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筠 广西交通运输学校 广西 南宁 530007
摘 要:职业教育不仅仅是要强化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而且还应该对中职学校的学生道德素养进行培养。德育课作为培养中职学生道德素养的主要途径,更应该注意不断促使课程教学实效性的提高,以更好地塑造中职学生的道德情操。本研究首先对当前中职德育课教学之中存在的突出性问题进行剖析,然后提出了提高中职德育课教学实效性的具体对策,旨在为当前中职德育课教学提供切实可行的依据与参考。
关键词:中职学校 德育课 教学实效性 问题 对策
目前,各大中小型企业均对劳动者的基本素质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不仅要求在企业工作的劳动者具有较高的专业技能,而且还要求他们具备过硬的思想道德素养。当前,中职学校德育课作为培养在校学生道德素养的一个重要途径,德育课如何根据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及在校学生的身心特征,强化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与时俱进、改革创新,最大程度地提高德育课的实效性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一、当前时期下中职德育课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1.中职学生对德育课的学习缺乏应有的兴趣。(1)中职学生对德育课的学习重视度较低。中职学生均认为,读中职只要将专业课学习好即可,毕业了就可以找到工作,德育课学习好坏无关紧要,不会对今后的工作产生多大的影响,存在重专业课及轻文化课的情况发生;(2)中职学生会对德育课的学习产生畏惧的心理。究其原因,笔者认为,大部分学生均认为德育课理论性较强,概念比较多,学习起来非常抽象,在陈旧的教学方式以及沉闷的学习气氛之中,学生对德育课的学习缺乏兴趣,对德育课的学习的积极性不足。
2.缺乏创新性的德育课教学方式方法。当前时期下,中职学校德育课教学方法,基本上还采用“灌输式”的传统教学方法,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以教师和课题为中心,对学生的角色完全忽略。由于注重的是一味地向学生灌注德育方面的相关知识,常常会使得学生感到抽象、难学,枯燥乏味,学习兴趣也不够。上述现象直接造成的后果就是,德育课教学实效性不理想,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及主动性。此外,完全将此门课程的教学独立于其他专业课程的学习,完全与学校整体课程规划相脱节,而仅仅是为了上课而去上课,使得德育课与其他课程教学未形成很大的合力,并未很好地发挥德育课主途径的重要角色。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德育课教学无法得到高度的重视。(1)中职学校对改善以及提高德育课教学实效性的重视程度不足。当前时期下,社会将中职学校培养学生定位在专业技能的提高,而无需强化对其他文化课知识进行过多的强调,受到这个观点的影响,大多数中职学校仅仅注重专业的培养,而忽略了对学生德育素质的教育,也就是说目前很多中职学校存在“重技轻德”的发展趋势。(2)德育课教师自身对德育课教学的重视程度不足。德育课教师对自身素质水平的提升以及教学实效性的提高重视度不足,德育课的教学未能与时事、学生的身心特征以及学校的中心工作等相结合,上课仅仅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对德育课开展的研究不够深入,特别是缺乏对中职学生的特点的研究,从而使得中职德育课教学实效性低下。
二、当前时期提高中职德育课教学实效性的具体对策
1.注重中职德育课教学实效性的提高。中职学校是为现代社会输送大量专业型、技能型劳动者的主要阵地,中职学校毕业生是我国产业大军队伍之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来源,学生素质水平的高低,特别是思想道德水平的高低,对我国产业队伍的素质的影响非常之大,对国家的执政基础具有直接性的关系,同时也对国民经济发展产生较大的影响。德育课作为中职教育之中的一门构建学生思想体系以及培育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的必修科目,该门课程的教师不仅要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以及中国道路等相关理论传授至学生,更需要通过提高德育课教学的实效性,从而促使中职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提升,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对此,对于学校的领导而言,更应该从历史的视角出发,认清当前的政治形势及新常态,基于战略眼光对中职学校的德育工作的角色进行重新审视,从而有效地提高德育课教学的实效性。
2.积极创设和谐的情境以及诱发情感体验。对于中职德育课教学而言,其与其他课程教学相同,也需要积极地创设和谐的教学情境。情境教学具备形真情切等方面的特征,在实际教学之中,将认知与体验进行融合。良好的一个教学情境,对学生认知的发展、情感的陶冶以及品德的升华等方面的提升,均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教学情境对学生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可以促使学生在情感方面受到较大的震动,不仅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能够在潜移默化的学习过程中获取教育。德育课教师应该积极地创设引人入胜的情境,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以及学习的积极性,那么学生的情感价值也会得到更加深入的挖掘和提升。若要使得中职德育课教学的实效性得以提高,应该注重积极地创设教学条件,从而为中职学生营造一种较为愉悦、平等以及和谐的教学情境,积极诱发学生的情感体验。
参考文献
[1]秦春华 情感目标:从虚浮走向真实[J].中学政治及其他各科教与学,2009,(9)。
[2]陈启琛 浅淡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催化作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12)。
[3]教育部 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改革与教学安排意见[R].2008,(12)。
[4]教育部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S].2004,(10)。
论文作者:邹筠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7年9月总第24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20
标签:德育论文; 中职论文; 学生论文; 课教学论文; 实效性论文; 学校论文; 情境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7年9月总第24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