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林匹克运动与中国体育战略分析_奥林匹克论文

奥林匹克运动与中国体育战略分析_奥林匹克论文

析奥林匹克运动与中国体育战略,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奥林匹克论文,中国体育论文,战略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古老的精神,将百世流芳;真善美圣父,已出现降临。将阳光洒向我们,洒遍天地……”奥林匹克之歌以厚重的历史文化气息、雄浑的气势震撼着世人的心弦,引起人们为它和乐、与之共舞。然而,透过热闹非凡的奥林匹克运动舞台,我们不但看到奥林匹克漫长而艰辛的组织演化过程,而且发现中国体育融入奥林匹克体系历经的艰难跋涉与绽开的希望之花。

1.古代奥运缘起与没落

我们一边亲身体验着奥林匹克运动的风彩,一边更增添了回溯她那昔日风情的欲望。在历史与现实的暇想中,我们的思绪进入到古老的希腊文化领地。

古老城邦的竞争,简单明了的就是战争,而古老战争较量的主要是人力——体力和智慧。人力,特别是其中的体力强大者易获取胜利,这需要庆祝;体力弱小一方会战死更多的人,更需要葬祭。双方共同地以竞技运动来表达着不同的祭祀目的,由此也就产生了沟通的基本活动形式和条件,同时也留给我们众多美丽的传说……

在人与自然的竞争中,人不可抗拒地服从自然,特别是在古代社会生产力极其低下时,人只能表现出对大自然神力的顶礼膜拜。因此,古奥运传说又难免植根于这种社会现实基础之上。有这样一种传说:在古希腊,人们一方面因缺衣少食而祭祀祈盼上苍降福,另一方面又因上苍降福而欢娱庆贺,大家一起表演戏剧、开怀痛饮和举行体育比赛。体育比赛的主要内容是赛跑、掷铁饼、角力和战车等。男子是比赛的参与者,健、力、美作为崇尚的对象。这类活动在奥林匹特亚特及周转城邦不断发展和完善,渐次形成了以奥林匹亚特圣地为活动中心的大型运动会——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

总之,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以和平发展和友谊为基础,促成了国家与国家、人与人的了解与合作,加速了人类社会的文明与进步。可惜,它在人为的摧残与天灾的袭击下难逃厄运。

2.现代奥运精神

1888年,在法国教育家皮埃尔·德·顾拜旦的倡导下,近代奥林匹克运动恢复,其发展更为迅速,气势更为恢宏。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当今奥林匹克运动已席卷全世界,形成了一个以奥运会为主线、辐射扩展而成整体系统的社会文化现象。

然而,为什么会由奥林匹克运动促成和体现世界文化的统一与联合呢?这需要我们透过表面热闹辉煌的活动,把握现代奥运的精神实质。

首先,现代奥林匹克的重建是在恢复和颂扬古奥运中最美好的文化活动和文化精神而产生的。早年顾拜旦深信:恢复和建立一个高水平的运动竞赛体系可激励和鼓舞青年,从而使法国人从万马齐喑的困境中摆脱出来;并且,这种信条是人类共同追求的美好事物,奥林匹克活动将会形成一种国际运动,有利于促进国际争端的和平解决。因而,现代奥运一开始就奠定了人文精神的基础与内核。

其次,体育活动是人类共同的活动,而奥林匹克运动在此中拥有崇高的权威,世界体育一旦迈入奥林匹克的殿堂就会迅速地被各个不同文化历史背景的国家与民族所接受,成为世界流行的运动项目或活动。其创立的成绩与纪录,已属于社会文化的一部分。而这部分社会文化在积累、更新和创造过程中,奥林匹克运动仍将扮演极其重要的角色。我们翻开人类的运动史,那众多凝聚着人类智慧和体能的历史记载,多半是经过了奥林匹克运动检验才确定的。在我们的心目中,只有那些附有奥林匹克印记的运动记录才更富有耀眼的光辉。

第三,奥林匹克的发展及在世界文化中的崇高地位被放大了,可以说成了一种世界主义和世界精神。奥林匹克的成功世界化,优先地构成了世界不同背景文化走向沟通与协作,走向国际化的生长点,形成了一种世界各种人都广泛接受的国际文化模式。以参与奥林匹克运动的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来说,其目的都在于了解他人、学习他人或超越他人。而这种学习、了解与超越不再局限于体育的范畴,而是扩大到了与体育运动有联系的文化教育、科学技术、城市规划、建筑设施、交通通讯,以及思想观念、生活方式等众多领域。其最终结果是促进了本国在思想、文化、科技、教育和经济等方面的进步、发展与繁荣。

由此可见,现代奥林匹克以人们耳熟能详的五环、旗帜和格言确立了人类一切活动的共同理想和目标,它具备了更深层的道德、教育和国际合作的意义。

3.中国体育发展战略

3.1 奥运争光计划

既然奥运活动是一种世界文化活动,奥运精神是一种世界精神,奥运文明是一种世界文明,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的中华民族就要在奥运赛场有举足轻重之地位,更要借助奥运舞台重振和展现华夏民族之精神。

奥运争光,既是为民族增光,也是为世界增光。

旧中国政治与经济、科技与文化、民俗及社会风气的落后与保守甚至腐败之极要受到批判和改造,而那些为国为民族奋力拼搏的英雄儿女却要永远记住他们。中国人,尤其是接受高等教育的代代中华优秀儿女,更要深刻地认识到,体育是综合国力的显示,国家兴才有体育盛。

而今,睡狮已醒,巨人迈步!中华人民共和国自成立以来,始终遵循奥林匹克宪章的原则和精神,积极拥护和参与奥林匹克运动,努力为奥林匹克大家庭的建设和发展贡献力量,人文大环境彻底改观,奥运成果世人共睹。

奥运争光和通过奥运争光,竞技体育是重点,也是衡量一个国家体育发展状况的水平与重要标志,更是衡量一个国家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教育等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新中国特别是在重返奥运不久后的80年代,在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下,在良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人文大环境背景的支撑下,我国政府不失时机地推出了奥运战略,90年代又演进为争光计划,对中国本世纪末至下世纪初的运动技术水平的发展目标、规模重点、质量及措施、实施系统、管理与控制提出了对策,力求高效、快速、健康地发展我国体育事业。依托以奥运会为主线的竞技体育,中国人让自己改革开放的大发展和文明成果在世界舞台尽显风彩。奥运争光,实质是要通过体育,特别是高水平体育竞赛为国争光。

3.2 全民健身计划

中国体育之光,是世界奥运之光。而为奥运争光,又不局限于竞技运动的发展速度、规模与水平。

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与精神,是要实现体育各项内容的综合协调发展,特别是其中的全民健身体育活动的基础不能动摇。因为衡量一个国家体育发展状况的标志有多项内容,而全民健身的状态尤其重要。如人们的体质和健康水平,体育社会化的程度,包括体育是否已渗入到社会的各个领域、体育人口的数量、社会体育的水平、体育组织的多样化等;体育制度与措施的制定和实施情况;各种体育设施的状况,体育科学技术的水平、体育的运动技术水平与最高成绩等。正如萨马兰奇先生1993年5月视察中国体育工作时所言:“我们正处于体育运动的黄金时代。 我们国际奥委会不能光搞竞技体育,也要搞全民体育和体育教育……”

新中国发展全民体育为世界作出了榜样。自毛泽东1952年6月10 日发出“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号召至80年代末,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自觉地为中国和世界的体育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进入90年代,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功的人民政府,从亿万人民的切身利益出发,又开始构筑一项功在当代、造福子孙的跨世纪工程——实施全民健身计划。

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的主要依据是国务院于1995年6月28 日正式颁布实施的《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与其配套的还有《全民健身计划——二一工程》和《体育社会指导员技术等级制度》。

全民健身计划到2010年的奋斗目标是:努力实现体育与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协调发展,全面提高中华民族的体质与健康水平,基本建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全民健身体系。全民健身计划以全民为实施对象,以青少年和儿童为重点。“一二一”则借用了体育队列操中“齐步走,一二一”的指挥口令,既寓示于全民健身活动开始走向新的阶段,又形象地概括了向社会介导的健身要求及其主要任务。

以奥运争光计划和全民健身计划实施为重点的面向21世纪的中国体育发展战略,要稳步实施和逐步达到目标,还必须有强有力的保障机制。这个机制已经确立,这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规定:“国家发展体育事业,开展群众性的体育活动,增强人民体质。”1995年8月29 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1995年10月1 日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则为中国体育的依法行政,以法治体,把体育工作纳入法制化的轨道,确保我国体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直接的法律保障。

纵观全局,以奥运为中心,以竞技活动为重点,以全民健身为基础的中国体育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将为奥林匹克的理想和精神写下最非凡的篇章,世界奥林匹克将因中国体育的发展而更显风流。

标签:;  

奥林匹克运动与中国体育战略分析_奥林匹克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