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谐社会”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和丰富的内涵_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论文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谐社会”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和丰富的内涵_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论文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谐社会”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内涵,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和谐社会论文,深厚论文,文化底蕴论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论文,内涵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注重社会和谐发展及其对执政党的要求历来是我们党执政的一个重要的指导思想和理念。但是在我们党的文件中正式提出“和谐社会”的概念以及正式提出提高党的构建和谐社会能力的任务,这还是第一次。这表明,随着现代化事业的深入发展及其所带来的社会的深刻变化,社会的和谐发展愈益突出和重要,已经成为我国现阶段社会发展和党的建设所面临的一个重大而紧迫的课题。科学地揭示“和谐社会”的思想渊源和内涵,是其中的一个基本问题。

和谐的社会状态是人类古已有之的一种大同社会的理想。在我国古代文化和哲学思想中,就不乏有关和谐的观念和对和谐社会状态的憧憬。《易传》所谓的“保合太和”,孔子所言的“致中和”,道家主张的“合异以为同”,惠施宣扬的“汜爱万物,天地一体”,《春秋繁露》所载的“天人之际,合而为一”,以及张载所径直表述的“天人和一”,如此等等,表明和谐观念向来就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代文化和哲学思想中的这种和谐观念在一定意义上是对古代社会原始和谐状态的反映。现代化进程打破了古代社会的原始和谐,但它同时也为新的更高级的社会和谐状态的重建创造了条 件。古代文化和哲学中的和谐观念就成为我们今天构建和谐社会可资利用的一种重要的 思想资源。就此而论,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议》提出的“和谐社会”的概念以及加 强党的相关能力建设的要求,正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祖国优秀传统文化和哲学思想的 继承、发展和高扬。

“和谐”作为社会状态,在马克思、恩格斯那里是包括社会主义社会发展阶段在内的共产主义社会本质的一种表征。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就把共产主义定 义为“人和自然界之间、人和人之间的矛盾的真正解决”。恩格斯在《政治经济学批判 大纲》中也把共产主义称为“人类同自然的和解以及人类本身的和解”。这就表明,构 建和谐社会以及提高党在此方面的执政能力,实际上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是与 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以及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相适应的。

“和谐社会”是一个具有丰富内涵的概念。在一定意义上,可以把它归结为下述四个方面的和谐:第一,是社会系统内部诸种基本社会关系、社会结构和要素之间关系的和 谐。具体地说,首先是经济关系、政治关系和思想关系之间的和谐,生产关系适应生产 力、政治和观念的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要求和需要。表现在实践方面,也就是 我们通常强调的,全社会的经济、政治和思想的协调发展,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 文明的共同进步。另外,还有各地区之间、各行业之间等关系的和谐,也属于社会系统 内部诸种要素之间和谐的范畴。而且,在当前,我国这方面的社会矛盾和问题也是比较 突出的。第二,是人与人之间关系或人际关系的和谐。这既包括个人与个人之间、群体 与群体之间的关系,也包括个人与群体之间的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本质上是一种 利益的关系。所以,对于执政党来说,妥善协调和正确处理人们之间的各种利益关系, 是实现人与人之间关系和谐的关键。第三,是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和谐。就人与社会两 者的关系而言,归根到底,人是社会的主体。各种社会关系是人在其社会实践过程中发 生和建立起来的。但是,社会关系一旦被建立起来并被固定化、制度化,就会规范和影 响人的存在。因此,人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总是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而人和社会的 和谐发展也就成为人们追求的理想和目标。第四,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和谐。人所处的 周围的自然作为人类生存的必备前提和条件实际上已经通过人的实践活动内化为社会的 一部分,成为“人的无机的身体”。而且,随着历史的发展,人与自然的关系也必将愈 益趋向融合和统一。因此,“和谐社会”理应包括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在内。

从上述四个方面的内容中可以看出,在一定意义上,构建和谐社会是一项事关社会全面发展的总体性任务,而党的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也就体现了党的整体执政能力或综合执政能力。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明确地提出构建“和谐社会”是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和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并且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 ”规定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主要内容和任务之一,这是对党的建设理论乃至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发展,体现了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以 及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

标签:;  ;  ;  ;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谐社会”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和丰富的内涵_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