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案例教学法;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应用
案例教学法是指在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以具体的案例为依托,来进行相应知识内容讲解的一种具体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有助于提升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形象性和具体性,继而激发学生在课堂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活力,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要理解案例教学法的优势所在,进一步的强化对该教学模式的研究,以更好的掌握该教学模式的应用规律,助力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的全面提升。
一、合理选择案例,有效明确主题
合理选择案例、有效明确主题是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开展案例教学首先需要考虑的问题,案例的选择是否合理、主题是否明确对于课堂的案例教学会产生直接的影响,并有效的对案例的主题进行明确,以在案例教学的过程中能够更好的体现相应的道德与法治知识内容,进一步的提升案例教学的效果,从而助力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效率的不断提升。而在案例选择的过程中要遵循以下几点。其一,符合教学主题。案例选择要和教学内容有密切的关联,尽可能的让案例突出课堂教学的重难点或者可以通过案例来引出相应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避免所选择的案例和教学内容无任何关联。其二,贴近学生生活。所选择的案例应当贴近学生日常的生活,具有较强的趣味性、新颖性,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在课堂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也只有贴近学生生活、趣味性十足的案例,才能让学生在课堂的案例学习更加的投入,更加的认真,从而提升课堂的案例教学效果。其三,具有一定的指引性。所选择的案例要具有一定的指引性,将学生在课堂的学习逐渐的引向深入,从而进一步的提升学生学习的深度。例如,在学习《学会尊重》小节内容时,可以设计以下案例,如展示一个生活中相互尊重的小案例,让学生结合这个案例来理解互相尊重的价值,进而较好的完成该节课的教学目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恰当进行引入,积极组织讨论
当对案例进行有效的选择和明确之后,需要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采用合理的手段对案例进行引入,同时还要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基本单位来结合案例对相应的小学道德与法治知识内容进行研究和讨论学习,进一步激发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生机与活力。例如,仍以《学会尊重》小节内容为例,教师可以借助微课视频以小情境的形式对案例进行展示,如小明每次放学都坐着公交车回家,而在车上总是会给老弱病残孕让座,一些老人也会提醒小明在公交车上不要落下东西、不要坐过站,甚至有的大哥哥、大叔叔还给自己让座,着实让小明很感动,之后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这个案例进行讨论,如案例讲述了什么故事、互相尊重有什么价值和意义、生活中你是如何与其他的学生互助互爱的、如何才能做到互相尊重等等,让学生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的讨论研究,一起说出自己的看法,总结和提炼出自己的观点,而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则可以给予学生案例学习指导,有效的破解学生在讨论学习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进而不断的提升学生案例学习的效能。
三、细致进行梳理,不断巩固提高
当学生对案例讨论结束之后,需要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及时的带领学生对课堂的案例学习进行细致化梳理,有效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让学生对所学习的道德与法治内容有一个较为全面的学习,进一步的巩固学生在课堂的学习成果。一方面,对于上述的案例学习和讨论中,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就课堂的讨论成果进行分享,说一下在讨论中学到了什么知识,明白了什么道理,以及后续如何才可以与人相互尊重,同时还可以说一下讨论过程中存在哪些突出问题,这些问题是否解决,而教师则可以给予每个小组有效的教学评价,总结学生在讨论学习中的优点,指出学生在讨论学习中存在的缺点,进一步巩固学生在课堂的学习效果。另一方面,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可以对以上案例讲解中所涉及到的知识点进行再次的细化讲解,将这些知识梳理成知识体系,让学生更为清晰有条理的对这些知识内容进行学习和把握,继而全面的让学生通过案例来对该节课的知识内容进行学习和把握,自然有助于课堂教学效率的进一步提升。
总而言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要理解案例教学法的内涵和基本特征,进一步强化对该教学模式的研究和探索,并合理选择案例,有效明确主题;恰当进行引入,积极组织讨论;细致进行梳理,不断巩固提高等,从而全面的发挥该教学模式的特点和优势,进一步的激发学生在课堂的学习热情和活力,助力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夏廷.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初探[J].华夏教师,2018(36):31.
[2]缪素珍.案例教学法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运用探研[J].成才之路,2018(28):12.
[3]安庆联.案例教学应把握“三度”[J].中国教育学刊,2017(11):106.
论文作者:吴万江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12月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