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论文_潘勤

农村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论文_潘勤

潘勤(青川县曲河乡中心小学校 四川 青川 628156)

摘要:幼儿阶段的特点是,可塑性强,自控能力差,爱模仿、爱学习。因此,即是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期,也是沾染不良行为习惯的危险期,如果不在适当的时候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便会错过良机,养成不良行为习惯。特别在偏僻的农村,家庭教育比较缺失的情况下,要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应加强家校配合度,家庭、老师之间要求应一致。

关键词:农村幼儿;好习惯;培养

中图分类号:G684.8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6715(2019)11-120-01

细节决定成败,培养人的良好习惯就得从细节做起。拥有良好行为习惯的人,在社会生活中他就是成功的。一个有高尚思想品德的人,不是生下来就决定了,而是在人生的初级阶段(幼儿期)培养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良好的习惯是一个人独立于社会的基础,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又使人终身受益。那么,在农村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应从哪些方面入手呢?

一、好的生活规律

现在农村的孩子,90%都是由爷爷、奶奶带着,大部分的爷爷、奶奶文化水平都不高,而且年轻时吃过很多苦,所以对抚养隔辈代更是由着性子惯。生怕不如孙子女的意,生怕他们吃不饱、穿不暖,所以要什么给什么。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这样会导致幼儿形成恃宠若娇,以自我为中心,想怎样就怎样,达不到目的大哭大闹等不良的行为习惯,因此教育幼儿好的生活规律,能让幼儿养成控制自己心理和情绪的人格基础。如:早睡早起,无论寒暑让幼儿养成按时睡觉,早上按时起床的习惯。少吃多餐,一天分时段让幼儿进食,有规律、有科学性。避免想吃就吃,想叫买零食就买等坏习惯。一天游玩活动时间安排,不能放养式的和随意性的,游玩要有度,该干其他事情的时候,一定要让他明白你又该干什么了。这样会养成幼儿良好的自律性和控制性,让她们有良好的时间观念不随意性。

二、让幼儿学会爱

幼儿时期,孩子喜欢新事物、爱模仿、爱学习。爷爷奶奶带孩子首先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你为他做了些什么事要讲给他听。如:穿衣服、盛饭、洗澡等,你在做的同时要教和鼓励他自己做,让他知道这样是我在帮助你做,说明为什么要帮你做?是因为出于爱他,让他学习的同时,懂得感恩和互爱。因此,从教育幼儿爱亲人入手能够萌发幼儿爱他人的情感和行为,这种做法是养成幼儿良好行为习惯道德行为的途径。

三、家庭、校园教育之间要求一致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应密切配合,很多家长反映,“孩子听老师的话,老师说什么就是什么。”因此,家长有什么问题要及时反映给老师,配合老师进行教育,效果会很好。如:幼儿在家什么都靠家长帮忙做,不懂礼貌,不尊重人等行为。而在校园里却又表现的懂事能干,有礼貌,谦让其他同学等,像这一类幼儿家长就及时向老师反映,让老师有针对性的开导和教育,从而转变幼儿种种不良习惯。在农村中有的家长宠孩子,学校老师教育孩子要怎样怎样,然而回到家家长不让孩子自己干。这样不仅会使幼儿对事物的判断失去方向,而且会让幼儿怀疑老师,最终使他性格一意孤行。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是一个重要和长期的任务,需要我们从各个方面进行长期的、系统的、一致的教育。

论文作者:潘勤

论文发表刊物:《基础教育课程》2019年11月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5

标签:;  ;  ;  ;  ;  ;  ;  ;  

农村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论文_潘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