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如何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发散思维能力论文_尹淑荣

谈如何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发散思维能力论文_尹淑荣

吉林省敦化市红石乡学校 133716

从思维的集中与发散来看,应把思维分为两种,即集中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所谓集中性思维,是人们在较长时间内从事一类工作,解决一类问题所形成的一种习惯思维方式,这对解决同类问题和获得知识是不可缺少的。我们大家自觉或不自觉地都经常、大量地对学生进行这这种思维能力的培养。然而发散性思维则不同,它是不依寻常,寻求变异的思维方式;具有流畅、变通、独特的特点,遇到问题时,它能从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多结构去思考,去寻找答案。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它既不受现有知识的限制,也不受传统方法束缚,它的思维路线是开放性、扩散性的。它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是单一的,而是在多种方案、多种途径中去探索,去选择。

以往的历史教学注重双基教学和思想教育,但忽视能力的培养,特别是轻视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却是个很大的不足。历史教学要有新的突破,就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然而,这种思维方式往往只要求学生从与教师或教科书的方面去思考问题,回答问题,把思维固定在传统的单一的结论上,或者满足于知识的积累和记忆。显然,如果学生只有这样一种能力,是不可能成为创造型人才的。考试呆板,单纯记忆性的考题的比重过大,理解性的考题占的比重太少,促使学生只能按固定的内容和格式照答,限制了发散思维能力的发展。

那么要改革这种状况,就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培养发散性思维的基本要求是什么呢?主要应该有以下几点:

一、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包括发现教科书和教师讲课中存在的问题。

二、善于分析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

三、善于把现有的材料和以前的材料重新组合,形成新的历史知识结构。

四、善于在多种答案和观点中做出自己的分析、判断、选择。

五、善于迅速敏捷地联想、比较和概括历史问题。

传统的教学阻碍着这些要求的实现,因此,在历史教学中就必须改革教学方法。中心是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要真正信任学生,确保学生的主体作用和地位,同时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法应立足一个“活”字,要把单项传递的历史教学改为多项传递的历史教学,既要有教师的讲解、提问、点拨,也要有学生的切磋和读、思、议、练。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表独到见解,允许学生的认识与教材、教师的认识存在分歧。发现非习惯性考虑问题的思想萌芽,要及时肯定。

论文作者:尹淑荣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7年11月第29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14

标签:;  ;  ;  ;  ;  ;  ;  ;  

谈如何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发散思维能力论文_尹淑荣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