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的“龙场三图”猜想_王阳明论文

王阳明的“龙场三图”猜想_王阳明论文

王阳明“龙场三卦”臆说,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臆说论文,王阳明论文,龙场三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问题的缘起

王阳明于龙场“大悟格物致知之旨”,“始知圣人之道吾性自足”,“乃以默记五经之言证之,莫不吻合,因著《五经臆说》。……乃伐木构……‘玩易窝’”(《王阳明全集》,第1228页。下引该书仅注页码);并撰《玩易窝记》一文,高度赞叹易之功用:“此古之君子所以甘囚奴,忘拘幽,而不知老之将至也夫!吾知所以终吾身矣。”(第897页)

弟子钱德洪尝请益于阳明《五经臆说》,阳明笑曰:“付秦火久矣。”阳明去世后,钱德洪于旧文中得《五经臆说》十三条,于《周易》仅存有《恒》、《遁》、《晋》三卦,但阳明在《玩易窝记》中高度赞叹易之功用,且阅经十有九月,论易不可能只有三卦。显然阳明将《五经臆说》付秦火并非戏言,只是并未全付秦火,故钱德洪尚能从旧文中得此三卦。那么,何以只有此三卦未付秦火?对于这个问题,文献不足证,过去学者对此问题也未予以充分疏解。故今天梳理此问题只能根据三卦的本意,结合阳明于龙场的真实处境,秉阳明学精神予以阐释、“臆说”。

在论述龙场三卦前,有必要先对《明夷》卦予以疏解。何以要疏解《明夷》卦?这是因为阳明在赴龙场前,《明夷》卦恒定了阳明的心志。

二、《明夷》卦

阳明因得罪宦官刘瑾,被贬贵州龙场。在赴龙场途中,阳明内心一度矛盾重重、不知所适,这可从年谱记载中得到证明:“先生至钱塘,瑾遣人随侦。先生度不免,乃托言投江以脱之。因附商船游舟山,偶遇飓风大作,至闽界。比登岸……夜扣一寺求宿……寺有异人……与论出处,且将远遁。其人曰:‘汝有亲在,万一瑾怒逮尔父,诬以北走胡,南走粤,何以应之?’因为蓍,得《明夷》,遂决策返。”(第1227页)此段记载说明阳明当时不知所适的矛盾心态。寺之异人为之占蓍,得《明夷》卦,方化解了阳明内心的困惑。

下面是《明夷》卦的卦辞、彖辞和大象辞:

明夷:利艰贞。

《彖》曰:明入地中,明夷。内文明而外柔顺,以蒙大难,文王以之。“利艰贞”,晦其明也。内难而能正其志,箕子以之。

《象》曰:明入地中,明夷。君子以莅众,用晦而明。

《明夷》卦象上坤下离。坤,大地;离,火也,光明也。故彖、象辞皆曰:“明入地中”。《序卦》解“夷”为伤:“夷者,伤也。”

《明夷》卦是对阳明当时处境的一个精确定位。阳明生秉豪雄之资,却遭阉竖羞辱,真可谓“明入地中”,光明遭受殒伤。

“明入地中”所明的是天道,由此天道推出人事,即“内文明而外柔顺,以蒙大难,文王以之”。

从《明夷》卦“外坤内离”的卦象中,君子明人事应“内文明而外柔顺”,有此《明夷》的中庸智慧,君子方可效法文王以蒙大难。

《明夷》卦只是恒定了阳明的心志,但圣人“恒久日新”之道必要在龙场孤寂、死亡的蒙大难中方能凝聚、结晶、萌长,破石而出。

阳明在龙场孤寂、死亡的蒙大难中,“自计得失荣辱皆能超脱,惟生死一念尚觉未化,乃为石椁自誓曰:‘吾惟俟命而已!’日夜端居澄默,以求静一;久之,胸中洒洒。而从者皆病,自析薪取水作糜饲之”。在此恶劣环境中,“因念:‘圣人处此,更有何道?’忽中夜大悟格物致知之旨,寤寐中若有人语之者,不觉呼跃,从者皆惊。始知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乃以默记五经之言证之,莫不吻合。”(第1228页)

由于阳明赴龙场之前,得《明夷》卦,《明夷》卦“利艰贞”、“蒙大难”、“正其志”的精神恒定了阳明的心志,在“知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后”,于“易”格外重视,筑“玩易窝”效法文王由“蒙大难(nàn)”到“蒙大难(nán)”,幽居困境而玩“易”,“居则观其象而玩其辞,动则观其变而玩其占”(第898页),并称:“嗟乎!此古之君子所以甘囚奴,忘拘幽,而不知老之将至也夫!吾知所以终吾身矣。”(同上)

“易”使阳明“知其所以终吾身矣!”于“易”阳明是高度重视的,《五经臆说》所存三卦是阳明龙场精神世界的真实体现,故钱德洪尚能从旧文中得此三卦。

三、《恒》卦

阳明《五经臆说》仅存有三卦,第一卦为《恒》卦。何以第一卦为《恒》卦?这要从《恒》卦的本义与阳明当时所处的境地予以理解。

《恒》卦的卦辞、彖辞、大象辞如下:

恒:亨,无咎,利贞。利有攸往。

《彖》曰:恒,久也。刚上而柔下,雷风相与,巽而动,刚柔皆应,恒。“恒:亨,无咎,利贞”,久于其道也。天地之道,恒久而不已也。“利有攸往”,终则有始也。日月得天而能久照,四时变化而能久成,圣人久于其道而天下化成。观其所恒,而天地万物之情可见矣!

《象》曰:雷风,恒;君子以立不易方。

阳明赴龙场可谓生命流程中的雷风激荡之际,正应《恒》卦上雷下风之象。

雷风激荡之际,最忌内心无卓然不为外易之体。《周易》推天道以明人事,“《象》曰:雷风,恒;君子以立不易方”。只有“立不易方”,君子才能于雷风激荡之际,恒定心志,砥砺心境,于天地激荡变动中集天地流行大化精神于己心。

阳明于雷风激荡之际,秉《恒》卦之精神,从三个方面对《恒》卦予以疏解。

1.卦辞“亨,无咎,利贞。利有攸往”之解

(1)“亨,无咎,利贞”解。

恒,所以亨而无咎,而必利于贞者,非恒之外复有所谓贞者也,久于其道而已。贞即常久之道也。天地之道,亦惟常久而不已耳,天地之道,无不贞也。(第978页)

“天地之道,无不贞也。”阳明对“亨,无咎,利贞”之解重在一贞字。贞者,正也,坚固、持久、忍耐、守恒之意。故贞者,事之干也。唯有坚固、持久、忍耐、守恒,君子才能于雷风激荡之际而弗惑,顺天地运行之道,合于所处境域而止于至善。

(2)“利有攸往”解。

“利有攸往”者,常之道,非滞而不通、止而不动之谓也。是乃始而终,终而复始,循环无端,周流而不已者也。使其滞而不通,止而不动,是乃泥常之名,而不知常之实者也,岂能常久而不已乎?故“利有攸往”者,示人以常道之用也。以常道而行,何所往而不利!无所往而不利,乃所以为常久不已之道也。(第978页)

解“利有攸往”,阳明重在“不已”两字。生生不已是天地之常道。

阳明对《恒》卦卦辞解有二义:一是贞正不易;一是“始而终,终而复始”的不已。“不易”与“不已”是阳明观《恒》卦所悟的君子之道。

2.《彖》解

卦辞精义在“不易”与“不已”,阳明解《彖》辞中天地、日月、四时、圣人之所以能常久不已之道,基于卦辞“不易”与“不已”之意。

天地之道,一常久不已而已。日月之所以能昼而夜,夜而复昼,而照临不穷者,一天道之常久而不已者也。四时之所以能春而冬,冬而复春,而生运不穷者,一天道之常久不已也。圣人之所以能成而化,化而复成,而妙用不穷者,一天道之常久不已也。夫天地、日月、四时、圣人之所能常久而不已者,亦贞而已。(同上)

可见,“不易”与“不已”是《恒》卦所蕴藏的两个基本的不可分的内在力量。

3.《大象》解

恒之为卦,上震为雷,下巽为风,雷动风行,簸扬奋厉,翕张而交作,若天下之至变也。而所以为雷为风者,则有一定不可易之理,是乃天下之至恒也。(第979页)

“雷动风行,簸扬奋厉,翕张而交作”,这是天地间极其自然之常变,而此常变基于一定不可易之理,此是天下之至恒。

基于上述对《恒》卦所作之解,阳明总结出君子当效法之理:“君子体夫雷风为恒之象,则虽酬酢万变,妙用无方,而其所立,必有卓然而不可易之体,是乃体常尽变。非天地之至恒,其孰能与于此。”(同上)即君子于世酬酢万变,妙用无方,必有卓然而不可易之体,体之不易常体,方可循天地、人事变化之道而尽变。

阳明观《恒》卦推天道雷风之恒以明人道之恒在“不易”与“不已”,个体生命在雷风变动之际贵在“体常尽变”。龙场三卦第一卦为《恒》卦,正应了阳明当时所处境遇。

四、《遁》卦

《五经臆说》所存的第二卦为《遁》卦。

《遁》卦的卦辞、彖辞、大象辞如下:

遁:亨,小利贞。

《彖》日:遁,“亨”,遁而亨也。刚当位而应,与时行也。“小利贞”,浸而长也。遁之时义大矣哉!

《象》曰:天下有山,遁。君子以远小人,不恶而严。

阉宦弄权,阳明被贬谪至贵州龙场。龙场地处贵州西北万山丛棘中,高山峻岭绵延不绝。阳明身处此高山峻岭、万山丛棘中,正应《遁》卦卦象:“天下有山,遁;君子以远小人,不恶而严。”

“天下有山,遁。”阉宦弄权,天下无道,唯山之崇峻为可遁之处。“远小人,不恶而严。”苍穹下,高山崇峻,巍巍屹立,君子之风若崇峻之山,于小人不恶而严,巍巍乎而已。

阳明于龙场观《遁》卦,知“君子以远小人,不恶而严”。后行此龙场《遁》卦之义,终其一生,对群小可谓不恶而严,此意于阳明平定朱宸濠时最能显现。

明代政治是极其专制的,支撑此专制政治体制的两大支柱一是以阉宦为根基的东厂,一是锦衣卫。阳明平定朱宸濠叛乱后,明武宗身旁佞人张忠、许泰荒唐至极,“议将纵之(朱宸濠)鄱湖,俟武宗亲与遇战,而后奏凯论功。”(第1268页)群小仗武宗淫威,屡屡以佞人奸谋横逆阳明先生。如:“有司问劳锦衣礼,先生曰:‘止可五金。’锦衣怒不纳。次日来辞,先生执其手曰:‘我在正德间下锦衣狱甚久,未见轻财重义有如公者。咋薄物出区区意,只求备礼。闻公不纳,令我惶愧。我无他长,只善作文字。他日当为表章,令锦衣卫知有公也。’于是再拜以谢。其人竟不能出他语而别。”(第1269页)

先有前词,后“再拜以谢”,真可谓曲尽《遁》卦“不恶而严”之意。

阳明于龙场观《遁》卦,叹“时中之圣与时消息”,叹“遁之时义大矣哉!”“时中之圣与时消息”乃遁之精髓,阳明解《遁》卦皆秉此时中,于《遁》卦之解有以下三义。

1.退遁之义

夫子释之以为遁之所为亨者,以其时阴渐长,阳渐消,故能自全其道而退遁,则身虽退而道亨,是道以遁而亨也。(第979页)

《遁》卦第一层意义是要退,因“其时阴渐长,阳渐消”,唯退才可道亨。观《遁》卦明身遁道亨之义,则退乃知远之退。

2.法度谨严之退遁

君子之遁必遁藏于巍巍崇峻中,故君子之退遁必法度谨严,必于退遁中有所匡扶,阴扶正道。

君子虽已知其可遁之时,然势尚可为,则又未忍决然舍去,而必于遁,且欲与时消息,尽力匡扶,以行其道。则虽当遁之时,而亦有可亨之道也。虽有可亨之道,然终从阴长之时,小人之朋日渐以盛。苟一裁之以正,则小人将无所容,而大肆其恶,是将以救敝而反速之乱矣。故君子又当委曲周旋,修败补罅,积小防微,以阴扶正道,使不至于速乱。(同上)

阳明解《遁》卦之“委曲周旋,修败补罅,积小防微,以阴扶正道,使不至于速乱”之意,在平定宁王朱宸濠叛乱后,阳明对此龙场所悟有一真真切切的践行:

忠等方挟宸濠搜罗百出……北军肆坐慢骂,或故冲道起衅。先生一不为动,务待之以礼。……乃传示内外,谕北军离家苦楚,居民当敦主客礼。每出,遇北军丧,必停车问故,厚与之榇,嗟叹乃去。久之,北军咸服。……忠、泰自居所长,与先生较射于教场中,意先生必大屈。先生勉应之,三发三中,每一中,北军在傍哄然,举手啧啧。忠、泰大惧曰:“我军皆附王都耶!”遂班师。(第1269页)

阳明先生迫于群小仗武宗淫威,遁藏于巍巍崇峻中。对“北军肆坐慢骂,或故冲道起衅”,“不为动,务待之以礼”,此乃法度谨严之退遁。退遁之时,又“委曲周旋,修败补罅,积小防微,以阴扶正道”,故有“传示内外,谕北军离家苦楚,居民当敦主客礼。每出,遇北军丧,必停车问故,厚与之榇,嗟叹乃去”。若此反复周旋,终在退遁之时,令佞人张忠、许泰大惧。阳明真可谓真知真行“不恶而严”的“时中之圣”。

退遁之法度在于君子以巍巍崇峻之风,委曲周旋,积小防微,阴扶正道,不激小人大肆其恶。有此法度谨严之退遁,方可扶正道。退遁之时不忘扶正道才是君子之退遁。

3.君子之退遁乃“时中之圣与时消息”,此谓“遁之时义大矣哉!”

夫当遁之时,道在于遁,则遁其身以亨其道。道犹可亨,则亨其遁以行于时。非时中之圣与时消息者,不能与于此也。故曰:“遁之时义大矣哉!”(第979页)

阳明被阉宦贬谪至贵州龙场,但其心胸、人格若崇峻高山,巍巍屹立于神圣昊天下,巍巍乎,法“天下有山”之天道周流,效法时中之圣,叹“遁之时义大矣哉!”遁之大义又在与张忠、许泰“不恶而严”的周旋中,显其“时中之圣”之大矣哉。

五、《晋》卦

晋者明出地上,君子以自昭明德。阳明于龙场可谓是身遁道亨,故自昭明德,修德进业,以期他日。

《晋》卦的卦辞、彖辞、大象辞如下:

晋:康侯用锡马蕃庶,昼日三接。

《彖》曰:晋,进也。明出地上,顺而丽乎大明,柔进而上行。是以“康侯用锡马蕃庶,昼日三接”也。

《象》曰:明出地上,晋。君子以自昭明德。

阳明解《晋》卦,一从上下卦卦象解,重自昭明德;一从初六爻辞解,重守正、宽裕雍容。

1.自昭明德

“明出地上,晋。君子以自昭明德。”日之体本无不明,故谓之大明。有时而不明者,入于地,则不明矣。心之德本无不明,故谓之明德。有时而不明者,蔽于私也。去其私,无不明矣。日之出地,日之自出,天无与焉。君子之明明德,自明之也,人无所与焉。自昭也者,自去其私欲之蔽而已。(第980页)

《晋》卦卦象,上离(火)下坤(地),象日之方出。君子当日之方出之时,应有所进。故“《彖》曰:晋,进也”。君子之进,异于人进,正所谓“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论语·学而》)君子之进,必自昭明德,如“日之出地,日之自出……君子之明明德,自明之也”。阳明从上下卦卦象解“晋”,解“进”重在自昭明德,自昭明德是君子异于人之进。

2.守正、宽裕雍容

初阴居下,当进之始,上与四应,有晋如之象。然四间方自求进,不暇与初为援,故又有见摧之象。当此之时,苟能以正自守,则可以获吉。盖当进身之始,德业未著,忠诚未显,上之人岂能遽相孚信。使其以上之未信,而遂汲汲于未知,则将有失身枉道之耻,怀愤用智之非,而悔咎之来必矣。故当宽裕雍容,安处以正,则德久而自孚,诚积而自感,又何咎之有乎?(同上)

阳明于龙场,不坠君子身处荒野、心在庙堂以达君子“致君行道”之志,故其自昭明德,以期“康侯用锡马蕃庶,昼日三接”。但君子贵“时中”,故阳明于《晋》卦初爻之义反复其道,求其精微,以自警戒。日之方出,当有所进,“初阴居下,当进之始,上与四应,有晋如之象”。但“晋如摧如”(初六爻辞),若忠诚未显,上之未信,若汲汲于求进,则有“失身枉道之耻”,故“晋如摧如”。阳明此时虽有晋如之雄志,但深怀戒慎之心,只是自昭明德,“宽裕雍容,安处于正”,阳明此解真可谓识尽初六爻辞髓味。

《晋》卦之解,阳明虽有晋如之心,但其进、求如夫子异于人之进、求,只是效法上离(火)象,自昭明德。阳明“玩易”是在龙场大悟格物之旨后所发生的事件,此时阳明已是“时中之圣”,故其解《晋》卦极重初六爻辞:“晋如摧如,贞吉;罔孚,裕无咎。”

《晋》卦之解,阳明重自昭明德、守正与宽裕雍容,这与《晋》卦卦象也是极其相合。《晋》卦卦象,上离(火)下坤(地)。离者,《说卦》曰:为火、为日、为电。阳明观上离,效之,只是如日自修其德、自昭明德,“日之出地,日之自出,天无与焉”,自修既久,内心之文自可如火、如电,明临大地。坤者,顺也、厚也、德合无疆也。故阳明重守正、重宽裕雍容,以合地象。阳明对初六爻辞之解,也合《晋》卦下坤之德。

六、结语

阳明论易,最早见诸文献者,当属武宗正德元年,阳明因南京科道戴铣、薄彦徽等以谏忤旨而得罪阉宦刘瑾而下狱。狱中《读易》诗云:“瞑坐玩羲易,洗心见微奥。乃知先天翁,画画有至数。”(第675页)正德二年,寺之异人为之筮得《明夷》卦,恒定阳明心志。正德三年至龙场,大悟格物致知之旨,因著《五经臆说》,仅有三卦留存。正德十五年,阳明平定朱宸濠叛乱后,反受张忠、许泰谤谗,是年先生“书陈世杰卷”论《易》之“谦”。(第919页)据清人胡泉《王阳明先生经说弟子记》所载,阳明与弟子论易共有16则。(参见胡泉)考之是书,阳明与弟子论易多是就易理释其致良知教,非是如龙场专就易卦卦辞、彖辞与象辞而论。

观阳明一生论易,龙场《玩易窝记》及《五经臆说》中所存三卦论易最详,于此阳明之说甚明:“此古之君子所以甘囚奴,忘拘幽,而不知老之将至也夫!吾知所以终吾身矣。”故龙场于“易”用力甚勤,论说最详。但《五经臆说》仅存三卦,对于这一现象,自然与阳明为学只曰“致良知”,而不愿以“知解接人”有直接关联,但为何还有三卦存于《五经臆说》中?对于这一现象,笔者的解释为:龙场三卦甚能体现阳明当时在龙场的处境,故阳明虽不愿以“知解接人”,但于此三卦还是极其重视的。

龙场三卦不仅体现了阳明在龙场的真实处境,同时说明:阳明于龙场动心忍性、观易三卦,明君子于世贵恒、贵知身遁道亨,身遁道亨才可宽裕雍容、自昭明德,终由“明夷”之“明入地中”这一困厄之境,达“晋”之“明出地上,顺而丽乎大明”的赤日当空、朗月悬天的“时中之圣”界。

阳明于龙场《玩易窝记》高度赞叹易理精微、高明,但《五经臆说》只存有《恒》、《遁》、《晋》三卦,其原因姑臆解如上。

标签:;  ;  

王阳明的“龙场三图”猜想_王阳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