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体制改革的几个问题--访中共中央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吉炳轩_文化体制改革论文

文化体制改革的几个问题--访中共中央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吉炳轩_文化体制改革论文

关于文化体制改革的几个问题——访中共中央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吉炳轩,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央宣传部论文,副部长论文,几个问题论文,中共论文,文化体制改革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刘:当今世界,文化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大。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我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是一项重大的任务。现在,大家对文化体制改革都很关心。您作为中央文化体制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对此有深入的研究和思考。首先,请您谈谈我国全面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的意义在哪里?

吉:加强文化建设、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瞻远瞩、审时度势在科学判断国际国内形势,全面把握当今世界文化发展趋势,深刻分析我国基本国情和战略任务的基础上,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是继经济、政治、教育、科技、卫生体制改革之后进行的又一项重大改革。中央对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工作高度重视,国际国内对我们的文化体制改革工作也十分关注。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意义深远,责任重大。

第一,要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深刻认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重要性。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和重要保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迫切要求把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文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共同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它们之间既相互依存、互为条件,又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没有文化的发展,不是科学的发展;文化不发展,社会难和谐。只有不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才能实现文化与经济、政治、社会协调发展,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精神支撑和文化条件。

第二,要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高度,深刻认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重要性。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是文化建设的神圣使命,也是文化体制改革的重要目标。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逐步推进和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精神文化需求迅速增长,这为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提供了新的发展条件和强大内在动力。但从目前来看,我们提供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数量、质量,还不能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多样化的需要。特别是一些地方公共文化设施严重不足,文化单位缺乏活力。解决这些问题,归根到底,要靠发展文化生产力,要靠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改则兴,不改则衰。只有不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破除制约文化发展的体制机制性障碍,才能实现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生产提供更多更好的文化产品和服务,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

第三,要从提高我国综合实力、维护国家战略安全的高度,深刻认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重要性。文化是民族的灵魂和血脉,是维系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精神纽带。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在对外开放过程中,我国同西方在文化市场、文化阵地上的竞争越来越直接、越来越激烈,西方发达国家在国际文化市场竞争中占有明显优势。面对西方文化资本、文化产品和价值观念的冲击,我们如果不加快发展,就有既守不住也打不出去的危险。形势逼人,不进则退。只有不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形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民族文化,才能增强我国文化的整体实力,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第四,要从增强党的执政能力、提高执政水平的高度,深刻认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重要性。加强执政能力建设,是我们党执掌全国政权以后始终面临和不断探索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精神文化资源是党执政的重要资源。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把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建设先进文化,实质上就是发展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为激励人民奋勇前进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当前,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发生深刻变化。一方面,马克思主义不断创新发展,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日益巩固;另一方面,社会意识出现多样化趋势,各种思想相互交织、各种文化相互激荡、各种意识相互碰撞,非马克思主义思想意识有所滋长。只有不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永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生机和活力,才能扩大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影响,巩固党执政的思想基础和政治基础,保证党和国家的事业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刘:在世界范围内务种文化相互激荡、相互碰撞的背景下,在人们思想意识日益多元多变的形势下,如何坚持和把握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

吉:你提的这个问题很重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要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遵循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特点和规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以发展为主题,以改革为动力,以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以创造更多更好适应人民群众需求的精神文化产品为目标。

具体要把握四个方面:一是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方向问题是根本问题,是文化体制改革的核心和灵魂。在文化体制改革中,要自觉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要求,贯穿于改革的全过程,渗透到工作的各方面。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不动摇,打牢全体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贯彻“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立足改革开放和现代化的优秀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的长处,增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

二是必须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树立新的文化发展观。思想观念是个总开关,思想观念的解放程度,直接关系到文化体制改革的广度和深度。应当随着形势和任务的发展变化,自觉以新的观念看待新的事物,以新的思维研究新的情况,以新的办法解决新的问题。当前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最重要的是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全面领会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关于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一系列新观点新论断,牢固树立新的文化发展观。要不断深化对文化地位作用的认识,充分看到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意义;不断深化对文化发展方向的认识,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不断深化对文化发展动力的认识,通过改革不断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不断深化对文化发展思路的认识,做到公益性文化事业和经营性文化产业两手抓、两加强;不断深化对文化发展格局的认识,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文化产业和文化市场格局;不断深化对文化发展目的的认识,努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坚决冲破一切妨碍文化发展的思想观念,坚决改变一切束缚文化发展的做法规定,坚决革除一切制约文化发展的体制弊端,做到思想上不断有新解放,理论上不断有新发展,实践上不断有新创造。

三是必须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努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正确区分公益性文化事业和经营性文化产业,坚持一手抓公益事业、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是十六大以来我们党对文化建设规律认识的新成果,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基本思路。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是向社会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手段,要坚持以政府为主导,鼓励社会参与,在改革中贯彻“增加投入、转换机制、增强活力、改善服务”的方针,最大限度地发挥公益性文化事业的社会效益。发展经营性文化产业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在改革中贯彻“创新体制、转换机制、面向市场、壮大实力”的方针,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在市场竞争中发展好。无论是公益性文化事业还是经营性文化产业,都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以更多更好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占领市场、赢得群众,最大限度地发挥文化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经济发展的功能。

四是必须把握文化体制改革的规律特点,积极稳妥推进改革。文化一方面具有意识形态属性,另一方面又有产业属性。文化体制改革与经济体制、政治体制等改革相比,有共性也有其特殊性。在文化体制改革中,既要遵循改革的一般规律,又要遵循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特点和规律;既要有普遍要求,又要做到积极稳妥。坚持试点先行,从点到面,有序推进。

刘:我注意到您把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目标任务概括为“六个形成”:形成科学有效的宏观文化管理体制,形成富有效率的文化生产和服务的微观运行机制,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形成完善的文化创新体系,形成以民族文化为主体、吸收外来有益文化,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文化开放格局。您认为要完成这“六个形成”,最重要的要抓住哪些关键环节?

吉:我认为,第一,要坚持市场导向,重塑文化市场主体。文化企业是文化市场的主体,是文化产业发展的依托。必须做到以市场为导向,贯彻“创新体制、转换机制、面向市场、壮大实力”的方针,有计划、有步骤地推动经营性国有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推动国有文化企业进行公司制或股份制改造,使之成为文化市场的主导力量和文化产业的战略投资者。一是积极稳妥地推进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国家重点扶持以外的其他艺术院团,一般出版单位和文化艺术、生活、科普类期刊社,以及新华书店、电影制片厂、影剧院、电视剧制作单位和文化经营中介机构,党政部门、人民团体、行业组织所属事业编制的影视制作和销售单位,要逐步转制为企业。具体说,对于文艺院团,要从实际出发,确定少数具有民族特色、国家水准的单位继续实行事业体制,由政府重点扶持;大多数单位则要转制为企业、进入市场,其中对从事高雅艺术演出的单位,在转制的同时,为培育市场,政府给予一定补贴。对于出版单位,除人民、少数民族语言、盲文等承担政治性、公益性出版任务的出版单位保留事业性质外,大多数出版社要逐步转制为企业。高校出版社、行业出版社要认真进行转制试点。二是积极对具备条件的国有文化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按照现代企业制度改革,实行投资主体多元化。符合发行上市条件的,经批准可申请上市。要完善文化企业国有资本有进有退、合理流动的机制,推动国有文化资本向市场前景好、综合实力强、社会效益高的领域集中,充分发挥国有文化资本的控制力、影响力和带动力。三是积极推进文化领域结构调整。以资产为纽带,合理配置文化资源,实行联合、重组,重点培育发展一批实力雄厚、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大型文化企业和企业集团。支持中小型文化单位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形成富有活力的优势产业群。四是积极鼓励民营企业进入文化产业领域。要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积极引导和鼓励民营企业通过产权交易、共同投资、联合开发等途径,参与国有文化单位改革,参与文化建设,共同做大做强文化产业,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

第二,要是完善市场体系,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发挥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文化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打破条块分割、地区封锁、城乡分离的市场格局,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是推动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平台。一是促进建设文化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以大中城市为重点,着力培育书报刊、电子音像制品、演出娱乐、影视剧等文化产品市场和资本、产权、信息、科技、人才等要素市场。适应高新技术迅猛发展的需要,着力培养和规范以网络为载体的新兴文化市场。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着力开拓和培育农村文化市场,完善现代流通体制,大力发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和电影院线等现代流通组织形式,促进文化产品和生产要素合理流动。二是促进形成市场准入,把好资质、产品、资金、人员、技术等准入关。明确市场退出的标准、程序和具体要求,对经营不善、资不抵债的文化企业,通过并购、重组、委托经营等方式妥善处理,实现公平竞争、优胜劣汰。加强文化市场监管,推动建立依法经营、违法必究、公平交易、诚实守信的市场秩序。三是促进完善市场中介机构和行业组织。重点发展经济、代理、评估、咨询等文化中介机构,规范经营行为,提供专业化社会化服务。大力推进行业组织的建设和改造,按照“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约束”的要求,履行好市场协调、监督、服务、维权等职责。四是促进参与国际文化市场竞争,通过政府推动与企业市场化运作相结合的方式,加强和改进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工作,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文化企业,使之成为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的主体。善于“借船出海”,选择管理规范、技术先进、对我友好的国外知名文化机构进行合作,推动我国文化产品进入境外主流社会。

第三,要创新管理体制,提高宏观管理能力。创新党领导意识形态工作的方式方法,创新文化行政管理的体制机制,是加强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依法执行、依法行政的必然要求,是文化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一是健全党委领导、政府管理、行业自律、企事业单位依法运营的文化管理体制。形成职责明确、反应灵敏、运转有序、统一高效的宏观调控体系,通过制度安排、机制设计和能力建设,把增强党的宏观领导能力体现和落实到文化工作的各个层面和重要环节。完善各项工作机制,实现文化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增强工作的预见性、主动性和实效性。二是健全党委领导与法人治理结构相结合的文化企事业单位管理体制。从制度创新、股权设计等方面,实现党对文化单位的控制力,把党委对文化单位经营方向、资产配置调控、重大决策、重要干部配备等的领导落到实处。三是健全文化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加强文化立法,通过法定程序逐步将党的文化政策转化为法律法规,通过依法行政,实现和落实党的主张。制定和完善扶持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产业、激励文化创新等方面的政策。四是健全宏观调控和微观搞活相结合的运行机制。增强宏观控制力,不能一管就死,要有利于形成和维护促进文化发展的良好环境,有利于增强微观竞争力。注重微观搞活,不等于放任自流,要从政策法规和体制机制层面预设调控办法,以防出现问题时措手不及,确保正确导向。

第四,要转变政府职能,理顺政事政企关系。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实现政府职能由办文化向管文化转变,是文化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一是推进文化行政管理部门理顺职责。按照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的要求,理顺文化行政管理部门与所属文化企事业单位的关系,从根本上做到职能分开、机构分设、财务分离。二是推进依法行政。改进管理方式,创新管理手段,实现主要以行政手段管理为主向综合运用法律、经济、行政等手段管理转变。完善行政许可,加快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清理、减少和规范文化行政审批事项。三是推进政务公开。规范程序,减少环节,增强透明度,提高自信力。按照已确定的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标准和指标体系,做好统计发布工作。四是推进政府职能作用发挥。强化政策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从加强行业管理入手,加强对文化发展的方向、总量、结构和质量的宏观调控,制定本地区本行业的文化发展规划,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引导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协调发展。

刘:最后,我还想提一个问题,您认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应遵循哪些方法步骤?

吉:文化体制改革是文化领域一场广泛而深刻的变革,政治性、政策性、敏感性都很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地区差异较大,文化领域各行业各单位千差万别。在这样的情况下进行改革,具有其特殊性和复杂性。工作中不能用一个速度去推、一个标准去量、一个模式去套。一定要从实际出发,坚持区别对待、分类指导、循序渐进、逐步推开,有计划有组织、分阶段分步骤地推进改革。

推进文化体制改革要高度重视组织领导。文化体制改革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既与经济体制改革密切相关,又与政治体制改革紧密相连,事关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事关国家文化安全和社会政治稳定。改革力度大小,改革成效如何,关键在于领导。必须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切实加强对文化体制改革的组织领导。

标签:;  ;  ;  ;  ;  ;  ;  ;  ;  

文化体制改革的几个问题--访中共中央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吉炳轩_文化体制改革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