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历史理论教学刍议,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刍议论文,理论论文,中学历史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学历史理论教学成为热点问题是近两三年的事情。这一问题之所以能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视,一是由于历史教学改革对能力培养的要求,二是高考试题中理论因素的不断渗透与加强。很显然,历史理论教学成为培养学生能力的主要途径已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本文试就这一重要问题从中学历史理论教学的内容、现状、方法等谈一谈自己的拙见。
一、明确中学历史理论教学的内涵,把握教学方向
中学历史理论教学是指在符合中学生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的基础上,培养他们能掌握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去分析解决历史问题,它属于能力教学的范畴。根据中学历史教材内容的表述形式和特点,我们可以把中学历史理论分为两个部分:原型理论和衍生理论。
原型理论就是直接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它在历史教材中总是呈隐性状态。这些理论主要有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原因和结果、现象与本质、共性与个性、形式与内容、必然性与偶然性、普遍性与特殊性、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继承与发展、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阶级与阶级斗争、国家与政党、革命与改革、人民群众与英雄人物、民族与宗教等方面的基本内容。
衍生理论是指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指导下,通过对历史问题的分析总结而产生的一些结论与认识。包括揭示的历史规律、历史的本质,以及历史的启示等诸方面,而运用这些方面又可分析理解类似的历史问题。这种衍生理论往往在历史教材的“引言”部分、意义或影响部分反映出来,在教材中呈显性状态,而且内容较为宽泛。由于这种经过认识后再生成的理论或观点具有与历史学科紧密联系的特点,从而更加显示了历史理论的特色,是中学历史理论教学的重要部分。如关于中国近代民族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的理论观点就是一种典型的衍生理论,它是在把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的方法、共性与个性、普遍性与特殊性等原理,结合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产生状况进行全面分析后得出来的。这种观点又可以用来分析后来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实践活动为什么不能成功的原因所在。
把中学历史理论划分为原型理论和衍生理论两部分具有实践意义,主要在于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历史理论教学时,要全面传授马克思主义的原理和各种正确的历史理论,两方面内容应是基础与发展的关系,任何一方面都不可偏废。
二、了解中学历史理论教学的现状,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
虽然中学历史理论教学已被广大师生所接纳,但由于时间不长,各种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这就给历史理论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影响。总体说来,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历史理论教学缺乏总体规划和系统安排,中学历史教材中缺乏各年级、各史段的理论教学的具体目标。没能根据变化了的教学要求和形势发展,迅速调整教学指导思想和备课研究结构。
第二,历史教学中理论因素的渗透和阐述不够、力度不足。许多涉及重要历史理论问题的历史知识仅仅当作一般知识点被传授,没能引起教师的注意。有些教师虽然注意到了历史理论问题,但是还存在着阐述浅学辄止,蜻蜓点水一掠而过的现象,不能使学生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
第三,历史理论教学缺乏开放性的教学思路。历史理论总是具有规律性,因而对它的分析如果不能打开思路,对历史问题分析左右逢源,贯通古今中外,学生就难以理解和信服。只是就事而论,一事一议,很难有好的效果。
历史理论教学中存在的这些问题,既有教师存在的历史理论素养问题,教材内容较单薄和认识跟不上等问题,也有一个适应形势转变未成熟的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应当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首先教师在结合“两纲一本”的基础上,应确定理论教学的总目标及具体的学年目标、史段目标、章节目标,明确不同阶段的主要理论教学要求,做到各个突破,分步到位,最后形成学生较为全面系统的运用历史理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教师要认真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充分利用自己的理论素养,深钻教材,寻找理论问题的切入点。历史教材中的理论点,无论其处于隐性状态还是显性状态,其寻找和解释都离不开教师准确深入的把握,因此,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动作用,选好切入点,准确分析。
再次,教师要寓深刻于平易、化解难度,寻找适合学生理解历史理论的方法。如分析太平天国失败的根本原因时,就要讲到农民不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者这个问题。如何让学生认识到为什么农民不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者,进而认识到与斗争失败的关系,这就要教师讲得变难为易,透彻深入。像这类问题可以采取教师讲解、学生讨论,结合典型问题再分析等方法进一步认识。此外,教师还可采取理论专题的讲解,可促使学生很好地掌握和运用历史理论。
教学的目的最终是要教会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要使自己的思维能力提高与发展,非重视历史理论学习不可。由于历史理论问题的抽象性及其难度,教师的主导作用还应体现在加强对学生各方面的教育。这主要包括:帮助学生克服畏难心理、强化理论意识、树立大文科的观念、贯通相关学科的联系,特别是贯通与理论性较强的政治学科的联系。
三、引导学生审视各种历史理论观点,培养坚持正确历史理论的能力
历史理论观点是人们主观意识的产物,历史上许多人物囿于社会条件、阶级关系等各种因素的制约,往往在用以认识历史的思想理论和结论上出现了偏差,深深打上了当时的各种烙印。其中有些认识符合历史的真实和规律,至今仍有重要意义,也有相当部分是我们今天不能赞成和接受的。如把某种历史结果归于上苍的宿命论,把某个历史事件的出现归于某种不可理喻的外在力量的神秘论,否认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鼓吹英雄创造历史的英雄史观,红颜祸水的女人误国论,鄙视少数民族的大汉族主义,历史简单重复的机械循环论,历史政权更替中的正统论等等。这些唯心的历史理论由于似是而非,具有较强的迷惑性,往往容易导入认识上的歧途。因此,很有必要引导学生对以上各种历史理论观点进行评析,分析其错误所在,站稳正确的理论立场。
英雄创造历史这一观点在学生中是有一定市场的。英雄人物确实在历史上起了重大的作用,但英雄人物的活动要受历史发展规律的制约,要受时代给予其历史活动条件的制约。况且英雄人物必须依靠其他人物特别是人民群众才能实现他的作用。拿破仑上台及其失败的历史就充分暴露了英雄史观在解释历史人物作用时的不足和错误。运用对这种错误理论和思想观点进行审视、批判的办法,便能有力地澄清模糊认识,从而更加坚定辩证认识的思想方法。
四、抓住历史理论的特点,防止教学中存在的偏差
由于历史理论教学与历史基础知识教学的差异性,决定了历史理论教学有其自己特定的要求,因此,在历史理论教学中,要注意如下几个问题:
第一,历史理论教学要注意史论结合。历史教学中,教师不能因为理论教学的需要而忽视史实的讲述,而要把史与论两部分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才能使历史理论教学建立在史实的基础上,不致成为空洞的分析说教,避免出现牵强附会、乱贴标签的作法。
第二,历史理论教学要注意多角度理论认识。历史现象往往由多种因素综合而成,其表现为多方向、多侧面,因此对历史问题的理论认识,要用一种多角度思维去思考,使理论认识全面而准确,如1996年高考中,对唐文化辉煌灿烂的原因、特点及历史地位的认识从理论角度加以分析,就可以从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内因与外因关系的角度、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等方面展开思维。
第三,历史理论教学中要注意适度的原则,注意激发和保持学生的积极状态。历史理论教学是较高层次的教学,必须以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理论水平和年龄特征为基础,而不可过分拔高。想使中学生的理论水平达到大学生、研究生的水平是不现实的,也是有害的,到最后会挫伤他们的兴趣和积极性,从而会损害整个历史理论教学。所以在历史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中,都强调只是初步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历史现象和历史事件。因而,我们在教学中要把握适度这一原则。
第四,历史理论教学要体现其思想教育的功能。马克思主义理论既是我们科学地认识分析历史问题的指导思想,又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最好材料。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同以往任何剥削阶级的理论具有根本不同的阶级属性,是与我国社会主义国家的意识形态一致的。因此,结合历史理论教学对学生进行社会发展规律的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四项基本原则教育等能使学生思想认识升华到一个理论高度,有利于形成学生牢固的正确思想和坚定信念。
总之,历史理论教学符合教学改革的方向,符合提高学生能力素质的要求,它已成为中学历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的各种研究和探索还远远不能满足历史教学的要求,还有待于更多的历史教师积极投入到这一工作中去,更好地完成历史教学的三大任务,培养出跨世纪的优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