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中,每当上作文课时,学生的表情真是几家欢喜几家愁。学生发愁的主要原因不是他们不想好好写,而是他们无从下笔,不知如何写具体、写生动。究其原因,这种“愁”主要源于没有作文素材积累。那么,学生如何才能有效地积累作文素材呢?我认为主要有三条基本途径。
一、观察积累
观察是汲取生活源泉、获得作文素材的重要途径之一。对生活观察得越细致,感受就越深刻,描写的事物才会越生动鲜活。我们生活的空间大至社会、自然,小至学校、家庭,处处蕴藏着习作素材。一场雨雪、一顿美餐、一次游戏、四季变化都可入景,嬉笑怒骂皆成文章;我们生活的环境几乎每天都在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即使每天往返于家庭与学校之间的路上,只要留心观察,也能发现写作的素材。平时,我们要求学生亲自去看一看、听一听、闻一闻、摸一摸、尝一尝、想一想等都是指导学生观察的具体体现。观察的目的在于捕捉客观事物的特征,发现事物的共性与个性。要在观察中有所发现、有所积累,就必须充分调动多种感官力量,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这样,才能有计划、有顺序、有重点地观察事物,全面准确地认识客观事物,丰富、积累写作的素材。常用的观察方法有:有序观察、想象观察、比较观察、机遇观察,它们既独立存在又相互补充,须综合加以运用。
二、体验积累
体验积累就是引导学生用身心去体验生活、感悟生活,在实践中积累素材。俗话说“实践出真知”,只有让学生亲自去实践、去体验,才能掌握第一手资料,把活动的过程、细节及活动的体验、感受把握好,写作时才能表达出真情实感。丰富的生活、真情的体验是积累写作素材的又一重要途径。
1.感受多彩的校园生活。学生的校园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内容丰富的课程、风格各异的老师、活泼可爱的同学以及多姿多彩的课内外活动,都是小学生体验生活、感悟生活,积累素材的好途径。要引导他们认真观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观察老师同学的动作、神态,倾听他们的语言、心声,感受大家的情感、变化……从而进行比较分析、归类整理,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丰富、积累习作素材。引导学生积极投入活动之中,能更好地帮助学生感受多彩的校园生活。课内,我经常组织学生开展“词语接龙”“读书心得交流”“手抄报展评”“班级文集装订”等语文主题活动;课外,我还经常组织学生开展一些有益的文体活动,“元旦”“六一”排练一些小品、舞蹈、合唱等文艺节目;平时则经常开展拔河比赛、接力赛,踢毽子、跳绳、打沙包等活动;演员、运动员场上的表现、拉拉队助威的情况,都是学生写作的好素材。我还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兴趣小组和特长班。
2.感受自然、感受社会。古人云:行万里路,胜读万卷书。因此,我有意将学生的视线从校内引向校外,引导学生不断走出校门,去寻找写作的“活水”。节假日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家人或朋友一起走出家门,或拜访名胜古迹、或游览名山大川、或欣赏小桥流水,或指点家乡江山,或走亲访友……让学生在游玩中了解祖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领略大自然的浩繁神奇、秀美旖旎,感受家乡的风土人情、历史变迁;我们还经常配合学校大队部组织学生参加公益劳动和社会活动:捡拾白色垃圾、清理小广告、擦拭护栏、清扫楼道,为灾区捐款、为弱势群体献爱心等;平时,要求学生每天做一两件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从中感受父母的艰辛、劳动的乐趣。这些活动的开展,充分拓展了学生的生活空间,既开阔了其视野,增加了其情感体验,又丰富了其写作素材。丰富多彩的生活是学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活水源头”。
三、阅读积累
1.从课本中积累。教材中的选文都是文质兼美的经典之作。这些文章不论是从选材立意、思想情感,还是从表现技巧上看,都是小学生学写作文的版本。所以,让学生认真阅读教材,充分运用课文,跟着课文学作文,从课文中积累作文素材是一个有效的途径。如写人,可从《王二小》《司马光》《手捧空花盆的孩子》中学写以事表现人;可从《人物描写一组》中学用夸张手法突现人物特点,使人物鲜活而有个性;可从《有的人》中学用对比手法刻画人;可以学习《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多角度只评价人物的多个方面。
2.从课外书中积累。叶圣陶说:“平时学习各种学科,关心国内外形势,阅览书籍报刊,参加各种社会活动,都是提高思想认识的途径,从中有所得,就是文章的质料。”在写作文时不增加课外的阅读显然是不行的,在紧张的学习期间,没有大量时间让学生自主阅读,这就需要其见缝插针地进行浏览,要将《读者》《青年文摘》《课堂内外》《创新作文》等杂志放于案头或床头,每当写作业疲惫时或临睡前读十五分钟;或者在学校午休时,选一篇文质兼美、思想深刻的优秀散文或杂文进行阅读,穿越时空,与智者对话,感受文字的魅力。每天坚持阅读,有助于语感的“保鲜”,积少成多,将会使学生受益匪浅。也可以将好的语段分成类别摘抄、剪贴,制成卡片收集起来,将这些美好的语句熟记于心,甚至仿写出类似的语句,积淀成你个性化语言,相信作文时一定会给学生的文章添上异彩。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只要善于观察、善于体验、善于阅读,并随时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如实地记录下来,就能不断发现素材、积累素材,为作文建立一座丰富的“素材仓库”,学生写作的源泉就会汩汩滔滔长流。
论文作者:王峰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38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21
标签:素材论文; 学生论文; 都是论文; 事物论文; 自己的论文; 课文论文; 课外论文; 《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38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