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神华集团伤害事故的安全管理论文_曾垒

国家能源集团生产指挥调度中心

摘要:神华集团的生产场所具有区域性、条链性特点,近几年发生的伤亡事故呈现区域性和行业性特征,针对事故这些特征探讨安全事故管理要点和防范措施。

关键词:事故管理;安全培训;风险管理

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是于1995年10月成立,是以煤炭生产、销售,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煤制油及煤化工,相关铁路、港口等运输服务为主营业务的综合性大型能源企业。2017年8月28日,中国国电集团公司与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合并重组为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1.事故统计及致因分析

近几年,神华集团安全管理水平较好,杜绝了重特大安全事故,但仍时常发生一些伤亡事故,下面将神华集团2013-2017年所发生的伤亡事故统计如下。

表1 神华集团2013-2017年伤亡事故统计

1.1事故统计

从表1可看出,神华集团2013-2017年5年内所属单位发生的伤亡事故类型较多,从事故发生次数排序来看:机械伤害事故发生的次数最多,其次是顶板事故,高处坠落、运输事故和触电事故发生次数居第三位,其它类型事故发生次数较少。这与当今工业时代所处高度机械化和神华集团主要生产场所特征相符。

运用海因西里事故“金字塔”统计模型:发生1起伤亡或重伤害事故的背后,会有29起轻伤害事故发生;而29起轻伤害事故背后,会伴随有300起未遂事故、事件发生,而这些事又是建立在大量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基础之上的。这就意味着,人多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持续发生到一定程度,事故出现的次数也就越多。因此,安全管理松懈、基础薄弱,事故就发生得越多,虽然短期内这种现象不甚明显,但长期而言必然如此。这是通过大量统计数据所得出的客观规律。

图1 海因西里事故“金字塔”统计模型

1.2事故致因分析

从图1的事故金字塔模型可以看出,事故的发生具有规律性。虽然发生在事故金字塔顶端的那起伤亡事故,会在何时、何处发生,可能发生在何人身上,我们无法预知,但是,如果我们做到人的行为安全,同时消除物的物的不安全状态,就可避免发生事故。

依据能量意外释放论+奶酪模型事故致因模型,从事故发生的内在因素—能量与有害物质的存在,和事故发生的外部因素—存在缺陷或漏洞,措施无法发挥作用,进而导致能量或有害物质失控,科学解释事故致因机理。神华集团所属各企业都能够查找出根据本单位可能具有的能量或有害物质,并设置相应的防控屏障予以预防。那么,为什么还会时有事故发生?究其原因,就在于这些硬件性屏障与软件性屏障在屏蔽能量或有害物质时出了问题。如何做好事故预防工作,这就要在开展风险管理工作时,辨识危害因素要全面,风险防范措施要到位。

2.做好风险管理工作

2.1企业危险源辨识水平体现了企业安全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了风险管控的可能性和效果。由于其重要性和基础性,2016年10月,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发布《关于实施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构建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的意见》中,提出“把风险控制在隐患形成之前”,明确要求“全面开展安全风险辨识”。该文件要求:“各地区要指导推动各类企业按照有关制度和规范,针对本企业类型和特点,制定科学的安全风险辨识程序和方法,全面开展安全风险辨识。”危险源存在于企业各种生产经营活动中,分布在各个地理位置上,无论是种类还是数量都极其众多。因此,对每个进行安全标准化管理的企业而言,危险源辨识都是一项非常重要、非常复杂的任务。

2.2危害因素辨识的原则

(1)全面性原则:所谓危害因素辨识“全面性”,是指在危害因素辨识的广度方面,辨识的范围要广,要面面俱到,做到人、机、环、管全面覆盖。坚持危害因素辨识全面性的原则,是因为事故发生具有普片性。要有效防范事故的发生,必须全员参与进行全面、全方位的危害因素辨识,从生产经营活动的方方面面开展危害因素辨识。在进行危害因素辨识时,不仅要注意到重要方面、关键环节,同时也要注意方方面面、角角落落,只有这样,才能把所以后可能发生的事故的危害因素都尽可能地辨识出来,进而通过风险评估,对需要防控的危害因素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防控,防范事故发生。

(2)系统性原则

相对于“全面性”而言,所谓危害因素辨识的“系统性”,是指辨识危害因素的纵深程度,即在做到全面覆盖的基础上,对每个环节、节点不能浅尝辄止,要向其纵深度发展,做到系统辨识。而要做到危害因素辨识的“系统性”,就要通过专业人员深入系统地分析每一个专业系统可能存在的危害因素。同时,还要注意研究系统和系统、系统与子系统以及子系统与子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辨识出可能存在的危害因素。

这点对于神华集团尤为重要,比如煤炭从生产到运输、发电、煤化工任一环节出现问题,其影响将是系统性的,比如若是连续港口大雾大风封航,就会导致铁路运输不畅,空重车积压,可能造成高温煤,场存煤自燃等。这些危害因素的辨识要讲究其系统性,防范重大隐患。

(3)科学性、预测性原则

危害因素辨识就是对未来可能发生事故的原因的一种预测,而不是一种事后总结、回顾。预测质量越高,就意味着预测越准确,用于风险管理所能够起到的作用就可能越大。这要求一是要根据辨识对象的复杂程度、使用者文化业务素质等,选择科学事宜的方法。二是要鼓励大家积极参与,相互启发,开拓思路,多多辨识可能存在的危害因素,然后经过风险评估,达到去粗取精、去伪存真,进而提高预测精准度的目的。

(4)“宁缺毋滥”原则

进行危害因素辨识时,在尊重科学和负责任的前提下,要本着“宁缺毋滥”的原则,尽可能多地吧可能存在危害都辨识出来。只有这样,才能通过风险评估,把可能引发事故的危害因素筛选出来。进而通过制定并执行相应措施,防控事故的发生,达到风险管理的目的。

3.安全风险防控的原则和策略

3.1安全风险防控原则

(1)闭环控制原则

风险管理体系所遵从的运行原则就是PDCA循环的闭环管理原则。PDCA闭环管理远就是进行任何一项工作(活动或项目等),都要遵循Plan(计划)、Do(执行)、Check(检查)和Action(处理)工作模式,从而不断发现问题,总结经验教训,做到持续改进。事实上,风险管理就是一个PDCA闭环管理的过程,经过风险管理“三步曲”——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估及风险防控措施,达到有效防控风险的目的,并通过总结回顾,做到持续改进。

(2)动态控制原则

风险管理具有系统性、结构性和实效性,因此必须根据时间、空间等各种变化、变更情况,对随时可能出现的新增风险加以控制与预控,这就是风险的动态控制。为了做到事前预防、关口前移,就要通过风险管理活动主动出击,防患于未然,从而达到未雨绸缪的目的。正是因为风险管理的主动性、超前性和预防性,存在着事前预测的准确性以及对变化情况的应对问题。事故防范措施的核心问题是能否准确预测将要发生的事故。惟其如此,才能有的放矢,采取相应措施,达到事故预控的目的。

(3)分级防控原则

在风险评估环节,通过对辨识出的危害因素进行风险评估,白危害因素的风险程度分为高、中、低等几个不同的层级,其目的就是针对不同风险程度的危害因素进行分级管理,以达到有效防控风险的目的。针对高风险的危害因素的管控,必须投入足够多的人、才、物力资源,一方面要尽可能做到严防死守,另一方面还要强化对此类重特大事故的应急管理,最大限度地降低发生可能造成的事故损失。另外,风险的风机防控还表现在重大风险的防控方面。各级管理人员个职能部门,应根据各自岗位,履行相应的风险防控职责,做到分级管理。

3.2安全风险防控策略

风险防控策略是针对不同程度、类型或性质的风险,分别采取不同类型的防控措施,以达到相应的风险防控目的。风险防控策略可分为宏观控制与微观控制两种情况。宏观控制以整个系统为研究对象,运用系统工程学原理,采取诸如法制手段、经济手段以及教育手段等进行控制。微观控制是指通过制定采取特定的措施,进行风险规避、降低风险程度的控制模式。

4.新时代安全培训模式

事故的发生,说明各生产单位各.级管理人员的安全管理能力和员工的安全意识参差不齐,这也是导致事故发生的决定性因素。如何提升管理人员的安全管理能力和员工的安全意识,实现零伤亡,是摆在多数生产单位的一道难题。对于参与到企业生产活动中的人来说,提高其能力的有效方式就是培训。安全培训应注重以下几点。

4.1增强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的安全培训意识

安全培训是企业预防安全事故发生的重要手段,是实现企业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企业必须主动创新安全培训理念,打破固有思维束缚,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突出安全培训过程中人的中心地位和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企业可以将安全培训与企业文化相结合,逐渐培养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使员工真正意识到企业搞安全培训的目的和初衷,弱化人的消极态度和抵制心理,切身感受到安全培训的重要性。

4.2 创新安全培训机制

安全培训机制要注重实效,不断创新。企业需要培养储备一批培训方面的精锐队伍,素质过硬,思维活跃,有现场实践工作经验,了解企业自身特点,在制定培训计划时能够做到前瞻性和针对性,培训内容要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培训工作既要立足自身,又要大胆取经,不断创新安全培训理念,通过建立和完善各项培训制度,梳理培训工作流程,通过优化培训方式和方法,来保证培训质量和效果。

4.3 强化安全培训计划的科学性、严肃性和可操作性

培训计划的制定必须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首先要明确安全培训的目标和初衷。安全培训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和安全素质,掌握安全知识和技能,减少人的不安全行为,提高风险识别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学会必要的应急处置能力。所以培训计划的制定应以人为中心,首先应开展企业员工结构与素质调查,为每位员工建立安全培训档案,清楚受训者的基本素质和个人能力等;其次进行员工培训需求调查,确定培训的内容与方向,弥补短板和不足;然后进行师资队伍和培训资源调查,判断是否有能力开展培训或者委托外部专业培训机构,结合企业发展规划和实际工作特点,制定安全培训规划和具体的培训时间。

4.4 增强培训形式、方法的多样性、针对性和灵活性

(1)增强培训方式、方法的多样性。

企业安全培训要摒弃传统的“照本宣科”和“填鸭式”教学,在培训过程中可以采取多种多样的培训方式来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习兴趣,比如:案例教学,情景模拟、角色扮演、视听教学、幽默教学、桌面推演、经验介绍、分组讨论、有奖问答、师生换位、实践教学、应急演练、观摩学习等,调动和引起受训者的学习兴趣,保持高昂的学习状态,引起受训者的共鸣和思考,对培训内容的印象更加深刻,从而起到应有的培训效果。

(2)提高培训方式、方法的针对性。

新时代企业安全培训要摒弃传统的“大锅饭”教学,培训方式、方法的选择要针对培训的对象和群体、受训者的素质和能力、岗位需求和现场实际,企业可以通过员工安全培训档案掌握本单位人员结构和素质水平,对不同层次的员工采取不同的培训方式,按照岗位特点和工作需要采取不同的培训。

(3)注意培训方式、方法的灵活性。

安全培训内容往往比较枯燥,优秀的培训者往往通过灵活多样的方式、方法引导学员主动学习、轻松学习,减轻抵触心理,突出学员主导地位,变被动为主动,深入浅出地剖析问题本质,通过风趣、幽默的语言调动课堂气氛,抓住并引导学员集中注意力,通过案例分析、现场实践、模拟演练、角色扮演等手段强化直观教学,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提高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达到预期的培训质量和效果。

4. 5 加大考核效果评估和考核激励机制建设

企业应建立完善的安全培训效果考核评估体系,对培训效果进行及时跟踪、反馈和考核。首先要为每个学员制定安全培训效果评价表,通过闭卷考试评估学员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通过“手指口述”和“培训比武”评估员工对安全知识的现场应用情况,通过现场监督监控评估员工安全行为的改变情况;再结合培训教师和班组意见反馈形成学员安全培训综合评估报告,以此评估结果对职工进行考核和激励。

参考文献:

[1] 胡月亭.事故预防策略与技术.北京.团结出版社,2017.5.

[2] 宋丹. 新时代煤炭企业安全培训创新研究[J]. 煤炭加工与综合利用,2018(7):68-71.

[3]孙宏. 新形势下煤矿职工安全教育培训的探讨与研究[J]. 山东煤炭科技,2017(12):194-196.

作者简介:曾垒,国家能源集团生产指挥调度中心职员,2004年毕业于安徽理工大学采矿工程,从事安全管理工作十多年,熟知国家能源集团所属企业的生产运营和安全管理。

论文作者:曾垒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16

标签:;  ;  ;  ;  ;  ;  ;  ;  

浅谈神华集团伤害事故的安全管理论文_曾垒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