:李小象,周莉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6年5月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29
标签:麻疹论文; 患儿论文; 肺炎论文; 小儿论文; 疗效论文; 注射液论文; 对照组论文; 《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6年5月第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