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的表意特征与汉民族“得意忘言”的文化心理论文

汉语的表意特征与汉民族“得意忘言”的文化心理论文

汉语的表意特征与汉民族“得意忘言”的文化心理

邢亚南

摘 要: 在文化语言学的研究视角下,汉字的表意特征与汉语语法的“意合性”存在同为汉语部件的内在一致性。在此基础上可探究汉语古代典籍和现代用语中汉民族“得意忘言”的文化心理,揭示汉语和中国文化的深刻联系。

关键词: 表义;汉语语法;意合性;文化心理

文化对语言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近年来,文化和语言的相互关系成为中国语言学界研究和探索的热点。在语言创造之初,某种语言的特点集中于语音和书写符号上,而词汇和语法则是随着历史演进不断完善、更加严密。由于发音不能实时地记录,而且和文化没有必然的显性联系,所以最具考察价值的是书写符号,因为书写符号尤其是表意性符号,直观地反映原始初民对客观世界的认知,而文化中最重要的部分就是该族群对世界的认知。在汉语逐渐成熟的过程中,包括词汇的缺乏形态和语法的意合性特点,都与汉字的表意特征有着深刻的联系。因此,本文从汉字的表意性出发,结合汉语语法的“意合性”阐释汉民族的“得意忘言”的文化心理。

一、汉字的表“意”性

留存的传世文献,无论是古代的历史典籍,还是白话诗、语录体传记或者故事集,年代越久远越可以看出汉语的简洁。文言文中,由于汉字本身的表意功能,使得文章也偏向于赋予每一个汉字足量的意义,中国古代诗人作诗,一字之差诗的意境大相径庭即是明证。

另外,汉字一字多意往往表现为“字词不分”,这是汉字在历时发展中不断适应语言需要的结果。西方表音文字和发音相一致,所以容易产生新单词表示新的概念,而汉字则固守其构字系统,在长期的使用中,尤其是后汉大量白话加入了书面语,汉字一方面要增加新字,另一方面也用已有字囊括新的义项和词性,甚至读音也会变化很大,但是形体基本没有变化。

总之,汉字作为表意文字具有强大的表意功能,一方面促使语句形式简洁有力,另一方面,也使得汉语一开始就没有多种形态变化的基础,所以不同于表音文字。当汉字作为词汇形态入句后,汉语只能寻求有别于形态变化的手段来表示相应的语法功能。

二、汉字与汉语语法

词汇缺乏形态与汉语的书写形式有密切的关系,在表音文字中,书写形式和发音形式的对应关系很强,所以语音上的变化也很容易传递给字母文字,一个单词中的字母变化也为语言的创新提供了便利。汉语则不然,作为典型的表意文字,汉字和词的联系的纽带,是汉字本身所带有的意义。汉字的表意性要求汉字在造字之后就形成相对固定的书写样式,汉字在几千年的演变过程中,虽然经过隶变、楷化等重大转折,创造了大量的形声字,似乎有一定的示音意图,却始终顽固地延续了初始的表意性质。汉字的表意性和固化的书写方式,没有创造这样的条件,使得在单个字内部发生类似字母文字的屈折或者词缀等形态变化。另外,汉字的一字多意,使得汉字根据不同的读音或者语序变化,就足以表达不同的意思,如著名的对联“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云霞长长长长长长长消”。汉字的多意性形成了汉语灵活多样的词汇系统,进而塑造了汉语语法的灵活的“意合性”特征。

(一)汉语语法的“意合性”

悟性指的是对事物和思想直观的体验或者深层次的领悟,具体到汉语中,体现为汉民族特殊的语言逻辑。上文提到,相对于印欧语系,汉语语法的显著特点是缺乏语法标识,词语只能在入句之后才能清晰地体现其语法价值,所以古代文章重在一气呵成的文气,而不是条分缕析的细密逻辑。因此对汉语文本的阅读,尤其注重对整个句子甚至篇章的理解和“领悟”,也就是现在“文意”或“语境”。

汉语的思维特点延续至今,如合于语境与脱离语境的“反向双解”,即“一语双关”,常令人会然一笑。比如,算命先生问:“你算什么东西?”食堂阿姨问:“你要饭吗?”

总之,汉语中各种语法成分的省略,加之汉字造成的语言简洁,词汇缺乏形态变化,共同构建了汉语独特的语法体系,以及语言形式上的“空白”,塑造了汉语言整体的“意合性”品格。

根据《烟台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年—2020年)》,研究区范围为芝罘区、莱山区、高新区、开发区及福山区、牟平区的城建规划区,西起开发区大季家,东到牟平区金山港,北至海岸线,南至东陌堂,面积636km2。地势总体南高北低,自南向北逐渐延伸为山前平原和滨海平原,海拔均在50m以下,在山东省地貌分区中主要属于构造剥蚀丘陵亚区和堆积山间平原、滨海平原亚区(图1)。

气象铁塔主体为高102 m,边长至少为1 m的三角形钢结构拉线铁塔。在102 m铁塔上设置有5个气象观测高度10,30,50,75,100 m,安装有风向、风速、温湿度传感器,实现对应高度风向、风速、温度、湿度的观测,并通过变送器、信号线将电信号传输至数据采集器,完成对5层风温梯度信号的处理与转换,并记录每小时16个要素的平均值与极值数据。

2.主语或者宾语的省略。例如,将命者出户,(孔子)取瑟而歌,使之闻之(《论语·阳货》);(郧夫人)以告,(郧子)遂使收之(《左传·宣公四年》);子路行,以(之)告(《论语·微子》);妻不下絍,嫂不为(之)炊(《战国策·秦策》)。汉语主语或者宾语的省略,是相对于正常语用情况的“变式”用法,以上举例也并非是对应现代汉语而做出的主观性判断,而是古代汉语中常见的语言事实。

洪堡特把介词叫作“语法词”,是语言中最早的语法关系的标记形式。语言是对思维的编码,语言要尽可能忠实地表达思维,也就是能指和所指的尽可能契合,人类语言的发展动力就是不断满足二者契合度的过程。在最初的语言中,典型的语法形式正是为了指明语言各要素的关系,因为显然如果语言中缺少虚词,会变成只是词语的罗列,词序虽然能够表达一部分语法关系,但功能有限,所以为了使语言能够详尽地对应思维,必然需要虚词等语法形式。汉语介词语法化的过程正说明了古代汉语介词“泛用”,语法系统相对粗糙,重在对句意的领悟,也就是更偏向于“意合性”的特点。

语言形式上的空白,并不能衡量一种语言是否优于另外一种语言,甚至在某些部落如阿比坡人的语言中,为了区分第三人称,其丰富的形式反而阻碍了观念的发展。句子中的留白或者省略,相比使用许多修饰词语,恰恰能给受众更大的想象空间,也就是文学理论中所说的作品是需要“读者与作者共同完成”的。

(二)汉语语法与汉民族思维

洪堡特曾专门阐述了语法形式和人类观念的深刻联系,但当他考察了《论语》《中庸》等儒家经典后,说“汉语几乎没有语法形式,可是运用其语言,却能达到相当高的智力教养水平”,惊讶之情溢于言表。洪堡特认为“丰富多样、明确限定顺序地构造起来的语法形式,可使思维变得灵活敏捷”。诚然,种类丰富、清晰明确的语法形式,无疑对训练严密有效的思维有诸多好处,而有些民族的思维模式也确实依赖自己的语言形式,但丧失了语言空白带来的益处,越是依赖紧严的形式,就越是难以回到思维的广阔深邃的本原世界,缺乏思维的空白带来的灵感。

《数据库维护与编程》课程的特点是内容多、更新快、课时少,在授课内容方面除了要讲授大量的基础知识外,还要涉及具体的应用、操作,因此传统的讲授和示教法就显现出许多问题。例如:课堂教学空洞、呆板,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忽视了学生积极性、主动性的发挥。

在汉语语法研究中,我们参照西方语言学理论,以词类划分为例,汉语是否有词类以及怎样划分词类曾经长期是学界争论的热点。现在尘埃落定,学界达了共识:即用结构主义思想和汉语词类的语法功能给汉语划分了词类,但是在阅读汉语文本时,还是能时时感到结构主义的硬性规则对文本理解的阻碍。比如,明清白话小说中常出现的短语“大哭道、大笑道”等,对“大哭道”进行短语结构分析,可以理解为“状中结构”“连动结构”“并列结构”这三种结构形式,但无论哪种结构形式都不足以说明这类短语的语境含义。

三、汉民族的文化心理

(一)重“悟性”轻“逻辑”的思维特点

早在19 世纪,语言学家洪堡特研究了中国的《论语》《大学》《孟子》等古代典籍后,指出汉语句法结构的特点:“句子的构造完全取决于词义、词序和语境意义。”具体说来,汉语缺少词的形态变化,也缺少系统的语法关联词,用现代一些汉语学家的话来说,汉语语法的最大特点是“意合性”,明显有别于西方语言严密的语法体系,具体表现为各种语法成分的“省略”。

1.介词省略。如古汉语中,常用的介词有“于、之、以”,介词的数量有限,且时有省略。例如:德施(于)百姓而不费(《淮南子·原道训》);故布衣行此指于国,不容(于)乡曲(《吕氏春秋·行论》)。而现代汉语的介词则数量繁多,用法有微妙的差别。从历时角度考察,多是由动词虚化而成,如“将、跟、给、及、和”等。语法化指的是实词转化为虚词,如此看来,实词对应的有其实在的意义,虚化后指称抽象的关系概念。

重“悟性”的思维特点,还体现在中国的传统哲学中。中国佛教禅宗有这样一句禅语:“言语道断,心行路绝。”老庄思想也同样注重这种对客观世界直观的体悟,佛老思想其实正是和所谓的文化对抗,是要超越文化或者是语言的窠臼,从而达到一种超脱世间的心理状态。

汉语虽然缺乏语法形态,但并不缺乏表达各种语法关系的手段,这缘于汉语语法的灵活多变的特点。在汉语言体系中,汉字的表意本质和汉语的语法特点相辅相成,弥补了缺乏语法范畴造成的语言缺陷,奠定了汉语独特的灵活丰富的表达体系,而这种特殊的表达体系恰恰是与汉民族的文化心理相互契合的。

其实汉语语法的特点就是在句子中注重的是词语概念的标示,而不是精确的表达形式。实质上在早期汉语中,汉民族根本不在乎也不会考虑语法形式,汉语只要足够传达应有的概念就可以了,所以“大哭道”究竟是上述哪种结构这类问题,对于汉语语境中的人来说,并不会对文本的理解带来实质性的帮助,甚至反而阻塞了词语带来的直观的想象空间。

2.缺乏大量专业的酒店管理人才。如今,低碳旅游理念不断兴起,需要酒店招聘大量专业的管理人才对传统的酒店管理模式进行相应的革新。我国酒店行业发展时间较短,大多数酒店管理人员并非专业科班出身,自身的综合素质和管理水平很难适应当前时代发展的实际需求,致使酒店的服务水平和质量停滞不前。有的酒店工作人员为了追求更高的奖金,过于重视工作的数量,却忽视了质量和态度。除此之外,有的酒店处于较为偏远的地方,无法吸引大量优秀的管理人才。

(二)重人文关怀轻科学教养的处世态度

汉语塑造了汉民族的重“悟性”轻“逻辑”的思维特点,从而也塑造了中国人重人文关怀轻科学教养的处世态度。中国知识分子的人文关怀,一方面体现在对自然亲近和感悟。悠久的农耕文明使得中国人得以亲近自然,广大壮丽的河山和多变奇诡的地貌又给予中国古代文人以诗词文章的灵感。在《说文解字》中,“草”“木”“禾”“竹”为部首的字最多。而在中国诗文中以自然景观作为主题或者辅助的作品比比皆是,或歌颂山河,或借景抒情,在古代诗文中即便纯粹抒情的诗歌也会辅以景物描写。

人文关怀的另一方面则是儒家“齐家治国平天下”理念的熏陶和实践。许多学者认为受儒家思想的影响,中国人非常注重现实的利益,也就是实用主义,但可惜的是,四大发明在中国诞生,实用主义却没有令中国的科学技术保持其领先地位,到晚清时期,被西方各国迅速超越,排除历史和政治的原因,根本在于中国人重“悟性”轻“逻辑”的思维特点。

目前为止,富春江浮标站为富春江上唯一气象监测站,资料的时间序列也有限,而且维护维修程序相对繁琐,资料的连续性有时无法得到保障。因此对浮标站和周边站点的对比分析,找到其与周边站点一些定性定量的规律显得尤为重要。风向对气象灾害的主导作用不明显,故下面主要对城区国家站(58449)、浮标站(K1600)、江南站(K1240)以及新沙岛站(K1712)4个站的风速做一定的对比分析。

中国古代的语言学称之为“小学”,“小学”一词正反映了前人对传统语言学的态度和定位,即小道之学,是为经学服务的,目的在通经典,文以载道的理念在传统语言学的发展脉络中隐约可见。中国自古以来的文化理念是轻视自然科学的知识建构和素质培养,即便是后来出现了一些科学技术的萌芽,也被视为“奇技淫巧”,而不会成为中国文化的中坚力量。

汉字的“表意性”与汉语语法的“意合性”是汉民族文化品格带来的共性特征,可以称之为汉语的“表意性”,它是与我们的文化心理相契合的,一方面引导、塑造汉民族特有的“得意忘言”的文化心理,另一方面汉民族的文化心理本身奠定了汉语的原始基础,之后又融入、参与到汉语的演变发展,潜移默化地巩固这种“表意性”特征。

2018年1月,《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简称《新课标》)的颁布,昭示着凝练核心素养的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深刻领会新课标的价值内涵,精准把握新课程标准的教育教学目标要求,是构建核心素养教育的高效课堂、有效达成教育教学目标的基本保证。在此,笔者就新课标背景下的高中生物学教学认知进行探讨交流。

参考文献:

[1]王宁.汉字构形学导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5.

[2]何九盈.汉字文化学[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00.

[3]王力.汉语史稿[M].北京:中华书局,2015.

[4]洪堡特.洪堡特语言哲学文集[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

[5]本杰明·李·沃尔夫.论语言、思维和现实[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

[6]萧国政,吴振.汉语法特点和汉民族心态[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社哲版),1989(4).

中图分类号: H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6531(2019)11-0041-03

邢亚南/陕西师范大学国际汉学院在读硕士(陕西西安710062)。

责任编辑:郭一鹤

标签:;  ;  ;  ;  ;  

汉语的表意特征与汉民族“得意忘言”的文化心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