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麻醉科;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00)
【摘要】目的:讨论开腹手术患者术后疼痛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现随机选择在我院进行开腹手术的患者110例,并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开腹手术后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疼痛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开腹手术后疼痛程度和镇痛需求。结果:实验组和观察组术后清醒时VAS评分无较大差异,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小时和48小时两组VAS评分相对术后清醒时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P<0.05),其中以观察组下降幅度更为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开腹手术患者开展合理的疼痛护理干预,可降低术后切口的疼痛度,减少镇痛药物的使用率,有利于患者早期恢复锻炼,可在临床广泛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护理干预;疼痛护理;开腹手术;手术疼痛
患者进行开腹手术后,疼痛是常见的并发症,如果患者疼痛较为剧烈则会影响身体的恢复,减低身体免疫力,影响患者病情的恢复。笔者对开腹手术患者实施了疼痛护理干预,有效的缓解患者疼痛,详情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现随机选择在我院进行开腹手术的患者110例,并分成实验组55例和对照组55例。实验组包括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29例,年龄20-63岁,平均年龄(41.50±1.34)岁。疾病类型:胆囊结石31例,胆总管结实11例,肝血管瘤8例,胰腺囊肿 5例;切口类型:旁正中切口8例,经腹直肌切口32例,肋下缘切口15例。手术持续时间:80-230分钟,平均(155±26.13)分钟,对照组包括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27例,年龄22-64岁,平均年龄(43.00±1.85)岁。疾病类型:胆囊结石28例,胆总管结实13例,肝血管瘤7例,胰腺囊肿 7例;切口类型:旁正中切口6例,经腹直肌切口30例,肋下缘切口19例【1】。手术持续时间:70-213分钟,平均(141.5±19.64)分钟,两者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开腹手术后常规护理,对患者进行病情告知,缓解疼痛的一般办法,指导患者使用可控制镇痛泵,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疼痛护理干预,具体方法如下:
1.2.1疼痛认知干预
在患者入院之后,对患者进行疾病知识的基本普及,让患者知道,在开腹手术之后,疼痛是必不可免的,如有发生,可及时告知医生。
1.2.2心理护理
在患者入院后,告知患者医院的基本情况,病房的安排,以及医院生活区的分配,让患者消除对医院的陌生感,同时跟患者沟通时态度要和蔼,给患者一个良好的印象,使医患沟通更加方便【2】。在告知患者开腹手术后会出现疼痛的症状后,还要告知其解决的办法,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做以讲解,给患者一种安全感,消除患者紧张的情绪,树立治疗信心。
1.2.3舒适护理干预
患者的病房要经常通风,采光度要好,温度保持在23℃左右,湿度保持在40%左右,床上用品和地面要保持干净卫生,检查床头呼叫铃,保证安全有效使用【3】。在术后辅助患者采取舒适体位,尽量减少体位的改变,在进行深呼吸和咳嗽的时候,要辅助患者保护伤口,减少患者的疼痛感。在进行治疗时,告知患者配合操作方法,手法要轻、快,减少患者的心理负担。
1.2.4药物止痛干预
在患者无法忍受疼痛时,可给予药物进行止痛,并选择药物副作用小的药物,并告知患者,药物并不会影响伤口的愈合。指导患者正确使用镇痛泵,根据疼痛的程度来调节药量。
1.3疗效评价
①疼痛评价: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术后清醒时、术后24小时、48小时分别评价一次。②镇痛需求:对患者开腹手术后24小时内镇痛需求,包括自控镇痛泵的使用情况、止痛药的应用。
1.4统计学方法
SPSS17. 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士标准差(士s)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应用x2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术后疼痛VAS评分对比
实验组术后疼痛VAS评分,术后清醒时为(4.25±0.68)分,术后24小时(3.18±0.52)分,术后24小时(2.13±0.46)分,对照组术后清醒时为(4.38±0.42)分,术后24小时(3.87±0.42)分,术后24小时(3.16±0.43)分,实验组术后清醒时VAS评分略低于观察组VAS评分,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术后24小时和术后48小时实验组的VAS评分明显低于观察组(P<0.05)。
2.2两组患者术后镇痛需求比较
观察组自控镇痛泵使用为11例,止痛药物的应用为8例,呼叫镇痛为7;对照组自控镇痛泵使用为22例,止痛药物的应用为20例,呼叫镇痛为23例。实验组患者24小时内对自控镇痛泵的使用、止痛药物的使用以及呼叫要求镇痛发面均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疼痛是开腹手术后的一个主要症状,通常在手术后1-2天时最为明显,疼痛不仅给患者带来身体上的不适,还给患者心理造成一定的压力,对身体康复造成一定的影响【4】,所以我们对开腹手术进行疼痛护理干预,具有很重要的意义。经过对患者的疼痛护理干预,患者能够正面对待疼痛的产生的影响,并且可以通过合适的方法对通过疼痛进行缓解,例如,收听舒缓的音乐可以转移患者的注意力,减少交感神经的活动,达到降低疼痛感的目的【5】。综上所述,对于开腹手术患者开展合理的疼痛护理干预,可降低术后切口的疼痛度,减少镇痛药物的使用率,有利于患者早期恢复锻炼,可在临床广泛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于清淮.40例腹部手术患者术后疼痛的护理体会[J].中国民间疗法,2013,21(10)76-77.
[2]李香玲.护理干预与开腹胆道探查术后疼痛的影响[J].河北医药,2013,35(15):2390-2391.
[3]黄天雯,陈晓玲,谭运娟,等.疼痛护理质量指标的建立及在骨科病房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5,50(2):148-151.
[4]刘伟玲.外科患者术后疼痛护理的新进展[J].卫生职业教育,2013,22(31):157-159.
[5]菅东霞,疼痛护理干预对开腹手术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4,20(3)134-135.
论文作者:邵巍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7年4月下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6/14
标签:患者论文; 术后论文; 疼痛论文; 实验组论文; 切口论文; 手术论文; 统计学论文; 《医师在线》2017年4月下第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