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工业行业对比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上海论文,工业论文,行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本文根据第三次工业普查的资料,从上海工业行业的规模、营销、出口创汇、盈利收入、亏损情况、偿债能力等角度对上海34个大类工业行业作全面的对比分析研究。
一、上海工业行业分析
1.行业规模
从综合职工人数、总资产、所有者权益、工业总产值、销售收入等5个指标来看,可以看出:
(1)11大行业三分天下有其二。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普通机械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纺织业、专业设备制造业、化学纤维制造业、服装及其他纤维制品制造业、金属制品业等11个行业是上海工业制造业中规模最大的行业。这11大行业的职工人数、总资产、所有者权益、工业总产值、销售收入大都跻身于上海工业行业排名榜的前10名。这11个行业的职工人数占全市工业的69.8%、总资产占全市工业的70.5%、所有者权益占全市工业的72.4%、工业总产值占全市工业的72%、工业销售收入占全市工业的68.6%。其中,又尤以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的规模最大,该行业的总资产、所有者权益、工业总产值、销售收入远远高于其它行业,独占鳌头,分别占全市工业的17.5%、25.9%、13.6%、13.7%。同时,该行业的职工人数排名第9位,占全市职工人数5.6%。
(2)上海工业结构已呈现出明显的重化工业特征。在上海最大的8个行业中,除纺织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外,其它6个行业均属重化工业。这表明上海工业结构已呈现出明显的重化工业特征,上海的工业经济已由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转向了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为主。
(3)工业六大支柱产业均已形成一定的产业规模。轿车、电子和通信、电站设备钢铁、石油和精细化工、家用电器六大支柱产业为“八五”时期上海工业发展重点。经过五年的发展,均已形成了一定的产业规模,它们所在的大类行业均列上海最大的8大行业之中。
(4)电力,蒸气,热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占用的资产量也比较大,总资产占全市工业的5.5%,所有者权益占全市工业的6.21%。
2.产品销售情况
1995年,全市工业企业的销售收入为4016.3亿元,产销率平均为98.67%。产销率排名前10位的行业分别为煤气生产和供应业、石油加工及炼焦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烟草加工业、电力,蒸气,热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自来水的生产和供应业、造纸及纸制品业、专用设备制造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这表明上海石油加工及炼焦业等行业的产品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深受市场欢迎。煤气生产和供应业、电力,蒸气,热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的产销率分别高居行业排名榜的第一、第五位,这与它们的公共事业属性是分不开的。
3.出口创汇能力
1995年,全市工业企业出口交货值为679.8亿元,出口大户行业分别是:纺织业、服装及其他纤维制品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金属制品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普通机械制造业、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这10大行业的出口交货货值占全市工业的78.2%。纺织业、服装及其他纤维制品制造业仍然是上海出口创汇的主力军。可喜的是,排名前10位的行业中,有6个行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普通机械制造业)是体现上海产业政策的,这些行业的出口增加,表明上海六大支柱行业的国际竞争力在提高,表明上海新的经济增长点正积极地参与到国际经济大循环中去。
4.盈利能力
从综合利税总额、利润总额、人均总额、净资产报酬率等四个指标,可以看出:
(1)1995年上海工业经济整体盈利能力不强。1995年上海工业人均利润低于人均工资,净资产报酬率低于流动资金贷款利率。
(2)行业盈利能力千差万别。盈利能力强的行业人均利润高达万元甚至几十万元,净资产报酬率高达20-30%,如烟草加工业、化学纤维制造业等;赢利能力差的行业人均利润千元都不到,净资产报酬率连1%都不到,如煤气生产和供应业、食品制造业、木材加工及竹、藤、棕、草制品业等。
(3)一些大行业盈利情况较好。与其它行业相比,支柱行业的盈利情况尚可。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化学纤维制造业、普通机构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等大行业的盈利能力都比较强,这些行业是上海工业经济效益的主要支撑。如果没有这些支柱行业的支撑,上海工业经济的整体盈利能力不堪设想。
(4)烟草加工业盈利能力最强。尽管烟草业行业规模不大,但该行业的利税总额、利润总额却位居32个行业的前列,分别居第4、5位。该行业的人均利润、净资产报酬率更是独占鳌头,雄居各行业之首。
5.亏损情况
亏损额,亏损企业数量,亏损面3个指标基本能反映行业的亏损情况。
1995年,全市工业企业共计亏损54.03亿元。其中,纺织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等行业亏损最为严重。1995年,全市工业企业亏损面平均为27.03。其中,煤气生产和供应业、饮料制造业、食品制造业亏损面最大。1995年,全市工业企业共计有4161家企业亏损。其中,金属制品业、服装及其他纤维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品材制造业等行业亏损企业数量最多。
在同样的宏观经济环境下,这些行业为什么亏损严重呢?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是由于受行政定价的影响而发生政策性亏损,如煤气生产和供应业,该行业属公用事业,其煤气价格由政府制定,低于成本价,故而造成亏损。有的是由于长期以来缺乏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致使产品技术含量低,附加价值低,而劳动力成本、资金使用成本又逐年攀高,终于使这些行业的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从而造成亏损。这一类行业有:纺织业、金属制品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食品制造业。有的行业主要是由于该行业厂多规模小,形不成规模效益,行业内竞争过度,从而致使该行业的亏损面较大,如服装业、塑料制品业。还有的行业则是由于产品呈现买方市场,产品供过于求,价格大幅下跌,如木材加工及竹,藤,棕,草制品业、皮革、毛皮,羽绒及其制品业。这些行业亏损严重的原因除以上“个性”外,还有近年来所有行业都遇到的“共性”原因,即:企业资金不足且资金使用成本偏高;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承担了过量的改革成本;企业改制进展不快,非生产经营领域人员过多;企业管理素质低下;政企不分,产权不清等。
6.偿债能力
下面从负债总额、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三个指标来考察上海工业行业的负债情况。
1995年,全市工业企业共计负债3247.3亿元。负债额排名前10位的行业分别是: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普通机械制造业、纺织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电力,蒸气,热水的生产和供应业、金属制品业。这10个行业的负债总额占整个工业的68.9%,显然,这些行业是银行的主要客户。1996年5月1日及8月23日中国人民银行两次大幅调低贷款利率,必将大大减少以上行业的利息支出,从而利于这些行业提高经济效益,增加盈利。
1995年,全市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平均为58.45%,排名前10位的行业有: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造纸及纸制品业、家具制造业、皮革,毛皮,羽绒及其制品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医药制造业、纺织业、金属制品业、普通机械制造业、木材加工及竹,藤,棕,草制品业。
对其中符合上海产业发展方向的、市场前景看好的行业必须迅速补充资本金,注入资金,以降低资产负债率,使其形成良性循环。这些行业有:医药制造业、普通机械制造业等。而对一些不符合上海产业发展方向的行业,如造纸及纸制品业、家具制造业等行业要逐步将其转移出去。
行业流动比率越大,表明行业短期偿债能力越强,对债权人的保障越大。1995年,全市工业企业流动比率平均为1.13,明显偏低,这表明目前上海工业企业整体存在一定程度的债务危机。排名前10位的行业分别是:煤气生产和供应业、烟草加工业、化学纤维制造业、石油加工及炼焦业、印刷业、记录媒介的复制、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饮料制造业、普通机械制造业。这些行业短期偿债能力相对较强。
流动比率连1.0都不到的行业有造纸及纸制品业、家具制造业、塑料制品业、食品制造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橡胶制品业。这些行业随时都可能发生短期债务危机,必须加以重视。
二、对上海工业结构的若干思考
工业结构(行业结构)是指生产要素在各工业行业间的比例构成和它们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联系,即一个国家或地区用于工业的劳动力、资金、自然资源与物质资料在各个工业行业之间的配置状况及其相互制约的方式。
综观上海工业行业的规模,出口创汇、产销情况、负债情况、盈利能力、亏损情况,我们认为:
第一,从行业规模上看,上海工业结构(行业结构)的调整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工业结构已呈现出重化工业的特征,呈现出资金技术密集型的特征,资源正不断地向符合产业政策方向的行业转移。劳动密集型的主业正在逐步萎缩,而资金技术密集型的产业正在不断壮大。
第二,回顾“八五”,上海在石化、钢铁、汽车、通信产业等方面的发展都比较成功,这些行业的产业规模已位居上海工业的前茅。但在计算机产业方面的发展不够成功。上海生产的计算机市场份额相当小,计算机产业在上海工业中所占的份额也很小。今后应大大增强对计算机产业的投入,以使该行业发展壮大起来。上海的家电行业发展也有必要反思,八十年代及九十年代初,上海的家电在全国有很高的声誉,产品供不应求。但目前,上海家电行业的优势正在丧失,整个行业已处于被动之中。
第三,上海工业结构还有待进一步调整,上海应形成适合自身发展战略目标的合理的工业结构(行业结构)。为此,建议:
(1)发展六大支柱产业(汽车制造业、电子信息设备制造业、电站及重大设备制造业、石油化工及精细化工工业、钢铁工业、家用电器制造业)和盈利能力强的行业,以及市场容量大,市场前景看好的行业,如医药业、住宅业、建材业等。对这些行业,上海应给予以政策倾斜,资金、人才、物资、技术、土地都应重点配置给这些行业。
(2)限制不符合上海产业政策、资产负债率高、流动比率低、资产质量差、盈利能力差的行业发展。对这样的行业,上海应该限制发展,至少要将其生产中心迁移到外地,将该行业所占有的土地、劳动力、资产配置到更有效率的行业中去。
(3)重点改造纺织业
纺织业曾是上海的支柱行业,现在仍然是规模量大的行业之一。该行业是吸纳劳动力大户、出口创汇大户、交纳税收大户。尽管1995年该行业的利润总额不及亏损总额,出现全行业净亏损,但对这个行业不能简单地予以淘汰。对这个行业要予以改造,要争取用高新技术来重新武装这个行业,增加其产品的技术含量、增加其产品的附加值。
(4)加大资产重组力度
上海工业应加大资产重组力度,以使资源向优势行业、优势企业、优势产品、优势品牌集中。对一些行业规模不小,但行业内部企业规模小的行业,更要鼓励行业内部进行收购兼并、资产重组,以优势企业带动劣势企业,充分发挥名牌效应,形成规模效益,提高市场占有率。
第四,加强技术创新和开发的力度,促使行业结构高度化。与外省市相比,上海已彻底失去了劳动力成本低廉的优势,因此,上海今后不适合发展劳动密集型的行业,上海必须加强技术创新和开发的力度,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只有这样,上海的产品才有市场竞争力。
第五,建立经理市场,优胜劣汰。在当前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过程中,在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式向集约式转变的过程中,企业的经理对于该企业的兴衰至关重要。为此,建立经理市场,优胜劣汰。淘汰庸碌之辈,任用有为之士。
标签:工业生产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