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东新区一九九四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回顾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浦东新区论文,四年论文,经济社会发展论文,九九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特别报道
1994年,浦东新区在国家继续加强宏观调控,推出五项重大改革举措的背景下,坚定不移地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上海市委、市府对浦东开发所确定的方针目标,进一步加大综合改革,对外开放和各项建设的力度,努力出形象、出功能、出效益、使浦东的国民经济保持快速健康的增长势头,各项社会事必同步协调发展,开发开放展现新风貌。
一、1994年回顾
1.经济实力登上新台阶
1994年,浦东新区国内生产总值(GDP)达到280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30%。新区GDP占全市的比重在上年10.9%的基础上又提高到了14%。人均GDP达19000元。比上年增加约8000元,比全市平均水平高3600元,比开发初增长了近3倍。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三产比重上升到32%,比上年净增3.1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达220亿元,在上两年倍增的基础上又增长40%,占全市投资完成额近1/3。外贸出口总额达1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60%,约为全市出口总额的18%。区级财政收入达13.7亿元,比上年增长37%。
2.市政建设崭露新景观
1994年,浦东新区市政基础设施投资完成额达65亿元,约占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30%。列入市重点建设工程的东方明珠一期,外高桥电厂一期已投入使用,新区十大重点工程中的同高路二期污水排放及道路工程、轴线大道样板段、金桥立交以及张杨路、沪南路拓宽和隧道复线配合工程年内也顺利竣工。中央公园、外环运河、进才中学、孙桥现代农业等跨年度工程完成进度目标。高强度的市政建设投入迅速改变着浦东新区的城市面貌,不断完善区内的道路交通网络。
3.对外开放创造新局面
1994年批准外商直接投资项目1035项,合同总投资38亿美元,吸引外资26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2%,19.5%和47.7%。至1994年末累计批准外商投资项目2660个,合同总投资104亿美元,吸引外资58亿美元。外商投资项目平均规模大,技术含量高,世界著名大企业多,是浦东开发利用外资的重要特点,陆家嘴金融贸易区仅日美金融中心一项,投资额即达7.5亿美元。内联企业继续发展,累计已达3900余家,投资总额280亿元。
4.小区开发又有新突破
陆家嘴金融贸易区抓紧硬件设施建设,80余幢大楼在建,50余幢拔地而起,20幢结构封顶,5幢竣工使用;外高桥保税区进区项目已达1300个,进出口货物总值达到12亿美元。金桥出口加工区进区企业达250个,开工150个,投产企业80个,工业总产值达到50亿元。张江高科技园区加速开发,目前已吸引20个中外项目进区发展。除了四个重点开发小区已累计开发土地约16平方公里以外,华夏商业旅游区、王桥工业开发区、星火工业开发区、六里生态社区、花木市政中心及孙桥农业开发区都开始以不同的规划功能要求,在更大的范围内抓紧开发和招商,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5.市场建设取得新进展
金融市场初见雏形。至1994年末,已有30家中外金融机构进入浦东。中资金融机构年末存贷款余额达750亿元,比年初净增220亿元。居民储蓄存款达70亿元,占全市的12%。房地产市场已形成规模。消费品市场开始启动,生产资料市场蓬勃发展,物流集散地的作用有所显示。劳务市场不断拓展,为调节人才的供求关系发挥功能。
6.社会发展展现新风貌
1994年,浦东新区完成了90年代社会事业发展战略及规划研究,并制订出今年度实施计划方案,有力地保证了社会与经济协调发展。进才中学、东方音乐厅等重点社会工程已经启动,为民办实事项目如期完成。秋季开学,净增1万余名中小学生的入学难问题得到解决。精神文明建设推出巨型钢琴交响音乐会、中华艺术博览会等一系列新颖活动,体现新区风范。各项社会事业发展进一步深化,办学模式多样化,投资机制改革取得突破。
二、发展动因和中心环节
党中央、国务院赋予浦东开发开放的龙头地位和外向型、多功能、现代化新区的功能定位是浦东新区经济和社会迅猛发展的动力源泉。市委、市府制订并实施的一系列有效的开发战略进一步推动了浦东新区城市化、国际化、现代化的进程。新区管委会则以高效、扎实、创新开拓的具体实践,描绘了新区1994年的成功画卷。
1.体制改革涌现活力
体制改革以贯彻国家五项宏观改革举措,加速地方啮合过程为中心环节,努力保持浦东开发政策的力度和率先改革的优势,进一步改善浦东的投资软环境,凭借改革活力推动发展。
(1)加速改革磨合过程。1994年国家出台的五项重大改革举措为浦东的开发开放提供了新的体制和政策的运作空间。新区积极采取行动,制订配合措施,确保中央改革方案顺利贯彻实施。配合财税体制改革,新区财税部门制定了“一个前提,六个不变”的财力结算体制,并层层举办总计万余人参加的培训班,出台了一系列保持浦东政策力度的操作细则。发挥财税新体制的活力,新区狠抓企业发展后劲,大力扩大税基,培育新税源,纳税户现已达3千多户,推动了新区财力随经济发展而稳定增长。配合外贸体制的改革,新区抓住汇率并轨,企业不用上缴近50%的创汇额度的有利因素,及时实施包括“龙头计划”在内的6项具体措施,调动企业出口的积极性,协调银行、税务、海关和商检各部门,加快了扩大出口的动作速率。
(2)保持浦东政策力度。1994年,中央和国务院领导在视察浦东新区时明确宣布,浦东开发的政策不变。为贯彻这一精神,新区提出了保持浦东政策不变的一系列意见并根据中央领导继续开发浦东的精神,新拟订了一些税收优惠措施。政策力度的保持和增强有力地保证并推动了浦东开发的进程。
(3)展开企业制度改革。在明晰产权的基础上,新区积极进行现代企业制度的试点,如资本金达1.18亿的东申有限责任公司已先行试点。浦东商场实业总公司等六家公司的改制工作正紧锣密鼓地进行,200家股份合作制企业已完成改制。国有资产的管理和运营逐步深化,年内制定了加强对新区企业中国有资产管理的暂行办法。为配合企业制度改革,使之摆脱沉重的社会负担,待业和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正由点到面逐步推开。住房公积金开始运作,首期地块30000平方米已经启动。
(4)加强法制建设。为加强法制建设,规范市场经济运行,新区成立了法制办公室,负责统一筹划和组织全区的规范性文件的修订工作。1994年修订的规范性文件涉及规划、土地、房产、城建和工商等各个领域共21件,有力保证了新区开发建设的有序推进。
2.开发建设增强推力
开发建设以大力筹集建设资金,确保重点工程进度为中心环节,继续实施向基础设施和重点小区开发倾斜的投资政策,进一步改善浦东开发的硬环境,以基础建设集聚能量,推动功能开发。
(1)五路一桥再创辉煌。继1993年“七路三桥”顺利建成,1994年新区又开工建设“五路一桥”。张杨路拓宽工程,全长7.04公里,工程管线采用地下共同沟,该路是陆家嘴花木地区的重要集散道路。沪南公路拓宽工程,全长7.54公里,对张江高科技园区和六里及周边地区的开发建设至关重要。同高路二期及污水排放工程将大力改善保税区的投资硬环境。宽80米的轴线大道样板段将构筑浦东新区始于CBD地区的东西向发展主轴。延安东路隧道复线浦东市政配套工程对改善市中心越江交通条件,加强东西联动意义重大。全长2399米的金桥立交桥与罗山路立交桥结成姐妹桥,是上川路和杨高路两大骨干道路的交通枢纽,将为金桥出口加工区带来交通便利,并惠及高桥地区数百家企业。
在各方面的大力配合支持下,经过建设大军的艰苦奋战,除隧道复线配套工程结转至1995年,余皆在年内告捷。
(2)积极筹措建设资金。遵循保重点、保竣工、保经济效益的原则,1994年新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安排为188亿元。其中,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约占27%,重点小区开发建设投资约占40%。为落实建设资金,特别是重点项目和重点开发小区的建设投资,新区大力拓宽融资渠道,成功地争取到外汇银团贷款,开创了BOT方式融资的先河,部份转让了大桥的收费经营权,盘活了基础设施的建设资金。
3.对外开放加强引力
对外开放以扩大招商力度,加强后续服务为中心环节,筑巢引鸟,引鸟筑巢,造成百鸟朝凤的恢宏景象。
(1)招商攻势直指挎国公司。1994年伊始,新区即向102家跨国公司致函,揭开新区招商引资的序幕,数次邀请国防著名公司驻沪代表,部分国家咨询机构、领使馆代表到浦点重点开发小区实地考察,并召开“跨国公司与浦东开发”、“BOT引资建设”等专题研讨会及其它灵活多样的外事宣传活动。这些举措促进了跨国公司和大项目落户浦东的进程。1994年已初见成效,新增国际著名公司13家,项目23个。BOT引资出现重大突破,中信隧道发展有限公司投资3.12亿美元建设延安东路隧道工程,成为迄今投资浦东最大的项目。
(2)加强投资后续服务。新区除不断提高办事效率,加速与国际惯例接轨,加紧筹划一窗式服务之外,还将投资后续服务摆在重要位置。加强对三资企业里中方高级管理人员的培训,对三资企业和内联企业提供政策指导、业务支持和信息服务,及时宣传成功的典型,促使这些公司滚动增长,纵深发展,发挥巨大的示范效应。如巴斯夫公司正洽谈追加投资10亿元,最先落户浦东的耀华皮尔金顿公司第二期投资6500万美元项目已经上马,台湾汤臣集团在浦东的项目已达9个,总投资计12.5亿美元。
(3)密切关注国际资本的流向。日元升值导致大批日资纷纷移师海外,中国以其较高的动态比较利益和巨大的潜在市场容量而受到日资的青睐。浦东抓住机遇,积极招商引资。陆家嘴中心区一起高层大楼项目已签订土地出让协议,投资总额达7.5亿美元。
4.中观调控发挥效力
中观调控以坚持规划先行,优化配置土地资源为中心环节,充分发挥城市总体规划的综合调控和龙头作用,用好土地级差杠杆,推动新区的开发建设。
(1)坚持规划先行。配合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的修编工作,新区积极与市规划部门衔接,保征了新区总体规划修订工作顺利进行。城市化地区200平方公里地块控制性详规已经完成,重点小区结构规划正在进一步深化。为加快集镇改造和乡镇工业的发展,以与重点小区的开发相呼应,形成跨世纪的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形象。1994年初步完成了全区集镇规划的编制和审批工作,推出了集镇和重点小区规划模型展示活动,制订了加速集镇改造的十大优惠政策。乡镇工业规划也在抓紧编制。规划工作有效和规范地推动了开发建设进程。
(2)加强规划管理。1994年新区制订了整治违章建筑的暂行办法,为强化城市规划和建设管理提供了法制手段。以杨高路综合整治为抓手,制止了违章建筑蔓延的势头。在统一规划和集中管理的前提下,适当授权各开发公司和土地控股公司,并在原有乡土地所的基础上,成立规划土地管理所,有效发挥其综合管理职能。
(3)搞好土地调控。土地开发和管理是政府实施中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和财源。1994年,新区土地批租开始实现三大转变:一是土地“空转”逐渐向现金批租、实物批租和分期付款转变;二是生地、毛地批租向熟地批租转变;三是协议批租形式向招标、拍卖形式转变。张杨路23─C地块土地使用权出让招标一举成功,批租价格高于同类型地块协议批租价20%在右,充分表明招标方式的优越。土地管理侧重于保证已批准使用土地的充分开发,对于长期闲置不用的土地,将处以罚款,甚至收回,有关规章正在制订。
5.城乡一体形成合力
农村发展以“城乡一体,共同发展”为中心环节。浦东开发是一个城市化、国际化和现代化的进程,需要东西联动城乡一体,合力发展。
(1)都市型农业开始发韧。为全国首创的孙桥现代农业开发区启动,成为新区又一新的功能开发小区,位于外环线内,规划总面积4平方公里,首期开发2平方公里。该功能小区的开发标志着都市型农业的起步,其重要意义不仅在于为城市提供特色时鲜产品和发展创汇农业,更重要的是将绿色空间植人城区,用生态农业来改善都市的生态环境。
(2)重点小区与周边地区联合开发。重点小区是新区优先开发的增长核,成长的核域要带动周边地区共同发展,最终扩展形成新的功能分区。为加强联合开发一些重点小区已与周边地区建立了不同形式的联合开发机制,张江高科技园区还与周边乡组成联合工作党委,以增强协调性,推动联合开发进程。
(3)妥善安置征地劳力。大面积的开发使众多的农村劳动力从土地上游离出来,征地劳动力的安置工作,不仅关系到城乡一体,共同发展的开发大业,而且还与社会稳定的大局有关。为做好这一工作,新区组织各方力量,制订了《上海市浦东新区征用集体土地农业人口安置暂行办法》,提出了“谁征地,谁负责,以就地安置为主,多渠道就业”的安置方针,制订了具体的优惠措施,有力地推动了征地吸劳工作。
6.社会发展增强动力
社会发展以繁荣社会事业,促进浦东开发开放为中心环节,努力出实事、出形象、出机制、坚持探索“小政府、大社会、大服务”的新路子,实现社会事业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
(1)制订社会发展战略。浦东的社会发展要有跨世纪的构思,新区社会发展局年内完成市重大科技决策咨询项目《浦东新区90年代社会事业发展战略及规划研究》,并相应制订了今年度实施计划,及时将规划思路晓喻小区、乡镇,选定金桥出口加工区和三林乡、潍坊街道等地方进行试点,落实规划构想,作为规划的重点,进才中学、临沂游泳馆等一批重点项目开始启动。新区标志性项目东方音乐厅已在国际征集的基础上确定了设计方案,明年可以破土动工。
(2)重点改革创造机制。在教育方面,继续探索多种办学模式和体制改革。进行教育改革实验区的改革试点,同时对学校进行布局调整,置换用地,开发存量。在卫生方面,在搞好管理体制改革的同时,努力调整卫生网点布局,合理利用卫生资源;开拓多渠道办医模式,探索股份制办院。在文体方面,坚持对公益性文化和盈利性文化进行分类决策,分类指导的原则,结合新区特点,制定相应的文化经济政策。体育事业则努力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成立新区体育总会,并以足球为龙头率先试行俱乐部制,带动其它项目。
(3)抓紧落实实事项目。1994年新区安排了七项社会事业实事项目。包括缓解入学高峰、解决教师和医护人员住房困难、社区福利、医院诊所修缮和发展有线电视等。新区社会发展局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动员新区有限的资源,取得各方面的支持,保证了实事项目悉数如期完成,促进新区的社会事业与国民经济实现同步协调发展。
标签:国内宏观论文; 经济论文; 浦东规划论文; 经济建设论文; 项目分析论文; 建设投资论文; 经济学论文; 时政论文; 浦东建设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