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化县人民医院 湖南娄底 417600
【摘 要】婴幼儿肠梗阻性病变,发病急、病情重,早期诊断直接关系到治疗及预后。近年来,国内、外对婴幼儿腹部平片“肠气减少”征象进行了多次报道,现就我们收集到的十三例病例进行探讨。
【关键词】婴幼儿腹部平片;肠气减少;临床分析
1材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13例患者男8例、女5例,其中年龄最大者为1.5岁,最小者为3天,其中6月以下者约为69%,6月以上者约为31%,12例有阵发性哭吵,呕吐,10例有血便,2例腹泻,8例有发烧等症状。有典型肠梗阻临床症状的约61%,临床诊断为肠套叠的占69%。
1.2检查方法 13例均行泛影葡胺灌肠检查。
2结果
1.1腹部一片致密阴影,看不到明显气体或仅看到胃泡和极少量零星肠气有10例。
1.2仅有少量肠气且分布不均匀,局限于一处有3例,其中小肠内无气,结肠内可见少量至中量气体影1例,结肠内无气,小肠内可见少量气体影2例。
3探讨
3.1新生儿刚出生时,腹部一般没有气体,随着婴儿啼哭后约5分钟咽下空气至胃内,约15分钟开始通过幽门,2小时小肠可充气,3-6小时空气进入结肠。新生儿在出生后24小时全肠道应有正常的气体分布。一般情况下,儿童腹部出现腔内气体变化及细小液气平面的病理意义值得注意。一岁以下的婴幼儿小肠内气体仍很多,主要为:咽下的空气;小肠吸收功能不良,肠内气体不能充分吸收;回盲瓣功能不全,结肠气体逆流入小肠所致。尤以6月以内婴幼儿明显。由于婴幼儿上述生理特点,X线腹部平片是诊断肠梗阻的首选方法之一,而腹部平片上表现为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肠气减少”征象对诊断婴幼儿早期肠梗阻就具有特征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2本组病例绝大多数为肠套叠患者,占69%,以1岁以下较多,表现肠气减少为主伴有小肠气体不同程度减少,分布不均匀。分析:早期肠梗阻(肠套叠)肠管缺血、缺氧而痉挛,套入部以外肠管反射性痉挛而形成肠腔内无气体的表现或者由于所反射性肠麻痹造成肠腔内大量液体而气体相对减少。
3.3本组病例中有2例先天性肠道疾病。和其他一些高位性小肠梗阻一样由于梗阻近端内大量液体滞留而气体多反流入胃内,呕吐排出体外,呈现肠气减少。此类病变常见于新生儿,于出生后几天即有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可有胆汁。胎粪排出延迟或无正常胎便排出。
3.4本组有一组未发现肠梗阻,因临床有腹痛、哭吵、呕吐就诊,临床怀疑肠梗阻。腹部平片示肠气减少,肠管无扩张,可见细小平面,但近观察治疗后症状自然缓解。
4结论
我们临床观察,6月以下婴幼儿肠气减少较容易判断且具有特征性意义,对婴幼儿肠气减少而临床怀疑肠梗阻性病变的病例均应行灌肠检查以免漏诊或误诊。因此婴幼儿肠梗阻并不一定象我们熟悉的肠梗阻一样,肠气减少也可以是婴幼儿肠梗阻的征象。
参考文献:
[1]郭奕群,吴茂雄,郭仕涛,郑练. 腹部X线平片对婴儿肠套叠的诊断价值探讨[J]. 中国基层医药. 2006,13(12):392-393.
[2]陈建政. 婴幼儿急性肠套叠182例临床分析[J]. 中国基层医药. 2011,10(11):211-212.
[3]杨轶男,杨光路. 儿童腹痛临床诊断与治疗探究[J]. 中国医药科学. 2013,7(07):308-309.
[4] 梁丽华,陆燕. 彩色超声诊断小儿肠套叠的临床价值[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2(02)
[5]都业华,周环宇. 回盲部肠癌合并肠套叠超声与CT表现[J].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2,29(04):72-73.
[6] 刘道喜,唐平. 小儿肠套叠误诊原因分析[J]. 中医临床研究. 2011,20(24):211-214.
论文作者:邓利平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5年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4/22
标签:肠梗阻论文; 肠套叠论文; 婴幼儿论文; 气体论文; 小肠论文; 腹部论文; 结肠论文; 《航空军医》2015年1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