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NS在国内外高校图书馆应用的比较研究_图书馆论文

SNS在国内外高校图书馆应用的比较研究_图书馆论文

国内外高校图书馆应用SNS的比较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国内外论文,图书馆论文,高校论文,SNS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社会性网络服务(Social Networking Service,SNS)是指一组行动者及联结他们的各种关系(如友谊、沟通和建议等关系)的集合,它强调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及纽带[1]。根据任树怀给出的IC理论模型,社会网络是IC理论模型中虚拟层的重要组成部分,为IC环境下的互动协作提供技术支撑[2]。

1 国内外高校图书馆利用SNS的概况

1.1 SNS在国外高校图书馆的应用实践

SNS作为IC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国外高校图书馆对外服务的重要内容,国外数字图书馆主要是在Myspace和Facebook等SNS网站里开辟空间,提供图书馆服务,这种模式发展非常迅速,以北美大学图书馆,特别是美国大学图书馆为代表。根据卢志国等对美国北卡罗莱那大学、南加州大学等多所大学图书馆的社会网络服务调查分析,总结出图书馆利用社会网络开展的各种服务主要集中在在线资源评论、学科建设、服务评论和社交网络等方面[1]。通过SNS图书馆可以和用户建立更深的关系,培养用户的忠诚度。如Brooklyn College Library在主页上面展示实体馆的图片,以便用户能更直观地了解图书馆。Denver Public Library提供的shelfari展示了最受欢迎的书籍列表及其链接。宾夕法尼亚大学图书馆利用del.icio.us开发了的标签系统,允许用户对图书馆提供的资源(如目录、引文等)和网页信息加标签,此外还提供在线研究辅导小组、图书馆工具栏、即时信息和在线聊天咨询等一系列服务。Baylor大学图书馆将IM嵌入OPAC网页,使用者不需要另外安装软件,当读者通过OPAC无法找到资料,搜寻结果页会嵌入一个meebo widget,通过这个widget,读者可以马上寻求馆员的帮助[3]。布鲁克林大学图书馆将Myspace整合到自身的外服务中,读者可以方便地注册成为这些社交网站的会员,并通过成员在博客、视频、邮件、群组讨论中直观地展示图书馆服务,吸引更多的用户了解图书馆和使用图书馆服务。

1.2 SNS在国内高校图书馆的应用实践

目前,国内数字图书馆应用的Web2.0技术主要有Wiki、Blog、RSS、Tag、IM等技术,上海交通大学的参考咨询msn机器人,绑定IM工具,使用机器人方式答复读者关心的问题,包括F&A、实时咨询、个人借阅信息查询、新闻通知、相关信息提醒服务等内容。上海图书馆、首都图书馆、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等在国内知名的社交网站豆瓣上开通了服务。厦门大学、清华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十余所高校图书馆开发了可接入豆瓣API的OPAC馆藏查询的应用程序[3]。重庆大学图书馆研发了ADLib2.O系统,该系统按照以人为本和以书为本的原则,除了与图书馆系统的关联外,还利用SNS理论构建了Lib2.0知识服务社区“个人书斋”,为读者提供藏书架、文档库、知识源、文献互助、买书卖书、写写文章、迷你博客、相册和读书笔记九大知识服务功能,此外读者还可以互相访问,从而实现知识共享服务,是国内图书馆自主开发SNS的先例。

1.3 SNS在国内外高校图书馆应用的分析

与国外相比,我国SNS的理论研究更受学者青睐,而SNS的应用还与国外存在较大差距。从上面的论述可以看出,SNS在国外大学图书馆的应用已经非常广泛,成功案例也非常多。而我国只有少数图书馆加入或引进了SNS模式,自主开发的案例甚少。SNS在图书馆的应用虽然技术要求不高,但由于我国图书馆事业发展不平衡,除了北京、上海和沿海经济较发达的地区外,大多数图书馆存在着先进的理念与滞后的现实、虚拟的激进与传统的惯性、文本管理弱化与知识管理乏力三大矛盾[4],严重影响着SNS的普及和应用。

1.3.1 国内高校图书馆SNS应用存在的问题

国内的Lib2.0发展到现在,新的应用没有大量涌现,如SNS,已有的应用也远远没有普及,如Wiki、Tag等。目前可以看见的应用有RSS用于动态信息推送和订阅,Tag技术用于分面OPAC等。总体来说,2.0技术目前在图书馆的应用还没有普及。国内图书馆在基础资源及提供的服务上同国外已经没有太多的区别,真正的差别在于服务理念,如服务质量差,表现在服务人员的工作态度、工作效率上,有人将目前的图书馆员比喻成1.0,言下之意就是认为目前图书馆员的综合素质与图书馆行业倡导的图书馆2.0理念有不小的差距。这里的差距与其说是表现在一些新技术的应用层面上,还不如说更多地表现在如何真正理解图书馆的行业性质为民众服务上。

1.3.2 国内高校图书馆SNS应用缓慢的原因

从技术层面上讲Lib2.0是Web2.0在图书馆的应用,如果从理念层面上,Lib2.0又代表着创新、分享和互动的文化。例如IM其实是很老的技术,但是应用于图书馆服务却是新的开拓。2.0技术目前在图书馆还是一些小型的改造和优化,可以说不用也不影响图书馆的服务,只不过用户体验没那么好而已,这可能也是很多图书馆没有用的原因。另外,国内的用户习惯、馆员的意识和能力都和国外有差别,国人特别是一些年龄较大的图书馆用户的分享意识比较差,不愿意在网络社区尤其是图书馆社区交流,而2.0强调的共享是依靠每个人贡献智慧的。还有国内图书馆尤其是高校图书馆服务很多时候比较被动,等着用户上门,图书馆营销自己、宣传推广自己较少,图书馆用户对2.0了解不多。

2 国内高校图书馆应用SNS的模式

2.1 国内高校图书馆应用SNS的必然性

图书馆现有的人际交互多是单方向的推送或查询尽管在网络普及后有所改善,但读者和馆员之间仍缺乏沟通,图书馆作为读者和知识间媒介的作用并未充分发挥,读者和读者之间更是缺少交流的渠道和平台,许多隐性信息难以被发现和传递。SNS具有不同于传统信息交流和积累方式的网络组织结构,为图书馆完善网络服务功能提供了有效途径。图书馆现有编目数据虽然其规范性得到了保证,但缺乏对图书间的隐性关联的揭示。图书馆引入SNS,可在用户和书籍资料之间建立沟通桥梁,帮助用户发现感兴趣、有价值的信息,并利用用户的贡献,通过Folksonomy、Feedback、协同过滤等技术的运用,支持个性化推荐、协同推荐、无组织的协同、自主发展的社会关系网络、自底向上的信息分类与关联等系统功能,促进网络内信息的增长与流动[5]。

2.2 国内高校图书馆应用SNS的模式

高校图书馆在开展社会网络服务过程中应遵从读者第一的服务理念,从自身服务的实际出发,从不同的角度出发,采用各种各样的技术来部署社会网络,用于服务学校的学科建设、优化图书馆的资源配置、完善参考咨询、提升图书馆的服务水平,同时扩大学生的社会交往和加强图书馆的公关宣传等。总体来说,图书馆应用SNS的模式有三种,即直接加入、积极引进和自主开发。直接加入模式最便捷,操作简单且易于维护。积极引进可弥补图书馆现有集成系统的不足,如将Tag嵌入图书馆OPAC系统,允许用户对图书馆的资源添加标签评论,利用Wiki、Blog、IM等提供在线辅导小组、即时信息和在线聊天咨询等一系列服务。自主开发对于图书馆技术、设备要求都较高,对于技术资金力量薄弱的图书馆来说不是最好的选择。一般利用现成的SNS网站即可,如赛我网、F-zone、若邻网、人人网以及豆瓣等[6]。此外与将SNS直接引入图书馆服务相比,另一个较为简便的方式是“走出去”,即图书馆员以个人或图书馆的身份在已有的社会网络站点上发布信息、提供服务、开展活动,发挥图书馆员的宣传作用,吸引更多潜在用户[5]。

3 国内高校图书馆应用SNS的策略

图书馆本身的网络性能、内部信息传递和流通都要求图书馆考虑引入SNS。图书馆SNS服务和其他Lib2.0服务一样,需要逐渐接受和不断完善。将SNS引入图书馆服务除了能深化拓展图书馆的功能,本身也是提升图书馆公众形象的一种途径。实现图书馆SNS服务最重要的一点是将SNS与图书馆的服务目标统一起来,避免将SNS变成一种对新技术的跟风,或仅是几位馆员的个人兴趣活动。图书馆提供SNS服务并不意味着一开始就必须建立完整独立的社会网络站点,可以采取分步推进的策略,即加入已有社会网络节点、添加社会化软件和提供社会网络服务[5]。

3.1 评估读者对SNS的需求,准确定位图书馆SNS服务

图书馆提供的各类服务是因用户的需求而产生并逐步发展的,随着技术、方法、环境等诸多因素的演进,以及用户需求的不断变化,图书馆的服务模式也应发生变化。因此,我们要研究并适应读者需求的变化,根据需求变化对服务进行评估、调整和创新,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图书馆可以通过问卷或其他形式调查本馆用户对SNS服务的需求情况,从而确定是否有必要发展图书馆SNS。其次,图书馆发展SNS服务还应进行可行性分析。发展SNS服务需要投入一定的人力和财力资源,图书馆应在充分考虑本馆实际情况和借鉴其他图书馆发展SNS经验的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SNS服务发展计划,从而保障图书馆SNS服务能持续、顺利且有效地开展[7]。

3.2 选择适合本馆的SNS应用模式

图书馆发展SNS的三种模式各有侧重,直接加入SNS模式成本低、易于维护,适合小型或社区图书馆;积极引进SNS模式需要一定的技术实力和相应的服务水平,适宜大中型图书馆采用;自主开发SNS模式要求有一定的用户积累,有相对固定的用户群体的高校图书馆和科技图书馆较为合适[7]。由于图书馆系统内部人和书之间的网络原本就存在,在引入SNS的最初阶段,图书馆应该更多地考虑如何在服务中加入具体的某一种或几种社会性软件,来吸引用户丰富自己在图书馆系统内的个人信息,促成已有的信息被利用和在网络内流通,如建立虚拟的讨论组,基于社会化书签实现个性推荐等。

3.3 以用户需求为主导,培养固定的用户群

Lib2.0的目标是用户自治、用户共建内容,但是在开始阶段图书馆员的引导是十分重要的。如今图书馆不再仅仅是搜索和寻找信息的地方,同时也是共享信息的场所。图书馆必须学习新的共享方法与技术,图书馆应激励读者和用户参与任何他们愿意参加的图书馆实体和虚拟服务项目的创建,接近用户群体,并通过优化资源为他们提供更好的服务。Lib2.0时代用户不再仅仅是图书馆的读者,同时也是图书馆的建设者。图书馆要跟上时代变迁的步伐改变自身,如改进图书馆的对外目录服务体系,以适应目前网上通用的接口规范和适用性、功能性的标准,包括简化查询、检索,排序,显示以及操作处理,解决当前OPAC系统不能按照相关度或重要性排列检索结果以及主要关联纸质资源,较少能链接到电子资源内容等不足[8]。同时,图书馆要不断地进行服务变革,改变传统的以资源为中心的做法,代之以用户为中心来组织图书馆的资源和服务体系。

3.4 转变观念,提升馆员素质

很多馆不用2.0,其实管理因素更重要。Lib2.0的应用不是单独的、分裂的、个体的,而是集成在图书馆网站中,体现在服务的设计、业务流程的改变、界面的可用性设计等各个方面。技术上可以依赖厂家开发支持2.0应用的系统,或者提供接口,但如果图书馆管理者没有2.0的意识,SNS的应用还是无法推广和普及。Lib2.0的建设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图书馆员们在内容建设、培养用户习惯方面所付出的努力。Lib2.0时代的图书馆员不应该仅仅是传统的收集、整理、维护,而是要开展个性化、人性化、主动化的服务。为此馆员应该从读者的角度出发提供服务、熟悉Web2.0的各种工具和持续关注新技术发展并不断创新。图书馆应开展馆员培训学习计划,培养创新型组织文化,通过不断的学习来了解社会性软件[9]。只有图书馆员在内容创造上起到表率作用,使得各项应用有一定的内容基础才能真正吸引到用户的使用。

3.5 制定有效的用户隐私保护政策

2007年OCLC的报告中调查了用户对图书馆自主建立SNS站点的态度,只有不到10%的被调查者愿意在图书馆SNS分享自己的藏书,参与SNS在线小组讨论,与图书馆工作人员针对图书馆服务进行交流,其中部分不愿意参与的被调查者表示原因之一是他们认为站点不能较好保护其隐私。因此,图书馆在发展SNS服务时应制定相应的隐私保护政策,建立用户个人信息使用权限机制,提倡有限制的共享。对不同类型个人数据信息的重要程度划分等级,采取不同的保护措施,只有经过批准的图书馆员才能收集、查阅、传播个人信息。此外,图书馆还应加强职业道德修养,提倡业者自律,将保护个人隐私纳入用户教育内容之中,向用户讲授个人隐私自我保护的具体方法,引导用户正确使用个人隐私保护技术,以实现用户的自我保护,让用户在信任的基础上放心使用图书馆SNS服务[10]。

收稿日期:2010-11-22

标签:;  ;  ;  

SNS在国内外高校图书馆应用的比较研究_图书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