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市场经济走向混合经济模式:社会市场经济理论与现实述评_市场经济论文

德国市场经济走向混合经济模式:社会市场经济理论与现实述评_市场经济论文

走向混合经济模式的德国市场经济——《社会市场经济的理论与现实》一书评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市场经济论文,德国论文,一书论文,走向论文,现实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由德国经济学家吉尔贝尔多·格拉纳多斯和埃利克·古尔克斯蒂斯所著的《社会市场经济的理论与现实》,是由联邦德国艾伯特基金会特别推荐给中国读者的一部实用型经济学论著。该书的内容十分丰富,涉及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非常广泛。作为一个译者,我想介绍以下二个方面。

首先是理论问题。社会市场经济的理论顾名思义主要有二个部分,一是市场经济,二是社会的。市场经济中起核心作用的是由市场来调控供求,以及行之有效的竞争机制。以市场经济为主组织起来的经济形式会产生一些“社会所不期望的”结果,因此,国家必须进行干预,校正市场作用带来的这些社会所不期望的后果。国家的校正措施有:1、通过集中调控,保护竞争机制;2、通过征收累进的收入税、征收财产税,调整基本的收入分配和财产分配;3、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国家的这些校正措施被看作是社会的。建立在社会市场经济理论基础上的“理想的”经济有四个目标。(1)稳定价格水平;(2)充分就业;(3)适度经济增长;(4)对外经济平衡。这就是“魔力四角形”。如果达到了这四项目标,经济就是稳定的经济。这四项目标从静态的角度来看是无法实现的,经济的发展总是有波动,既会出现经济的高涨,也会出现经济的低落,因此需要国家调节。总体调节是凯恩斯经济政策的德国表述。它的内容是通过调控需求来对付经济的高涨和低落。从理论上说,国家对景气的这种调控肯定是有效的。在社会市场经济理论中,国家不仅在景气调控方面进行行之有效的干预,而且在市场方面也可以进行有效的干预,甚至在价格方面也可以干预,而不是完全听任市场的作用,例如指令性价格在卫生事业、短途交通部门、教育部门就是必要的,而且,在集中化的生产计划中,也可以制定出与成本和有购买力的需求相一致的价格。

要实现稳定的经济,还必须保持分配目标和稳定目标之间的相互协调。一方面,工资和薪金的总额代表成本,这个总额的量会影响国际竞争能力;另一方面,工资和薪金的支付构成群众的经济购买力,没有这种购买力,不断增加的产品就没有销路。因此,国家必须通过各级政府在同雇员组织和雇主组织的协商中确定经济政策方针,做到既不能由于工资谈判的最终结果而过“大”地提高成本,也不能使群众购买力提高得过“小”。国家在这种协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协议工资额的最终确定和关于实际工薪额的谈判还远远没有解决一个国民经济的分配问题。在初次分配之后必然会采取再分配措施,这就是二次分配。国家通过提高间接税和直接税以及提高社会保险费,实现国家财政收入的增加,然后通过转移支出、国家消费和国家投资的形式实行二次分配。通过再分配,收入差别缩小了,例如,独立劳动者家庭的收入在再分配前为平均收入的3.2倍,在再分配以后为平均收入的2.7倍。尽管如此,各群体之间和各群体内部的收入差别仍然是很大的。

德国的社会保障体系是建立在等价原则上的。极大多数居民的物质生活保障靠职业收入和社会收入这两个方面。社会保险金通过最低的交款期和所谓的等价原则同职业收入相挂钩,也就是说,只有根据收入的多少交付了保险费后才能有权要求从不同的社会保险机构获得保险金,其数额则取决于以前交纳的保险费。这就是以职业为中心的社会保障。在德国,自70年代以来持续不断的大量失业由于以职业为中心的社会保障体系而日益引起贫困化过程。作者指出:由于持续不断的跨世纪的失业和不变的以职业为中心的保障原则,社会极有可能进一步分化为两个群体:多数人构成工作稳定并得到“正常的”保障的群体,少数人构成无业或工作不稳定,尽管社会财富日益增长而自身却没有足够的物质保障的群体。

我要谈的第二个方面是德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一些现实问题和未来发展问题。有许多情况表明,德国的经济现实(现状)与社会市场经济理论模式相距甚远,而且距离越来越远。这些情况有以下一些:

1、生产决策的分散化向集中化发展。生产决策的集中化在德国的经济制度中既存在于公共部门,又越来越广泛地存在于私有资本主义部门。分散的决策者越来越被私有的资本主义决策中心所替代。

2、企业间的相互竞争向企业间的相互协作发展。德国的经济正在向协作经济发展,竞争逐步被协作代替。

3、生产资料私人所有制与生产资料集体所有制相比,后者所占比重加大。德国的公共所有的生产性资产已占四分之一(27%)。但是,私有生产资料在少数家庭中的集中已达到极高的程度。因此不能说德国的特点是“大众资本主义”或“平等的中产阶级社会”。

4、分档次的物质效率刺激与分档次的非物质效率刺激相比,后者所占比重逐渐加大。作者在书中指出:“在我们的经济和社会制度下,物质刺激毫无疑问是推动个人的工作积极性的最重要的原因之一。不过,物质刺激将随着物质日益丰富而失去意义”。

5.竞争性价格与指令性价格并存。作者认为,将来有可能把指令性价格当作制定未来的经济政策的手段。

作者在书中提到了许多未来问题。我认为书中所涉及到的未来问题可以概括为以下一些:

1、经济增长与生活质量的提高问题。经济增长与生态破坏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生态破坏降低了生活质量。经济的继续增长会遇到“生态界限”。

2、要想防止损害环境的生产,必须改变以职业为中心的保障体系,但是如何才能同“巴比伦的先入之见”告别呢?

3、保障非工作时期也得到基本收入,扩大了个人的自由活动范围,但是可能被大多数居民认为是不符合效率原则的。如何才能实现未来的公平观而同时保持效率呢?

4、随着物质供应水平的提高,人们认识到生命中真正紧缺的资源是时间。时间主权保证了人们参与社会的平等性,实现时间主权与实现效率刺激的目的并不一样,因此,同很难认识到不取决于就业的保障因素如何影响市场经济职能机制一样,时间主权会对市场经济职能机制产生何种影响,也是一个难题。

5、失业问题。德国自60年代中期以来进入了集约发展阶段,经济增长主要靠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不再是靠增加就业者人数,因而工业对劳动力的吸收能力下降了。第三部门曾成为游离出来的劳动力的避难所,但是由于第三部门实行合理化,以后也会有许多劳动力从这个部门游离出来。为了克服长期、持久的失业,一年出版一次的《备忘录》工作小组建议缩短工作时间,采用每周工作35小时并支付全薪的办法。作者建议以后的就业模式必须打破传统的就业模式,不再鼓励终生从事全时劳动,例如,可以考虑对那些不间断地从事全时劳动超过十年的人从某一收入界限起征收取决于时间的税款,甚至加班原则上也必须征收时间累进税。

6、资源的枯竭和环境问题。作者在书中要求把注意力转向可能出现的例如能源方面的“划时代发明”。作者提到一种从环境政策来说大有前途的能源解决办法,就是把氢的提取和利用太阳能技术的可能性结合在一起。但是,这种大技术是否能迅速发展,这要取决于它所引起的其他问题的解决。

怎样才能解决以上所有这些现实问题和未来问题呢?首先我们要确立这样一种观点,即不能把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对立起来,不能把中央决策和分散决策对立起来,它们各自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解决问题的经济模式只能是混合的经济模式。事实上,在现实生活中也不存在纯粹的计划经济和纯粹的市场经济。我们应该明确认识到,只有确立这样的观点,我们才能正确对待和解决现实问题和未来问题。

事实上,德国经济制度中发生的变化在其他一些发达国家或发展中国家也都或多或少存在着。德国经济发展的成功的方面和存在的问题都值得我们借鉴。因此请允许我引用贺雷西《讽刺诗集》第一卷第一首中的一句话来结束我的这篇短文:这正是说的阁下的事情!

标签:;  ;  ;  ;  ;  

德国市场经济走向混合经济模式:社会市场经济理论与现实述评_市场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