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京市青少年宫 210036
摘 要:美术馆,作为美术教师对孩子进行艺术教育的地方是至关重要的,如何让学生们在美术馆的美育中真正地受益?而作为美术教师的我们该如何去实施?本文试通过对美术教师带学生观摩美术馆的具体方法的理解和分析,希望能够试着解决这些问题,并给美术教师同仁们一点帮助。
关键词:美术教师 少儿 美术馆 观摩
一、做好准备
1.美术教师要根据少儿年龄选段,选择合适的美术展览和观展学生人数。笔者认为应该选择传统的展览和现当代的展览要结合。当然,美术展览非常多,水平差别很大,这就需要美术教师会选择,真正好的展览是难得的,一定要带孩子去观摩。如2018上海“青艺·无界”——国际当代艺术展。当代艺术中更多的是装置、媒体、科技等新兴艺术形式作品,这对于少儿们来说,也是极具吸引力的。以上列举的展览对少儿年龄段来说都是合适的。笔者认为一位美术教师带12名以内学生比较合适。这主要是因为一方面学生过多,教师就无法保障安全;另一方面在美术馆内,老师讲解声音不能太大,学生多了听不清和拥挤,影响观展的效果。
2.教师了解美术馆的环境。教师带孩子们进入美术馆中之前,尽量找具有较强审美感的美术馆,因为环境美对培养心灵美、审美有密切联系。根据西方格式塔心理学派理论认为:外部事物、艺术形式、人的知觉组织活动以及内在情感之间,存在着根本的统一,这些力的作用模式达到结构上的一致时,就能更好地激起审美经验。因此,环境美可以物化为心灵美和审美感。
3.美术老师要在选择合适的展览后,要对此展馆、展览做全深入的理解,而对于少儿学生而言,也要适当了解展览的一些情况。教师方面,要掌握展馆的历史和特点等,要掌握所看展览的背景、作者信息和对作品的理解等。
教师和少儿们做好了相应一些准备工作后,便期待第二天的展览活动了!
二、做好导游
作为“导游”的美术老师,第一时间段工作就是在集合地点大致介绍下美术馆的历史和特点,以及观展的注意事项,如馆内安全通道、饮水、卫生间等问题。“导游”的第二件工作便是馆内观展部分,笔者认为老师引导和讲解需要注意以下三点:
1.带着学生们简单地先看一遍,不要引导和讲解,不看作品标签和听语音耳机。本步是一方面对老师而言,要对整个展览环境和作品有个熟悉,以便有主有次地引导和讲解。一般老师们带学生看展览的方法,是一走进馆内就边看边讲,这样太快地灌输学生知识,很容易让学生有“先入为主”的思维,就会破坏学生的个性理解力和审美感觉。其实,真正的艺术品自有打动人心的力量,孩子不怕不懂艺术,最怕的是有很多成见,很多僵化的审美观念不能放下,那就会成为欣赏的障碍。所以笔者认为在第一步中,“导游”可以不用“说话”,只要维护次序和安全就可以了。
2.学会用孩子的语言,有主有次地引导和讲解。每个展览都会有代表作,之所以成为代表,是因为作品中所包含方法纯熟性和内容思想性等都是很高的。当然如何讲解,对于美术老师来说也是个不小的难题。笔者认为要把握三点:(1)不能用较强的学术语言,特别是对低年龄段的少儿,要会找作品中最有意思的“点”和孩子分享。(2)如何找到这样“点”进行连接孩子们的思维呢?孩子们普遍喜欢动植物、神话、色彩和各种稀奇古怪的材料等,所以要会找到这样的好“点”再去讲解。还是以2008年中国美术馆举办的“敦煌大展”为例,作品中大量出现关于神话方面的故事,老师就要找出关于“飞天”佛教神话故事讲解来引导学生的思维,只是注意故事要简化。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例如从色彩角度,如画展中找出一幅能够呈现出色彩丰富、和谐亮丽的代表作品,告诉学生画面之所以是这么美的画面,它有着规律性的搭配方法,如色彩上、下、左、右和中间都要有一定的色彩呼应,有了呼应便相对和谐等,让他们试着运用这个易于掌握的审美方法,去体会其他相同色彩性作品。(3)再让学生看作品标签和语音耳机,但要求保留自己的独立思维。每一个展览,主办方都会很贴心地给出一些标签或语音耳机,大到整个展的评说,小到每个作品的注释,一般会包括作者、主题、材质和作品内容等。要告诉学生们不管是学生听老师的讲解,还是他们自己看标签和听耳机获取的知识。
作品为什么要“略过”非代表性的作品呢?当然这里的“略过”之所以加引号就是表达并不是完全一点都不引导,适当的引导还是要的,只是引导只需要激起学生的思考就可以了,但要求时间要非常短。原因有两点:(1)对于老师而言,体力是有限的,要学会把精力用在代表性的作品上,这样才能保证效果。(2)对于学生而言,如果每件作品都听老师的讲解,恐怕也早厌烦了,最重要的是学生在老师的非常简短的引导下,不但可以使审美思维的火花萌发,而且继续保留没有“先入为主”带来的个性审美理解。
3.引导和讲解重在激发兴趣和创作、创意思维。以色列是教育发达国家,他们的创造力是世界上顶尖的。他们认为学生要敢于多提出问题和质疑家长、老师的观点,例如他们孩子放学回到家,父母问他们的在学校不是学了什么?更不会是问考了几分?而是今天提出了多少问题?这方面其实是值得我们的教育也要适当学习的,特别是美术教育,其创意的核心观点更适合。那么,美术教师在美术馆中引导孩子们的活动行为,就是最佳的环境下激发他们创意、创作思维的黄金机会。要鼓励孩子们的提问和质疑,聆听他们的回答。少儿美术教育专家胡晓珮老师曾经提到,德国的少儿美术老师带学生们观看梵高的画展,在介绍梵高的一幅作品,他并没有介绍作品的画风、方法等,而是让孩子们去画里面找灯,看看梵高的画里都有些什么样的灯?如果你觉得灯不好看可以画个自己喜欢的灯。老师通过多个提问,目的是引导孩子在画中找到他所熟悉的东西,让孩子觉得那些艺术品与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从而激发孩子对艺术品的兴趣,同时再激起他们提出自己观点和疑问。“老师,我不喜欢画中灯”“我想设计长长的吊灯……”学生们在老师鼓励下说,“老师,我想画一个送给我妈妈;我现在就想画……”“想画就现在画吧!”老师见从学生们的问题中,已经把他们的创意、创作的欲望激发起来,就说道,并让他们立刻画起来。老师指导学生在馆内进行临摹和再创作活动是一般常规的活动,但对于如何指导,笔者认为一定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学生们如果是临摹,教师可以多给予帮助,如简单技法的讲解和示范、修改;如果是学生的再创作,老师就不要过多指导他们,如一点点提示,甚至不去打扰他们。对于观摩结束后的再实施绘画活动方面,将在以下第三点中阐述。
三、做好总结
“老师再见!”学生们走出美术馆,欢乐地向老师告别时,并不是意味着关于此次观展的活动就完全结束了,因为做好观展后的总结同样重要。很遗憾很多美术老师忽视了这一点。孩子们在每一次的观展中,所获取的信息和感受是很大的,需要随后的消化,而老师们要帮助好他们。如何做呢?笔者认为有两点:
1.让学生第一时间写段观后感。观后感可以梳理学生的观展思维,增强展览带给他们的记忆感受,是课后总结的一个好方法。但要注意,不要求学生完全按照语文作文的方法去写,字数也不要限制多。
2.观展后讨论、绘画创作。教师在观展后的美术课堂上,第一时间安排关于观展后的课程。课程的内容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对展览的鉴赏,把自己的理解,在课堂上相互讨论和辩论,最后画出有个性和有意思的作品,多鼓励他们大胆地创想,运用题材、材料和方法不限。
本文通过美术教师带学生观摩美术馆的方法的理解和分析,认为美术教师带少儿们观摩美术馆要有完整的、科学的计划和实施方案。这包括要求做好准备、做好引导和讲解以及做好观展后的总结三方面工作。让我们一起常带着少儿们走进美术馆,并让他们从小能真正地接触艺术,感受、体验和理解美,让欣赏美成为一种习惯。
参考文献
[1]杨景芝 绘画给孩子的爱[M].人民美术出版社,2014,10。
[2]马克思·德索 美学与艺术理论[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
[3]高桂喜 著 教育美学[M].江苏人民出版社,1997,8。
[4]林宗基 M·韦特海默[M].教育科学出版社,1987。
论文作者:李飞群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37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30
标签:老师论文; 美术论文; 教师论文; 学生论文; 美术馆论文; 作品论文; 少儿论文; 《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37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