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舞蹈表现力是指舞者表现舞蹈内涵的能力,主要通过动作和情感来实现。随着中国对舞蹈产业的不断重视和投入,舞蹈理论和舞蹈审美标准逐渐回归到舞蹈的艺术本质。人们越来越重视舞者的舞蹈表达,对舞者的情感表达和对舞蹈的理解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然而,在目前我国许多高校的舞蹈教学中,对舞蹈的内涵和情感的阐释却越来越少。很多学生不能理解舞蹈动作的含义,只是一味追求动作的规范和有序性,没有舞蹈的表达。
关键词:高校;舞蹈教学;学生舞蹈表现力;策略
为了提高学生在高校舞蹈教学中的表现,有必要培养学生的舞蹈动作基本技能。为了保证动作的规范性和准确性,同时要培养学生的情感能力、想象力和节奏感,让学生从各个方面有效地理解和体验。提高对舞蹈本身的认识,掌握成熟的舞蹈表演技巧,从而释放不同舞蹈的精神内核。
一、舞蹈表现力在高校舞蹈教学中的重要性
舞蹈是一种用身体语言沟通交流的艺术,在当前众多的舞蹈比赛中,舞蹈技巧的难度是衡量舞蹈的标准,这就导致很多情况下,只注重舞蹈动作完成的质量而忽视了舞蹈本身所蕴含的内在意义是否很好地被舞者表达出来,也就是舞者的舞蹈表现力并没有体现出来。舞蹈对于公众而言,只有真正理解舞蹈内涵的舞者才能感动公众,才能真正使人们体会到心灵的震撼。高校舞蹈教学是培养学生舞蹈表现力重要的时期,应在学生充分理解舞蹈理论和思想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对于舞蹈内涵的理解,加强学生舞蹈表现力的培养。
二、什么是舞蹈表现力
1.舞蹈是一门综合性的表演艺术。舞蹈不同于其它的学科,比如美术的基本元素是点、线、面、色,通过艺术家的手绘画出一幅幅美丽动人的作品;戏剧的特点是要求演员要根据固定的台词和规定剧情进行有声的表演,它本身就具有很强的戏剧性;杂技的特点是通过演员之间的协调配合完成高难度的人体造型艺术,或是以手绢、顶碗、走钢丝等借助道具的配合完成高难度的动作。而舞蹈则不同,舞蹈除了用人的身体为载体表现动作外,它更强调表演者情感的复杂性、多样性,它是综合了多门艺术为一体的艺术,如:音乐、美术、戏剧、杂技、武术等都有借鉴。我国古代就有过舞蹈的三个鼎盛时期,分别是周代、汉代和唐代,这三个时期都是长治久治的盛世,统治者对精神层面的艺术追求就很高。这也必然能够吸引异国的崇拜,外来的使者也较多,也会不断吸收其他的文化,多元融合,不断促进着舞蹈事业的蓬勃发展。由于我国历史的原因,舞蹈在很长一段时间都停滞发展,新中国成立后我们的老艺术家们不断的挖掘历史资料,经过反反复复的归纳、整理、学习、总结、创新,才形成了今天的舞蹈体系,足以见得舞蹈是一门综合性的表演艺术。
2.舞蹈是肢体动作与面部表情结合传达情感的艺术。舞蹈更强调演员的表现力,有时候我们想表达一件事情时不一定说话,当从一个人的眼睛就能看出一些情感,表现力在舞蹈中是举足轻重的存在。舞蹈的三大要素分别是舞蹈的表情、舞蹈的节奏还有舞蹈的构图,这三者互相结合,互相影响,缺一不可,形成了较为独特的舞蹈艺术表现形式。人的面部表情通过人的五官组合变化能产生千奇百态的情绪状态,舞蹈通过编导的设计,演员的二度创作对故事情节进行处理,对人物面部表情进行描绘,可以活灵活现的展现出不同人物的精神风貌。舞蹈是肢体动作与面部表情结合传达情感的艺术,严格意义上来讲舞蹈要达到展现作品的核心内容必须是特定的舞蹈动作配合特定的表情来传情达意,只有把两者结合才能表达丰富的情感内涵,才能突出作品的灵魂。比如我们在观看作品《雀之灵》时,看到舞蹈家杨丽萍是人与孔雀合二为一的,每一个动作、眼神,无不时刻都展现出栩栩如生的孔雀形象,举手投足间都是那么美丽动人、婀娜多姿。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因此,我们说舞蹈是肢体动作与面部表情结合传达情感的艺术。
三、培养舞蹈表现力的方法
1.强调舞蹈动作的规范标准。在高校舞蹈教学中,学生的舞蹈表现力首先集中在舞蹈动作的标准规范上。只有准确的动作才能更为直接有效的表现舞蹈的内涵。而具体舞蹈动作的表现力又与学生自身的舞蹈基本功有紧密相关,包括身体力量、控制能力、协调能力以及软开能力的配合掌握。只有扎实的基本功素养才能有效的促使舞蹈表现力的显著提升,日常要做好基本功的严格训练,注重学生对身体部位动作协调与敏感度的强化,做好舞蹈细节的调整。可以具体到身体动作转动的方向,手指与脚趾的延伸状况的。要有效的训练学生基本功,针对不同舞蹈风格做标准动作的严格训练,从而展现舞蹈动作的内在韵味。
2.注重音乐节奏掌握训练。在舞蹈表现中一般需要音乐节奏的配合,对于学生而言,需要有较强的音乐节奏敏感性,通过音乐来烘托出整个舞蹈的气氛。在教学中需要做好舞蹈配乐有关特性的充分说明,尤其是针对舞蹈高潮重点音符的特点做好对应的体验与讲解,让学生能够有效的让舞蹈动作跟上节拍,从而展现音乐主题有关的节奏效果。日常要注重对学生在音乐节奏上掌握上的评判,甚至于针对节奏做特定不同特色舞蹈的编排训练与考核,从而让学生掌握不同特性音乐中的舞蹈节奏表现方法与节奏把控的要点。
3.注重不同舞蹈情感配合。舞蹈本身在于表达一种情感内涵,因此需要让学生意识到舞蹈不仅仅是单纯的技术技巧的学习,同时也需要融入内在的个人情感,这样可以有效的提升舞蹈的表演效果。舞者自身拥有舞蹈对应的情感感受力可以直接的影响自身在其节奏肢体动作上的表现发挥。舞蹈本身具有较为独特的情感艺术特色,需要深入的了解作品的内容和韵味,挖掘其中的审美价值,带出独特的情感内核。在情感性上,需要做好对应的引导,了解不同舞蹈本身的情绪表现特色,从中挖掘出舞蹈的美感,掌握不同动作表现情感的方法。
4.注重学生想象力的训练。学生在舞蹈的表现力中需要有足够的想象力来做支撑。因为有了合适准确的想象,学生在节奏的把控、情感的散发以及动作的规范程度上都会有更高程度的提升,培养想象力的方法,一方面是教师可以给予直接的情景描述,或者是有关场景画面视频图像资料提供,另一方面是学生自身要积累丰富的个人生活经验,对社会自然的观察更为细致丰富,这样才能更好的感受不同舞蹈本身所蕴藏的味道。舞蹈的表现力本身是源于生活,但是更高于生活。要想得到舞蹈表现力的提升,必须对生活、自然有深切的体会,这样才能有更为直观的感受力,从而帮助自身提升舞蹈的表现能力。舞蹈的表现能力一方面是模仿生活与自然,另一方面是通过舞蹈自身技术的艺术特色作加工处理。社会生活、自然美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学生去积累这种直观的舞蹈表现力素材,提升学生在模仿对象上的感受能力,扩展个人的想象空间。因为有了足够的想象力,所以对舞蹈的整体各要素的表现会有更深刻的体会,提升自身的理解能力,有效的促使教师教学效率的提升。
总之,高校舞蹈教学一定要摒弃过时的教学理念,在提高学生舞蹈技巧的时候,不断强化学生的舞蹈表现力,让学生加强自身基本素养的培养,积极感悟生活,从生活中吸取营养,同时,一定要培养好学生的想象力,让想象力为自己的表现力助力,当然,对于生活的体验,学生也要多阅读各种书刊报纸,增强自己的文化素养,只有通过这一系列的教学活动,才能够让舞蹈专业的学生真正提升自己的舞蹈表现力,成为真正的舞蹈家,为中国的文化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崔鹏.对高校舞蹈教学中提高学生舞蹈表现力的思考.2018.
[2]张晓涵.浅谈在高校舞蹈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舞蹈表现力.2017.
论文作者:张雅妹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11月4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12
标签:舞蹈论文; 表现力论文; 动作论文; 情感论文; 学生论文; 艺术论文; 节奏论文; 《知识-力量》2019年11月4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