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宏观经济控制:二十世纪会计发展的新领域,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宏观经济论文,二十世纪论文,新领域论文,走向论文,会计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世纪以前,会计(簿记)所正视的基本上是一个微观经济世界,它参与对国家经济、企业经济的管理也基本上囿于微观经济范围。进入20世纪后,会计环境巨变促使它走向宏观经济控制领域,在宏观会计建设方面开创了新的格局。
一、20世纪宏观会计产生背景简析
笔者曾在《21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会计控制、会计教育纵横论》一文中,将20世纪三四十年代以来现代会计发展所面临的形势概括为“两大发展,四大危机”,本文在此重申这一观点。“两大发展”一是指大科学、高新技术的发展,二是指大经济的发展。而“四大危机”则是指人口危机、能源与资源危机、生态危机、和平危机。
(一)20世纪40年代大科学、大工程、大企业的格局产生,“使科学研究和生产的规模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开始了科学社会化、技术社会化、管理社会化、教育社会化,以及生产社会化的新阶段”(朱锋等语)。大科学的产生,宣告了“几百年形成的学科专业化时代的结束。学科交叉、综合已成为不可阻挡的巨大潮流冲击着旧的科学文化格局”(张焘语)。其中,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必将在渗透、汇流与综合之中缔结联盟关系。“尤其是在科学向宏观、中观和微观几个层次进军相遇之时,科学终于在统一的世界面前显示出一体化发展的势头”(宋毅语)。从经济控制方面讲,大科学发展之结果,必然促使现代科技、现代经济管理与现代会计控制出现三位一体的发展态势,也必然促使现代会计通过改革创新,在发展完善微观会计控制体系的基础上,着手宏观会计控制系统的建设。
(二)由于大科学观把科学与技术的发展看作是一个整体运作的过程,因而,大科学的发展必将导致技术朝着高新技术化方向发展,并最终带来一场影响极其深远的新技术革命。在高新技术围绕着信息、生物、新材料、新能源,以及空间、海洋开发技术发展的过程中,逐步造就出新技术产业群体,由此极大改变着一国之经济乃至整个世界经济发展之基本格局,这对于推动现代会计走向宏观经济控制领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正是在大科学、高新技术发展的推动之下,世界上出现了大经济的发展趋势。大经济发展的表现形式是多方面的,在经济规模方面形成了不同的层次。其一,在一国之内表现为大型、超大型的集团化公司的发展;其二,跨国公司的发展;其三,区域性经济集团的产生、发展;最后,从世界经济发展总体上考察,表现为经济全球化发展态势。上述大经济发展的表现形式,显著地改变了会计的反映、控制领域,最终促使现代会计的发展进入宏观经济控制领域。
(四)“四大危机”的首要表现是人口危机,既体现为人口数量过剩,又反映为人口结构恶化与素质下降。它不仅严重影响到企业产品成本、人力资源效益,而且又是造成能源、资源危机的主要原因之一。其次是能源、资源危机,这种危机既严重威胁着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而又是造成生态危机的重要原因。由环境污染而造成的生态危机,不仅严重地制约着经济的发展,而且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最后,以上三大危机又将是导致新世纪战争发生的根源,无论由能源、资源危机引发而导致战争的发生,还是由生态环境问题引起而最终酿成的战争,20世纪90年代以来已有不少文献述及,此处不再具体阐述。
应当看到,不仅四大危机之间是相关联的,而且“两大发展”与“四大危机”亦是相关联的。它们所反映的都是世界性的问题、全局性的问题,对于微观经济与宏观经济的发展都有着直接影响,自然对于现代会计的发展的影响也是极其深刻的,它们是促使20世纪现代会计由微观经济控制领域走向宏观经济控制领域的重要原因。
二、20世纪宏观会计发展的新领域
对于宏观会计概念的认识与范围的界定,以及基本内容的衡量,是至今在会计界存在分歧的一个问题。一般认为宏观经济学系以整个国民经济活动为研究对象,它有别于以个别经济单位(如企业)为研究对象的微观经济学,据此,会计界的一些学者认为宏观会计便仅指以国民经济为核算对象的国民经济会计(或曰国民会计或总量会计,或曰社会会计)。本文认为除国民经济会计外,适应20世纪会计环境变化而产生的国际会计、环境会计(亦称社会责任会计或绿色会计),其发展趋势也将逐步由微观经济控制领域走向宏观经济控制领域。故本文所述20世纪走向宏观经济控制新领域的会计包括上述三个方面。
(一)国民经济会计的产生与发展。对国民经济这个巨型系统的考核最初是经济学家与统计学家所关注的目标,其历史渊源可追溯到17世纪中叶。当时,英国学者格朗特曾用“记帐算术”研究国家事务及自然现象,而威廉·配第则用“收入事项算术”对国民收入进行估算,二人基本观点一致,最终创建了著名的“政治算术学派”。至18世纪,受“政治算术学派”的影响,著名财政兼统计学家达文南特在《国家收入》一书中进一步发展了该学派的基本理论。不过,古典统计时期对于国民收入的计算仅仅处于萌芽状态,而有关《国民收入》核算的专项理论及其方法的研究则是19世纪中叶以后的事。1868年英国经济学家巴克斯特的《国民收入》一书出版,书中对于英国国民收入的计算,显示了对这一领域问题展开研究的新起点,而1919年7 月英国经济学家斯坦普的论文《各主要国家的财富和收入》又开创了同时计算几国国民收入的先例。此后,1927年出版的鲍利与斯坦普合著之《国民收入》、1932年出版的经济学家克拉克之《1924—1931年的国民收入》,以及40年代著名学者米德与斯通合著之《国民收入和支出》等都在改进国民收入核算方法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从有组织的活动方面讲,1939年国际联盟在其年刊《世界经济概况》中,首次公布了26个国家从1926—1938年的国民收入估算数,同年,该联盟所属统计委员会也首次探讨了有关国民经济核算方面的比较问题。同时,在联合国成立后,也很快便重视这方面的工作。1947年,联合国发表了由原国际联盟统计委员会组织专家所撰《国民收入的测算及社会帐户的建立》的报告,很快便产生了重要影响,可以讲,其后所形成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便是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由于20世纪初期的“国民经济会计”,确定按照一个“历年”对国民经济活动的总成果在微观会计的基础上进行核算,在事后又应用统计方法进行结算,并根据复式记帐平衡原理,系统编制各式报表,最终综合反映全国生产、消费、投资、所得分配,以及家庭收支、政府收支及其国外交易全貌,因而它有助于政府制订公共政策与计划,有助于政府上层领导者进行正确决策,以防止国民经济决算发生失误。这是“国民经济会计”一出现便受到各方面重视的重要原因。
但是,由于20世纪上半期各国在“国民经济会计”研究与应用方面很不一致,并且所发生的分歧越来越大,因而,这使联合国在国与国之间进行比较时所遇到的困难也越来越大,“国民经济核算”的国际性作用受到很大限制。为解决这一问题,联合国开始从确定国民收入核算标准入手组织专家开展研究。1950年联合国成立了由斯通任主席的工作组专门研究“国民收入”会计问题。经过几年的研究,在以往相关成果与实践的基础上,产生了题为《国民经济帐户体系及辅助表》的报告(简称SNA),并于1953年正式发表,显然, 这是建立“国民经济会计”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进展。此后,经过1960年、1962年、1964年、1966年,以及1967年的反复修订,终于于1968年,在联合国统计委员会第15次会议上通过了《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相对1953年所颁布的旧SNA, 这个文件被称之为新SNA),自此, “国民经济会计”研究与推行进入到一个新阶段。值得颂扬的是,在SNA 形成过程中,学术界在国民收入计量、投入产出方法的创造应用,以及在对会计的基本方法的创造性引入应用方面取得了辉煌成就。正是由于在这方面所作出的杰出贡献,美国学者辛门·库兹尼茨(Siman Kuznets)、W·列昂节夫(W· Leantief)与英国学者 R·斯通(R·Stone)分别获得了1971年、1973年及1984年的诺贝尔经济奖。目前,SNA已在170多个国家或地区应用,其影响越来越大。
一度与SNA 并列存在的是前苏联制定与实行的国民经济体系——“物质产品平衡表体系”(MPS)。MPS自1957年由前苏联中央统计局提出草案到随后修订成立,先后在苏联及东欧国家中实行。1971年联合国委托“经互会”根据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国家的实际情况,制定了题为《国民经济平衡表体系的基本原理》的文件,并于当年由联合国出版,自此,MPS也成为联合国颁发的文献。1984年, “经互会”又制定了题为《编制国民经济统计表的基本方法原则》的文件,对MPS 有进一步的改进,故学术界称其为新MPS。尽管MPS一度在着重于物质管理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下起到过一定作用,然而,随着世界市场经济的发展及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与一些东欧国家由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向实行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变型,MPS 的历史局限性及其所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便日益暴露出来。诸如它的核算范围不全面,总量核算极不充分,缺乏详细反映国民经济整体结构与基本经济联系的总量指标体系,以及它在本质上确实是一种实物核算体系,而并非严格意义上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等,因而,MPS因落伍于时代而退出历史舞台便成其为必然。1993 年联合国统计委员会第27届会议决定废除MPS,自此,SNA开始进入原计划经济国家。
SNA是20世纪宏观经济管理科学中的一大发明, 它开辟了国民经济宏观经济计量与控制的新领域,为现代会计、统计与其他相关科学的结合共同走向更加广阔的宏观经济控制领域奠定了基础。对于SNA 性质的认识,在中外学者中一直存在着分歧。有的认为SNA是宏观会计, 有的认为它属于“国民经济统计”,而有的则认为它属于应用经济学中的、具有综合学科特征的边缘科学。依我之见,对于SNA 性质的认识当进一步作具体分析:
1、SNA至今依然是处于初期发展阶段的一门具有综合性特征的应用经济学,它是20世纪学科之间相互渗透、融合及相互交叉长入的产物。今后无论它如何变化,从科学发展的完整性、系统性方面讲,SNA 中会计、统计、数学、经济学,以及与其他相关学科有机结合的基本格局也不会发生变化。它的发展完善不仅需要会计、统计及其他相关方面的专家在研究与应用中进一步密切配合,而且需要建立以会计、统计为主体的专门组织部门,在组织工作与立法建制方面予以切实保障。
2、对SNA创立、初步发展及推行应用有突出贡献者首先是统计学家与经济学家,他们既开辟了宏观统计核算与管理的新领域,而又同时把会计核算与管理工作推向宏观经济控制领域。统计学家一开始便把会计方法体系构成中的基本部分纳入国民经济核算方法体系,使其成为该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在其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当然,统计学家们还更多的注意到统计方法与会计方法有机结合,使其相互补充、交互应用。如在对国民收入计算中,配合加以应用的“所得法”、“生产法”、“支出法”等等,在应用中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应当讲国民经济核算方法体系,是会计方法、统计方法,以及相关的计量经济学方法等有机结合的产物。
3、应当认识到,SNA如果脱离会计核算的基本原理与基本方法便无法建立起来,故会计乃是SNA形成之基础。正因如此, 西方国家未采用“统计体系SNA”(A System of National Statistic), 而明确采用了“会计体系SNA”的称谓,这不应该是没有理由的随意选择。 再从发展趋势考察,会计学家与会计工作者将在今后SNA 的发展完善中起到更重要的作用,一是稳固SNA在应用中赖以正确进行的微观会计基础, 一是促使SNA宏观会计部分的发展完善。
4、面向21世纪,SNA的发展与应用还在于一方面在专门组织建设的基础上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并从立法方面加以保障,另一方面应加强对实行SNA的管理,尤其是应当使SNA的管理程序与方法同计算程序与方法协调一致。同时,随着世界经济朝着经济全球化的方向发展,不仅应对区域化经济集团的经济核算体系展开研究,而且应创造条件面向整个世界的经济核算体系展开研究。
(二)环境会计。在两百多年的新工业文明创造过程中,人类在生态环境方面所付出的代价越来越大,尤其是在进入20世纪后,在世界范围内所产生的一味追求数量型增长的“国民生产总值GNP ”拜物教思想支配之下,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日趋严重,经济的持续发展陷入困境。在此情况下,学术界从60年代便开始研究“绿色经济”问题,并着手解决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治理相关的一些问题。在会计界,最初将环境会计作为“社会会计”中的一部分对待,并且是从社会责任的角度来研究企业的经济发展及其应当承担的环境责任。在1968年美国学者大卫·F ·林诺维斯所发表的题为《社会经济会计》的论文中,首先提出了“社会责任会计”这一概念,这种提法在以后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1971年所发表的学者比蒙斯的《控制污染的社会成本转换研究》与1973年学者马林所撰《有关污染的会计问题》,开始把环境会计的研究引向具体的方面。1976年学者K·V·拉玛纳森的《公司社会会计》一书出版,又将公司生产经营中所发生的社会成本问题的探讨引向深入。与此同时,70年代初也开始出现“环境审计”方面的研究成果,作者们认为应当从审计方面追究企业的环境责任。
然而,六七十年代所进行的环境会计研究尚处于一般性探索阶段,并且对表面的、纯理论性的问题研究较多。从总的方面看,对环境会计的专门研究及对其中的实质性问题研究是80年代末以后的事。首先,80年代末对“环境会计”的研究已从“社会会计”研究的框架中摆脱出来,开始围绕“环境会计”的主要问题展开较为深入的研究;其次是开始从具体方面把生态环境与产品生产、资源耗费的计量及其管理结合起来加以研究,并已涉及到对环境会计基本原理的研究。到90年代,环境会计不仅为举世关注,而且在研究方面产生了可喜的成果。1991年由英国的邓迪大学、英国特许会计师协会与毕马威会计公司三家联合成立了“社会与环境会计研究中心”,开始有组织地开展对环境会计的系统研究。1993年,该中心的成员R·H·格雷教授出版了《环境会计》一书,这一具有开创性意义的著作奠定了环境会计研究的初基,确立了环境会计的基本框架。此外,90年代出版有影响的名著还有迪茨等所撰《绿色帐户:公司环境会计的案例研究》、鲁宾斯顿所著《可持续发展公司的环境会计》、欧文的《绿色报告》,以及部分学者在论文中所研究的“资源会计”、“环境战略管理会计”等等,这些都对环境会计的建设产生了一定影响。
还值得注意的是90年代联合国、其他国际性组织、各国政府,以及不少民间团体对环境及环境会计问题的关注。从90年代起,联合国国际会计的报告标准政府间专家工作组便将环境会计列作每届会议的重要议题,尤其是1995年在日内瓦所举行的13届会议与1998年所举行的15届会议都以“环境会计”作为专题展开了研究。如在13届会议上不仅集中研究了“生态效率”等重要概念,而且研究了环境会计立法、环境会计信息披露问题,并最终作出决定将着手制定、一个有关环境会计报告的基本框架,以为各国环境会计标准确定奠定基础。15届会议除进一步研究了环境会计中的另外一些基本概念外,还研究了环境成本、环境负债的确认与计量等问题,并通过了《环境会计和财务报告的立场公告》。可见,这两届会议已同时从微观角度及宏观角度来研究与解决环境会计中的一些实质性问题。此外,在90年代,诸如国家环保局、会计或审计学会、注册会计师协会等也投入一定人员与资金研究环境会计问题。
当然,历经近30年的研究,环境会计依然处于初创时期,对它的研究尚处于基础理论与方法的探索阶段,并且一般局限于微观方面,还未把有关环境会计的微观问题与宏观问题结合起来加以研究,从国际组织及政府方面讲,也尚未有目的地把环境会计研究由微观引向宏观方面。面向新的世纪,从建立与实现可持续发展经济这一战略目标出发,研究与解决环境会计中的宏观问题,将同解决国民经济会计核算与管理问题一样显得十分紧迫而重要。依我之见,为推动未来环境会计的发展,首先应当在思想认识上明确以下几个问题:(1 )固然环境会计的研究首先应建立在解决微观问题的基础上,然而却不能一直停留在对企业的环境经济责任考核与管理阶段。这是因为治理生态环境的问题毕竟既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社会性问题,而又是一个事关社会经济发展全局性的问题,因而,环境会计的研究与实践最终当从全局、全社会加以考虑,并且应将环境会计研究置于整个治理生态环境的规划之中,成为治理生态环境系统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环境会计的研究目标如果不相关联地考虑到微观与宏观两方面,明确确定它参与宏观经济、宏观生态环境控制的目标,那么环境会计研究便失去了它的根本性意义。(2 )从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出发,在未来的环境会计研究中,必须注重建立环境与资源的价值补偿机制,改变以往诸如对水、空气、自然植物等衡量的无价值观念,而正确地认识与衡量这类资源的补偿性,并通过对生态环境污染性危害和资源的使用以价值形式的正确反映,最终使这类与社会公共权益相关的经济价值得到足额补偿。(3 )正如经济学研究者们所指出的,在新的世纪,应严格遵循市场经济发展规律来解决生态环境问题,诸如在排污单位与治污单位之间建立经济关系,“使治理污染成为两个市场主体之间的市场行为”(胥树凡语)。而这既是环境会计由微观走向宏观的重要方面,也是实现环境会计研究与相关科学结合的重要方面。在未来,环境会计越来越突出地显示它作为边缘科学的基本特征。 (4)自然而然,环境会计也必然要在经济全球化控制中发挥作用,也有待在未来国际经济控制体系建立中确定自己的地位。面向新世纪,专家们已充分认识到,解决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必须建立全球性生态经济控制体系,这既需要建立国际性的新机构,也必须制定国际统一的新规则(前联合国发展系统负责人比马尔·古什语)。这也表明环境会计走向宏观经济控制的必然性。
(三)国际会计。如前述及,20世纪大经济发展的最初形式是那些超越国境由多国合作开展业务的跨国公司,正是由于这类公司的产生和发展,开辟了会计发展的新领域——国际会计。而后,区域化经济集团的产生、发展又使处于形成过程中的国际会计面临着新的挑战。当市场国际化、金融国际化、生产与消费国际化,以及投资国际化,跨国资本循环格局形成,在经济全球化发展大势已定的情况下,国际会计便已面临着一个以全球化经济为背景的宏观经济世界。
当然,国际会计建立的基础依然是非跨国企业的会计,它是在这类企业会计基础上的扩展与延伸。不过,应当看到国际会计最初所面对的却是不同国度会计之间的差异,对于这些差异不仅需要通过协调加以调整,而且需要在调整过程中形成具有国际性意义的制度和方法。然而,由于差异形成的原因来自不同国家的政治、经济以及文化的各个方面,加之不同国家为维护自己的经济利益,不仅不会完全改变本国所固有的会计制度和方法,而且还会强调自己的特点。所以,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会计的国际化只能处于协调阶段,并且协调的范围在最初的阶段也将只能是局部的,协调过程中的反复也将不可避免。因此,20世纪国际会计的演进仅仅体现在以下3方面:(1)比较国际会计。通过比较达到相互了解,通过了解达到协调,通过协调解决问题。可以讲这是比较国际会计研究中的基本思路。这方面的代表作有美国学者诺贝斯与帕克的《比较国际会计》、杰佛里·S ·阿潘等所著《国际会计与跨国公司》,以及六七十年代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组织撰写的《二十五个国家中的职业会计》、《三十个国家中的职业会计》等。(2 )标准化国际会计。其研究力求通过建立国际公认会计准则,达到规范国际会计行为的目的。可以讲,20世纪在国际会计建设方面的重要成就便集中体现在这里,而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在这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3 )业务性国际会计。一方面根据对跨国公司业务经营活动反映与控制的需要,把企业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处理原则与方法直接引入应用,另一方面则研究与解决跨国经营中的特殊会计问题及与会计相关的新问题,形成了属于跨国公司会计的新内容,从而发展了原来的企业会计。
上述可见,围绕跨国公司业务经营活动所进行的会计协调,在初步完成了原来由一国之内的企业会计向跨国公司会计转变的同时,并按照会计国际协调要求扩展了企业会计的基本内容,由此奠定了国际会计的基础。同时,事实上在进行会计国际协调过程中,它已涉足宏观会计领域,国际性会计规范研究、制定与发布执行便足以说明这一问题。在20世纪,区域化经济集团的产生、发展,它所涉及到会计国际协调问题比跨国公司要复杂得多,不仅对国与国,公司与公司,内部与外部的多角经济关系的处理,需要大量进行经济协调与会计协调,而且还必须在组织、法制建设的基础上解决宏观经济与宏观会计方面的问题。正如笔者在《关于经济国际化与国际会计协调》一文中所指出的:既然当今在经济全球化的演进中,社会生产总过程中的生产、分配、交换与消费关系已在世界范围内初步形成,原来国家经济运转的基本格局也正在世界范围体现出来,并且已出现了比起国家经济要复杂得多的经济问题,那么,未来国际会计的发展必然要以整个世界经济作为反映与控制的目标,这将是新世纪国际会计发展的必然趋势。
以上所述20世纪走向宏观经济控制的三大新领域,在演进过程中形成了相关联、相交叉及相融合的关系。国民经济会计、环境会计与国际会计都以微观会计作为基础,它们围绕企业会计所展开的研究与应用,最终都因会计环境的变化,会计反映与控制目标的改变,而由解决微观经济问题走向参与解决某一方面的宏观经济问题。从发展方位上考察,未来国际会计的发展,实质上是会计的反映与控制功能作用由国民经济范围向世界经济范围的延伸,是将适合于一国的微观与宏观会计体系向世界性的微观与宏观会计体系的扩展,而环境会计也将相应发生延伸与扩展,并融合于其中,成为宏观会计控制体系中重要部分。在20世纪,已为现代会计走向宏观经济控制领域奠定了基础,而今已可以预见,新的世纪将是宏观会计全面发展的时代。
标签:宏观经济论文; 环境会计论文; 会计论文; 国民经济论文; 国民收入论文; 经济论文; 国际会计论文; 环境经济论文; 微观经济论文; 会计职业论文; 控制环境论文; 经济学论文; 宏观论文; sna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