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指导方案编制的设计与思考_导学案论文

地理导学案编写的设计与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地理论文,学案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导学案或称讲学稿,是针对学生自主学习设计的一种教学辅助资料。设计的形式虽然多种多样,但其组成部分大多有自学质疑、交流展示、互动探究、精讲点拨、矫正反馈、迁移应用等环节。在新课程追求高效教学的形势下,追求导学案的实效、高效,就成了众多一线教师的不懈追求。下面就以我校核心备课组创设的“三人行”学案(校本教研)设计为例,谈谈优质导学案的设计与思考。

思考一:设计理念

导学案的设计者是教师,但使用者是学生,因此,设计的一切手段、方法、资料选用等都要以学生作为设计的基本出发点,切实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设计时不仅要关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关注学生思维的广度与深度,关注学生思维的连贯性,关注学生学习技能的养成与提升,同时还要关注教师教学情况,要利于教学任务完成、利于课堂师生互动使用、利于提高教学效益。概括地说,导学案编写的基本理念应该是:趣味与科学共融,利学与利教并举,夯基与提能双赢。基于此,导学案的设计应遵循如下几个原则:主体性(以生为本,关注学生主体的发展)、层次性(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趣味性(便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迁移性(具有引导学生举一反三、迁移应用的功能)、导学性(给予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创新性(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的养成)等。我校在设计导学案时,对老师的要求是要用心灵呵护心灵,用创新引导创新。教师首先要有生本意识,要始终心有学生;其次要有创新意识,要敢于设计出富有创新精神的导学案。当然,在具体的使用中,要求教师的设计不能留空过多,以免增加学生的预习负担;不能目标模糊,以免学生方向不明,任务不清;不能选题过多,以免形成重复作业,事倍功半;不能思路不清,以免课后学生不能形成整体的认知和能力的提升;不能思辨成分偏少,以免学生讨论探究难以开展等。

思考二:模块设置

我们在设计导学案时,常用下列几个模块:

【目标引领,期待有的放矢】

目标是行动的指南。将学生带到哪里去,这涉及确定教学任务、选择教学内容、明确教学目标。而这一切,又是以准确把握课程标准和学生学习实际需要为前提的。在具体的设计中,我们常常让过程和技能目标以显性形式体现,而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多以隐性形式呈现。即使是知识与技能目标,我们也不喜欢使用“了解”、“掌握”、“归纳”等单一表述性的语句来呈现,而是用框式结构图的形式展示知识与技能的要求。例如在设计《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鲁尔区为例)》的导学案时,我们呈现给学生的自学目标如下图所示,其中知识目标的具体展示出现在自主学习模块,而技能目标的具体展示出现在变式迁移和技能提升模块中,教师在设计导学案时要把这三步技能提升法一一落实。

至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不宜采用空洞的说教形式,而应该使用学生喜闻乐见、能够触类旁通的形式,比如漫画赏析、讨论辨析等方式,以引导学生思考人生价值、社会责任、人地关系等。比如我们在讲述环境问题时,在导学案中展示了四幅漫画(如下图),让学生思考人地关系以及作为公民的社会责任问题,效果很好。

【趣味问题,期待你的参与】

不管是课前预习,还是课堂教学,想要学生愿学、想学地理,就要提供给学生更多的趣味知识,以激发其学习的兴趣。在导学案设计中,同样不能忽视这一细节。我们在导学案设计中,多针对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思维盲点,选取考点相关的趣味问题、幽默故事、精彩漫画等,引导学生进行深度思考。例如,在《地球的宇宙环境》的两个导学案中,我们分别设计了一个趣味问题:“占星术中每一个人依其出生日期可确定一个星座,如白羊座、金牛座、双子座等,共12个星座。这些星座大多来源于天文学中的黄道星座之说,但又存在很大的不同。你知道这些星座属于天体,还是天体系统呢?”“‘九星连珠,天生异象’这是电影《2012》中的一段剧情,称九大行星(包括冥王星)连成一线,导致太阳释放出大量中微子,将会危及地球。类似的天文异象还有‘七星连珠’、‘八星连珠’、‘十字连星(加上月球)’等,这些异象发生时真的会出现危及地球的可怕现象么?你能解释这些异象出现的原因么?”对于这些问题,课前学生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在我们走进课堂准备上课时还有学生问“老师,星座属于天体么?”我们相信,在课堂上给学生一个常想常思的问题,给学生一个展示探究的机会,给学生一个发自内心的喜悦瞬间,学生会因之而记忆留存,历久弥新。

【思路清晰,期待你去感悟】

导学案中的问题设置(比如互动探究、自学质疑等环节)要尽可能地减少随意性、杂乱性,要给予学生一个环环相扣、层层深入的清晰的问题链,同时还要给予学生思考问题的线索,要把解决问题的钥匙交给学生。否则,学生探究活动可能难以开展,思考问题的角度可能走偏。例如,我们在设计《区域发展阶段与人类活动》的导学案时,明确给予学生一条思考问题的主线,让学生针对问题,多层次、多视角地思考、分析、归纳、描述导学案中的问题。该环节的设计如下(图形与文字资料略):

请用区位因素分析法,分析下列问题:

(1)初期阶段:美国建国初期,为何匹兹堡发展的是皮毛贸易而不是钢铁工业和机械制造业?匹兹堡附近拥有优质大煤田,但为什么直到19世纪中叶以后,匹兹堡才逐渐发展成为大型钢铁基地?

(2)成长阶段:试分析此阶段该地区工业中心纷纷出现、区域工业规模不断扩大的主导原因。

(3)转型阶段:伴随区域的不断发展,美国东北部工业区出现了哪些问题?为什么会产生这些问题?这一时期的美国五大湖地区,原先的区域发展的优势还存在吗?

(4)再生阶段:面对高度紧张的人地关系,该地区应该采取哪些措施,才能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其“华丽转身”的成功经验有哪些?

上述针对四个阶段的问题,大都可以从区位因素角度加以诠释,如初期阶段是农副产品(羊毛)、交通因素导致该地区成为皮毛贸易场所,19世纪中叶后,是科技(这是最主要的)、资源、交通因素导致该地区成为大型钢铁基地;成长阶段是国际市场对钢材的需求量大增(市场因素)导致该地区工业中心纷纷出现、区域工业规模不断扩大的;转型阶段是成本(上涨)、资源(短缺)、环境(恶化)因素导致该地区呈现衰退景象;再生阶段则是各种不利因素的有效治理,新的优势因素不断加入形成的。运用区位因素分析法,不仅可以分析矿产资源型区域发展阶段问题,还可以迁移应用到类似的其他地区。比如德国鲁尔区、中国辽中南地区等,都可以实现“线”上串联,“点”上突破。学生若能紧扣这条主线,进行深层次的思考与剖析,并联系必修二教材习得的相关知识,就能有的放矢,高效答题。

【问题探究,期待你的创新】

导学案中的合作探究,并非课堂教学中在教师指导和组织下的合作探究活动,而是以问题形式出现的探究题。这种探究题,如果设计得好,不仅可以实现预设的知识目标,而且还能让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激发,学习的技能和方法得到培养,学习的迁移能力得到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发展。为此,导学案中的合作探究题,要考虑探究问题的放置点和探究价值。我校在设计探究问题时,大多把探究问题放置在基础题(依据教材设计出的问题)、迁移题(利用变式的方式,设计出类似的问题帮助学生迁移技能的提升)之后;同时关注探究问题的思辨性,要能让学生展开讨论,积极辩论,发散思维,创新发现,比如在设置了长江流域综合开发(基础题)和黄河流域的综合开发(迁移题)的有关问题后,我们增加了一个“请用辩论的方式探究一下高坝建设的利与弊”(探究题)。结论的未定性,设置的探究问题不能是学生一看教材就懂,或者只有一个既定的结论的问题,要能够让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进行分析的问题,例如我们在温室效应原理、玻璃温室成因问题后设置的探究题“目前温室效应导致全球变暖,引发各种灾变,已成大家的共识。那么温室效应真的是‘有百害而无一利’么?”就具有这种特点。方法上的指导性,探究问题中要尽可能告诉学生思考的角度、采取的方式等,要让学生有个清晰的探究方法,比如我们在南水北调的有关问题设置后增加的探究题“借鉴‘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所产生的不利影响’的分析方法,探究一下西线或东线工程所产生的环境问题”,就明确告诉学生探究的切入点和思考的角度。

【分层设置,期待你的成功】

在问题和练习的设置上,我们更倾向于设置不同层次的问题和练习,这与“因材施教”、“分层教学”不谋而合,对于那些具有个性特征、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学生来说,这无疑是一次机会,一次可以通过完成任务而展示个性魅力、创新精神的机会。这样的机会,很多学生期待着,并积极参与着。在自主学习模块中,我们常用“基础夯实”与“高端挑战”显示不同层次的要求;在练习设计中,我们则用“冲A题”作为高层次问题的标志。并且,这些高层次的问题,在具体的授课中我们却很少讲解,留机会给那些积极主动、喜欢表现的学生,让他们讲、析、评、议,主动发挥。这将利于他们极力排除学习障碍,争取成功体验,形成持久的学习动力。

【问题总结,期待你去反思】

导学案的跟踪训练(技能提升、变式训练、强化练习等),多以习题形式出现,这本无可厚非。但练后怎么办?有的老师喜欢以留空的方式让学生填写“你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疑惑”或“请写出你的错因分析”,更多的老师对练后的关注度较低。而我们在编写导学案时,特别在意练后的问题归类与反思。我们采用的方式是:留白让学生用框式结构的形式把本节课的学习要点(尤其是练习中出现的各个考点)进行归纳总结,然后针对结构图中已错的内容编写反思感悟。这种做法,既可以让学生整体把握教学内容,又可以有的放矢,查漏补缺。例如,在高二复习《洋流的影响》时,有学生根据教师所讲和练习中出现的问题编写了下列课后反思图(见洋流应用结构图,已根据学生的提纲略作整理),虽然存在不足,有些稚嫩,但分析思路、问题思考已清晰可见。

至于反思中所示的错题,主要是下列两题:

1.读下图,L和K分别为某大洋的洋流,当L和K的流向相同时,下列现象正确的是()。

A.亚欧大陆等温线向南凸出

B.西太平洋副高势力较强盛

C.密西西比河流域处于汛期

D.澳大利亚草原正处于旱季

2.科考人员乘坐海轮从西非经大西洋,过直布罗陀海峡、红海,向东横渡北印度洋,一路上都是昼短夜长,海轮航行的情况是()。

A.先顺航,后逆航,再顺航

B.先顺航,后逆航

C.先逆航,后顺航,再逆航

D.先逆航,后顺航

上述思考仅是针对导学案设计中的几个主要部分,其实,真正有效的导学案,还需要考虑更多的问题,比如,展示的资料要丰、试题的选择要精等。一份好的导学案,反映的不仅是给予学生的优质食粮,更多的反映出教师的生本理念、学科知识、创新意识和设计艺术。我相信,只要教师用心,好的导学案将会层出不穷、应接不暇的。

思考三:效益评析

一份精心设计的导学案是否优质、高效,不仅要考虑教师的理解与应用,更要考虑学生学习的效益。为了跟踪研究导学案的设计效益,我校高二备课组采用下表加以评析:

平时,我们多采用此表对导学案的相应环节进行评析,借此帮助教师确定已经制定的导学案的可用性与实效性,为下一个导学案的编写提供依据,确定努力方向。当然,如何进一步提升导学案的实效性,还有很多值得我们思考和研究的地方。

标签:;  ;  

地理指导方案编制的设计与思考_导学案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