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节置换与内固定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对比观察论文_李奇伟

长沙医学院附属涟源市人民医院 417100

摘要:目的:探析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运用关节置换和内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3月-2015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随机法将其分为两组,其中给予对照组内固定治疗,而观察组则运用关节置换术,对两组的优良率和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等进行对比。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手术时间和下床活动时间均较短,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相比较对照组而言,观察组的优良率较高,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运用关节置换术对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进行治疗,不仅手术时间短,还能缩短康复时间,使临床治愈率提高,从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股骨转子间骨折;关节置换术;内固定术;临床效果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比较常见的一种骨折类型,主要指的是股骨颈底部和小粗隆水平线之间的一种骨折,在老年人群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尤其是高龄患者[1]。当前临床上在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时,有多种多样的方法,一般以外科治疗为主,包括内固定术、人工关节置换术等,不同术式的疗效也存在着明显的区别。因此,本文对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运用关节置换和内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了探讨,如下报道。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3月-2015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随机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25例。对照组中14例为男性,11例为女性,平均年龄为(73.22±2.31)岁,Evans分型:8例为Ⅳ型,10例为Ⅲ型,5例为Ⅱ型,2例为Ⅰ型,受伤原因:15例为摔伤,10例为交通事故伤;观察组中15例为男性,10例为女性,平均年龄为(74.02±2.44)岁,Evans分型:7例为Ⅳ型,9例为Ⅲ型,6例为Ⅱ型,3例为Ⅰ型,受伤原因:17例为摔伤,8例为交通事故伤。两组患者在Evans分型和受伤原因方面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对比。

1.2方法

1.2.1对照组

对照组运用内固定术治疗,操作如下:按照常规方法对患者进行麻醉后,取仰卧位,使躯干与患肢的角度维持在10°-15°左右,在C型臂X线机的透视下,对骨折处进行复位,选择股骨大粗隆外侧作为手术入路,做一个纵行切口,长度约为5-8cm左右,然后将导针插入并扩髓,将患者的髓腔直径作为基本依据,在股骨近端髓腔内插入长度合适的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将专用导针置入,并将透视情况作为基本依据,对其位置进行调整,将螺旋刀片打入并锁定后,将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植入并对螺钉进行固定,固定近端后拧入主钉尾帽,最后对手术切口进行缝合。

1.2.2观察组

观察组则运用人工置换术,操作如下:按照常规方法对患者进行麻醉后,取健侧卧位,选择髋关节后侧作为手术入路,做一个手术切口,分离组织后,使关节囊和骨折部位充分暴露,充分暴露股骨颈于手术视野下,取出股骨头后,对尺寸进行测量,清理残留在髋臼内的组织,选择小粗隆上截骨约1cm处进行扩髓,复位大小粗隆骨块后,给予患者骨水泥,并置入人工股骨头,运用绑带或者钢丝对较大骨片、小粗隆和大粗隆进行捆绑,使其紧贴骨水泥和假体。

1.3疗效判定标准

根据Harris评分将疗效分为4个等级:①优。总分为90-100分,且没有任何疼痛感,可以正常行走;②良。总分为80-89分,且存在轻微疼痛感,基本可以正常行走;③可。总分为70-79分,且疼痛感明显,轻度跛行;④差。总分<70分,且疼痛感比较严重,不能正常行走[2]。

1.4统计学分析

运用SPSS18.5统计学软件对本次研究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运用均数±标准差来表示计量资料,运用t检验组间手术时间和下床时间对比,运用率(%)表示计数资料,运用X2检验组间优良率对比,以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手术时间和下床活动时间对比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手术时间和下床活动时间均较短,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髋关节功能优良率对比

相比较对照组而言,观察组的髋关节优良率明显较高,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剧,股骨粗隆间骨折在我国的发生率越来越高,尤其是65岁以上老年人在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中占有较高的比例,约为90%左右,由于患者年龄较大,再加上合并脏器功能损害或者其它慢性疾病,治疗难度大,且疗效差[3]。临床上在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时,其目的主要为复位骨折,使髋关节功能恢复,传统治疗以卧床牵引为主,由于患者长时间卧床,容易出现诸多并发症,比如静脉血栓、褥疮等,使患者死亡率增加。由于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往往合并骨质疏松疾病,运用内固定术对患者进行治疗后,容易损伤骨质和肌肉组织,使骨折的不稳定性增加,增加出现髋内翻畸形的风险,严重影响患者预后。有报道显示,运用人工关节置换术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进行治疗时,运用骨水泥固定骨折部位,一方面可以确保骨折的稳定性,另一方面还能避免假体周围发生骨折,并且术后患者的下床活动时间短,能够避免发生并发症[4]。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的优良率为9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并且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手术和下床活动时间均较短,说明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能够获得较好的疗效,这一结果与王涛[5]等研究报道基本一致。同时,临床上运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时,应该掌握好适应证:①患者年龄≥70岁;②合并严重骨质疏松;③粉碎性骨折或者不稳定性骨折者;④不适合长时间卧床者[6]。

综上所述,临床上运用关节置换术对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进行治疗,不仅手术时间短,还能缩短康复时间,使临床治愈率提高,从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郝耀,向川.人工关节置换术与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Meta分析[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2,09:2406-2412.

[2]平如涛.人工关节置换术与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2,29:122.

[3]蒋德春.人工关节置换与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分析与探讨[D].重庆医科大学,2013.

[4]王涛,王伟,王晓飞.人工关节置换术与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3,08:1808.

[5]王涛.人工关节置换术与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Meta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5,07:72-73.

[6]林奋强,孙健.内固定与人工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比较[J].广东医学院学报,2015,04:431-433.

论文作者:李奇伟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6年1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3/24

标签:;  ;  ;  ;  ;  ;  ;  ;  

关节置换与内固定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对比观察论文_李奇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