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阳县中医医院(普外科) 湖南怀化 419400
【摘 要】目的:探讨急性坏疽性胆囊炎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5年4月收治于我院的74例急性坏疽性胆囊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的原则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37例,给予该组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进行治疗,对照组37例,给予该组患者开腹胆囊切除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首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具有创伤小、患者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等特点,在治疗急性坏疽性胆囊炎中效果显著,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急性坏疽性胆囊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效果
急性坏疽性胆囊炎是一种临床常见的急性胆囊疾病,主要是由于胆囊的循坏功能发生障碍而造成的胆囊组织坏死或者出血的严重胆囊病变,其具有发病危急、病情严重、并发症多等特点,其中老年人使其发病的主要人群[1]。目前临床治疗急性坏疽性胆囊炎最有效的方法是采用手术的方法切除胆囊,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腹腔镜逐渐应用到胆囊切除的过程中,其治疗效果较明显[2]。本文选取2013年4月~2015年4月收治于我院的74例急性坏疽性胆囊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的原则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和开腹胆囊切除术进行治疗,效果显著,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4月~2015年4月收治于我院的74例急性坏疽性胆囊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急性坏疽性胆囊炎的临床诊断标准。按照随机的原则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37例,男20例,女17例,年龄在51~79岁之间,平均年龄(68.74±8.24)岁,病程1~5d,平均病程(2.63±0.87)d。对照组37例,男21例,女16例,年龄在50~78岁之间,平均年龄(68.69±8.18)岁,病程1~5d,平均病程(2.59±0.84)d。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在入院后均接受相应的并发症处理,术前均进行禁食,并对进行清洁灌肠,且均采用全身麻醉术。对照组患者采用开腹胆囊切除术进行治疗,患者在麻醉后经右肋下缘或者腹直肌处做切口,采用顺逆结合的方式将患者的胆囊进行剥离,采用电凝止血并用生理盐水对腹腔内部进行冲洗,然后依次关闭切口,并留置引流管。观察组患者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在麻醉后建立气腹,气腹压力维持在8~12mmHg,慢速进气并对血氧饱和度及心电图变化进行观察,以三孔法操作促使术野充分暴露,先对大网膜、胃肠与胆囊之间的粘连加以游离,促使胆囊充分暴露,将气腹针插入胆囊底部,将胆汁吸净减压。对“三管一壶”解剖关系予以明确,部分患者胆囊三角区由于炎性水肿组织变脆或有增厚现象,将浆膜切开后易溢出大量水肿液,易发生渗血,尤其是体制肥胖者的胆囊三角区的脂肪沉积量较大,易导致术野模糊且不易充分显露,可通过的持续吸引或条纱擦拭,促使其保持良好的术野,术区行常规引流。
1.3 观察指标 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首次排气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并统计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本次研究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 )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首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如表1所示。
3 讨论
坏疽性胆囊炎作为急性胆囊炎的一种特殊的病变类型,研究表明,其发病率占急性胆囊炎发病率的2%[3],老年患者由于身体功能的衰减,自身免疫能力下降,是该病的多发人群,且随着社会的发展其发病率逐年上升。
目前在临床上治疗急性坏疽性胆囊炎的主要方法是采取手术的措施切除胆囊[4]。传统的开腹胆囊切除术,对患者造成的创伤大,且极易引发切口感染或者腹腔感染,给患者带来生理上的疼痛和经济负担。而老年人作为该病的多发人群,其机体的反应能力较差,免疫功能低下,因此老年人一旦患此病,发病较快、而且患者缺乏典型的腹部体征,同时术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5]。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随着腹腔镜技术发展起来的手术类型,其对患者的创伤小、术中出血量少、患者恢复时间较快等特点,已逐渐成为临床治疗急性坏疽性胆囊炎的重要手术方法。
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坏疽性胆囊炎时,还应该在术前积极的对患者的并发症进行治疗,老年患者在进行麻醉的过程中要考虑患者的耐受性,并做好风险预防措施;手术治疗的过程中严格按照相关的要求对患者的胆囊进行切除,术后及时的放置引流管,并密切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如果出现异常立即通知医生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治疗[6]。
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首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8.11%,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4.33%,两组相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具有创伤小、患者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等特点,在治疗急性坏疽性胆囊炎中效果显著,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张洺,孙光亚.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老年急性坏疽性胆囊炎临床体会[J].河南医学研究,2014,07:121-122.
[2]郭剑飞,贾明库.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老年急性坏疽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10:2834-2835.
[3]张建,张新民.腹腔镜胆囊大部切除治疗急性坏疽性胆囊炎的临床分析[J].中华普外科手术学杂志(电子版),2012,01:87-90.
[4]孙海东,杨剑,储君,马程,张宁.腹腔镜治疗急性坏疽性胆囊炎临床分析[J].武警后勤学院学报(医学版),2012,04:256-257+295.
[5]张金龙,王川,王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老年急性坏疽性胆囊炎临床效果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5,26:14-15.
[6]范琳峰,雷长江,邱志东,缪辉来,陈明,陈念平.急性坏疽性胆囊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胆管损伤的预防[J].中国内镜杂志,2011,04:414-416+419.
论文作者:李翔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20
标签:胆囊论文; 坏疽论文; 胆囊炎论文; 患者论文; 切除术论文; 腹腔镜论文; 并发症论文; 《航空军医》2016年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