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滨州市沾化区冯家镇第二实验学校 256806
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要求在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不仅应该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而且还应重视技能的训练,注重让学生经历从生活走向数学,从数学走向社会的认识过程。学生通过从生活到数学的认识过程,将所学应用于生产生活实际,让学生领略数学中的美妙与和谐,使学生身心得到全面发展。因此,数学课程的构建应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认知特点,在此我就近几年新课标下初中数学教学谈几点感受:
一、教师要改变学科的教育观
1.注重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数学多年传统的教学模式偏重于知识的传授,强调接受式学习。新课标下教师要改变学科的教育观,始终体现“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的培养。重视数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美国现代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在教学中教师要抓住时机不断地引导学生在设疑、质疑、解疑的过程中,创设认知“冲突”,激发学生持续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便能顺利地建立数学概念,把握数学定义、定理和规律。教师在探究教学中要立足与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他们质疑、调查和探究,学会在实践中学、在合作中学,逐步形成适合于自己的学习策略。
2.把课外作业转向当堂作业,注重检测,及时反馈。过去,教师讲完课后,布置大量课外作业,使学生整天埋头于题海。许多同学的作业相互抄袭,以应付检查。要改变这种现状,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精心选择典型习题,压缩题量,当堂作业当堂检测反馈。至于检测反馈的方法,一是把选好的习题抄在黑板上,针对题的难易程度找优、中、差三类学生板演,其他学生在下面练习。二是把选好的习题当堂让学生做在作业本上,教师及时检测反馈。以上两种方法能真实地暴露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能够及时纠正,避免学生重复已会的知识,也可以有效地纠正教师在教学中出现的偏差和失误,真正做到课课清、节节清、章章清,使师生双方能够始终保持信息畅通,达到教与学的同步。
二、教师教学中要“敢放”“能收”
1.科学的引导学生完成探究活动。新课标下要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就初中阶段的学生所研究的题目来说,结论是早就有的。之所以要学生去探究、去发现,是想叫他们去体验和领悟科学的思想观念、科学家研究问题的方法,同时获取知识。但是,敢“放”并不意味着放任自流,而是科学地引导学生自觉地完成探究活动。当学生在探究中遇到困难时,教师要予以指导。当学生的探究方向偏离探究目标时,教师也要予以指导。所以教师要相信学生的能力,让学生在充分动脑、动手、动口的过程中主动积极地学,千万不要只关注结论的正确与否,甚至急于得出结论。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找准时机进行启发。无论做任何事情,只要时机恰当,便会出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对于数学的启发式教学也是一样的。我国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也曾经说过:“不愤不启,不悱不发。”通俗的说便是当学生思考良久之后要放弃的时候,亦或者当学生想描述描述不出来的时候,这时便是老师进行启发的最好时机。但是找准时机进行启发想要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必须遵循两个原则:第一便是把握时机。第二便是要主动创造出时机。可以基于学生的学习能力、水平、特点以及课本的知识点之上,进行创新情境,为初中生创造好的启发环境,使学生在一知半解的状态下,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尝试新题的环境中。
三、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教师鼓励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动手实践操作,增强学生探寻数学知识的积极性,摆脱固有的解题模式,增强学生运用知识的灵活性。例如:教师在教授学生《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判断时,很多的学生都会出现理解上没有任何问题,一旦在实际的运用中便会出现几个角混淆的现象。这显然是没有抓住判断角类型的关键点,只是机械地去比对,生搬硬套,没有充分理解每种类型的角所代表的含义。此时,教师可以通过典型的例子引导学生对角的判断规律进行总结,以便于学生在实际运用中无论图形怎样复杂变化,学生都能快速地从中发现需要的角,从而提升学习成效,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探寻数学规律的思维习惯。
培养学生探索求知的能力有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这就要求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问题探索时,关注问题设置的针对性、有效性、深入性等,避免泛泛而谈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要让学生通过探究活动发现数学问题中隐藏的规律,并能自主地在学习中灵活运用。
四、数学实验也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我发现,学生对实验的兴趣是最大的,每次有实验时候,连最不学习的学生也会动手认真地去做、去尝试,数学教材中有许多数学实验,能使学生在分工合作,观察、记录、分析、描述、讨论等过程中获得与概念、规律相联系的感性认识,引导学生探索新知识。千万不要因实验的条件或教学进度的原因放弃实验,而失去一个让学生动手的机会。例如:将一三角形的硬纸片剪拼成一个矩形,使这个矩形的面积与原三角形硬纸片的面积相等,学生运用硬纸片剪剪、拼拼,充分地进行动手、合作,发现有多种剪拼的方法,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总之,数学知识和科学技术、社会生活息息相关。关注现代数学科学技术的发展,能使学生真正了解到数学知识的实用价值,使数学教学过程成为学生愉悦的情感体验过程,让学生感悟到实际生活中的数学的奇妙和规律,从而激发学生勇于探索科学知识的最大潜能,真正实现从生活走向数学,从数学走向社会。
论文作者:王兆岩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20年1月总第3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11
标签:学生论文; 数学论文; 教师论文; 作业论文; 时机论文; 注重论文; 规律论文; 《教育学文摘》2020年1月总第32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