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誉危机的启示_会计论文

声誉危机的启示_会计论文

信誉危机启示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启示录论文,信誉论文,危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国区难以幸免?

作为全球业界的翘楚,80多年来,安达信不仅实现了主营业务收入的不断增长,在业务领域的拓宽上更是不遗余力。在保持传统的审计和税务咨询业务基础上,安达信还将其公司重新定位,延伸出企业财务、电子商务、人力资源服务、法律服务、对外协作服务、风险咨询和税务咨询等7项业务。尽管2000年安达信与其姊妹公司安达信咨询公司(即现在著名的埃森哲管理咨询公司)分家,使其失去了一大块收入,但其2001年的业务收入仍高达93亿美元,如果考虑到这是2000年分家后独自打排的结果,其2001年的成绩单便显得更加宝贵。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力度的不断加大,安达信在中国的业务也蒸蒸日上,一大批力求业务国际化、管理现代化的中国企业先后成为安达信的忠实客户,且从与安达信的长期合作中获益匪浅,而安达信公司则不仅得到了丰厚的收入,更重要的是其在中国已经树立了卓越的口碑。就在刚刚过去的2001年,安达信(中国)公司还被国内权威机构评为中国最受尊敬的50家公司之一,这也是全球五大会计师事务所中唯一进入此行列的公司。

“安然”事件的爆发,不仅使安达信总部的声誉遭到重创,安达信中国区的业务也受到一定影响。仅仅在去年,新浪网上的评选结果还表明安达信公司是中国的大学毕业生最想加入的50家公司之一,现在情况则有了一些微妙的变化,不少经过层层选拔才被安达信录用的高校毕业生刚对安达信的前途充满了担忧,同样的疑虑还不时出现在安达信的客户群中。安达信到底怎么了?

尽管安达信公司历来强调one firm(一个企业)文化,即安达信的全球高度一体化:全球所有的安达信成员都用同一种工作方式,同一种工作语言,每两周填写一次同样格式的工作日志表统一传送到位于芝加哥的安达信总部进行汇总统计。但了解安达信(中国)公司内情的人心里都非常清楚,安达信(中国)公司和以前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不管是其内部管理制度还是其审计方法,事实上几乎所有安达信(中国)公司的员工都将安然事件看成是一次偶然的事件,并认为与其中国区自身的关系有限。事实果真如此吗?

国际会计业畸形发展的必然结果

在美国,100多年来的公众会计一直坚持行业自律的原则,甚至美国国内主流社会中影响力巨大的医生和律师都把本行业监管的权力交给了州议会和法庭,而会计师行业则一次次顶住压力,成功游说了美国证监会和国会把行业监管的权力留在了自己手里。美国会计公司实行的是同业监管,由同级公司进行评估。这种类似于“官官相护”的同级评判制度本身就令人怀疑其实际效能,就在安然事件曝光后的2002年1月3日,安达信宣布他们成功地通过了同为国际五大会计公司之一的德勤会计师事务所的评估。尽管多年来规模较小的公司时常被他们的同行谴责,但是五大会计公司从未在同行的专业评估中失败过。

20世纪90年代是美国历史上少有的疯狂繁荣阶段之一,因为公司利润和股票价格前所未有地增长。在得意忘形的膨胀中,许多传统规则和界限都发生了松动。而传统上相对枯燥的审计领域也不甘寂寞,纷纷披上了令人眼花缤乱的咨询服务的外衣,展开了庞大的“专家”咨询服务。从信息技术系统到法律援助,从纳税计划到人力资源发展方案,都体现出会计师事务所越来越依赖咨询业务的趋势。20世纪90年代中,美国证监会曾做出裁决,规定会计师事务所不得同时向客户提供审计服务和咨询服务。对于美国证监会的裁决,以安达信与德勤为首的五大事务所反应最为强烈。他们所持的观点是,禁止向客户提供咨询服务,必然会影响审计服务的质量。在“五大”联手向国会提出申诉之后,美国证监会不得不退缩,态度开始软化。虽然会计师事务所同时经营审计、咨询两项业务仍有一定限制,但对于“五大”而言,这场交锋仍可谓一场意义深远的历史性胜利。

但与此同时,这场胜利也为安达信的今日灾难埋下了导火索。1993年,会计业全行业31%收入来源于咨询,1999年这个数字是51%。而2001年全球最大的会计师事务所——普华永道公司全球只有40%的收入来源于会计业务本身。而这一类事例的极端是,华盛顿的“普盖特”能源公司,在2001年付给了普华永道仅53万美元的会计费,但给它的咨询费金额却是1700万美元。同样的咨询情况大量存在于其它五大事务所之中。

安达信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直是安然的外部会计,即担任独立的审计业务,但从90年代中期起,随着双方关系的发展,它开始进入安然内部审计并为其提供大量的财务、税务咨询,同时一批安达信员工长期浸淫于安然公司,其中的一部分甚至进入安然的管理层,这意味着,安达信的一只手做出一个审计报告,接着用另一只手来验证这份报告,其独立性可想而知。更令人担忧的是,这种现象并非安达信独家享有,在五大事务所中这种现象比比皆是,在可预见的未来,更多的“安然”们将原形毕露绝不是一句危言耸听的传言。

安然案后,美国各个机构也在考虑重新制定会计准则,以避免上市公司令人混淆的财务报告给美国股市造成的负面影响。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inancial Accounting Standards Board FASB)开始研究制订一套计算营运利润的准则。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也有类似的行动,委员会主席皮特(Harvey Pitt)呼吁建立新的会计行业公开监督机构。新机构应当以会计行业之外的专业人士为主,他们熟悉会计方法和原则,同时了解公众利益以保证会计机构为公众服务。并且,新机构应该具有纪律惩处权力和强迫出示文件和作证的权威。他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加强对会计行业的监督。另外,SEC也在努力将五大会计师事务所的咨询业务和审计业务拆分开来,以提高审计的独立性。

市场经济没有神话

如果崩溃于旦夕之间的安然真的把安达信拖出了会计业,那不仅是安达信、也是全球会计行业的一个悲剧。

上市公司利用会计报表做假并非中国所独有,美国大公司利用会计报表虚胀资本的事件近年来同样层出不穷。事实上,早在20世纪90年代,一些美国大公司就屡屡利用复杂的财务报表在股市圈钱并屡屡得逞,例如美国得克萨斯州的威斯特公司就设计今人难以理解的会计报表虚增利润来误导投资者,从1992年到1996年,财务报告虚报收入达到10亿美元。根据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的前首席会计师特纳在国会的听证会上介绍,在过去6年中投资者在收益再评估和因为错误的会计报表而导致的市场资本损失达2000亿,并且最近几年逐渐加重,而这一切都离不开担任审计工作的会计师的“合作”。就在会计公司横遭社会各界指责的2002年1月末,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又指责五大会计公司之一的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违规投资一家由它负责审计的基金。

世间从来就没有什么神话,曾几何时,当国内的会计师事务所声名狼藉时,总会有人满怀崇敬地抬出“国际五大”。如今,人们不禁愕然,安达信这样声名显赫的中介机构竟然也会不顾后果地销毁会计资料,在这一丑闻中难以自拔。对于注册会计师这些“经济警察”包括五大事务所这样的“国际刑警”,我们是否还能相信?

做假是一个“系统工程”。做假出现的动因是复杂的,政府官员要出政绩,上市公司想圈钱,企业管理层要出业绩,投资者希望股价上涨,这些都成为国内上市公司做假的驱动力。而在对国内的会计师事务所彻底失去信心后,监管机构寄希望于五大事务所来拯救病入膏肓的证券市场,在刚刚宣布上市公司必须由境外事务所提供相应审计的话音未落,便传来了安达信的丑闻,一时间真让人无所适从了。

目前,五大会计师事务所利用其自身的优势在中国已经站稳了脚跟,在国内的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沿海经济发达城市也逐步完成了战略布局,并且把触角伸向中西部内陆地区。从刚开始只为三资企业服务过渡到服务于大量的国内企业,其中五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的安永在中国的会计师事务所的员工已经达到了2000多人,成为目前国内最大的会计师事务所之一,而此次触礁的安达信在去年曾雄心勃勃宣布,要在2005年左右使安达信(中国)的员工达到5000人,超过安达信(日本),一举成为安达信在亚太地区最大的分支机构,其它几大事务所也纷纷大力发展中国业务,利用其先进的管理制度和丰厚的薪金吸引优秀人才为其工作,而发展下去的结果便是将国内的审计业务及相应的咨询业务市场逐步蚕食鲸吞,最终在国内市场上占据主导地位。

国内管理层对此也乐观其成,并对其由最初的限制政策转变为鼓励政策,直至今年年初颁布了向国际五大会计师事务所全力倾斜的有关政策。安然事件非常及时地敲响了会计师行业的警钟,也迫使国内业界做进一步反思,五大事务所究竟能否拯救中国的上市公司,由西方会计公司炮制的愈来愈“现代化”的财务报表是否真正代表公司的现在和未来?尽管这些报表是经由赫赫有名的国际五大事务所独立审计的!

诚然,从现状来看,五大会计师事务所在中国分支机构的管理层大多由受过西方式教育的香港人担任,相比较国内的会计师事务所的同行,他们更谙熟国际通行的会计准则与法律法规,更重要的是,由于生活环境和思维方式的长期隔阂,他们往往不必受制于国内纷繁复杂的人际关系和行政力量的干扰,从而相对于国内事务所更能保持审计业务的独立性,这也是“五大”能够在中国立足并能获得良好声誉的重要原因。但是,千万不能忘记,五大会计师事务所无一例外是公司性质的事务所,是典型的企业,因而其企业行为具有强烈的商业色彩,其提供的审计服务及其它服务无疑最重要的目的是挣钱而不仅仅是提供证明!在“五大”内部,经理要晋升为合伙人,其最重要的业绩便是业务量的多寡,而合伙人的收入则直接与其业务量挂钩,这就迫使各级别的会计师们不得不为了多揽项目而四处奔波,而为了尽可能地保证业务量,即使有些项目稍有瑕疵,也迫于业绩的压力而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从这个角度来看,安然事件的爆发同样并非偶然。尽管目前这种现象在五大事务所的中国分支机构中并不多见,而且由五大事务所担任审计工作的国内上市公司中,绝大多数也未发生财务危机。但随着竞争的加剧和经济环境的变化,谁又能保证不会出现此类事件?也许安然事件只是一个端倪。

标签:;  ;  ;  ;  ;  ;  ;  ;  ;  ;  ;  ;  ;  

声誉危机的启示_会计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