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思想政治工作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实现途径论文_张于

浅析思想政治工作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实现途径论文_张于

美溪区民政局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的社会系统工程。思想政治工作,是推进这一伟大工程的重要保证,也是贯穿这一伟大实践的中心环节。只有从观念、内容、方法、手段、机制等方面推进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充分发挥其生命线作用,才能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1.观念创新。观念创新是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的前提。要强化四种意识:一是时代意识。走在时代的前列是思想政治工作的生命力之所在。要跟上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时代,跟上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的时代,跟上科技革命迅猛发展的时代,跟上人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的时代。二是创新意识。只有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提高,思想政治工作才能保持活力。要积极研究新形势下人们的精神需求和价值取向,研究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内容、新方法、新机制、新途径;要善于运用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等学科的新成果为思想政治工作服务。三是服务意识。要时刻以普通人的身份及平和的心态,在思想上和行动上弱化“说教”色彩,强化“尽其所能为广大群众提供服务”意识,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以平等的身份来与广大群众进行沟通、交流,在了解、理解的基础上为大家服务。四是利益意识。思想政治工作是做人的工作,人对自身利益普遍高度关切,思想政治工作者要树立关心和帮助群众实现自身正当利益的观念,正确引导群众为自己的利益而奋斗。

2.内容创新。内容创新是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的核心。和谐社会中的思想政治工作,要紧密结合国内外形势变化、紧密结合社会生产力的最新发展、紧密结合构建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紧密结合工作对象的重大变化,不断丰富工作内容。当前要强化四种教育:一是“四信”教育。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弘扬主旋律,打好主动仗,引导人们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定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坚定对共产党领导的信任、坚定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信心。二是“四科”教育。必须大力开展科学知识、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精神教育,用科学知识开启心智,帮助人们荡涤各种愚昧、迷信的思想观念。三是社会主义道德教育。要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爱等道德规范,着力增强公民、企业和各种组织的社会责任;开展环境伦理、科技伦理、网络伦理等现代伦理教育,不断完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四是和谐精神教育。积极建设和谐文化,培育和谐精神,倡导和谐理念,为构建和谐社会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

3.方法创新。方法创新是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的基础。思想政治工作要坚持“三贴近”原则,彻底摒弃那种单纯“说教式”的工作方式,抛弃不合时宜、不切实际的做法,借鉴现实有效的形式并加以创新。一是把解决思想问题同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只有把提高人们的思想认识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思想政治工作才有说服力,才能收到良好效果。二是由单纯灌输向多方渗透发展,把思想政治工作渗透到经济生活、社会生活、社会管理和文化娱乐活动中,讲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力戒空谈说教和简单粗暴。三是由单一“教育型”向多元“综合型”转变。立足教育,辅之管理,把法制建设与道德建设、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结合起来,综合使用思想道德教育与法律约束、行政监督、经济杠杆等多种手段,真正形成思想政治工作的整体合力。

4.手段创新。手段创新是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的有效途径。要结合构建和谐社会的实际,选择运用有利于和谐社会建设的新手段。一是要增加人文关怀手段。要着眼于社会基层,立足于百姓生活,把人文关怀落实到政策制定和日常工作中。二是要结合其他学科知识和手段。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坚持与时俱进,广泛吸收运用社会学、心理学和行为学等学科最新成果,将思想政治工作作为“人的科学”、“软科学”,按照“人”的规律和特点去进行。三是要充分运用文化手段。发挥文化的社会教育功能,大力发展丰富多彩的社区文化、村镇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网络文化,使广大群众在享受先进文化的熏陶和启迪中受到教育。四是要综合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加强互联网应用和管理,充分利用现代传播媒体,扩大主流意识形态影响力,构筑思想政治工作新平台。

5.机制创新。机制创新是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的关键。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项浩大的社会工程,要建立和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工团齐抓共管、职能部门各司其职、领导干部“一岗双责”、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思想政治工作格局。一是要健全领导机制,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法规制度,依靠制度的规范性、稳定性和制约性,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管理的可操作性。二是要建立健全运行机制。将政治导向、思想教育、道德示范、法纪约束和文化陶冶有机结合,推进群众自我教育、相互教育,把思想政治工作渗透到具体工作中。三是完善考核评估机制。把思想政治工作与业务工作一起规划、一起布置、一起考核、一起奖惩,使思想政治工作由虚变实、由软变硬。四是保障机制。要建立规范有效的资金投入和保证制度,完善思想政治工作投入机制,尽快实现思想政治工作手段现代化。

6.理论创新。理论创新是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的先导。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进一步强化主体取向、问题取向、开放取向,推进思想政治工作理论创新。所谓主体取向,就是深深植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动实践,植根于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现实发展,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创造符合中国实际与需要的理论成果;所谓问题取向,就是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所谓开放取向,就是根据理论发展与理论创新的客观规律,始终以实践的发展为根据,不断实现理论的与时俱进。要着力研究和谐社会构建中提出的重大理论和实践课题,力争实现思想政治工作理论新的突破,促进思想政治工作向纵深发展,不断取得新的实效。

7.领域创新。领域创新是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的重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结构发生了复杂而深刻的变化,其中最突出的表现是“四个多样化”,即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多样化、社会生活方式多样化、社会组织形式多样化、就业岗位和就业方式多样化,出现了大量非公有制企业、新社会组织和困难企业的困难职工、下岗失业人员、进城务工农民以及农村“留守儿童”、“留守老人”等,思想政治工作产生了许多“死角”。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在巩固传统领域的同时,积极向新兴领域渗透。要抓住重点,向非公有经济和新社会组织延伸;要关注焦点,向困难群众和弱势群体延伸;要关心热点,向社区居民延伸;要找准盲点,向农村农户延伸;要突破难点,向外来务工人员延伸,不断扩大思想政治工作覆盖面,形成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思想政治工作格局。

8.主体创新。主体创新是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的保证。做思想政治工作,一靠真理的力量,二靠人格的力量。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广大干部群众科学文化水平日益提高的今天,在党内和社会的各种思想观念以及腐败现象影响着人们的信仰、信念、信心和信任的今天,人格的力量更为重要。各级领导干部和思想政治工作者要身体力行,率先垂范,既要“立言”更要“立行”、“立德”,身教重于言教,把真理和人格的力量有机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感召力和说服力。党的基层组织要加强自身建设,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做好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多办好事实事,使人民群众在享受思想政治工作实惠中感受党和政府的温暖。主体形象的重塑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威力所在,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所在。

论文作者:张于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11

标签:;  ;  ;  ;  ;  ;  ;  ;  

浅析思想政治工作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实现途径论文_张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