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平舆县中医院 CT室 河南驻马店 463400
【摘要】目的:评估核磁共振诊断方法用于肝硬化再生结节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本医院收入诊断的60例肝硬化再生结节患者实行项目研究,选取时间是2017年05月至2019年02月,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开展分组处置,试验组(30例)应用核磁共振诊断方法,对照组(30例)应用CT诊断方法,比对两组诊断准确合计率,分析试验组核磁共振诊断结果。结果:试验组诊断准确合计率(93.33%)较对照组计算数据(66.67%)显著更高,表明组间指标统计学意义(P<0.01)。核磁共振诊断呈现,T1WI于常规扫描大多为信号稍微升高,增强扫描之后延迟期、门静脉期和强化肝实质大多存在低信号结节现象,动脉期强化的可能性比较小;T2WI大多存在比较高的信号,增强扫描之后动脉期出现加强现象。结论:对肝硬化再生结节患者实施核磁共振诊断的准确性较高。
【关键词】肝硬化;再生结节;核磁共振
肝硬化为临床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大多肝硬化患者均为肝脏组织受损的结节肝硬化,纤维组织绕着其再生结节,损伤肝功能[1]。本文将2017年05月至2019年02月本医院收入诊断的60例肝硬化再生结节患者归入研究资料,分析核磁共振诊断方法实施在肝硬化再生结节患者中的临床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础资料
将本医院收入诊断的60例肝硬化再生结节患者(病例选择于2017年05月至2019年02月)纳入实验研究资料,分组方法是随机数字表法,一组收入30例。对照组:年龄最高77岁,年龄最低31岁,其年龄均值是(62.54±4.15)岁;女性与男性之比是11比19;病灶直径最大2.0cm,病灶直径最小0.6cm,病灶均值是(1.31±0.14)cm。试验组:年龄最高76岁,年龄最低30岁,其年龄均值是(62.46±4.21)岁;女性与男性之比是10比20;病灶直径最大2.1cm,病灶直径最小0.7cm,病灶均值是(1.29±0.16)cm。统计两组基础数据资料,P>0.05。
纳入标准:(1)患者通过病理诊断确诊存在肝硬化再生结节;(2)患者以及患者家属在知情同意书上面予以签字;(3)研究方案往医学伦理会上交得到准许。
排除标准:(1)患者病历资料不全;(2)患者配合性较差。
1.2 方法
对照组实行CT诊断:采取CT机实行检查,设定层厚是5mm到10mm,设定螺距1,设定扫描时间是0.8S/r,设定电压是120KV,设定电流是130mA,实行平扫及增强扫描。
试验组实行核磁共振诊断:采取磁共振成像仪以及体部相控阵线圈实行检查,设定TE是2.12ms到2.4ms,设定TR是150ms到200ms,T2WI依据FRFSE-XL实行序列检测,设定TE是84.8ms到92.9ms,设定TR是6200ms到7055ms,设定层厚是4.7mm,设定间距是2.4mm,设定TE是1.6ms,设定TR是3.9ms,设定视野是40cm×38cm。给予核磁共振相关对比剂,采取高压注射器实施推注,采取炸硼酸钾铵注射液,给药剂量是0.1mmol/kg,设置给药速率是2mL/s。扫描病变位置,依据三维成像技术处理相关图像资料。
1.3 相关指标[2]
统计对照组及试验组诊断准确合计率,研究试验组核磁共振诊断结果。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值指标计算后录入SPSS 21.0软件开展检测,计数资料(诊断准确合计率等)表示成例数(n)或率(%)形式,数据实行X2检验,P<0.05,显示出组间指标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诊断准确合计率
试验组诊断准确合计率(93.33%)相比对于对照组计算数据(66.67%)得以显著提升,显示出组间指标统计学意义(P<0.01)。
2.2 分析试验组核磁共振诊断结果
试验组患者经由核磁共振诊断,T1WI于常规扫描大多为信号稍微升高,实行增强扫描之后,其延迟期、门静脉期和强化肝实质大多存在低信号结节现象,动脉期强化的可能性比较小。T2WI大多存在比较高的信号,实行增强扫描之后,其动脉期出现加强现象。
3. 讨论
肝硬化为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慢性进行性疾病,可能因1种或是多种病因的长时间作用,引发弥漫性的肝脏受损情况[3]。而患者长时间存在肝硬化再生结节,容易引发肝癌,对患者日常生活质量带来严重不良影响[4-5]。所以,提升肝硬化再生结节患者的临床诊断准确度十分重要。临床肝脏诊断中多采取CT检查,然而,CT检查存在一定局限性,通过组织隔离,无法精准呈现病变位置,容易出现漏诊和误诊情况。
核磁共振诊断为现今比较常用的一种影像学诊断方法,不影响受检者机体健康,于外磁场相关作用之下,扫描病灶,采取成像功能,呈现实际状况。于肝硬化再生结节患者采取核磁共振诊断,可以检出肝硬化再生结节患者体内肝脏大小、外形状况等。本文相关数据指标展示出,采取核磁共振诊断方法的患者诊断准确合计率较采取CT诊断方法的患者更高。表明核磁共振诊断方法实行在肝硬化再生结节患者临床诊断中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综上所述,对肝硬化再生结节患者开展核磁共振诊断的准确性比较高,存在重要诊断价值,展示出进一步推广应用意义。
参考文献:
[1] 翟建山.肝硬化再生结节患者的核磁共振诊断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6,6(15):169-172.
[2] 袁玉新.分析核磁共振用于肝硬化再生结节的诊断价值[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7,24(24):16-17.
[3] 沈祥春.核磁共振成像在肝硬化再生结节和小肝癌中的鉴别诊断比较[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8,2(9):91-92.
[4] 张宇,时建文,孙广丹等.肝硬化结节应用CT与核磁共振成像诊断的临床研究[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7,11(12):69-70.
[5] 于立新.肝硬化结节CT与核磁共振成像临床分析[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7,1(13):60-61.
论文作者:王红远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9年第0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3
标签:肝硬化论文; 核磁共振论文; 患者论文; 病灶论文; 方法论文; 准确论文; 对照组论文; 《健康世界》2019年第0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