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字化技术在地籍测绘中的应用论文_戴冬梅

浅谈数字化技术在地籍测绘中的应用论文_戴冬梅

戴冬梅

阜宁县万源测绘有限公司 江苏省 盐城市 224400

摘要:目的是全面查清全国土地利用状况,掌握真实的土地基础数据,并对调查成果实行信息化、网络化管理,建立和完善土地调查、统计制度和登记制度,实现土地资源信息的社会化服务,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土地宏观调控及国土资源管理的需要。

关键词:数字化;地籍测绘;应用

一、数字化测绘技术的概述

在智能化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数字化测绘技术也咋不断的进行改进与升级,其在工程测量领域中的应用也更加广泛。数字化测绘技术主要包括的技术又GPS、GIS、RS等,并且数字化技术主要是以数字信息处理信息系统的,这样就可以促进测量技术的发展。在工程施工过程中,最重要的项目就是工程测量了,由于施工技术、方案及施工规范等会直接的影响项目管理的内容,所以要将施工的实际情况用数据的形式很好的表现出来,这样就能够将工程朝着智能化、数字化的方向发展。数字化测绘技术可以有效提高测量的准确性,很大程度上减少了人力的耗费,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目前的数字化测量技术主要有GPS定位测量技术、三维数字化软件技术、全站仪、光电测距高程导线测量技术、数字化绘图技术等多种,具体操作过程包括:调度管理,即通过建立维护拓扑等方式随时调动其他系统的数据信息以配合整个系统的正常工作;数据采集,即利用新型的工具对工程的地质环境进行勘察检测,然后进行数据收集储存;在将这些信息传递到所需部门进行具体应用;数据处理,即利用数据化的技术对之前收集到的大量信息进行整合;软件负责的内容是应核心系统,虽然这一部分内容不能以数据的方式直接体现,但它在数据化技术的整体运行中起到重要作用。

二、数字测绘的作业流程

2.1了解测区情况

要想做准确完整的测量,必须了解要测量的地区的地理位置、降水情况以及气候等因素,并且要准确了解近年来的情况,做全盘的了解,在测图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各种因素的干扰情况。

2.2控制测量

在进行这个步骤的时候,要在测区范围内划分出多个测区,然后根据不同的地形特点和村庄的分布情况采用先进的GPS控制网,再在以三、四等GPS点为起算点,分别采用一、二级导线网和一、二级GPS网进行加密控制,保证后面的测量过程顺利进行。

2.3选择准确的点

以画好的设计图为依据,将平面控制点选择在合理的位置,必须根据地形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变通,确保选择的点是整个平面设计的最佳位置,点位的选择要考虑整体的设计要求,符合整个测量的规划。

2.4开始测量

完成整个前期准备,开始正式的测量,以三、四等GPS点为起算点布设一级电磁波测距导线。一级导线沿测区外围和主要道路布设成多结点网形式。以一级导线点为起算点布设了二级导线,布设成结点网或附合导线形式。在图根控制测量时,图根导线点以四等GPS点和一、二级导线点做起算点分两级加密。一般布设为附合导线形式。图根点的密度平坦开阔地区每平方公里不少于64点,图根点(包括高级点)平均密度达每平方公里147点。使用全站仪观测。图根导线采用近似平差计算,打印出起算数据、观测数据和平差结果。水平角和座标方位角取位至1″边长和坐标取位至0.001m。图根点编号是在一、二级导线点后顺编,前面加“T”或其它字母,用钢钉、木桩或在水泥路面刻“十”字做标志,平均每幅图不少于2个互相通视的埋石点(包括高级点)。

2.5平差

完成测量后在再各个测区分别布设导线网,进行平差计算。以一个测区为例:如范围较小且分散,村与村之间相距较远,不能连接成片。根据这一特点,布设了一个II级GPS网。保证每个村最少有三个以上相互通视的控制点,满足了加密图根导线的需要。共有三个起算点和49个待求点。最长边1415米,最短边102米,平均边长485米。设站总数为123,平均重复设站数为2.4。共有96条独立基线构成25个同步环和13个异步环。所有的闭合差均小于限差。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6地籍勘丈

在某些比较隐蔽的地区,无法完成地籍的测量,但这将影响整个地籍的测量结果,也为日后的工作留下了隐患,因此工作人员必须克服一定的难度去完成这项工作,解析法测定界址点的坐标及其它地籍要素坐标成为不二的选择,用不超过4条边的支导线点测定。传统平板测图成果的质量取决于测量误差与描述误差。为了提高采集界址点座标的精度,作业前对仪器及棱镜常数进行检查和鉴定是专业人员必须了解的。

2.7完成地籍测量,测绘成图

在计算完平差之后,完成整个外部测量,利用计算机测绘出新的地形图,为土地规划提供新的准确的依据。用全站仪采集数据后,直接输入微机进行处理,采用“AutoCADR14”平台下开发的“成图系统”进行编辑、加工、整理成图。

三、数字化技术在地籍测绘中的应用

3.1数字化测图的重要途径

如今我国现有数字成图的途径主要包括三大类,即航测数字成图、地面数字测图及原图数字化。地面数字测图是通过计算机软件得到外接输出输入,对目标区域的数据进行收录入、收集、绘图、成图、传送以及管理,还可以把初始图纸用扫描仪扫描出来,使用相关的矢量软件把扫描获取的数据转变成矢量数据,接着进行相关的处理;例如:航测数字成图是把航拍获得的影像图片经过解析测图仪的处理,转化为地面3D模型,收集地面相关模型的数据,最终获得数字化地籍图;原图数字化意思是把初始图件实施矢量化处理,使得图形数据转变为矢量数据,在经过不同的处理,最终获得数字化地籍图。

3.2数字化成图技术应用

数字摄影技术主要是通过利用计算机技术随影像进行数字化处理和匹配,并且它与视觉和信息的联系是非常密切的,首先可以利用影像对三维表面模型进行创建,然后根据模型的实际情况进行图形测量和绘制。现在的数字化成图技术可分为内外业一体化模式和电子平板模式。内外一体化模式就是将内外业的有关技术结合在一起,共同应用到地图的绘制当中,在测量过程中应用全站仪及电子手簿来进行野外的数据采集。这种测图技术能更大的提高测量准确度,更好地提高工作效率。电子平板测图技术就是在地图的绘制中,结合地图现有的相关信息资料,根据有关要求规定,系统自动的对相关信息进行综合,从而呈现一种新型的电子地图绘制的形式。但这种方式因为外部环境及实际地形考察数据误差,会影响平板电子绘图的可靠性。

3.3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

地籍测量是其中一项重要的工作,通过对地籍全面的调查,结合相应的测量技术,对各类土地的位置、大小、境界、权属界址点等进行准确的界定,越来越多的地籍测量工作必须强化数字化测绘技术的应用。测绘中首先要做好土地碎部测量工作,这一工作中,又必须做好图根测量及数据采集和内外业处理。在布设及测量图根时,一般是根据土地所在的地理位置应用针对性的技术对其实施测量。例如在开阔区域,一般是应用RTK技术实施图根控制网的布设,并通过GPS技术及RTK技术对点位和点位的相对误差实施观察。而如果在狭窄区域,例如建筑物区域、街区等,一般是通过全站仪实施图根控制网的布设,并利用结点网的方式。而在地面内外业应用一体化的数字测图时,一般是在地图比例尺很大的区域实施,可以有效防止传统的分级布网及逐级控制的缺陷,不但控制点数少,且工作效率高。

结束语

总之,数字化测绘技术在地籍测绘中的应用使得测绘精度得到了很大提高,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了地籍测量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为我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技术支持。

参考文献:

[1]杨爱萍.地籍测量中数字化测绘技术的应用探讨[J].民营科技,2012,06:4.

[2]张文伟.数字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J].价值工程,2013(06).

[3]张飞.论现代数字化测绘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作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08:119.

[4]孟祥国.数字化测绘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J].科技资讯,2011,25:54.

论文作者:戴冬梅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10

标签:;  ;  ;  ;  ;  ;  ;  ;  

浅谈数字化技术在地籍测绘中的应用论文_戴冬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