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长治市郊区马厂联校张庄小学 046000
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儿童的认知规律是“动作感知——表现——形成概念”,这说明小学生在很大程度上还需凭借动作来思维。《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必须重视学生的实践操作,给学生动手实践创作的机会,把操作与思维联系起来,让新知识在学生的操作中产生,让创新意识在操作中萌芽。
一、在学习实践中引发感知
教师要注重提供各种机会让学生参加活动,亲手操作,使他们通过操作形成体系化,从而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心理学研究表明:促进人们素质、个性发展的最主要途径是人们的实践活动,而“玩”正是儿童这一年龄阶段特有的实践活动形式。在教学中,可以把课本中的一些新知识转化成“玩耍”活动,不仅使学生心情自然愉快、厌学情绪消失,而且还能从“玩耍”中自觉地探求有关知识、方法和技能,使“玩”向有收益、有选择、有节制、有创造的方面转化,收益会玩的过程也是一个体验学习的过程。
例如,教学“长方形的认识”时,我让学生课前准备了一个萝卜和一把水果刀,学生们有些纳闷,但对上课充满了期待。上课刚开始,我宣布: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切萝卜,学生们感到莫名其妙,然后教师就指导学生开始切萝卜,切1刀,得到长方体的一个面,切2刀,出现刚才一个面的对面或邻面,此时,电脑显示两个相邻的面,揭示:两个面相交的边叫做棱。切3刀,得到三个相邻的面,电脑形象揭示: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此时,教师就抓住火候,因势利导:继续这样切,直到把萝卜切成长方体形状,看看你有什么发现?整个教学环节中,学生们兴致高昂地切萝卜,谈认识,亲身经历了一个丰富、生动的思维活动,在有效实践操作中归纳出长方体的特征。
二、实践中提出问题,促进学生探究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自我探究。问题是教学的心脏,是探究活动的基础。探究总是问题连接在一起,问题既是探究的起点,又是探究的动力,问题是驱动探究活动的主要因素。因此,在数学教学课堂中,教师应当有意识地创设问题情境,精心设计问题,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在问题的引导下主动探究,获取知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例如,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我在引导学生分实物的基础上得到了分数1/2,然后让学生拿出长方体纸片,通过折一折、画一画来表示出这张长方形纸的1/2,在展示学生的不同方法后,教师又引导学生思考:画斜线的部分都可以用1/2来表示吗?它们的形状不同,为什么都可以用1/2来表示呢?此时学生通过有效地转化为内部智力活动,深刻地理解分数的本质意义。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启迪学生思维:我们已经认识了1/2,想不想认识其他的几分之一的分数呢?结果,学生们的学习情绪十分高涨,“我用圆形纸片折出了它的四分之一”,“我用长方形纸片折出了它的八分之一”,“我用长方形纸片折出了它的十六分之一”……学生们就是在这样又一层次的有效实践操作中,体验到了学习的快乐,感悟到了分数的本质意义,实现了思维的“再创造”,教学自然就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三、设计实践活动,让学生自主探究
陶行知先生曾推出“教学做合一”的理论,他认为,要想教得好,学得好,就必须做得好。我们知道小学生的思维主要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他们的理解、记忆主要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他们的理解、记忆主要还是建立在学生的直观操作、动手实践上。所以,我们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要结合教学内容,设计一个科学的操作活动,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感性知识,还可以为学生创设一个活动、探索、思考的环境,使他们在“动”中感知,在“动”中探究。
例如,教学“角的度量”时,我设计了“比较两个角的大小”的活动,给学生提供的操作材料有活动角,一些同样大小的小角,画有18个角的透明的半圆工具。教学时,先引导学生用活动角来比较两个角的大小,然后让学生用这些同样大小的小角在两个角中摆一摆,同时思考:用小角摆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接着,教师又展示了学生的几种错误的摆小角的方法,引导学生辨析,说理,从而使学生不仅知道了这两个角哪个大哪个小,而且直观形象地感知到:摆的时候,小角的顶点要与大角的顶点重合,小角要摆在大角的边线里面,小角要一个一个排列好,初步体会到量角的方法。然后,教师利用多媒体电脑把18个小角排列起来形成半圆工具来量几个大角,却发现其中一个大角是比2个小角还多一些,教师又一次利用多媒体电脑把半圆上的小角再分得细一些,逐步显示成量角器形状。学生正是在这一系列层层深入的有效实践操作中,初步认识了量角器,初步感悟了量角的方法。
四、实践活动要延伸,真正接轨生活
现实生活、生产中处处蕴含着数学问题,让学生用现实的方法学习数学,把数学知识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去,体验数学的价值,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是很有必要的。操作活动不仅局限于课堂教学,上课之后,除了给学生布置书面的作业以外,更应当在课外布置一些可以动手操作的并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连的实践操作作业,让学生在生活中寻找数学,玩数学,真正地把数学知识与生活接轨起来。这不仅是学习内容的“延伸”,更是培养学生数学意识的大好时机。所谓数学意识,是指能经常自觉地用数学的眼光,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发现、分析、解决现实世界中的问题,建立数学模式,从而认识数学、理解数学、掌握数学的心理活动。在新课程实验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是一个相当重要的任务。但它如果仅落实于课堂过程中是远远不够的,更应该延伸到课堂教学之外。
论文作者:鱼敏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7年5月总第22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5/23
标签:小角论文; 学生论文; 数学论文; 操作论文; 大角论文; 教师论文; 长方体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7年5月总第22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