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吉林长春130000)
【摘要】目的:分析疼痛管理中应用术后活动性疼痛护理评估对管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胸腹部手术患者138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9例,对照组常规疼痛管理,实验组应用活动性疼痛护理评估,术后24h内,观察中重度疼痛发生频率,评价疼痛管理质量。结果:实验组患者中重度疼痛发生频率低于对照组,疼痛管理质量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后疼痛管理中,通过活动性疼痛护理评估的应用,可提高疼痛管理质量,降低患者术后的疼痛程度。
【关键词】术后疼痛管理;活动性疼痛;护理评估
疼痛为术后常见并发症,术后早期,患者进行功能活动时引起的疼痛为活动性疼痛,当疼痛程度比较严重时,会影响患者功能活动的依从性,不利于患者术后康复。术后疼痛管理的目的在于减轻患者术后的疼痛程度,研究表明,疼痛管理中应用活动性疼痛护理评估后,可提高管理质量,本院在胸腹部手术患者术后疼痛管理中应用活动性疼痛护理评估,取得良好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医院2013年12月~2015年3月采用胸腹部手术治疗的患者138例,男75例,女63例;年龄32~78岁,平均(56.8±2.7)岁;手术部位:肺部24例,胃部17例,胆囊17例,肝脏16例,胰腺28例,直肠20例,结肠16例。纳入标准:(1)均为开胸手术或开腹手术;(2)术后1d未发生并发症;(3)术后接受经静脉途径患者自控镇痛疗法;(4)患者术后可进行功能活动。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9例,两组患者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术后采用常规疼痛管理,术后疼痛程度采用数字评定量表(NRS)评价,间隔4h进行1次,如患者的疼痛程度比较严重,缩短评价间隔时间,依据NRS评分给予相应疼痛护理,直至NRS≤4分时停止。
实验组患者在术后疼痛管理中应用活动性疼痛护理评估,疼痛护理措施由病区护士实施,并由疼痛专科护士给予患者干预,措施如下:(1)疼痛专科护士的评估参照为有效咳嗽,活动性疼痛利用NRS量表和中文版功能活动评分法(FAS)评价,每天评价2次;(2)控制目标为FAS≤B,且NRS≤4,如果FAS评分为B,且NRS≤7分时,专科护士需要将患者的PCIA按压频率增加,之后再重新进行评估,如果FAS评分为C,且NRS>7分时,判定为镇痛效果较差,专科护士需要与患者主治医生联系,对治疗方案进行调整[1];(3)调整后,再次评估和干预患者,实现控制目标后可进行常规评估。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3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术后24h内中重度疼痛发生频度,1~5 5级评分,1分表示一直,5分表示从未。评价术后24h内疼痛管理质量,包含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有效咳嗽受疼痛影响程度、情绪受疼痛影响程度、疼痛最剧烈程度、疼痛最轻程度,除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外,其他指标均0~10评分,分数越高表示影响越大,由患者自评[2]。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8.0统计分析,计量资料利用t检验,计数资料利用 检验,P<0.05表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术后24h内中重度疼痛发生频度
术后24h内,实验组69例患者中重度疼痛一直发生4例,频繁发生5例,经常发生10例,偶尔发生33例;对照组69例患者一直发生7例,频繁发生18例,经常发生19例,偶尔发生21例。实验组中重度疼痛发生频度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术后24h内疼痛管理质量相关指标评分比较
术后24h内,实验组患者首次下床活动时间(1137.4±311.9)min、有效咳嗽手疼痛影响程度(4.3±1.8)分、情绪受疼痛影响程度(0.7±1.3)分、疼痛最剧烈程度(5.4±1.4)分、疼痛最轻程度(1.4±0.9)分;对照组患者首次下床活动时间(1295.3±247.6)min、有效咳嗽手疼痛影响程度(5.6±1.7)分、情绪受疼痛影响程度(1.0±1.4)分、疼痛最剧烈程度(6.3±1.5)分、疼痛最轻程度(1.9±1.1)分。实验组相关指标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疼痛为术后常见并发症,患者术后疼痛程度比较严重时,会影响患者术后的恢复效果,提高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术后,为了缓解患者的疼痛程度,提升患者术后康复的效果,需给予患者疼痛护理,并给予患者疼痛管理。常规疼痛管中,病区护士依据患者疼痛程度评估结果给予护理,疼痛程度比较严重时,通知医生,或给予镇痛药物,降低其疼痛程度,但效果并不理想,患者活动性疼痛程度比较高,影响患者功能活动依从性[4]。活动性疼痛护理评估是指由疼痛专科护士依据相关的评估量表,评价患者术后进行功能活动时的疼痛程度,并根据疼痛程度评估结果,指导病区护士的疼痛护理及疼痛管理,直至达到控制目标后,再以常规的评估方式评估患者,降低患者活动性疼痛程度,提高患者术后功能活动的依从性,积极的进行早期功能锻炼,提升术后康复效果。
综上所述,术后疼痛管理应用活动性疼痛护理评估后,疼痛管理质量可显著提高,促进患者痊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童莺歌,成燕,刘冬华等.术后疼痛护理评分与患者静息及活动性疼痛自评结果的比较[J].护理学杂志,2015,30(06):15-18.
[2]余婕,李小燕,周阳等.基于格林模式构建以护士为主导的疼痛管理模式[J].护理学杂志,2015,30(19):20-23.
[3]赖红梅,刘丽玲,韩露.护理专项检查在疼痛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中的应用[J].东南国防医药,2014,16(05):537-538.
[4]罗月荷.疼痛管理培训对提高ICU护士疼痛知识、态度及判断能力的影响研究[J].临床医学工程,2013,20(03):378-379.
论文作者:宋丽丽,谷玥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6年12月上第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3/20
标签:疼痛论文; 术后论文; 患者论文; 活动性论文; 程度论文; 实验组论文; 发生论文; 《医师在线》2016年12月上第2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