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学课堂中普遍存在着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就是学生参与学习活动中的意识不够强,独立思考能力比较差,因而如何提高和优化教学过程,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各种能力和知识的探究,并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使其智力得到开发、能力得到培养,是我们广大教师应该深入探究的重要问题。我在多年的教学中积累了一点经验愿与大家共勉。
一、引导学生,参与活动
教学中实施学生为主体实质其实就是素质教育。教师在教学中是否把学生视为主体,是否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意识,这不仅是一个教学方法问题,而是一个教学观念问题,教为主导、学位主体是数学教学中必须遵循的一项重要原则,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启发者,起的是主导作用,而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课堂上应该激发学生的参与动机,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适当情况下可放手让学生自己获取知识,培养主体意识。
二、创设情境,激发动机
学生在学习教学的过程中,存在着“数学难理解”的畏难情绪,对数学不感兴趣。其主要的原因是,教师没有注意到激励学生的参与动机,而把学生放在被动接受知识的位置上。没有根据小学生既好奇、又争强好胜的心理特征,创设一个让学生参与的情境,争做学习的主人。怎样才能引发学生的参与动机,发挥学的主体作用。教师就应该恰当运用教材,结合学生的心理,创设数学情境激励学生的参与动机。
三、激发兴趣,发挥主体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诱发学生强烈求知欲望的源泉。只要有了兴趣,学生就会主动参与。在实践中,我主要做好以下几点:
1.以情激趣。
情感是一种很强的内动力,“亲其师,信其道”。教师要对学生倾注满腔热情的爱,用爱的力量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只有有了兴趣,学习才会积极主动。因此,在教学中,我注意突出身边数学的应用,把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以生动的实例,描述枯燥的概念,使比较抽象的内容变得通俗形象。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四、设计学案,有利于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发挥
让学生更好地自学和合作,学生懂的少说,学生不懂的先让学生合作交流,教师在必要的情况下引导。学案的设计是关键,学案的设计必须符合学生的基础,不能设计太难,也不能设计太容易。太难学生难以自学、合作。太容易了学生得不到发展。
学案设计:
1.创设情境。
(1)设计有关这节新课内容要用的旧知识的问题,这样有利于学生在学习新课时很好地发挥主体作用。
(2)结合实际设计有关新课内容的一些片段或问题,越接近实际越好,如果带有游戏色彩的更好,这样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2.提出问题。
把本节的主要问题提出来,让学生明确这节课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3.自主合作。
围绕要解决的问题设计题目,题目不能太难,要符合学生,让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要给学生一定的时间思考问题。
4.反馈交流。
让学生通过投影把自己和小组的想法和建议讲给大家听,让别的组补充完整,这样既锻炼学生的胆量,又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有了,学生的参与度就高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了发挥。
5.达标训练。
设计一些关于这节课内容的题目和变式的题目来巩固学生所学的内容,使学生在课堂上能基本达标,为学生减负,这样可以减少学生的厌学情况。
五、坚持“启发式教学”,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学应充分体现以学为主体,实施素质教育。数学课堂教学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运用各种合理的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使学生勤于动脑,积极思维,自觉努力地获取知识。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智力,以实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运用“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自觉性、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地研究问题,发现规律,提出见解,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六、优化教学过程,体现主体意识
教学过程是教师指导学生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过程。它是以一定的认识论为基础的。所以小学数学教学也必须以科学的认识论为指导,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概念,又从抽象的概念到具体的实践,从而引导学生沿着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正确认识规律,去获取知识、发展思维。整个教与学的过程也就是体现学为主体的过程。
因此,在教学中,只有把学生的主体性摆在首位,并贯穿于整个教学之中。注意调动学生在教学中的积极性,深化改革,给学生多一点思考时间、多一点活动余地、多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多一点体会尝试成功的愉快。真正让学生手、口、脑并用,自始至终地参与到知识形成的全过程中,发挥主体作用,使学生的知识与能力得到同步发展,使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论文作者:张美玲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20年1月总第33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15
标签:学生论文; 兴趣论文; 数学论文; 教师论文; 知识论文; 主体作用论文; 情境论文; 《素质教育》2020年1月总第33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