谦恭礼让 克己让人
□宋军风
鹿 毅/ 图
所谓让,《字汇》云“先人后己谓之让”,《贾子·道术》云“厚人自薄谓之让”,《礼记注疏》云“应受而推曰让”,《尚书·尧典》云“推贤尚善曰让”……可见让字里面包含着克己为人、顾全大局等丰富的道德内涵。让,是君子之德、文明之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它犹如一颗闪亮的钻石,镶嵌在人类精神文明这条璀璨的项链上,值得新时代广大党员干部终生去追求。
“工合”成立时,主张用生产合作的方式来组织3万个工业合作社,以发展中国工业,建立经济的国防线,抵御日本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由于艾黎的努力,“工合”在人们心目中的威信与日俱增。许多人积极参加“工合”工作。到1940年10月,“工合”已建立了2300多个小工厂,遍布16个省。从内地到敌人的后方,到处都有“工合”的小工厂。抗战开始后,许多工厂惨遭日本帝国主义破坏,损失很大。办了这些小工厂,对于解决物质匮乏,补充武器、弹药,起了一定的作用。
辞让之心 礼之端也
让,可追溯至儒家的礼学思想。孔子以礼为社会秩序的总原则,力求使人际关系“齐之以礼”。朱熹在《论语集注》中亦云:“让者,礼之实也。”让是礼的实质内容。孔子不仅从理论层面对礼与让进行阐发,而且身体力行,为后人确立了待人接物的基本准则。《论语·学而》记载,孔子周游列国之所以总能了解到所到国家的政事,正是由于“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温、良、恭、俭、让,就是做人要温和、善良、恭敬、俭朴、谦让。
孟子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礼学思想,提出了“四端”说,其中之一即“辞让之心,礼之端也”,认为辞让这种情感是礼的萌芽,是人性天生就有的,如果没有谦恭礼让的心,不能算是人。荀子则主张人性本恶,认为“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顺是,故争夺生而辞让亡焉”。即人的本性,一生下来就有喜欢财利之心,依顺这种人性,所以争抢掠夺就产生,推辞谦让就消失了;一定要有师长教化、礼仪引导,然后人们才懂得辞让。孟子、荀子二人虽然对辞让之心的来源界定不同,但是他们的目的却殊途同归,都是教人从善,学会谦恭礼让,使人达到理想的道德境界。
自孔子、孟子、荀子之后的千百年来,好礼、崇让已成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核心内容。俗谚云:“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生活中的矛盾无时不在、无处不有,礼让是人际关系的润滑剂,它可以化冲突为祥和、化干戈为玉帛。而克己让人之人,有着高尚的道德修养,能从灵魂深处溢出怡人的芬芳,赢得他人由衷的尊重。
荀子云:“人无礼则不立,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中国礼仪之邦的美名,正是从礼让的文化传统中获得的。我国自古以来就流传着许多礼让的佳话,千百年来一直散发着浓郁的芳香,每次温读都沁人心脾。
克己让人 有理有节
东汉建武年间,每逢腊祭,朝廷都会赐予博士每人一只羊。但羊有大小肥瘦,该怎么分呢?大家七嘴八舌,有人建议杀羊分肉以求平均,有人则建议抓阄。一位叫甄宇的博士,对斤斤计较的分羊办法感到羞耻,便走到羊群中挑出那只最小最瘦的羊牵走了。别的博士看到后,便不再争论,大家你谦我让,很快就把羊分完了。后来每逢朝会,光武帝欲召见甄宇,便会直接问:“那个瘦羊博士现在哪里?”一只瘦羊,让出了谦谦君子的风度,也让出了朝堂之上的儒雅之风。
然而,辞让并非一味地无原则退让。首先,在国家利益与民族尊严方面决不能退让。腐败的清政府为了苟安,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条约,这不是辞让,而是懦弱无能;汪精卫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威迫利诱,卑躬屈膝,建立傀儡政权,这也不是辞让,而是卖国背叛。其次,在邪恶势力面前决不能退让。《农夫与蛇》的故事告诉我们,毫无界限地释放善意只会引来更多危险,没有底线地包容和忍让也只会让恶人得寸进尺;有时候,即使对恶人仁至义尽,他们的邪恶本性也是不会改变的。再次,辞让要分清场合。春秋时晋楚城濮之战中,晋文公重耳为了报答在外流亡时楚成王的礼遇之恩,兑现他昔日许下的“退避三舍”的诺言,下令军队退让九十里,反而大破楚军取得胜利;东晋时,前秦与东晋军队对峙于淝水河畔,前秦王苻坚好大喜功,自恃拥兵百万,同意秦军退让后移,导致阵脚自乱,晋军乘隙掩杀,使得淝水之战成为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而载入军事史册。军事战场情况复杂,形势瞬息万变,需持审慎态度。
东晋时,王文度与范荣期同朝为官。王文度年纪小却职位高,范荣期年长但职位低,两人走路时总是互相谦让,请对方走在前面。有一次,恰巧王文度走在范荣期的前面,便谦虚地说:“簸之扬之,糠秕在前。”范荣期也立刻谦虚地说了一句:“淘之汰之,沙砾在后。”明代《菜根谭》曰:“径路窄处,留一步与人行;滋味浓时,减三分让人尝。”可见,谦恭礼让已渗透到诸如羊肠小道的让路、美味佳肴的分享等细节中了。
孔融的让梨,王文度与范荣期走路时的谦让,甄宇牵走的那只瘦羊,以及我们今天的让座、排队、车让人等,均是细小的礼让,只要能控制自我意识,人人都应该能做到。如果说这样的谦让很寻常,那么,鲍叔牙把万人争夺的相位拱手相让于管仲,泰伯让天下于季历,则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了,这就是大让。而红军战士谢益先在过草地时,将自己仅有的一袋干粮让给了快要饿死的母女三人,结果母女三人得救了,他却因腹无粒粮永远倒在了草地上。这是生死攸关的辞让,把生的希望让给弱者,把死的危险留给了自己。生命犹可让,则世间之事、天下之物还有何不可让?!
《三字经》中“融四岁,能让梨”的童声吟唱已经穿越了数千年,时至今日依然时常回荡在耳畔。然而,在现实生活中,谦恭礼让,知易行难。追根究底,其关键在于:谦让实际上意味着损失了自己的一部分利益,或金钱,或名誉,或时间,或公共资源。这本质上是一种对他人额外的付出。根据损失利益的大小,让可分为大让与小让。
让的对立面是争,俗谚曰:“让得祥,争得殃。”事实上,许多事情如果各不相让,那就只能怒目相向、拳脚相加,甚至刀光剑影、喋血街巷。唐武德九年,李渊次子李世民为争夺皇位,在玄武门外杀死了自己的长兄皇太子李建成和四弟齐王李元吉,不久后继承皇位。尽管李世民是开创大唐盛世的一代明君,但玄武门之变对李唐皇室而言是一场不折不扣的悲剧,李世民导演了这场武装政变,产生了极其不好的影响,李唐皇位继承人由此不再稳定。后世子孙间的兄弟相残事件此起彼伏,李世民的儿子、太子李承乾和魏王李泰更是在“重演历史”,让李世民的晚年陷入无尽的痛苦之中。唐代诗人陆龟蒙曾面对着泰伯庙的繁盛香火,对泰伯让天下与本朝皇权纷争进行了对比,留下了《和袭美泰伯庙》一诗:“故国城荒德未荒,年年椒奠湿中堂。迩来父子争天下,不信人间有让王。”
北京水务普查数据采集成果“一个库 ”的构建…………………………………………… 杨 洁,刘海林(21.54)
谦恭礼让 知易行难
在上古时期,部落联盟推选领袖实行选贤任能的“禅让”制度,如果说尧、舜、禹之间的“禅让”故事因年代久远而令人难以相信确有其事,那么泰伯让天下的故事则足可令后人称颂与敬仰了。商代末年,周太王古公亶父有三子:泰伯、仲雍和季历。按当时惯例,王位应传长子,泰伯是继位人。但泰伯觉得“季历贤”,其子昌更有圣德瑞相,父亲希望有贤能的子孙继承他的事业,自己就干脆避让,和二弟仲雍来到荆蛮之地,文身断发,以示不再继位,把继承权让给季历。太王死,季历立,昌便是周文王。让天下,是中国古代辞让的最高境界,非至德至仁者不可为,古来亦少见,但毕竟真实发生过,足可令后人“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在我国古代集权制社会,权力越高意味着拥有的越多,从而成了不少人疯狂追求的目标,但也有不少在权力面前主动谦让的历史人物为后世所传诵。如春秋时的鲍叔牙,齐桓公欲任用他为相,但他坚决辞让,说自身才能不及管仲,并举荐管仲为相。他的辞让,不仅让管仲免去了牢狱之灾,更让齐桓公得到良才辅佐,得以逐鹿中原,成就霸业。
中国在城市化建设过程中,在城市配电网中敷设了大量交联聚乙烯(XLPE)电缆。然而由于早期敷设的电缆制造工艺落后,并且由于敷设过程中存在不规范操作等,在电缆绝缘层中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微观的缺陷,如微孔、裂缝等。当环境中的水分侵入电缆绝缘层后,在绝缘中的微观缺陷处将形成应力集中区,在电压长期作用下容易在缺陷部位引发水树[1-6],甚至电树(过电压作用),并导致电缆发生击穿事故[7-8]。由于中国幅员辽阔,东北、西北等局部地区的冬季平均气温接近甚至低于0 ℃。此外,由于负荷波动等原因,电缆绝缘将受到低温的作用,在低温条件下的水树生长特征值得研究。
一是要吃透中央和省、市关于精准扶贫工作的指示精神,进一步加强中央扶贫工作会议精神以及有关扶贫政策的宣传,增强做好脱贫攻坚工作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二是加强对贫困户的宣传,说透政策,让贫困户主动作为。
其实说到底,有的人之所以不让,主要还是怕吃亏。弘一法师说过:“我不识何等为君子,但看每事肯吃亏的便是;我不识何等为小人,但看每事好占便宜的便是。”让不是表面的东西,而是根源于人的恭敬之心、谦虚之德,反映着一个人的内在本质、道德境界,体现着一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那就是对别人无私的爱和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评军衔时,毛主席有意将粟裕封为元帅,被粟裕推辞了,但毛主席认为粟裕“大将”还是要当的,而且须为十大大将之首。粟裕对他的军衔问题看得很淡泊,并称:“评我大将,就是够高的了,要什么元帅呢?我只嫌高,不嫌低。”在他眼里,名利淡如水,国家重如山。
《老子》云:“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山不争高自成峰。作为新时代的党员干部,要有淡泊名利、敢于吃亏的精神,能正确处理好国家、集体、个人之间的利益关系,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传承谦让的美德,展现谦让的风度,多做谦让百姓之事,才能体会到“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甘甜,才能体会到“播撒清凉,愉悦自己”的幸福,才能更好地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作者单位:山东女子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