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道德教育与创新人才的培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思想道德教育论文,人才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面向新世纪,我们应该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而创新人才的培养与思想道德教育关系密切。如何发挥思想道德教育在培养创新人才过程中的功能和作用,怎样将创新教育应用到思想道德教育与创新人才的培养教育研究中,从中找出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有效方法和途径,是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者应该积极探索研究解决的问题。本文试图联系当代大学生的培养目标,探讨创新人才的培养与思想道德教育二者的关系。
一、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是时代发展的要求
当今时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高,人类的创新能力提高到了崭新的水平,人类的创造活动水平提高到了空前的高度,知识经济已见端倪。据估计,近30年来,人们创造的科学技术成果的数量,超过了过去2000年的总和。人类的科学技术知识量,19世纪是每50年增加1倍,20世纪中叶每10年增加1倍,目前是每3至5年增加1倍。[1](P6)社会生产与社会生活的基础已是技术创新和相应的社会(组织、制度、管理)创新。任何创新的停顿都会带来发展的停滞和危机的积累、集中。当代世界国力竞争日趋激烈。这一切最根本的是人才,是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现代社会的发展,各国都对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的需求大大增加。21世纪将是知识经济占国际经济主导地位的世纪。在知识经济时代,一个国家的创新能力是决定该国能否永远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的重要因素。江泽民同志自1995年5月26日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讲话以来,多次强调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1998年6月1日在接见出席中科院第九次和中国工程院第四次院士大会部分院士与外籍院士的讲话时,江泽民同志又说到:“迎接未来科学技术的挑战,最重要的是要坚持创新,勇于创新。”并重申“科技创新已越来越成为当今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标志”。当今世界,创新对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兴旺发达和社会的进步已至关重要。21世纪创新必将真正成为时代发展的主旋律。江泽民在十五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民素质的提高和人才资源的开发。”“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各项事业的进步,都要靠不断创新,而创新就要靠人才,特别是靠年轻的英才不断涌现出来。”[2]创新能力必将是21世纪人才的根本特征。当代著名物理学家李政道博士说得好:“培养人才最重要的是培养创造能力。”[3](P12)人力资源的开发最重要的就是人的创造力的开发,创新能力的培养。
21世纪中国需要高素质的创新人才。高素质的创新人才是推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推进社会的全面发展和全面进步的重要保证。我们当今正处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时代,这“必将是知识不断创新,新事物、新业绩不断涌现的时代,必将是百舸争流、人才辈出的时代”[2],高等学校积极努力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高素质创新人才,是时代发展的要求。
二、思想道德教育对当代大学生成为高素质的创新人才关系重大
思想道德是整个民族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集中体现着精神文明建设的性质和方向。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需要,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的需要。
高等学校培养的人才,是高级的专门人才,应该是“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人才。这种人才概括来说应该是爱祖国,会创新的,从而能坚定不移地对国家、对民族、对人民、对历史、对社会主义事业负责,这是最可贵的责任心,这是人才最重要的因素,而这又是以当代大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全面发展为其重要基础的。高校思想道德教育是大学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高级专门人才的需要,是培养爱国的高级专门人才的需要。
高校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把学生培养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通过思想道德教育,引导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崇高的理想和科学的信念;培养和教育学生树立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的社会主义道德观念,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和中国革命道德传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教育和帮助学生正确处理个人、集体、国家之间的利益关系,发扬对国家和人民的奉献精神,增强抵制错误思潮和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个人主义等腐朽思想侵蚀的能力;锻炼和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养成积极乐观、勇于开拓、自尊自信的心理品质和人格特征;使学生真正能够做到如江泽民同志在北京大学百年校庆讲话时对大学生及全国各界青年所希望的那样:坚持学习科学文化与加强思想修养的统一,坚持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坚持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的统一,坚持树立远大理想与进行艰苦奋斗的统一,努力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高素质创新人才。
大学生要成为高素质的创新人才至少应有以下几方面的素质:
首先是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这主要表现在有着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崇高的理想和科学的信念;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献身精神;积极进取,努力奋斗;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有着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优良的道德品质。思想道德素质在大学生的全面素质中是根本。
其次是良好的科学文化素质,这主要通过拥有科学文化知识的创新人才出色的智力和才能来表现。出色的智力和才能与学习掌握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和积累各种经验具有密切关系。拥有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和经验对人们有效地进行创造十分重要,同时更为重要的是在进行继承性学习的同时,善于进行创造性学习;既要注意学习中的创造,更要注意创造性的学习和创造中的学习,努力开发智能宝库,特别重视创造能力的培养。过去,人们在教育实践中把主要注意力集中在知识的传授上面,忽视了智能的开发和培养,使智能开发成了知识传授的负过程。在知识爆炸的现代社会,传统教育方式已不再适应发展的需要。现代人要着重于自己智能的开发和培养,进行创造性思维的训练。虽然从理论上讲,大脑这个知识信息库可以储存巨量的知识,但即使如此,人也没有那么多时间来消化、吸收它们。一个学生即使是拼命地攻读,也读不完、记不住他专业范围内的全部知识。因此大学生良好的科学文化素质更多地通过其出色的智力和才能来表现。优良的智力和能力,尤其是创新能力,是现代人获取知识、选择知识、应用知识使之形成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柔性智能系统,适应人类知识量激增的现状,充分发挥创造力,成为有所发现、有所创造的高素质人才的重要素质。
第三是良好的个性心理素质,这主要表现为优良的创造个性品质,如优良的意志品质;有明确的奋斗目标;有较强的责任感;坚韧顽强,决策果断;勤奋努力,严谨细致,一丝不苟,自控力强;自尊自信,具有批判精神,敢向权威挑战(包括书本);具有较强的独立性或自主性,能独立自主地提出问题和设想,并进行验证;有着永不满足的进取心和强烈的求知欲、好奇心,对发现新事物和创造活动有强烈的兴奋感和情感倾向;敢于冒险,富有献身精神,对新事物很敏感,不满足现状,兴趣高雅广泛,有细致和敏锐的观察力。这是所有创新人才一般都有的个性心理特征。
任何人创造力的发挥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依赖于自身崇高的思想品质或优良的性格,依赖于优良的道德品质。人类创新实践已经证明,人的道德品质和个性心理对其创造性活动有很大的影响。优良的道德品质,对充分发挥人的创造力具有重要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一个人在一生中能否有所创造而成就一番事业。而高校思想道德教育正是以培养塑造大学生优良思想道德素质包括个性品质为目的的。个人崇高的思想品质或优良的性格与人才的创新能力、创新实践不可分割,彼此相互渗透,相互支持,相互影响,且个人崇高的思想品质或优良的性格是基础。思想道德教育对当代大学生成为高素质的创新人才关系重大。
三、发挥思想道德教育在培养创新人才过程中的作用
思想道德教育对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具有重要的功能,高等学校要充分发挥思想道德教育在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中的作用,这是新时期高校思想道德教育面临的新任务。思想道德教育旨在提高大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引导和帮助学生确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和做一个“四有”新人。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的确立,对高素质创新人才理想信念的形成,道德品质的塑造,个性心理的健全有着特殊的功能和作用。
首先,思想道德教育对个人理想信念的形成有着主导性的功能。崇高的理想、信念以及由此产生的献身精神、探索精神是推动人们去从事创造活动的精神动力,是从事创造活动的直接原因。崇高的理想和科学的信念不可能自发的产生,她是建立在坚实的科学理论基础之上。高校的思想道德教育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通过思想道德教育不仅使学生能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基本观点,更能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看待问题,解决问题,不断认识世界。这是崇高理想和科学信念形成的根本途径。崇高的理想和科学的信念必然产生服务人民、奉献社会、追求真理的思想境界。一个服务人民、奉献社会、追求真理的人,胸怀大志,无所畏惧,能冲破思想束缚,不怕困难,意志坚强,勇于创新。一个高素质的创新人才一定是一个服务人民、奉献社会、追求真理、意志坚强的人。开发世界上第一部袖珍翻译机,在国际上首次实现机译成果产业化的中国科学院青年科学家陈肇雄博士,在他和他的课题组取得创新成果后,曾动情地说:“一种献身科学,为国争光,造福人类,最大限度地实现人生价值的信念坚如磐石地树立在每个人的心中。正是这种宝贵的凝聚力和感召力,使我们走向成功——两年时间便研制成功智能型英汉机译系统。”[4](P100-101)无数历史事实证明,几乎所有创新人才都具有这样的品质:追求真理而不顾一切。正是这种勇气和决心,使得他们敢于去开拓任何新的领域。对此,革命导师马克思曾有过十分精辟的论述,他说:“在科学的入口处,正象在地狱的入口处一样,必须提出这样的要求:‘这里必须根绝一切犹豫;这里任何怯懦都无济于事。’”[5](P11)爱因斯坦也说:“对真理和知识追求并为之奋斗,是人的最高品质之一。”[6](P719)这种勇气和决心,这种优秀的思想品质源于对世界、对人生的正确认识,有赖于思想道德教育的功能和作用。
第二,思想道德教育对个人道德品质的塑造具有建构性的功能。道德品质是一定社会或阶级的道德原则规范在个人身上的体现与凝结:是人们在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关系的一系列行为中所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道德倾向和特征。道德品质既包括人们主观上对一定的道德原则规范的认识,也包括人们基于这种认识所产生的具有稳定性特征的行为习惯,它是主观上道德认识和客观上道德行为的统一。一个人的品质,并不是生来就有的,而是靠教育、实践或感化获得的,是长期遵守或违背道德所得到的结果。思想道德教育帮助大学生主观上形成正确的道德认识,这对优良道德品质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建构作用。因为在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指导下,必然产生高尚的道德观和正确的道德认识,这是优良道德品质形成的前提,也为优良道德品质形成构建了一个基本的框架。优良道德品质是高素质创新人才应该具备的德性品质。在创造活动中是否具有良好道德品质是人才还是坏才的分界线。如掌握网络技术,并创造性地用于正常的经济、政治、军事、文化交流的是人才;用于“黄色泛滥,病毒肆虐,黑客纵横”,制造了比核弹还坏的“比特弹”的是坏才。创新,用于造福于民,大功大德;用于造祸人民,大害大坏。因此没有优良的道德品质,其创造才能的实现,造成的只是破坏而不是创造。曾经轰动美国的卡克津斯基邮件炸弹案,就是一个例证。卡克津斯基这个20世纪60年代美国的天才少年从博士到杀手,使出了邮寄炸弹的恶招,长达18年,使23人受伤、3人送命,可谓罪大恶极。而任何个人道德品质的形成,都离不开教育,特别是思想道德教育。
第三,思想道德教育对健全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有着内化的功能。人的个性心理品质是一个内涵广泛的概念,是人在一定的社会环境系统中能动地形成的个体的相对稳定的心理品质,包括动机、意志、气质、性质、情感等。在人的个性品质中,并不是所有的品质都有利于创新,如懒惰、骄傲、自卑等,就是阻碍创新的不良的心理因素,是高素质创新人才应该排除的个性心理品质。而精力旺盛、充满激情、自尊自信、敢于冒险、坚韧顽强、决策果断、勤奋努力、独立思考、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等良好的心理品质,对充分发挥人的创造力具有重要作用。良好的心理品格是成才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爱因斯坦在悼念伟大的科学家居里夫人时曾说:“智力上的成就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性格的伟大,这一点往往超过人们通常的认识。”这里“智力上的成就”就是创新的成果,是创造力的发挥;“性格的伟大”既包括品德的高尚也包括优良的个性心理品质。个性心理素质对人们的创新活动有很大的影响。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除了进行健康的心理调适之外,通过思想道德教育,帮助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是从心灵的深处、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途径。因为人的思想和复杂的内心世界的活动,最终还是受着其核心部分——一个人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的指导。世界观和人生观决定一个人对世界、对事物、对人生的根本看法和做人的标准,这是一个人一生中根本的、首要的问题。一个人有了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的指导,就能正确的认识和了解社会、人生和世界,就能正确地体察和分析客观事物,养成和保持健康的心理,塑造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思想道德教育对良好个性心理品质的形成,有着特定的内化功能和作用。中国科学院青年科学家陈肇雄博士曾深情地说:“在中国科学院奋斗的12个春秋,在我脑海中留下深刻记忆的不是国际领先的科研成果,也不是那数百万美元的经济效益,而是自己的意志经受了高强度的反复的严峻考验和磨炼。正是凭藉这逐步磨练出的顽强意志,才使那最初看似朦胧的梦幻变成灿烂的现实,才使那真切地体味到爱国之情和强烈的民族自尊心会产生无坚不摧的力量!”[4](P100-101)一个具有优秀的思想道德品质的人,必能锻造出自己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这是高素质创新人才所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
总之,爱心、奉献、坚强、自立、进取、开拓等是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必备品格。塑造优良的道德品质和理想人格,对成为高素质创新人才极为重要。思想道德教育在培养创新人才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思想道德教育对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功能和作用应该得到重视和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