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导学生选好读物
目前,世界上每年出版新书就达到80万种。面对这种浩瀚的书山文海,语文教师要做好“导航员”的工作,有责任帮助学生精选慎读。古人云:“书富如入海,百货皆有。人之精力,不能兼收尽取,但得其所欲求者尔。”当然也不能过分狭窄,因为“倘若盯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鲁迅),要精读与博采相结合。课外读物的选择应以思想内容健康、语言文字典范、适合青少年阅读发展为标准。当然,新大纲所推荐的名家名著应是我们的首选,高雅的文学作品是我们选择的主类,允许兼容其他。清代唐彪在《读书作文谱》中说:“有当读书之书,有当熟读之书,有当看之书,有当再三细看之书,有当必备以资查之书,书既有正有闲,而正经之中,有精粗高下,有急需之异,故有五等分别也。”
据此,课外读物选择可分为五个层次:
一是“当读之书”。可理解为与课内教学密切配合之书。如学了《荔枝蜜》,再指导读《杨朔散文选》。
二是“当熟读之书”。指读写知识、文学常识、语言基本知识等有助于巩固和拓宽语文知识以及提高语文能力的书。
三是“当看之书”。指各种文化科学知识的书,应指导学生广泛浏览,扩大视野,发展智能。
四是“当再三细看之书”。指有代表性又有相当深度的必读名著。
五是“必备之书”。指常用的工具书、重要的参考用书等。
精选课外读物是一项复杂而相当重要的工作,我们要及时了解出版信息,不断扩大阅读面,提高鉴赏水平,才能胸有成竹,择优推荐。
二、指导课外阅读的形式
课外阅读指导是一项经常的工作,形式多种多样,要根据教学实际选择适时适度的指导形式。
1.结合课文教学进行指导。叶圣陶说:“知识是教不尽的,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就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巧。”若结合课文教学进行课外阅读指导,就能收到最佳效益。如教学《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文,指导学生了解古典名著《水浒》的特点,作者站在人民的立场上,经过对集体创作的再加工,出色地塑造了宋江、鲁达、李逵等众多英雄形象,揭露了封建统治者的狰狞面目,反映了“官逼民反”的历史规律。整部著作故事完整,情节紧张,细节描写真实、细腻,语言口语化、个性化,具有鲜明的民族色彩。这样,不仅可以增强学生阅读《水浒》全书的兴趣,而且在阅读《水浒》全书时,对作品的主题思想、语言艺术成就也有了初步的认识。
2.适当安排课时指导。为确保有计划地开展课外阅读指导,一般每周安排一节课为宜。在指定的时间里,把学生带到图书阅览室边指导边阅读,或先上指导课再带学生去阅览室翻阅摘抄资料。也可以组织专题报告会、讨论会,或让学生自由阅读等。这些阅读形式,适合学生的个性爱好,容易激发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并养成勤于阅读的好习惯,深受学生欢迎。
3.开设专题讲座指导。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可定期举行专题讲座,有目的、有计划地介绍阅读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包括怎样使用语文工具书、当代文学动态和作品赏析以及语言趣谈等。
4.组织课外阅读小组。作为语文教师,对课外阅读内容的认识要宽泛。古今中外的文学名著是重要的课外阅读内容,但不是全部。因而,我不仅仅指导学生去读小说、背诗歌,而且鼓励他们只要有阅读兴趣,凡是适合自己年龄和口味的书,无论是科技的、历史的都可以拿来读。基于学生不同的爱好,我在班级内成立了几个课外阅读兴趣小组,如爱好文学的“紫贝壳”组、爱好科技的“金钥匙”组、爱好历史的“小石头”组等。学生们常常因为同喜爱某一本书或某一类书而结为知己,书成了他们高尚而坚实的情谊纽带。当然,作为学生的引路人,我也经常有意识地向各个阅读组推荐他们阅读兴趣之外的书籍。如向“紫贝壳”组推荐几本科普类图书,向“金钥匙”组推荐几篇著名散文等,使课外阅读的内容与学生信息的缺失面相结合,帮助学生把爱好扩展到其他领域,从而扩大他们信息获取的范围。
三、指导课外阅读方法
课外阅读主要根据不同的阅读内容、要求和个人习惯选取不同的阅读方法。指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对于提高阅读效益、培养学生用心专注、刻苦钻研、顽强学习的心理品质、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1.指导速读。速读,就是快速阅读、整体把握。做法和要求是:筛选重点,把握重点语段,总观整篇要旨,授予直接阅读法和整体认知法,不断提高速度的能力。
2.指导精读。精读,就是精思熟读。读法和要求是:扫清文字障碍,弄清句段含义,领会全文中心。这就是说,精读要从部分到整体,由整体到部分,反复研读,领悟精义。精读,也可以理解为积累性的阅读或探究性的阅读,更注重内容的内化和运用。精读时应引导学生采用品读、背诵、摘录、写体会、编手册等方法,促进对精读内容的理解、积累乃至运用。
3.指导写读书笔记。写读书笔记是治学科研的基本功,它形式多样,需要根据阅读的目的要求、个人的知识能力和习惯自行选择。
指导学生常用的笔记方式有以下几种:
一是批注。对阅读的重点、难点部分划记号、作注释、写批语。
二是摘抄。根据需要将有关的语句、段落及原文摘抄下来,以备学习研究之需。
三是札记。札记是读过以后,记下来的心得、体会、感想、意见等思想亮点。实际上就是让学生们写下阅读中的感受,要求以“感”为主,联系读物的内容,具体地写出自己的感受是怎样产生的,自己在阅读时的思想活动、心理活动,做到真实具体。
四是做卡片。卡片式活页笔记,比本式易于归类、便于查找,是积累知识的主要手段。
四、读写完美互动
阅读能促进写作,反过来,写作也能促进阅读。如教学《谁是最可爱的人》这篇文章,可先布置学生写作《最敬佩的人》。这类文章学生有能力完成,但不一定能考虑到选材、剪材、组材等方面的技巧。完成作文以后,再开始学习这篇文章。研读本文时,可布置这样的思考题:
1.全文选择了哪几件事?作者为什么要选择这几件事例?
2.作者按怎样的顺序安排材料?为什么这样安排?
3.本文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4.拿本文与自己的习作做一简单比较,有何新的认识?
同学们必然边阅读边思考,在阅读中感悟,在阅读中加深了自己对文章的理解,提高了自己品味鉴赏的能力。
论文作者:刘显波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7年7月总第23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6/30
标签:学生论文; 之书论文; 课外阅读论文; 内容论文; 指导学生论文; 的书论文; 能力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7年7月总第23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