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鄂渝黔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研究_体育文化论文

湘鄂渝黔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研究_体育文化论文

湘鄂渝黔边少数民族山寨体育文化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山寨论文,少数民族论文,文化论文,体育论文,湘鄂渝黔边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湘鄂渝黔边区地处云贵高原,是土家、苗、瑶、白、回等10多个少数民族的聚居地,这里多崇山峻岭、溶洞暗河,生产力水平低下,生存环境险恶。历代封建统治者的轻蔑和掠夺,使得这块2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更加贫瘠。然而,这里的少数民族先民的自强不息,在抵御外侮、与自然搏斗的过程中,形成了倔强、奋斗、百折不挠的民族性格,并且,经过长期的生存斗争和社会实践,创造和形成了许多独特的文化和风俗习惯,其中独树一帜的当数丰富多彩的体育竞技和体育娱乐项目。

1 开展湘鄂渝黔边少数民族山寨体育文化研究的紧迫性

湘鄂渝黔边少数民族山寨体育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湘鄂渝黔少数民族山寨体育活动项目的产生和起源,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种:一是源于狩猎与征战。如土家族的“茅台斯”舞,土家族、苗族、瑶族等共有的“射弩”、“武术”等,它是以提高搏斗技能为主旨,又能获“健体延寿之益”的古老的体育运动形式,苗族武术的起源与蚩尤有着密切的关系,土家族武术在劳动中产生和积累,在战争中丰富和创新,在体育运动中继承和发扬,它产生该民族,又流传于该民族,有普遍存在和广泛流传的群众性,有世代相传的承传性,其道德准则对该民族成员有着自我教育、自我尊重、自觉遵循、自我检验的约束性,在该民族内部,将其视为自己的重要标志,有着特殊的敏感性,有它独特的套路特点、技击特点、练功特点、武德特点和信仰特点。二是起源于农事与宗教。如苗族的“跳鼓”、“接龙舞”、“上刀梯”,以及这些少数民族共有的“脚踩独木穿急流”等;三是源于婚恋与民俗。如苗族的“八人秋”,土家族的“倒挂金钩”、“抢贡鸡”,侗族的“啄毽”、“草球”,侗拳中的“半路接新娘”棍术套路等;四是源于反抗压迫与崇拜和纪念英雄人物。如城步苗族的“打泥脚”,湘西凤凰苗族的“爬竿”,是为了纪念苗族英雄石孟子。苗族先民们的这种方式悼念英雄,久而久之,成为传统的运动项目。苗族爬竿分为4种爬法。 一是“手攀法”,两手攀住木杆,两脚悬空,髋关节靠住木杆靠手臂力量向上攀爬。二是手脚并用“抱杆爬”。三为“倒爬法”,即头朝下,脚向上手脚夹住杆子倒爬。四为“爬蹬杆”,即两脚抵蹬木杆,两手攀住杆子,好象蹲在地上走路的模样。湘西土家族的“摆手舞”是为了纪念祖先“八部大王”,表演时,男女队伍扛起龙凤大旗,身披土花被盖,扛着鸟枪、齐眉棍、梭标,吹起牛角、土号、唢呐,放起三眼炮,浩浩荡荡走进摆手堂。首先由一名有威望的老土司带领大家敬“八部大王”。跪拜完毕就开始跳摆手舞。那欢蹦跳跃的身手动作,运用棍、叉、梭标表演出各种防身围猎的技艺,似艺似舞,别具一格。那时,这一地区山高林密,猛兽成群,自然条件和社会环境十分险恶。这些少数民族首要的问题便是生存,面临着与人(封建压迫者)斗,与天(自然灾害)斗等一系列考验,强身健体,习武保家,乃是当务之急,所以,从这些活动中产生的体育项目才得以发展、流行,世代相传。源于祈福、娱性怡情的体育项目也就相伴而生。这些流传至今的体育项目多是通过口授身传的方法传下来的,随着掌握这些方法的老人的离世,许多体育项目会出现既无文字、又无技术传入的局面,会随着时空的转换,社会的演变而被人们淡化、遗忘。特别是在即将进入21世纪的今天,商品经济的大潮风起云涌,电视、传播等信息娱乐工具广泛普及,交通、通信工具等逐步发达,这一地区的生产、生活环境大为改善,人们的物质水平、精神文化生活水平大为提高,这些传统的、古老的体育项目是否失去了存在和发展的基础而变为人们节日、喜庆之余的生活点缀。但是,作为体育科研工作者,不能让宝贵的民族体育文化遗产随着时光的推移而被世人淡化、遗忘,所以积极主动地适应当前的社会经济形势,深入、全面、系统地分析研究这些少数民族山寨的体育文化,积极在这一地区实施全民健身计划,进一步振奋民族精神,提高民族素质,为繁荣该地区经济,加强该地区的精神文明建设服务,是体育科研工作者十分紧迫的任务。

2 研究的重点及战略选择

湘鄂渝黔边少数民族山寨体育文化作为一种民族体育文化现象,从研究的范畴上,既可以从体育科学的角度进行,也可以从民族学、文化学的角度进行;既可以从体育史学的范围进行,也可以从文化人类学和社会学的角度进行。在目前的一些研究工作中,有人主张应着重强调民族传统山寨体育的竞技性、健身性,减少娱乐性、观赏性。这一看法对于湘鄂渝黔边少数民族山寨体育文化的研究是不利的。要全面、深入、系统地研究这一问题,怎样在研究中把握住重点,找准方向,显得非常重要。笔者认为,作为边区少数民族山寨体育文化研究,应采取体育学和其他学科并重的原则,既要研究这些体育项目的技术特点、科学价值,又要研究它的民族特点、地方特色,也就是说,既要从体育学的原理研究它体育运动的共性,又要从民族性、地域性研究它的个性。应该通过深入的调查分析,构筑出湘鄂渝黔4 省(市)边区山寨民族体育文化的理论轮廓,选出一批有价值的优秀体育项目,在尊重其民族特点的基础上,运用现代体育科学原理加以改造和完善,并能引入到学校体育学教学实践,引入到边区经贸活动和民族旅游开发中,主动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为当地民族体育文化发展和经济建设服务,为当地的精神文明建设服务。

在战略选择上,笔者认为,首先应该是“拿来”,即深入湘鄂渝黔4省(市)边区进行广泛地调查研究,充分掌握资料。 对所有的体育项目,不管是一个民族独有的,还是多个民族共有的,不管其内容如何,技术性怎样,从研究的目的出发,都应该视其为一种社会存在,掌握和记录下来,以求得一种深入研究的社会历史大背景,只有拥有了这种广阔的、庞大的社会历史大背景,才能在以后的研究工作中得心应手,游刃有余;其次就是发扬,即从掌握的广大素材中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以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为指导,运用实事求是的科学的观点,去掉一些封建迷信等不合理的成份,对好的、现在人们仍然喜闻乐见的项目加以发扬光大,使其更加完善,更加合理,更体现民族性、地方性和科学性;三是推广、实践。研究湘鄂渝黔少数民族山寨体育文化,决不是为研究而研究,而是必须进行推广实践,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继承民族文化遗产,振奋民族精神,提高民族素质,为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的目的。这需要湘鄂渝黔4 省(市)边区的各级政府和体育管理部门积极行动起来,转变观念、提高认识,把民族优秀体育文化的推广实践作为一种产业活动来抓,大力提倡和引导民族民间体育活动,不断加强各地区之间的联系,建立一种湘鄂渝黔边区山寨民族体育运动联络网和协作网,把培训活动和竞赛规则统一起来。事实上,少数民族山寨体育活动的开展实施,与现代竞技体育运动相比方便简易得多,它不需要专门的场馆,更无需庞大的投资,只要引导得当,组织得法,必将对这一地区民风的进一步提高、经济的发展,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3 边区民族山寨体育文化理论框架的构建

有着数百乃至近千年历史的湘鄂渝黔边少数民族山寨体育文化,理应有其一定的科学理论作指导。怎样合理地构筑其理论框架,尊重其民族性和地方性,发挥其科学性,应该是思考的时候了。首先,从其起源上看,这些少数民族山寨体育项目极富民族特点和地方特色,这一部分应加以强调和进一步挖掘,否则,构建的理论框架会失去支撑。民族山寨体育文化就是民族山寨体育文化,它与现代体育运动有着很大的差别。其次才是从体育科学的观点,对这些民族山寨体育项目加以探讨和分析,这些项目的发展,对强身健体起到了哪些作用,怎样才能更科学、更合理、才更具竞技意义,这将是一个庞大的工程。三是探讨其文化韵味,探讨其价值倾向和人文意义,有些山寨民族体育项目,带有较强的娱乐性和趣味性,象湘西土家苗寨的“踢毽子”,下“打三棋”等。大多是为了休闲娱乐,消闲时光。第4,必须讨论其发展方向问题。 在市场经济和现代化的今天,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情趣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些山寨民族体育项目被人们淡忘了,一些体育项目即将失传,湘鄂渝黔边少数民族山寨体育面临巨大的考验。怎样主动适应当前的形势,怎样更好地继承和发扬祖国优秀的体育文化遗产,必须从理论上和实践上加以探讨。可以相信,通过体育科研工作者辛勤的努力,这些问题将会从理论上得到圆满的解决。

4 加强民族山寨体育的科学化、社会化

湘鄂渝黔边山寨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较之现代竞技体育,具有更突出的娱乐性、表演性和可观赏性,其技巧性、娱乐性以及艺术观赏价值是许多现代竞技体育项目所无法比拟的,加之其内容更加丰富,形式更为多样,从而形成了它自身独特的魅力。但是由于受单纯竞技体育和金牌意识的冲击,更受当地经济滞后的影响,湘鄂渝黔边山寨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开展一直受到淡化和冷遇,体育管理部门只热衷于竞技项目的训练竞赛工作。传统民族体育项目仅仅是逢年过节欢庆活动的点缀,并没有象开展竞技体育项目那样制度化、规范化,与把民族体育视为湘鄂渝黔边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有相当的差距。为弘扬民族文化,促进湘鄂渝黔边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笔者提出一些促进其民族体育运动稳步发展的建议,以供有关管理部门决策时参考。(1 )转变思想观念,视民族传统体育为湘鄂渝黔边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湘鄂渝黔边山寨民族传统体育具有悠久的历史,它从不同的层面和角度反映了该地区各族人民的社会生活和历史文化状况。在改革开放、孕育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应将湘鄂渝黔边民族传统体育视为该地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应将该地区民族体育项目的开展由自发型向有组织、有计划的方向转化发展,从表现形式上应由单纯的娱乐性向竞技表演性及多功能方向发展,由民俗节庆活动向经济与文化娱乐活动融为一体的方向发展,推动湘鄂渝黔边经济与文化事业的繁荣与进步。在活动群体方面,应由单一民族活动推广为众多民族共同参与交流、共同娱乐竞技场合,同时应加强湘鄂渝黔边山寨民族体育项目竞赛和训练工作的经常化、制度化管理,使其规范化,使湘鄂渝黔边山寨民族体育的开展更为广泛普及,更加繁荣兴旺。(2)建立训练体系, 采用多种形式普及推广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因为湘鄂渝黔边民族体育活动大多数仅是逢年过节欢庆活动的点缀,偶有民族体育竞赛活动时,当地主管部门才应急般地抓上一阵,竞赛活动帷幕降下,弘扬民族体育文化的声势便跌下低谷。当前,整个湘鄂渝黔边没有一个地区建立民族体育项目训练网点。因此,湘鄂渝黔建立民族体育项目训练网点,加强管理和科学化训练程度,经常组织竞赛和表演活动,不断提高其运动技术水平。同时充分利用各民族文化传统巨大的凝聚与共鸣作用,利用民族体育本身具有的娱乐、竞技、审美、健身、教育等价值功能来吸引广大群众参加,推动民族体育的普及开展。还可根据湘鄂渝黔边民族地区的特点,有选择地把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引入当地的高校和中小学,既可利用民族地区与民族传统的条件,解决其教育经费短缺、体育场地器材匮乏的状况,又可使湘鄂渝黔边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的发展后继有人,推进其民族体育活动的普及与提高。

1999—03—20收稿

标签:;  ;  ;  ;  ;  

湘鄂渝黔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研究_体育文化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