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电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市 100070
摘要:近年来,随着建筑市场的发展和不断完善,工程招投标已逐渐规范化,但在实施过程中,投标单位为了更大的利润,在招投标过程中,还会利用各种手段获得项目,但其中隐藏的问题也开始显现出来,特别是在招标过程中,行业竞争激烈性显露无疑,导致各种问题和冲突连续爆发,这已经成为当前我国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领域存在的普遍问题,因此,本文对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和梳理,针对招投标乱象提出了治理性建议。
关键词:建筑工程;招标管理;优化措施
1建筑招标的主要特点分析
1.1组织性特点
建筑项目招标并不是一种自发行为,而是顺应市场的具有组织性的一种交易方式,本身的组织性较为明显,体现为由建设单位、招标方或委托代理机构等作为招标活动的组织方,同时招标场所与时间一般具有固定性特点。工程招标过程中严格遵守固定流程、招标条件等内容,保证整个招投标过程顺利进行。
1.2公开性特点
建筑工程大部分招标项目都需要公开进行,这就需要根据项目特征,编制好招标文件通过媒体或网站向市场发布招标公告信息。整个招标环节具有高度的透明性,同时招标程序与信息都是面向市场公开的,按时开标并将中标结果向公众公示,也就是保证每位投标人都可以获得相等的招标信息,保证整个招标活动在公平环境下进行。
1.3公平公正性特点
工程招标活动中招标单位要秉承公平、公正、科学、择优的原则,也就是对待所有投标人保持一致的态度,确保各方利益。同时保证整个活动在公开原则下进行,并主动接受相关部门的审核、监督,评标工作由招标人或其委托的招标代理机构依法组建的评标委员会完成,整个评标过程不能修改投标书中的实质性内容,并且评审过程中留下视频影像,避免出现不正当行为。
2建筑工程招标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1存在中标人内定情况
大量审计、巡视案例表明,部分工程项目招标时存在早定、内定中标人的情况,通常建设单位通过招标代理机构操作,完成内定中标人的情况。如有的招标代理机构依据发包方的意图以潜在中标人为模板制作招标文件,直接将其他潜在投标人排除在外;招标代理机构直接为围标、串标人找寻陪标人并编制走过场或衬托潜在中标单位标书的投标书等。这些问题的存在,造成发包方为了让内定中标人中标,围绕这个开展一系列的准备,影响招标活动的公正公平性。
2.2存在围标、串标问题
随着国家持续放开建筑市场,市场门槛不断降低,市场市场出现各种类型的“分公司”,造成建筑施工企业、中介机构的素质参差不齐,存在滥竽充数的情况。与此同时,行业中普遍存在出借挂靠资质的现象,甚至一些施工企业主要通过挂靠费盈利。在这样的背景下,部分代理中介钻“缝隙”,使得违规招标成为普遍现象。如,一单位大楼建设项目,施工单位直接组织7家公司串通投标,中标后又以项目经理离职的理由要求由资质较低的项目经理替换,使得施工管理工作混乱,无法按期完成项目、存在严重超预算等情况,直接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对企业长远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2.3存在违法转分包情况
工程建设行业存在施工单位挂靠情况,致使行业中出现一种不正常现象,即拿项目的不干活、干活的没有项目,使得违法转分包现象、工程肢解情况普遍存下,致使拖欠农民工工资、安全投入不到位,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如,某项目,名义上由一省级施工单位投标中标,但该企业中标后便将项目转包给自然人,该自然人又将项目肢解分包出去,通过这种层层转分包的方式,大量挪用建设资金、现场管理混乱,最终造成项目被迫停工整改,影响到效益,该省级施工单位的行业名声别破坏,企业效益大幅度降低。
3建筑工程招标采购管理的优化措施
3.1构建较为完整的科学行业法律体系
通过构建一套较为完整且科学性极强的法律机制来维持该行业的健康稳定发展状态。在建筑工程招标的行业中,想要提升其招标采购环节的工作质量以及效率,就必须要不断的完善相关的法律规章机制,在必要的情况下,还应当提升对各类违规行为的惩罚力度,严格的设定惩处的规章制度,避免其产生违法问题。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建筑行业已经逐渐成为了我国社会经济的主导行业,我国开始注重该行业的发展需求,更是颁发了和招标行为相关的规章法律,通过招投标法的设定极大程度的规范了建筑工程的招投标工作。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环境始终处以一个变化的状态下,如果仍旧使用原本的招标投标法进行招标行业的管理,是无法满足该行业的发展需求的,同时其对于该行业运行所起到的规范作用也会不断的降低,应当对其法律规章制度进行实时的改进,落实后续的法律机制,加大对其项工作的重视程度。管理部门以及相关工作的执行人员需要在管理工作中找出违法违规的行为,同时对其进行较为严苛的查处,构建该行业的诚信档案,实时的记录下违法违规的企业和个人,并对这些竞标单位进行诚信等级的划分。
如改变传统的现场纸质标书开标方式,采用电子开标方式;成立专家库,评审专家在专家库中抽取;招标人、评标专家和投标单位没有接触机会。投标保证金每个标段、每一家的账户信息都不同,同时对各家投标单位文件属性进行审查,避免围窜标行为。一旦发现围窜标行为,处罚一年不能参加招标方的任何采购。
3.2严格的资格审查
企业应当不断的加大对投标人资格的审查力度,综合性的考察投标人企业的资质以及业绩等,正确的推断出该企业的履约能力。通过资格审查工作,可以避免投标人产生关联投标等的问题。审核投标人的可信度,并对招标的资格以及财产的冻结状况进行分析。检查原始的证书,并在住建部等国家公开网站核实,避免投标人伪造资料等行为,同时还应当对各类机械设备以及施工材料进行实物性的检查,防止其产生严重违规以及重大质量等事故。严格合适企业的信用情况,如招标文件资格审核中注明:不得被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在全国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http://www.gsxt.gov.cn)中列入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在评审期间尚未解除的)。不得在“信用中国”网站(www.creditchina.gov.cn)被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在评审期间尚未解除的)”。
3.3发挥标底的作用
标底是建筑工程招标采购工作的重要参数信息,其会影响到工程的竞标价格以及质量。另外其标底还会受到工程项目性质的影响,其在招标工作中所起到的效用也会有所差异。因此,在设定标底时,相关的造价人员必须要以绝对严谨认真的态度进行,如有必要请专业造价咨询公司进行编制,并对其所制定出的标底进行严苛的保密,避免其在实际的招标工作中产生各类不公平的问题。
3.4选择供应商
招标采购成本的控制管理工作需要以供应商的选择为基准。首先,要对该建筑工程项目所能使用到的材料、机械设备种类及规格、项目特征等进行分析,确定满足要求的最低资质,提高竞争性,筛选出多个潜在供应商。这种处理方式可以有效的减小建设项目在施工材料货源管理工作上的风险数值,采用良性竞争的形式来选择多个供应商。在保证原材料质量的基础上,有效降低购买价格,从而实现对原材料、设施设备的采购成本控制管理。
在选择供应商的过程中,需要对其进行现场考察,考察其规模、加工能力、履约情况、产品检验标准、不合格品的控制,以及原材料执行标准,设施设备的各项合格资质、生产制造过程中的科学技术应用与制造加工实力、检验记录等。对供应商选择过程中,还需要对其他相同、相似原材料、设施设备的供应商供货方式、服务等内容进行分析和总结。
4结语
综上所述,对建筑工程招标工作进行规范、加强对建筑工程招标工作的管理至关重要。在对工程招标工作进行管理时相关政府管理部门的监督和指导非常关键,在此基础上还需要执行管理工作的相关工作人员严格招标管理的制度规范,对违规问题进行严厉处置,以促进招标规范性的增强,从而净化建筑行业发展的环境,为建筑行业的持续发展和国家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赵英臣.提高建筑工程招标采购管理的优化措施[J].中国招标,2017(30).
[2]朱定法.实施采购管理体系改革[J].施工企业管理,2016(10).
[4]董广海.施工企业强化材料采购管理探析[J].建筑施工,2017(06).
论文作者:彭栋梁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10
标签:行业论文; 工作论文; 标底论文; 情况论文; 投标人论文; 过程中论文; 项目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1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