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学生作文难就难在无米之炊,欠缺写作素材。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因此,习作教学不应限制在课堂和在校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上,而要将课堂引向课外,引向社会和大自然,利用更为广泛的教育资源,为学生作文提供丰富的习作素材。要写好作文,语言材料和生活感悟的积累是基础。只有厚积,才能薄发。故此,我们要帮助学生开凿和拓宽体验的相关渠道,积累习作素材,学生作文便有米可炊了。
关键词:体验;习作;渠道;有米可炊
多年来,小语界在作文教学改革方面作了许多探索和实践,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然而,由于我们的语文教师长期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小学生习作教学效率不高,小学生写作水平较低。有的老师认为:小学生天真活泼,有家人,有老师,有同学,十分熟悉身边的人和事,学生的作文内容是十分丰富的。因此把精力放在教给学生写作方法上,没有考虑到“一个人对最熟悉的事物是从不会去主动认识和思考的”这一心理特征,忽视了丰富学生生活体验,充实习作内容这一实践环节,把习作内容与表达形式割裂开来,逼着小学生去做无米之炊。学生的习作中经常出现“假、大、空”和“抄、凑、拼”的现象:形式单一,言之无物,语言干涩,内容乏味。他们只把作文当作是一种必须完成的学习任务,奉命而作罢了。
新课程理念明确为我们小学的习作教学指明了方向:习作指导应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充实写作内容,表达真情实感,真正使学生乐于表达,善于表达,做到“我口说我心,我手写我思,我手抒我情”。故教师要善于引导小学生主动地了解生活、体验生活,充实自己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为习作开凿丰富的源泉。
一、在多姿多彩的校园生活中体验
1.跨科式课堂体验,拓宽习作学习和运用的领域与空间
课堂是学生每天习得知识的主阵地,丰富多彩的各学科课堂,更是学生感受多姿多彩校园生活的体验馆。将习作教学从语文单科扩展到多学科,拓宽习作学习和运用的领域与空间,合理开发与利用科学、体育、音乐、美术、综合实践活动等学科资源,从中筛选出适合习作训练的内容,让学生回忆课堂教学过程,描述课堂教学情境,表达学习的收获和感想。如音乐课的引吭高歌、翩翩起舞;体育课上的激情四射、奋力拼搏;美术课上的天马行空、创意无限;科学课上的妙趣横生、变化无穷……无一不是各具特色的体验活动。我们要善于引导学生重现的这些学习体验,并让这些学习体验成为习作的基本素材,通过口头或者文字的形式把它描述下来、记录下来。
如在上《鸡蛋的沉浮》习作课时,我紧紧抓住学生爱探索、对科学奥秘充满好奇的特性,先让学生参与到活动中。实验前,先讲清楚实验要求和实验的准备,接着我让学生分组做实验,把鸡蛋放在盛满清水的杯子里,观察鸡蛋是沉还是浮,同时认真观察同学们的动作、语言、神态以及自己的心理活动,记录下来。再往水里逐渐加盐,用手搅动杯子里的水,使盐溶化在水中,但是,鸡蛋仍然没有浮出水面。于是,我又让同学们往水里加了一些盐,搅拌均匀,那个鸡蛋慢慢地浮出了水面,真是太神奇了!接着,我就有目的地引导学生把实验过程说清楚,说完整,把重点描述具体;最后提出写作提纲指导描写,完成习作。因为学生有了真实的体验和感受,便有话可说,有话可写,并且有了深厚的写作兴趣和欲望。
2.主题式活动体验,丰富学生真切的体验与感受
校园是学生除了家以外最熟悉的生活环境,开展“主题式”活动,创设“主题式”情境,有目的有计划地丰富学生的体验。围绕学校开展的各项主题教育活动或实地参观实践,让学生亲历活动过程,获得真切的体验与感受,使学生有话可说,有情可抒。
例如我们可以在不同的季节带学生观察校园里的花、草、树木,让他们感受到生命的力量,体验到成长的快乐。在春季参观完校园后,伟斌同学在《校园风景线》一文中写道:“学校的大叶榕每年到了四月上旬左右,就会在一、两天之内突然间整树的旧叶子都会掉光,而且又会在一周之内重新发芽吐蕊,长出一树碧绿的叶子。多么神奇的树!多么强大的生命力呀!……”经过观察实践,学生一语中的,不仅培养了学生爱观察、爱思考的良好习惯,还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此外,校园里举行的消防演练实践活动、元宵节的灯笼制作秀、“六一”和元旦的表演秀、现场书画大赛、读书节、数学节、英语节、红领巾跳蚤市场义卖活动、各种参观展览等主题活动……让学生在真实的活动中体验真情,在体验中认识,在体验中感受,在体验中运用知识,逐步发展和创造。例如,在红领巾跳蚤市场义卖活动结束后,回到教室,我立刻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的心情、感受,学生争先恐后,一吐为快。然后我再让他们定格在卖场,把亮眼的地方说一说,再写下来。于是,学生便把握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及场景描写等细节详细地写了下来。如子柔在文中写到:“我早已按捺不住心里的那份雀跃,迫不及待地朝一个玩偶的摊位跑去。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啊!这里的玩偶琳琅满目,数不胜数,让人眼花缭乱。我逛了许久,扫荡了许多玩偶后,才满意的回到自己班的摊位。在扫荡回来的那么多玩偶面前,也掩盖不了我拿来义卖的这个变异型海绵宝宝特别的气息,估计它能卖个好价钱。我与同学们齐声叫卖:‘六二快乐卖场,应有尽有,何必东走西走?’看着一本本书与一个个玩偶都卖了出去,特别是我那个变异型海绵宝宝卖了个好价钱,我喊得更欢了。时间总是那么不留情面,快乐的时光总是那么短暂,转眼之间,我们拿来义卖的东西卖完了。哈!哈!哈!要问我们此时最想干啥?当然是‘班师回朝’数钱啦!义卖活动有啥收获?除了增强我的理财、推销能力外,使我体验到劳动是快乐的,帮助别人献爱心是快乐的。愿人人都热爱劳动,乐于助人,做个快快乐乐的人!”
让学生在“玩中学”“玩中思”“玩中说”“玩中写”,字字真实,句句有情。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这样,学生在活动中动手、动口、动脑、动情,渐渐消除写作难的情绪,自觉体会和验证感受,有效提高了写作水平。
二、在酸甜苦辣的家庭生活中体验
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这就告诉我们,“生活是作文之本”。习作教学只有走生活化的道路,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或尽量挖掘与生活相联系的题材,才能使习作充满活力,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发展个性品质。
引导学生参与家务劳动,亲自去体验。在日常生活中,利用相机、手机、录像机抓拍触动心灵瞬刻的视频、定格画面,收集体验情景素材,围绕一定的主题将体验情景素材带进习作教学课堂,通过展示视频、结合相片述说等重现体验情景,引导学生进行习作。如颖琦在第一次做饭时把所拍的照片带回来,我通过图片重现她做饭的情景,引导她把过程说清楚,细节的地方说具体,把人物的动作、语言、心理活动和感受等描述出来,她在《第一次做饭》中写道:“爸爸拿了两个洗干净的西红柿放到我面前的搁板上,随后又给了一把小小的水果刀我,我好奇地抬起头问爸爸:“爸爸,为什么不让我用那把大刀?”那把大刀其实就是菜刀,在爸爸苦口婆心的劝说下,我还是乖乖的用水果刀一点一点的切着西红柿。但当爸爸出去的时候,好奇心又促使我偷偷地拿了菜刀来切。不料,西红柿一滚,我手一滑,手指被割开一道血口子。我‘哎哟’一声大叫起来,当时痛得我不敢哭出声来,那是自找的。看着爸爸妈妈又焦急又心疼地帮我包扎伤口,我的眼泪涌眶而出,做顿饭可真不容易啊!当时我也终于明白,爸爸为什么不让我用菜刀的缘故了……”可见,学生通过真切的生活体验,有真事,有真情,便有真文了。
另外,在家还有很多酸甜苦辣、喜怒哀乐的事情,可以让学生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在课堂上或课前三分钟时间和同学们分享。学生乐说、乐学,言之有情,言之有物,写作的题材便信手拈来。
三、在精彩纷呈的社会实践中体验
只有亲历感悟,学生的习作才会流露真情。为此,教师要有目的地引导学生立足社会、走向社会去体验生活,积极参与各种活动,从亲身经历的实践活动中得到直接的感性认识,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
为使学生习作起来更得心应手,可以从下几方面引导学生参与实践:首先让学生走进社区,认识社会。通过观察、调查,从近身环境中得来亲切的知识。如开展“我是社区小主人”活动、参观污水处理厂、科技馆……还可以让学生走进农田,参与劳动。通过劳动锻炼,从训练中得来处理环境的能力。也可以让学生走进各个乡镇的美丽乡村,让他们切身感受到各个地方的风景、美食、乡土人情等特色,体会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日新月异。其次还可以在节日中体验,让学生积累快乐。我国有很多传统节日,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国庆节、重阳节、冬至、春节等,它们就像一颗颗璀璨的珍珠镶嵌在祖国传统文化的宝库中。我们围绕节日,开展“寻节日根源”的读书体验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动手、动脑、动情,活动结束后,对学生进行先说后写的习作训练,并开展优秀习作评比活动,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春节回来,我在一节习作课上,让学生写一篇关于过春节的文章。刹那间,学生抓耳挠腮,不知从何下笔。于是,我利用视频重现春节情境,播放了一个上传在班级微信群和Q群的视频:“春节期间,热闹非凡,家家户户张灯结彩,有些人在舞狮,有些人在围观,还有些人在燃放烟花炮竹,有些车子还被震得‘呜呜’直响……”我让学生回忆在哪看过这样情境?把画面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学生议论纷纷,争先恐后地举手发言:“今年大年初一的时候,我在街上看过”“这是我老家的村子,我拍的。”睿睿还自豪地说。我又进一步引导:“你看到这样热闹的场面,有什么想法?”这是在激活学生在生活中积淀的已有体验,唤醒学生的体验情愫。这时,学生思路大开,纷纷说出自己的感受,有的说:“我很高兴,在这热闹的气氛中,我感受到了习爷爷给我们农村带来的巨大变化。”有的说:“是呀,现在我们阳山县都在搞美丽乡村,爸爸妈妈还带我去过很多乡镇玩呢,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以前我老家很脏,又多牛粪,我都不想回去,现在不同了,像公园一样!”“现在越来越多人回来过年了,我在村子里结识了很多小伙伴,我们村还有舞龙呢,妈妈说年味越来越浓了。”“对,对,今年我家居然贴对联、做糍粑了,感觉很有过年的气氛,我还学会了黏角子呢!”还有的说:“我很担忧,有的人烟花炮竹随便乱放,不注意安全,去年就有一个飞炮射进一户人家的窗子,结果房间着火了。”“现在车子很多,污染环境,去地方玩又经常添堵,很烦。”这样,一个简短的视频,正是由于唤醒、激活了学生在生活的已有体验,打开学生的“话匣子”,课堂从孩子们的你一言我一语中,可以看出他们的作文立意。他们的作文,有的从美丽乡村的角度写;有的从过年燃放鞭炮的危害方面写;有的写相聚的喜庆……通过开凿习作的源泉,引导学生热爱生活,主动接近周围的人和事,主动地了解生活、体验生活,充实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从而写出真实、接地气的作文来。
这样,通过种种途径,拓宽体验的渠道,以“体验”为轴,解决当前小学生习作教学“假、大、空”和学生作文“抄、凑、拼”的弊端。将“知识积累、技巧习得、习惯养成、思想教育、情感熏陶、思维训练”等体验活动贯串起来,诱导学生参与体验,积累素材,学生的习作便水到渠成,有可炊之米了。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吴立刚.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4
[3]刘济远.小学语文教学策略.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4]张云鹰.开放式作文教学.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6.
论文作者:梁素琴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8年9月中
论文发表时间:2018/9/27
标签:习作论文; 学生论文; 引导学生论文; 素材论文; 爸爸论文; 课堂论文; 小学生论文; 《知识-力量》2018年9月中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