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电器远程控制研究

通信电器远程控制研究

一、可通信电器远程控制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包雪娜[1](2015)在《可通信电器测试系统的研究》文中提出近年来,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总线通信技术正在不断快速发展,其应用的领域也越来越广泛,开关电器的开发中也开始运用到这些新技术,使得开关电器产品也逐渐具有性能稳定、功能齐全、准确度高、可靠性高的特点。智能电器带有通信功能也是其主要特点之一。根据相关国际、国家标准要求,为了确保智能型电器产品的可靠性,在产品出厂前需进行检验合格后方能出厂,所以需要对智能电器的过载/短路、漏电、过压/欠压等可靠性进行检测。由于智能型电器又加入了通信的功能,而通信功能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整个配电系统的能稳定性、安全性,所以对智能电器的通信功能进行检测也是开关电器检测中的重要一项。目前的智能型电器普遍通过RS232或RS485硬件接口与上位机通信,但为了适应不同的应用要求,出现了不同技术特点的现场总线,例如Can、Modbus、Profibus或Devicenet等现场总线的出现,所以智能电器也为适应发展需求带有不同总线接口,多个智能电器通过通信网络可组成智能供配电系统,这样使得配电系统高度智能化,对电网的运行状态能够实时监控,也实现了对配电系统的远程调度、维护。本文针对智能电器的过载/短路、漏电、过压/欠压及通信功能设计了一个测试平台,为了满足智能型电器产品的通信功能检测需求,在简要介绍现场总线通信协议的特点和分析智能型电器各项检测内容的基础上,针对规格型号不同的设备带来的兼容性问题,开发了一测试系统。该系统能够应用到基于常用的总线RS485、Can、Modbus、Profibus和Devicenet通信协议的智能电器的检测,在模拟多种实际的运行故障下,通过测试系统检测被测产品的各项功能是否正常,由此实现对智能型电器产品的过载/短路、漏电、过压/欠压保护功能的检测及通信功能即“四遥”(遥控、遥信、遥测、遥调)功能的检测,为开关电器的检测提供可靠性依据。

何瑞华,尹天文[2](2014)在《我国低压电器现状与发展趋势》文中提出从整体上梳理了我国低压电器行业的发展历程,分析了我国低压电器产品、技术研究和行业的发展现状。结合整体市场需求及国外最新产品的技术特点,推断了国内低压电器行业未来的总体发展趋势,并探讨了主要低压电器产品的研究方向及其关键技术,为行业内的相关企业提出了发展方向,也为技术人员的研发趋势提出了指导意见。

吴潇俊,黄世泽,郭其一,杨阳[3](2013)在《基于可通信控制与保护开关的智能配电系统设计》文中认为针对某工厂自动化、智能化、数字化发展对于配电系统的要求,以及生产和设备的实际情况,设计开发了基于可通信控制和保护开关(CPS)的智能配电管理系统。系统除了主要完成数据采集等功能外,还加强了对智能设备的实时监控、智能报警和故障信息管理等功能;可对配电系统功能进行扩展,实现与能源管理系统和电气火灾监控系统的无缝连接;提高了工厂生产的自动化水平和配电系统的稳定性,帮助企业提高能源管理水平和用电效率,满足了国家节能减排政策的要求。

王计波[4](2013)在《面向智能断路器的多协议通信技术研究》文中认为由于各公司所采用通信协议的多样性,协议标准不统一,造成不同公司的智能断路器联网、通信困难。本文针对多协议联网通信的困难问题,开展多协议通信技术研究,建立多协议转换体系结构和通信模型,开发多协议转换器,构建多协议转换软硬件应用和测试平台,更好地解决多协议之间的通信问题。论文围绕多协议通信技术开展了如下研究:1、分析了智能断路器及其网络化的发展概况及趋势,指出了智能断路器网络化所面临的技术关键问题;研究和分析了常用的Profibus-DP协议、Modbus协议、多功能电能表通信协议、CAN总线协议及以太网协议(以下简称各协议)的结构、它们与OSI参考模型的关系、通信数据帧格式,总结了各协议的特点,在对各协议分析和研究基础上,构建了智能断路器各协议的网络结构,设计了各协议的通信接口硬件电路及软件。2、本文从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分析和研究了多协议转换的可行性,并对OPC技术转换、网桥转换、路由器转换及网关(协议转换器)转换等多协议转换类型进行了分析和研究,考虑到各协议之间的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应用层均有差异,各协议网络属于异构网络,需要采用网关实现多协议转换,并提出了多协议转换的总体方案。3、多协议转换可以采用非透明通信和透明通信方式实现,非透明通信多协议转换由多协议转换器负责对协议数据帧进行处理,提取出用户数据,再利用目的主机协议对用户数据进行处理,转换为目的主机协议的数据帧,用户数据是连接多种协议的纽带;本文在对多协议转换技术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非透明通信多协议用户数据处理模型;为了解决同一个多协议转换器所连接不同协议设备的标识问题,提出了采用Profibus-DP地址加协议类型码标识设备的方法;为了解决非透明通信多协议转换的问题,建立了基于动态存储器缓冲区的非透明通信多协议转换模型。4、在不解析用户协议数据帧的情况下,通信协议对用户协议数据帧直接进行封装和拆封,使用户协议数据帧透明通过该协议网络,这就是透明通信,电力线载波通信可以采用透明通信形式;本文在研究电力线载波透明通信基础上,建立了智能断路器电力线载波通信的网络体系结构,分析和设计了通信数据帧结构,设计了电力线载波通信接口硬件电路和软件;为了解决多协议之间的透明通信问题,分析了多协议之间透明通信形式及通信原理,提出了协议之间的透明通信模型,设计了Profbus-DP发送和接收报文数据区结构,建立了透明通信多协议转换模型。5、本文面向智能断路器多协议通信构建了多协议转换软硬件应用和测试平台,设计和制作了多协议转换器的硬件电路,开发了非透明通信和透明通信多协议转换器软件,编制了相关的GSD文件,并对Profibus-DP主站模拟软件、Profibus-DP主站配置软件、CAN总线协议分析仪软件、TCP&UDP测试工具、GSD文件编辑软件等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利用该软硬件平台,对Profibus-DP主站和Modbus协议智能断路器、多功能电能表通信协议智能断路器、CAN总线协议分析软件、以太网TCP&UDP测试工具之间的非透明通信和透明通信多协议转换进行了实验,通过分析得到的结果,证明了多协议转换模型的正确性。

李莉[5](2011)在《基于Web的低压断路器远程控制系统的研究》文中认为将断路器纳入现有的网络资源下,采用基于网络的远程监控技术监测低压断路器的状态参数,远程监控系统通过网络进行断路器监测数据的传送,通过对采样数据的分析实现对运行设备的管理。采用基于Web的低压断路器远程控制技术,可以使现场控制层的用电设备与管理层和远程控制层进行信息交换,采用通用网络连接使得对各层的控制更加透明、信息共享性更好、系统更加开放、系统之间的各模块以及系统与系统之间的合作性更强,对系统的控制与维护不再是信息不共享、不交互的管理模式,并实现了远程控制和动态交互管理。首先,将优先级引入故障调度算法对断路器故障进行处理。采用基于优先级故障树的上行法对断路器的故障类型进行分析识别,并依据故障的关键程度,对不同故障设置不同的优先级,给出相应的控制信息,实现对设备的保护功能。其次,在主控单元与操作单元之间采用负荷协调技术,依据公平性原则协调主控单元与操作单元间的通信任务,使每个操作单元的数据都能得到及时准确的处理。根据每个服务器保存的负荷量和运行状态来选取操作单元的优先级,主控单元和备用主控单元之间可以根据数据处理状况调整数据处理顺序,合理分配网络资源,通过对数据链路层、网络层和传输层上吞吐率的测试,表明系统服务性能好。最后,在对远程控制单元和操作单元间数据传输延时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基于优先差额轮询的分布式带宽占用比率的混合调度算法,依据时间同步控制网络上数据的传输,从而保障服务质量。将选择重发的检错机制应用于远程控制单元和操作单元间的数据传输中,采用请求应答方式,提高了数据传输的效率和可靠性。通过使用低压断路器远程控制系统监测和控制电器设备的状态参数,并将数据通过网络实时上传到管理层和远程控制层,技术人员或系统可对电器设备出现的故障做出诊断,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保证系统安全运行,防止发生严重的事故。对设备的实时监控避免了定期检修引起的生产停顿,指导设备的安全运行,提高了电器设备运行的效率、可靠性和安全度。

赵建利,刘教民,王震洲[6](2011)在《低压电器的网络化技术》文中认为从可通信的智能低压电器、低压电器网络化控制系统、多总线融合技术和基于智能低压电器通信网的低压配电监控系统四方面介绍了低压电器网络化技术研究的内容和国内外研究,分析了为适应智能电网对低压供配电网的要求、低压电器网络化技术在各层次上面临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思路。

杜太行,尚国权,翟丽浦,张海娟[7](2011)在《交流接触器可通信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交流接触器作为一类重要的低压电器,可通信技术也就成为发展交流接触器智能化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现场交流接触器与上位机之间的远程双向控制系统的设计,对交流接触器的可通信技术进行了研究。

潘振克[8](2011)在《三位一体的智能电网配电监控系统解决方案》文中指出1.低压配电网络智能化是智能电网的重要组成电网是能源产业链的重要环节,是能源输送的枢纽,统一坚强智能电网,以特高压网架和各级电网协调发展的坚强电网为基础,以通信信息平台为支撑,以智能控制为手段

陈飞,谢启,顾启民[9](2010)在《基于虚拟仪器技术的低压电器远程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提出新一代低压电器产品一般都具有通信接口,能与多种开放式先进现场总线连接,从而满足低压配电与控制系统网络化需求。针对低压电器的这一特点,设计了一种基于总线技术和虚拟仪器技术的低压电器远程监控系统,实现了对多个节点的CW系列万能式断路器工作状态的远程监控。利用Lab-VIEW7 Express软件构建了低压电器监控平台,通过Modbus-RTU协议实现监控主机与CW系列万能式断路器的通信,最后通过LabVIEW内嵌的TCP/IP协议实现了远程监控。该系统结构简单、实时性高、易于扩展,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和应用前景。

胡建刚,陈平[10](2010)在《Riyear-PowerNet配电监控系统的运用》文中研究指明1引言随着电力技术的发展和用户需求的不断提高,配电行业对电器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要求有带通信功能的电器以实现配电网络的遥控、遥测、遥调和遥信的"四遥"功能。所谓的低压电器智能化配电系统就是通信网络把众多的带有通信接口的低压开关和控制设备与主

二、可通信电器远程控制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可通信电器远程控制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可通信电器测试系统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课题主要研究工作
第2章 几种常用的总线通信协议
    2.1 引言
    2.2 RS485 总线协议分析
    2.3 CAN 总线协议分析
        2.3.1 CAN 总线协议概述
        2.3.2 CAN 总线通信协议
    2.4 Devicenet 总线协议分析
        2.4.1 Devicenet 总线协议概述
        2.4.2 Devicenet 总线通信协议
    2.5 Modbus 总线协议分析
        2.5.1 Modbus 总线协议概述
        2.5.2 Modbus 总线通信协议
    2.6 Profibus 总线协议分析
        2.6.1 Profibus 总线协议概述
        2.6.2 Profibus 总线通信协议
    2.7 本章小结
第3章 测试需求分析及试验装置设计
    3.1 可同信智能电器测试需求分析
    3.2 测试装置设计
    3.3 试验回路的设计
        3.3.1 过载/短路试验
        3.3.2 漏电流试验
        3.3.3 过压/欠压试验
        3.3.4 通信功能试验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硬件电路设计
    4.1 信号检测电路设计
        4.1.1 电流检测电路
        4.1.2 电压检测电路
    4.2 通信接口电路设计
        4.2.1 单片机的选取及其外围电路
        4.2.2 RS232 接口电路设计
        4.2.3 RS485 和 Modbus 总线通信接口电路设计
        4.2.4 CAN 总线和 Devicenet 总线通信接口电路设计
        4.2.5 Profibus 总线通信接口电路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系统软件设计
    5.1 下位机软件设计
        5.1.1 RS485 通信程序设计
        5.1.2 CAN 通信程序设计
        5.1.3 Devicenet 通信程序设计
        5.1.4 Modbus 通信程序设计
        5.1.5 Profibus 通信程序设计
    5.2 上位机软件设计
        5.2.1 升压、降压子程序
        5.2.2 电流显示程序
        5.2.3 I/O 控制子程序
        5.2.4 界面软件设计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在学研究成果
致谢

(2)我国低压电器现状与发展趋势(论文提纲范文)

0引言
1现状
    1. 1产品发展现状
    1. 2相关技术发展现状
        1. 2. 1数字化、仿真设计技术
        1. 2. 2现代测试技术
        1. 2. 3过电流保护新技术
        1. 2. 4过电压保护技术
        1. 2. 5电源故障保护技术
        1. 2. 6低压电器可通信技术
        1. 2. 7低压电器可靠性技术
    1. 3行业发展现状
2发展趋势
    2. 1我国低压电器总体发展趋势
    2. 2加速第四代低压电器产品完善与推广
    2. 3低压断路器短路性能发展趋势
    2. 4主要低压电器及相关技术发展趋势
        2. 4. 1 ACB发展趋势
        2. 4. 2 MCCB发展趋势
        2. 4. 3 MCB发展趋势
        2. 4. 4双电源ATSE发展趋势
        2. 4. 5电弧故障保护器发展趋势
        2. 4. 6低压SPD发展趋势
        2. 4. 7接触器发展趋势
        2. 4. 8 CPS发展趋势
        2. 4. 9软起动器发展趋势
3结语

(3)基于可通信控制与保护开关的智能配电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0 引 言
1 系统设计方案
    1.1 系统结构
    1.2 通信方式
    1.3 系统参数
    1.4 可通信CPS介绍
2 系统功能
    2.1 数据采集和处理功能
    2.2 历史数据查询功能
    2.3 组态功能
    2.4 远程控制操作功能
    2.5 事件记录功能
    2.6 报警功能
    2.7 权限管理功能
    2.8 保护定值管理功能
    2.9 趋势曲线分析
    2.10 能源管理功能
    2.11 电气火灾监控功能
3 测 试
4 结 语

(4)面向智能断路器的多协议通信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2 智能断路器发展概况
    1.3 智能断路器网络化技术
        1.3.1 智能断路器网络化概述
        1.3.2 智能断路器网络化的意义
        1.3.3 智能断路器网络化现状和发展趋势
    1.4 智能断路器网络化技术关键问题
    1.5 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几种常用的通信协议分析
    2.1 引言
    2.2 Profibus DP 通信协议分析
        2.2.1 Profibus DP 协议概述
        2.2.2 Profibus DP 协议结构分析
        2.2.3 智能断路器的 Profibus DP 网络化通信
    2.3 Modbus 通信协议分析
        2.3.1 Modbus 协议概述
        2.3.2 Modbus 协议结构分析
        2.3.3 智能断路器的 Modbus 网络化通信
    2.4 多功能电能表通信协议分析
        2.4.1 多功能电能表通信协议概述
        2.4.2 多功能电能表通信协议结构分析
        2.4.3 智能断路器的多功能电能表通信协议网络化通信
    2.5 CAN 总线协议分析
        2.5.1 CAN 总线协议概述
        2.5.2 CAN 总线协议结构分析
        2.5.3 智能断路器的 CAN 总线网络化通信
    2.6 以太网通信协议分析
        2.6.1 以太网概述
        2.6.2 以太网协议结构分析
        2.6.3 智能断路器的以太网通信
    2.7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多协议转换分析
    3.1 引言
    3.2 多协议转换可行性分析
    3.3 多协议转换类型分析
    3.4 多协议转换总体方案
    3.5 同一个多协议转换器下的设备标识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非透明通信多协议转换研究
    4.1 引言
    4.2 非透明通信多协议转换技术分析
    4.3 非透明通信多协议转换模型的建立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透明通信多协议转换研究
    5.1 引言
    5.2 电力线载波透明通信技术研究
        5.2.1 电力线载波通信概述
        5.2.2 电力线载波通信技术
        5.2.3 智能断路器的电力线载波通信
    5.3 透明通信多协议转换分析与转换模型建立
        5.3.1 透明通信技术分析
        5.3.2 智能断路器的透明通信多协议转换模型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多协议转换软硬件平台设计与实现
    6.1 软硬件平台总体方案
        6.1.1 多协议转换平台的相关计算机软件
        6.1.2 软硬件平台总体方案设计
    6.2 多协议转换器硬件设计
        6.2.1 硬件总体方案
        6.2.2 微控制器基本单元电路设计
        6.2.3 Profibus DP 接口电路设计
        6.2.4 CAN 总线接口电路设计
        6.2.5 Modbus 及多功能电能表通信协议接口电路设计
        6.2.6 以太网接口电路设计
    6.3 多协议转换器软件设计
        6.3.1 多协议转换器软件总体方案设计
        6.3.2 GSD 文件
        6.3.3 非透明通信多协议转换器软件设计
        6.3.4 透明通信多协议转换器软件设计
    6.4 实验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致谢

(5)基于Web的低压断路器远程控制系统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网络化远程控制系统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网络化远程控制系统的国外研究现状
        1-2-2 网络化远程控制系统的国内研究现状
    §1-3 低压断路器网络化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低压断路器网络化的国外发展现状
        1-3-2 低压断路器网络化的国内发展现状
    §1-4 本文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低压断路器远程控制系统体系结构设计
    §2-1 引言
    §2-2 网络化控制系统组网方式的研究
        2-2-1 工控机方式的互连
        2-3-2 网关方式的互连
        2-3-3 嵌入式Web服务器方式的互连
    §2-3 系统体系结构
    §2-4 系统各阶段的通信状态转换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现场控制层的研究设计
    §3-1 现场控制与数据采集的总体设计
        3-1-1 基本任务及工作原理
        3-1-2 现场控制与数据采集的总体设计
        3-1-3 优先级故障调度算法应用于现场控制与数据采集
    §3-2 各模块的设计
        3-2-1 采集模块的设计
        3-2-2 控制模块的设计
        3-2-3 通信模块的设计
        3-2-4 保护模块的设计
    §3-3 抗干扰设计
        3-3-1 硬件部分的抗干扰设计
        3-3-2 软件部分的抗干扰设计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嵌入式 Web服务器的研究
    §4-1 嵌入式Web服务器体系结构设计
        4-1-1 体系结构的设计
        4-1-2 嵌入式Web服务器的功能
        4-1-3 嵌入式Web服务器远程信息访问技术
    §4-2 嵌入式Web服务器的硬件平台
        4-2-1 硬件原理框图
        4-2-2 嵌入式处理器的选择
        4-2-3 网络接口的设计
        4-2-4 其他模块
    §4-3 嵌入式Web服务器的软件层次模型构建
        4-3-1 嵌入式开发环境的构建
        4-3-2 层次化模型
        4-3-3 负荷协调技术
    §4-4 嵌入式TCP/IP协议栈的构建
        4-4-1 协议栈的构建
        4-4-2 协议的实现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网络控制策略和数据传输模式
    §5-1 网络远程监控系统概述
    §5-2 基于差额轮询的网络控制策略
        5-2-1 网络控制策略的研究
        5-2-2 基于优先差额轮询的网络随机最优调度算法
    §5-3 基于自适应传输模式的数据传输
        5-3-1 远程控制单元和操作单元间的数据传输延时
        5-3-2 远程控制单元与操作单元间的容错机制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模型系统的实现
    §6-1 系统总体设计
    §6-2 系统管理层控制的实现
    §6-3 系统远程控制的实现
    §6-4 故障处理的实现
    §6-5 数据库更新与查询
        6-5-1 数据库应用系统体系架构
        6-5-2 数据库中数据的存取方式
        6-5-3 数据库的实现
    §6-6 嵌入式Web服务器的性能测试
        6-6-1 数据链路层性能测试
        6-6-2 网络层性能测试
        6-6-3 传输层性能测试
    §6-7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6)低压电器的网络化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可通信的智能低压电器
2 低压电器网络化控制系统
    2.1 基于各总线的网络控制系统体系结构
    2.2 低压电器网络化控制系统的关键问题
3 多总线融合技术
4 基于智能低压电器通信网的低压配电监控系统
5 结语

(7)交流接触器可通信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系统设计
    1.1 控制系统和通信接口的选择
    1.2 控制系统总体硬件设计
    1.3 从机程序设计
    1.4 主控机程序设计
    1.5 下位机采样设计
        1.5.1 硬件电路
        1.5.2 采样方法
        1.5.3 软件设计
2 结语

(8)三位一体的智能电网配电监控系统解决方案(论文提纲范文)

1. 低压配电网络智能化是智能电网的重要组成
2. 三位一体的智能电网配电监控系统解决方案
    2.1 常熟开关智能配电监控系统及产品的开发历程
    2.2 智能配电监控系统的特点与应用
        2.2.1 Riyear-Power Net智能配电监控系统
        2.2.2 基于FCX3的智能配电监控系统
        2.2.3 CSX1电气火灾监控 (系统) 设备
    2.3 智能电器元件的特点与应用
        2.3.1 CW1/CW2/CW3智能型万能式断路器
        2.3.2 CM1Z/CM2Z/CM5Z智能型可通信塑料外壳式断路器
        2.3.3 智能网络仪表和智能I/O模块
        2.3.3.1 CE1系列智能网络仪表
        2.3.3.2 CI1系列远程智能I/O模块
3. 结束语

(9)基于虚拟仪器技术的低压电器远程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1 远程监控系统的总体结构设计
2 多点CW系列万能式断路器远程监控系统的软件实现
    2.1 可通信CW系列万能式断路器简介
    2.2 监控主机前面板的设计
    2.3 监控主机程序框图分析
    2.4 利用LabVIEW内嵌的TCP/IP协议实现远程监控
3 结束语

四、可通信电器远程控制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可通信电器测试系统的研究[D]. 包雪娜. 沈阳工业大学, 2015(07)
  • [2]我国低压电器现状与发展趋势[J]. 何瑞华,尹天文. 低压电器, 2014(01)
  • [3]基于可通信控制与保护开关的智能配电系统设计[J]. 吴潇俊,黄世泽,郭其一,杨阳. 低压电器, 2013(11)
  • [4]面向智能断路器的多协议通信技术研究[D]. 王计波. 河北工业大学, 2013(06)
  • [5]基于Web的低压断路器远程控制系统的研究[D]. 李莉. 河北工业大学, 2011(04)
  • [6]低压电器的网络化技术[J]. 赵建利,刘教民,王震洲. 低压电器, 2011(07)
  • [7]交流接触器可通信技术研究[J]. 杜太行,尚国权,翟丽浦,张海娟. 低压电器, 2011(04)
  • [8]三位一体的智能电网配电监控系统解决方案[J]. 潘振克. 电器工业, 2011(01)
  • [9]基于虚拟仪器技术的低压电器远程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 陈飞,谢启,顾启民. 测控技术, 2010(09)
  • [10]Riyear-PowerNet配电监控系统的运用[J]. 胡建刚,陈平. 电气技术, 2010(05)

标签:;  ;  ;  ;  ;  

通信电器远程控制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