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究肠内营养干预在神经系统疾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随机抽选我科2016年4月至2018年4月收治的60例神经系统疾病患者资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予以内科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强肠内营养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及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中,护理总有效率为93.3%,护理满意度为96.7%;对照组中,护理总有效率为76.7%,护理满意度为73.3%,故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及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加强肠内营养干预能够有效提高护理效果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康复,有助于护患关系的良性发展,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肠内营养;神经系统疾病;护理;满意度
意识障碍、认知障碍、延髓性麻痹、呕吐、胃肠功能障碍、神经源性呼吸衰竭等是神经系统疾病常见症状,而这些症状均可增加营养风险或发生营养不足,对疾病的治疗与预后、住院时间、医疗费用等都有不良影,因此,对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做好营养支持显得尤为重要[1]。随机抽选我科收治的60例神经系统疾病患者资料作为研究对象,以探究肠内营养干预在神经系统疾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随机抽选我科2016年4月至2018年4月收治的60例神经系统疾病患者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39例,女性患者21例,年龄37~63岁,平均年龄(47.4±1.6)岁。将6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方法
对照组予以内科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强肠内营养干预,具体如下。
2.1肠内营养适应症
经系统疾病患者胃肠道解剖完整并有一定功能情况下选择肠内营养。
2.1.1脑卒中伴吞咽困难者
发病7d内尽早开始喂养,短期(4周内)采用鼻胃管喂养,长期(4周后)采用经皮内镜下胃造口喂养。
2.1.2痴呆患者
早期患者加强经口营养支持,晚期鼻饲喂养,也可经皮内镜下胃造口喂养。
2.1.3昏迷患者,短期(4周内)采用鼻胃管喂养,长期(4周后)采用经皮内镜下胃造口喂养[2]。
2.1.4其他神经系统疾病伴持续吞咽困难患者
短期(4周内)采用鼻胃管喂养,长期(4周后)采用经皮内镜下胃造口喂养。
2.2肠内营养给予原则
2.2.1新世纪后的临床营养经验是,肠内营养(EN)不仅仅提供营养底物,更重要的是保护胃肠免疫屏障即使最少量的EN,也能够维持肠道完整性,而且越早使用EN(早期EN)以及免疫营养、药理营养的概念和技术发展,不断创造临床奇迹[3]。
2.2.2如果肠道功能正常就应该使用肠道,如果有一段肠道功能正常,就利用这一段肠道;如果肠道有一部分消化功能,就利用这一部分消化功能;如果一段肠道有部分功能,也要使用这一段有部分功能的肠道。尽可能实施早期EN(48~72h)。无法应用EN,应用肠外营养(PN),1周以后,EN受限时,二者结合应用,尽早达到营养目标[4]。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个体化的EN干预。
2.3重症患者的初始肠内营养干预
2.3.1对不能主动进食的危重患者,应启动肠内形式的营养支持治疗(C级)。
2.3.2对于需要营养支持治疗的危重患者,肠内是优先于肠外营养的喂饲途径(B级)。
2.3.3应在入住后24~48 h内开始早期肠内喂饲(C级)。
2.3.4应逐渐增加喂饲量,随后48~72h内达到喂饲目标(E级) [5]。
2.3.5肠内喂饲剂量一能量,容许性低热量营养。
2.3.6监测耐受性及是否足量。
2.3.7选择恰当的肠内营养(EN)配方
2.4喂养管护理
(1)妥善固定;(2)防止扭曲、折叠、受压;(3)保持清洁无菌;(4)定时冲洗。
3结果
3.1护理总有效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93.3%,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76.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3.2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96.7%,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73.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4讨论
营养风险(nutritional risk)是指现存的或潜在的营养和代谢状况影响疾病结局的风险,也可理解为现存的或潜在的营养因素导致患者出现不良临床结局的风险[6]。要避免或减少营养风险,就要对患者及时予以恰当的营养方式,并加强护理干预。与肠外营养相比,肠内营养的优越性除体现在营养素直接经肠吸收、利用,给药方便、费用低廉外,更显示有助于维持肠黏膜结构和屏障功能完整性的优点。故在决定提供何种营养干预方式时,通常首选肠内营养。
本研究中两组神经系统疾病患者经护理干预后,观察组中,显效16例(占53.3%),有效12例(占40%),无效2例(占6.7%),护理总有效率为93.3%,其中29例患者对护理满意,护理满意度为96.7%;对照组中,显效11例(占36.7%),有效12例(占40%),无效7例(占23.3%),护理总有效率为76.7%,其中22例患者对护理满意,护理满意度为73.3%.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及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对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加强肠内营养干预能够有效提高护理效果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康复,有助于护患关系的良性发展,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罗美红.神经内科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的护理效果研究[J].现代养生,2014,(20):213-214.
[2]马宁,边瓯.老年痴呆营养干预的研究现状[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16).
[3]张波.神经内科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的护理效果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8,(12): 153-154.
[4]张宁.神经内科危重症肠内营养支持期间胃动力障碍的临床观察和策略[J].中国农村卫生,2018,(2).
[5]戚家梅,范小宁.神经重症病人的肠内营养支持监测的护理[J].当代临床医刊,2018,(6):4178.
[6]吕红叶.神经内科重症患者肠内营养的护理体会[J].中国医学工程,2016,(10):141-142.
论文作者:孟晓航1,卢俊衡2,孟凡美
论文发表刊物:《中西医结合护理》2019年第0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2
标签:营养论文; 患者论文; 满意度论文; 神经论文; 系统疾病论文; 肠道论文; 对照组论文; 《中西医结合护理》2019年第0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