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我们游学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暑假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暑期档如约而至,学生们走出校园,成为这个夏季最活跃的群体之一。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走出去,看世界”,成为大多数学生的假期活动首选。同时,随着出国留学成为越来越多中国家庭的选择,很多家长都希望让孩子在暑期提前感受国外的学习、生活氛围,为日后出国留学做准备。 出国游学就是应市场需求而生的一种“游”与“学”相结合的新项目,内容为语言学习和参观游览。期间,中国的中学生们会在国外的优质学校接受一段期限不等的外语课程或当地文化的学习,当地学校同时会安排旅游娱乐活动,包括对当地大学学府的参观和对著名历史文化遗迹和旅游景点的游览,使中国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提高英文口语,感受国外著名学府的教学氛围,了解国外的风土人情。游学的中国学生一般会被安排住在当地居民家中,与主人直接交流接触。 如果选择得当,出国游学不无裨益。让孩子度过一个脱离家庭呵护的假期,和同龄人一起体验难得的集体生活,既能开阔眼界,又能在国外通过交流了解中外差异,让孩子了解另一种不同的社会和生活。一些留学机构组织的“游学团”还会让高中生上一段时间的国外大学预科课程,体验当地教育特色,住宿则安排在当地家庭中。因此,不少中学生通过短期的游学提前体验留学生活,以判断自己是否适合出国独立学习和生活。 现象:小伙伴纷纷晒出国照,游学真火 最近,一位家长在微博上发出感叹:“看孩子的好友动态,瞬间惊呆了:假期里,一位小伙伴到美国游学,一位小伙伴去英国游学,还有一位小伙伴去了澳大利亚……”许多家长身边都有这样的例子,大家都发出这样的感叹:游学真是火,家长们都太舍得给孩子花钱了! 随着暑期临近,如何让孩子过一个有意义的暑假成了让众多家长头疼的事情。在生活日渐富裕的今天,许多家长把眼光从国内的名校夏令营转移到了国外游学团。随着留学热的持续升温,中学生利用假期出国游学也越来越火爆。 国际游学是近几年兴起的针对中小学生的国际学生文化交流项目。它的宗旨在于拓宽孩子的国际视野,丰富孩子的人生阅历,增强孩子的主动性,培养孩子的个性以及国际化、多元化的文化理念和思维习惯;训练其相对独立的生存能力、自主能力,使他们自己学会和思考怎样与人合作;观赏和领略各个国家优美的自然风光等。 有需求就会有市场,以前,只是留学机构来组织“游学”。近几年来,由于海外游学市场火爆,培训机构、旅行社等都进入了这个市场,争相分取一杯羹。一些知名机构推出的比较火热的线路基本上在三四月份就已经报满。这些游学项目覆盖面很广,参与对象从9岁小学生到23岁大学生,其中一些更是打着“游学”的名号带领学生,特别是中小学生出国旅行,背离了家长的初衷。当然其中也不乏做得好的,有些游学服务机构会定期进行学生交换,让各国学生彼此走进对方的学习、生活中,从而体验该国人文历史,开拓学生眼界。 游学虽吸引人,但费用相对比一般出国游要高出许多,少则一两万,多则五六万,时间短则半个月,多则两个月,其主要目的就是让孩子增长见识、提升英语水平。 “反正孩子暑假在家也是看电视、上网、看小说,不如去国外增长一些见识。”许多家长都认为,孩子出去可以发现自己的不足,回来才能有努力的方向。不可否认,孩子游学的确可以开拓视野、增长见识。有的家长表示,很多东西可能书本上或电视上看过,但没有真正见到过,实际见过之后,会有一些体会和见解。另一方面,让孩子暑期出去走走,也是对未来留学生活的一次探路,对国外生活有一个初步的印象和了解。调查显示,越来越多的中学生在中学阶段就已经有针对性的出国游学考察,为日后是否留学、去哪儿留学做准备。 据统计,在我国国际游学从2005年逐渐兴起发展至今,方兴未艾,每年市场增长率在40%~50%。抱着“探访常青藤名校,让孩子接受西方发达国家高等教育熏陶”的期待,家长们在暑假一开始就花数万元将孩子送去出国游学夏令营。暑假归来,孩子们开学后也经常讨论暑假里去了哪些国家。有的班上的学生50%以上都走出了国门。 但同时,出国的费用是相当高的。据悉,报名一个两星期的美国常规旅游团费用在1.5万~3万元不等,而报名一个两星期的美国游学团,费用可能要达到3万~5万元,有的甚至更高。而两者在实际的线路规划、吃住上并没有什么很大的区别,只不过被贴上了“游学”的标签,价格就高了很多。 对于许多家长来说,金钱上的投入是其次,他们最关心的就是能否让孩子在有限的时间内汲取更多的知识,更多地提升交流沟通能力。第一次单独出国的孩子自理能力会有所提高,但真正能提高多少却是个问题,真的如广告上所说的,半个月的出国游学就能让孩子各方面突飞猛进吗? 在各种宣传册和铺天盖地的游学经验分享之下,人们对游学还缺乏真正的了解。 出国:增长见识,寓学于游 打招呼都得从头学 语言困难必然是出国要克服的第一关,出了国才发现,连一句问候语都得从头学起。 成成被安排到美国新泽西州,她说去了国外才发现,国内的英语课本太不实用了。就拿打招呼来说,从小到大学的都是“How are you? Fine,thank you”,但其实在国外根本没人这样问答。路上见面一般都是互相问一句“How are you doing”,其实这句话几乎不用回答,就相当于见面互相说个“嗨!”还有第一次遇到别人见面问候“What's up”的时候,她一头雾水,不知该如何应答,因为在国内学的时候,这句话的意思是“你怎么了?发生了什么事?”没想到在国外是用来打招呼的! 刚到美国的时候,周围都是陌生人,英语又不顺溜,成成常常闹笑话。“在国内学的英式英语和美式英语很不一样,所以有时候就会误会。例如有一次人家跟我说‘How are you’(你好),我听成了‘How old are you’(你多大了),于是我用英语回答‘我16岁了’,对方听得莫名其妙。还有一次我寄宿的住家主人要打扫帐篷,让我去帮她拿梯子。我当时不知道‘ladder’是‘梯子’的意思,于是想当然地猜测,既然是打扫,肯定是要扫帚,所以就给她拿了一把扫帚。” 说到语言就不得不说说吃饭点菜,几乎所有人都遇到过这个头疼的问题。“菜谱看不懂啊,每次到餐馆都要问,有没有带图片的菜单?但很多餐馆的菜单都没有图片。不过大家各有应对高招,有的直接点套餐,有的看哪个名字长就点哪个。” 在澳大利亚上学 刘薇说,她读小学时,见到过一些出国旅游或学习的宣传海报,当时给她留下了深刻印象。 初三时,由于成绩优异,刘薇跟父母提出了出国的想法。经过考察,在中考结束后的暑假里,她选择了英语培训学校推出的澳大利亚线路。 第一次出国,刘薇感受了国外课堂的活跃。除了日常要学的数学、英语等外,还有各种手工课、实践课等。 中国的基础教育是世界一流的,所以在国外,许多学生在理科学习上的表现总是让老外们吃惊。刘薇就是一个例子,“上物理课、化学课真的很‘拉风’。有一次化学课,老师发了一份作业,让大家配平化学方程式。一页纸上十几道题,我一会儿就做完了。做完的时候,旁边的同学还在跟第一题‘较劲’呢。”还有一开始她在家里写作业的时候,寄宿家庭的主人看见了总是很惊讶地问:“你真的不用计算器吗?”他们很难相信那些数字可以凭心算解决。一次家庭聚会的时候,住家主人把这当作一项特异功能,请刘薇现场表演。一位客人出了一道两位数的乘法题,刘薇很快给出了答案,客人惊讶地找出计算器验算了一遍,发现答案正确之后,一脸难以置信的表情。 “考试不是目的,只是检验学习成果的手段”,这句话在国内上学的时候,学生们都听熟了。在国外游学,让他们对这句话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考试成绩占总成绩比重小,平时作业和做课题所占成绩权重大,这就是国外学校的成绩统计方式。 “第一次考三角函数,考试的时候居然发了一个公式表,这还考什么啊?”刘薇对这样的考试方式感到意外。“考化学,墙上就贴着化学元素周期表,理科考试都允许用计算器。还有一次考化学,考卷发完老师还给大家五分钟时间,让大家把不会的题目互相问问。”她觉得这样的考试“很雷人”。 “他们认为社会发展到这样的阶段,完全没有必要把所有的公式都记在脑子里,只要会用工具查就可以了。”刘薇说,“而且跟考试相比,他们更注重学生的探究能力。做课题在各个学校都很受重视。有的学校平时一个测验只占20多分,但一个课题却可以得300分,也就是说不做课题研究是根本没法及格的。外国中学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鼓励学生找到自己的发展方向,学校还会为此提供各种便利。另外,学校会在学生十年级时用一整天的时间对学生进行一次特别的考试,考试内容涵盖各个方面,一天的考试结束后,会给学生生成一份详细的报告,告知学生他在每个领域中的位置。例如:你的英语阅读水平击败了25%的同龄人,你的数学水平击败了91%的同龄人。这让孩子很容易明确自己的特长和“短板”。 在拉拉队里找到自信 陆佳佳在新泽西东奥兰治STEM学校就读了三个月,这里很多人的母语都是西班牙语。“我寄宿的家庭所在的地区住的都是西班牙裔的居民,所有人都用西班牙语交谈。第一次问路,我说英语,对方竟然不明白,连吃饭点菜也是西班牙菜谱。” 身处这样的氛围,陆佳佳决定选修西班牙语。从最初一句也不懂,到后来的随班听课,陆佳佳一点点地进步,终于在一次阶段测验中赶上了大家的步伐。 和同学们混熟后,陆佳佳加入了学校拉拉队。在汇报演出中,她要表演街舞,这是她在拉拉队训练中学到的内容,陆佳佳说,训练带给她最大的收获不是学会跳舞,而是找到自信。 “在国内的时候,我从来没参加过唱歌、跳舞这样的活动,但是到了美国之后,在学校的篮球比赛场上看到她们的女生拉拉队,真的很羡慕,觉得能成为拉拉队员是很美好的事。于是我报名参加了拉拉队集训。我想尝试一些自己没有试过的事情。” 拉拉队集训时间是一周,每天要练习三个小时。刚开始参加训练的时候,陆佳佳有些不好意思,生怕自己动作做得不好,但她很快发现,美国女生都表现得非常自信。拉拉队里有个很胖的女孩,但她似乎丝毫不为此苦恼,总是充满自信地做每个动作,那表情就好像她是全校最美的女生。看到陆佳佳有点拘谨,拉拉队员们都鼓励她:“你长得这么漂亮,身材又这么好,为什么不自信呢?”在大家的感染下,慢慢地陆佳佳也找到了自信的感觉,“跳舞真的让我很开心,学会那些舞蹈动作,很有成就感。” 美国的农村生活 在爱荷华州学习的王捷峰开玩笑说,自己是在“农村”待了两个月。“真的是农村啊,到处都是玉米地,走在路上基本上都碰不到人,不过玉米真好吃,人也都特别友善。也许是因为人太少了,所以感觉人和人之间非常亲近。” 爱荷华州是美国的农业区,王捷峰说,他居住的地区最大的超市也就跟北京他家楼下的超市一样大。因为实在是地广人稀,出门就得开车,如果走路去买东西,至少要走15分钟。因为没有汽车,王捷峰的代步工具就是自行车。“那里几乎没有人骑车,所以我的自行车也走机动车道。但是所有的机动车都对我非常照顾,看见我远远地就开始让路,从我身边经过的时候几乎都是借逆行道行驶,生怕碰到我。” 在美国的两个月,王捷峰尝试了许多新鲜事儿,去老挝语教堂、吃美国拉面,还跟着自己的美国家长学习了“木工”。“我的寄宿家长教我用电锯锯开木材,用刨子刨平木板等各种技能,我用了半个月打了一个小小的木柜子。”王捷峰现在还存着自己做的柜子的照片:像模像样的一只床头柜,朴实的木纹,柜门边缘还有简单的凹槽花式。 目的:何时游学?游学何为? “万卷书未读,万里路先行”。什么是游学?游学是指离开自己熟悉的环境,到另外一个全新的环境里进行学习和游玩,既不是单纯旅游也不是纯粹学习。在中国,为孩子报名游学的家长往往出于两个目的:一是培养英语兴趣,提升口语能力;二是为将来留学奠定基础,提前感受国外氛围。送孩子出国的家长们普遍认为,出国游学能开阔视野、锻炼独立能力,是很好的投资。而孩子们离开家长,在游学过程中,融入一个新的环境,能很好地锻炼人际交往能力,培养了一些自主意识,也确实有所提高。此外,初中到高中阶段正是孩子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阶段,在游学过程中,能开阔眼界,见识一个全新的世界,有助于激发孩子的理想和抱负。 不过与家长们的愿望相悖的是,目前很多的游学夏令营呈现出一种跟团旅游的态势。游学二字“游多学少”,变成了孩子们单纯的出国旅游或者学习语言的一种方法。而且很多人理解的游学,就是出国,而且是出国学习语言,这当然就失去了游学的本意。 在游学中,“游”和“学”到底该占多大比例,这个问题一直是家长纠结与争论的焦点。不少家长认为,游学是让孩子到国外去学习,希望组织者更多安排孩子参加国外的课程项目,多学一些国外高中或者大学的知识、技能。但有些专家却认为,游学不应过度追求学习内容,开阔国际视野、提高综合素质更为重要。 游学不仅是玩,更是一种精神之旅 中国古代这种形式比较普遍,如果再往上追的话,游学精神溯源于孔子,孔子周游列国治学精神是现代的游学始源。现代的游学已经无法和过去的相比,但这种精神要学习,如果说是去享受,那就失去游学的本义。在这一过程中所要培养的孩子的能力,不仅仅是开阔视野学好外语,更重要的是提高孩子的综合能力、个人素质,让孩子学会选择,学会与人相处。 游学时间一般较短,学习知识并不应是重点,有些人通过海外游学来学习语言,这样的理解有些片面。游学更多的是让孩子有体验和感受,多接触不一样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社会生活,能够独立思考,对人生和未来有所体悟。 优秀的游学产品应当能够深入当地社区和普通居民的生活,在一个游学目的地至少停留两个星期以上,和当地人同吃同住,真正生活在新的环境中。现在的游学,最大的损失之一是,所到之处,沿途的生活不再可能轻易进入我们的视野。翻一下许多人在旅途中拍的照片,也许会发现,照片里有自然风光、古代遗迹、博物馆、艺术品、现代摩天大厦……但是,独独缺了活生生的生活,而我们见到的许多场景,不是生活,应该叫表演。 游学重在提高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于大多数参加游学的学生来说,游学确实让他们迈出了认识世界、认识不同国家文化的第一步,也让学生对独立生活有了初步体验。此外,游学过程更看重野外生存、团队意识、培养独立精神和社交能力等,这些都是中国学生平时课堂上学不到的。 有家长反映,在旅游过程中,孩子在自己得到了别人的帮助后,也会尽更大的努力去帮助别人,这种为别人服务的意识正是很多独生子女缺少的。许多孩子学会了自主安排生活,能主动拓展人际交往,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了很大提高,看问题做选择能直达本质而不拘泥于表面。 还有一些家长将出国游当成地位身份的象征,好像去的地方多了,外语好了,同学会对孩子另眼相看。出国游学主要在于锻炼孩子的生活学习能力,同时也能感受异域他乡的文化氛围,但要使游学真正促进孩子成长,还需要家长和社会的正确引导。 不同声音:游学并不名副其实 游学的价格并不便宜,根据时间线路的不同,价格从两三万元到十几万元不等。游学的内容一般有中外学生交流、英语课程、参观名校、游览旅游景点、参观博物馆等,而有的线路中旅游项目则占据了相当一部分甚至大部分的行程时间,甚至出现了“只游不学”的情况。 许多游学团重在带孩子参观名牌高校、著名景点,还有一部分时间都花在购物上。很多时候这些经历不过给孩子增加了些感官影响,真正锻炼孩子能力的很多细节却被他们忽视了。很多家长说,外出旅游的孩子回到家,打开行李箱一看,孩子打包行李全无章法,里面物品的摆放十分凌乱,经常会有珍贵的东西落在国外,或者在飞机上。 在听到学生们兴奋讲述国外游学经历的同时,也听到不少参团家长和学生抱怨游学名不副实。 如果团规模比较大的话,那么大家交流的时候是不会讲外语的。除了个别性格外向且英文好的孩子会主动用英文交流外,即便夏令营安排他们去当地的英语学校学习,孩子们也只会在学校学习的那个时间段被动地讲英语。此外,导游带着孩子们游览著名景点的时候,是用中文向孩子们介绍的,甚至当地接待的导游也使用中文。所以,虽然身处国外,但孩子就像到了国外的华人区一样,仍然可以用中文交流,而对英文的使用不见得会比国内多很多。而且游学行程安排是在两三周时间里走遍多所学校,平均下来在一所学校的停留时间最多也就半天,根本没有多少学习时间。 许多学生在被问及“游学团真的是游学吗?能学到什么东西”时,答案大多模棱两可。有人表示,“就是去一些国外的学校参观,开眼界,仅此而已。只有不到20天,很难深入了解当地文化。”持这一看法的学生不在少数。他们普遍认为在游学中很难与外国人进行真正的沟通和交流,只是开阔了眼界。 游学注意事项: 正确选择游学服务机构 在选择游学服务机构时,家长要多加了解比较,不要光看价格,要选择口碑佳、有经验、能提供好资质的交通车辆、执照保险齐备的旅行社。要特别注意旅行社是否安排学生在正规、有校园的学校上课。还要了解孩子是否被安排到真正的英文背景的家庭,而不是被安排到亚裔家庭或其他族裔的家庭里,这样孩子能更好地学到正规的英语和文化,游学效果更好。此外,有无随从老师、旅行社是否提供更多保险等也是需要注意的内容。 目前的游学项目繁多,学生和家长应根据游学的目的选择游学项目。家长要多询问孩子的兴趣方向,多考虑孩子的性格类型,再结合孩子假期的长短和自身的经济条件去理智选择恰当的国际游学线路。 游学固然有受益的一面,但对一些经济条件并不宽裕的家庭来说,想提高孩子的人文素养、开阔孩子的眼界还有许多其他途径,并非一定要花大价钱去国外游学。另外,孩子在异国他乡,安全问题尤其重要,家长务必要在行前对孩子进行人身安全教育。 不要“绑架”孩子的意愿 在出国游学过程中,有一部分独立生活能力欠缺,交往能力、判断能力和社会适应性较差的孩子。这类孩子独自去海外游学,在观察能力和吸收能力都有限的情况下,对外国文化只是肤浅地接触可能会受到一些负面影响,很容易在心理上和生理上都出现一定的负面情绪。 虽然在决定是否参加游学活动上家长拥有决策权,但真正体验的是孩子,所以在决定要不要去、去哪里时,一定要充分考虑孩子的兴趣点,不要把家长的意愿强加给孩子。 家长要了解孩子是不是希望出国留学。有些家长觉得以后要送孩子出国留学,先让他们出去看看。其实很多孩子并没有出国留学的想法,家长不要给孩子灌输这样的概念,不要“绑架”他们的意愿。 家长在孩子出国前,要端正观念,明确游学的目的在于让孩子的身心健康得到发展,提升综合素质。在游学过程中,将最主要的精力放在感受外国文化,学习他们积极努力的一面上。暑假期间,我们去上学了_英语论文
暑假期间,我们去上学了_英语论文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