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成人教育研究性学习的合理建构,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成人教育论文,研究性学习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7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794(2007)09-0013-02
一、成人教育研究性学习的特点
1.明确的目的性。“对于今天世界上许许多多成人来说,成人教育是代替他们失去的基础教育;对于那些只受过不完全的教育的人们来说,成人教育是补充初等教育或职业教育;对于那些需要应付环境的新的要求的人们来说,成人教育就是延长他们现有的教育;对于那些已经受过高级训练的人们来说,成人教育就是给他们提供进一步的教育。”他们从实践中带来了许多困惑、问题和疑难,他们之间的学习基础差异明显,他们对那些空洞的说教非常厌恶,迫切需要真实的反思和提高,也迫切需要有人对他们给予点拨和指导。成人教育开展研究性学习,从不同对象的不同需要出发,按需施教,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和项目指导解决他们的问题与困惑,是成教学员学习目的的内在要求。
2.突出的实践性。成教学员大多来自工作第一线,而且要兼顾工作和学习,他们不可能像普通高校那样经历较长的学习周期,他们没有时间和精力非常系统地接受和掌握理论知识,事实上他们最需要的不是深奥的理论,而是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他们最渴望的不是教师在课堂进行系统的传授,而是解决实际中的现实问题。因此,成人教育的内容应是实践性较强的知识,适当理论性知识的传授也应为实践性目的服务。因此成人教育围绕实践开展研究性学习,突出探究和解决成教学员所面临的实际问题,理论联系实际地进行实验、实习、设计、调查、研究等,指导学员亲自动手操作,将所学的知识技能应用于实际生产生活和工作之中,有利于培养学员灵活运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更适合成教学员的需要。
3.强烈的自主性。成人教育学员多有工作岗位,他们生活经历和工作经验都比较丰富,世界观和人生观已基本稳定,具有较强的独立意识和主动精神。他们主要是因为感觉到自己存在某种欠缺和不完满从而产生了学习提高的愿望,追求的是通过学习以进一步实现自身的价值。他们需要也能够自主地组织和进行学习。“研究性学习赋予学生充分自由,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充分展示学生的自主性,为学生个体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空间。”成人教育教学中开展以“自由选题、自主探究和自由创造”为宗旨的研究性学习,高度尊重学员的自主性、探究性、创造性,为学员创造无拘无束的氛围,让学员在其中自由地呼吸,获得心理安全感,才能满足他们的学习需要,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4.自觉的合作性。成人由于阅历比较丰富,他们深知沟通与交往的意义,也较多地掌握了沟通与交往的技巧,尽可能地充分利用各种人际资源。他们不再把老师视若神明,敬而远之,而是把老师当做平等的人,当做可以沟通的对象,在课堂内外建立起亲密的交流关系。同学之间也易于沟通,不再人为地设置屏障,有利于相互信任、取长补短。作为教师来说,他们对于成人往往也比较尊重,愿意建立一种亦师亦友的关系,教师不再是一个指手画脚的“教导者”,而成为一个“促进者”,一个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服务者”。师生关系由简单的命令服从转向平等的合作交流,建立起多向互动的沟通网络,自觉合作进行研究性学习,这正是成人教育研究性学习的重要特点。
二、成人教育研究性学习的建构策略
1.转变成人教育教学观念,确立研究性学习目标。“研究性学习就是指学习者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并确定研究课题,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它致力于学习者的学,目标主要指向于学习者创新能力、问题意识、合作意识及责任意识的培养。从本质上说研究性学习就是学习者对学习对象采取研究的态度,通过独立的思维过程去研究、分析、发现,从而获得知识、能力,并形成习惯、品质、信念。一是要变装饰目标为实用目标。长期以来,成人教育过分注重装饰目标,什么课程好学好过关就报考什么专业,学什么专业不是为了更好地发展,而是为了装饰自己,表示已获得了专、本科学历,至于对工作和事业是否真正具有价值就不管那么多了。二是要变客体目标为主体目标。传统的成人教育把学员看做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没有把学员看成是活生生的、具有思想和情感的人,忽视了学员不仅是“能知”的人而且还是“能动”的人。而研究性学习的主体是学习者自己,教师只不过是学生学习过程的“促进者”。教师不能用事先预想好了的答案去框束学习者,而应该充分肯定每个学习者的努力和价值,鼓励学习者大胆地表达自己的创意与设想。只有真正具有独立性、主动性、创造性的人才可能成为充分的主体。在研究性学习中,目标由学习者自己独立定,由学习者主动地、创造性地去达成,从而发展起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三是要变片面目标为全面目标。要求学员掌握一定的知识技能是必要的,但问题是我们的目标太片面了,只注重知识目标而忽略了能力和情感目标。可以说能力、兴趣、热情和态度其本身就具有知识价值,而不仅仅是获得知识的手段和媒介。没有能力的培育,缺乏对知识的情感,没有对知识的正确态度,这样的求知过程不可能使学员获得真正的知识,真正的知识必然蕴涵个体的能力、求知情感和态度。因此我们在成人教育教学实践中,依据新型人性论和知识观、多元智能理论和人本主义心理学以及发现教学理论,针对成人教育教学存在的事实偏差,倡导兴趣情感态度等全面目标的达成,突出建构力、批判力和创造力的培养,尊重主体的个性化参与、体验和理解。提出了成人教育教学应树立动态目标观、主体目标观、整体目标观、体验目标观和伦理目标观,要以知识目标为基础,能力目标为核心,情感目标为方向,共同构成研究性学习目标体系,力求这一目标体系的全面达成。
2.更新成人教育教学内容,突出学习力的培养。传统知识观把知识当做真理,因此“都是把找寻普遍的、确定性的、客观的或绝对的知识作为认识的根本目的”。成人教育课堂成为流水线式的机械的生产程序,只能培养出毫无生气和活力的机器人,以及千人一面、谨小慎微的“套中人”。可以说,重机械训练,轻创新创造;重统一要求,轻个性发展;重理论思维,轻实践体验;重墨守成规,轻开拓进取;重被动接受,轻主动建构,在我们的成人教育教学中已达到非常严重的程度。研究性学习不仅仅是培养一种“知识人”,更重要的是要把学员培养成“生成知识的人”和完满现实生活和可能生活的主体,也就是具有学习力的人。一是要突出建构力的培养。所谓建构力是指通过学员与外部世界的相互作用尤其是学员的主体性活动主动地塑造和建构知识的能力。形成了建构力就可以使学习过程由过去的自外而内的转移和传递转变为主动智能结构的建构过程。学员们就有了自主学习的能力,持续发展的能力,就能适应千变万化的客观世界。二是要突出批判力的培养。批判力是指人们对已有知识的质疑、反思和批判的能力。古人说“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人云亦云,随波逐流,毫无主见的人是不可能有大成就的。可以说没有哪一种知识可以免于理性的批判和质疑,任何知识不过是个体建构新知识的材料和资源,只有对以往认知进行批判基础上的超越和突破才有人类认知的进步和发展。在成人教育教学中应努力培养学员敢于质疑和批判任何假定的“前提”“基础”和“中心”的意识和习惯,不唯上、不唯书、不唯师,具有“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的勇气,这些内容不仅是教育教学中缺乏的,也是学员们最为需要的。三是要突出创造力的培养。创造力是指人们提供新颖的、独特的、具有社会意义的产品的能力,它更多地表现为获得知识和研究问题方法的创新和迁移。拥有知识并不代表就拥有创造力,创造力固然要以知识为前提,但两者之间并不能画等号。因此在成人教育教学中教师要创设各种良好的环境和有利的机会,不能让教学内容仅停留在知识层面上,而应拓展开来,尤其是要深入到学习力层面,让学员们能不断反思现成结论,大胆质疑权威知识,掌握“生成性知识”和“生成知识的方法”。我们针对成人教育课程教材目标偏离、内容陈旧、结构失衡、研究滞后的现状,既向有关部门建议组织成人教育专家和学科专家组成成人教育教材编写委员会,编写专门的成人教育教材,也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自主地编写了一些校本教材,突出了成人教育教材的价值性、现代性、弹性和研究性。
3.变革成人教育教学方式,注重个性化学习。长期以来,在传统知识观的影响下,成人教育教学带有强烈的权威主义痕迹,学习过程表现为对文本课程的简单机械的接受和由外而内的强制;学员们被人为地学科所分割,难以将视野尽情扩大,无法使思维交替融合,考完一门课程就算完成了一项学习任务,这使学员们囿于一种占有式的学习而难以自拔,学习的唯一目标就是牢记所学过的知识以顺利地通过考试,学习的基本方式就是机械被动地接受和灌输。要变革成人教育教学方式,一是要提倡参与互动式教学。教学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共同活动过程,教学是一个多向创造互动的立体信息网络,如果只有教师的积极性,或者只有学员的积极性都是残缺不全的,应让教师和学员共同参与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取舍、教学评价的实施,充分发挥教学中师师、师生、生生多种资源的价值,让他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反作用成为教学创造性的推动力量。二是注重学员的体验和感悟。现代知识观认为,认识真理就是创造真理,求知过程是个体对知识的自我建构过程。成人教育教学必须注重学员的自我体验和感悟,如果学员在学习中缺乏足够的体验和感悟,那么知识在他们头脑中只能作为一个外来物存在着,就不可能真正融入心灵,不可能汇入个体的经验之中,因而也就不可能对学员的可持续发展产生意义。三是要求主体对客体“投入理解”。这就要求成教学员不是以理性推理和验证的方式进入文本,而是带着个体的经验、批判的眼光和丰富的情感展开理解和沟通,以期达到超越事实材料、拓展自己的视界,充分尊重学员们的个性化见解,并把这种个性化见解视为学习的目的,而不仅仅是加深对问题理解的手段。这就要求教学不能一味追求统一的标准化答案,教师不能完全用事先预想的结果去框束学员,而应充分肯定每个学生的尝试和体验,鼓励每一个学员自由地表达个性化的创意和遐想。只有对问题获得了个性化的理解,才能称得上是真正的“研究”,也只有在求知过程中经历了深刻的自我体验,才能算是一种心灵的碰撞、创造性的迸发。我们在教学实践中结合学科开设研究性模块,尝试三种主要的教学模式:一是直接教学模式;二是学科渗透教学模式;三是专题性教学模式。并提出了确立研究课题——制定研究方案——实施研究方案——撰写研究论文——交流研究成果五个步骤和“引、议、读、写、创”五个具体环节。特别是编写研究性自学指导书和布置研究性作业,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本文系湖南省教育厅教改课题《研究性学习与成人教育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编号为J03B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