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中医正骨推拿手法论文_刘付均

什么是中医正骨推拿手法论文_刘付均

(四川省宜宾市筠连县人民医院)

中医正骨推拿手法主要指的是医生用双手,根据规定的动作和技巧,在患者体表实施各种的专门操作,来预防和治疗疾病。在操作过程中主要是用手进行操作,因此简称为手法,其属于中医临床上比较常见的方式之一。近几年,伴随这手法广泛应用,该技术也得到了不断完善和创新,开始涌现出各种流派和种类,相关学者统计发现不同流派所使用的手法也有所不同。

中医正骨推拿手法的发展历史

在周朝就出现了专治骨折的医学,在《周礼·天官》中记录了专处骨折疡的内容,在晋代时期,《肘后备急方》当中还记录了使用牵引等方式对人的关节进行复位。唐朝时期,在《备急千金要方》当中记载了如何对下颌进行复位。宋代时期在《圣济总录》当中对正骨推拿手法作出深入总结,同时还介绍了如何用药封裹和膏摩等的骨伤综合治疗方式。到了元代时期,开始出现了正骨兼金镞科,随后在明朝时期的《世医得效方》中记载了如何对肩、颈椎和肘、膝、踝关节进行复位和固定,在明朝还有一位医者叫薛己,他在《正体类要》当中一共总结了19条如何正复骨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当发展到清朝时期,《医宗金鉴》当中对先人的正骨手法和经验进行总结,同时概括为摸、接、端、提、按、摩、推、拿8种手法。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医和中西医结合的工作者针对上述的正骨8种手法作出深入研究,同时还作出了一定的改进和创新,促使正骨推拿手法内容得到丰富,也提高了治疗效果。

正骨推拿手法适用范围

①适合对肌腱损伤的治疗,肌肉和肌腱、韧带完全破裂则需要对患者实施手术重建,但是患者属于部分破裂则可以使用正骨推拿手法进行治疗,对筋进行梳理,然后将已经断裂的组织理顺,然后对其进行加固处理,这样能够减轻疼痛感,有助于今后的愈合。

②肌腱滑脱,触摸患者疼痛部位可以发现有条索样隆起,关节活动发生了比较严重的障碍,若治疗不当,则有可能会转变为肌腱炎,出现黏连,这种情况下则需要对其进行尽早治疗。

③各种关节脱位,半脱位,对患者进行正骨之后,结合不同情况对其进行固定。

中医正骨推拿手法

①手摸心会

对骨折进行复位之前,医者用手触摸患者骨折部位,先轻柔,后用力,先浅后深,先远后近,并且要求两头相对,明确了解骨折在患者肢体当中的实际情况,然后根据X线片显示内容,医者还需要在头脑的当中构建一个立体形象。

②拔伸牵引

借助克服肌肉拮抗力,然后对患者患肢短缩位移情况进行矫正处理,促使其恢复正常长度。结合欲合先离理论,对肢体进行牵引,促使其保持在原有位置,然后沿着患肢的纵轴从远到近对骨折段进行对抗牵引。此后根据骨折整复位的具体步骤对肢体方向做出概念,继续对其进行牵引。

③旋转屈伸

该方式主要是对骨折断端的畸形进行校正处理,比较适合靠近关节的骨折部位治疗。当肢体旋转出现急性,手握住远端位置,然后拔伸下围绕肢体纵轴向左右旋转,促使支腿位置和整理轴线恢复正常。对患肢进行屈伸期间,一手固定关节的近端,一手握住远端,沿着骨折的关节冠轴对肢体进行摆动,从而对骨折脱位进行矫正。

④提按端挤

该种方式主要是对向外突出爹骨折端向内部挤压。要求手法适当,方向正确。医者收治和患者皮肤紧密接触,以防止皮摩擦皮肤而出现损伤。

⑤摇摆触碰

双手固定骨折位置,然后助手稳定维持牵引,等到骨折断端之间骨擦音降低。

⑥夹挤分骨

患者骨折后,因为骨间膜牵拉出现靠拢,形成侧方位移。针对这种情况使用双手的拇指和食指、中指、无名指,对骨折部位分别挤压间隙,促使骨间膜紧张,相互靠拢的骨折端分开。

⑦折顶回旋

医者双手拇指在突出骨折位置抵住,剩余四指重叠环抱在下陷的骨折位置。对骨折位置进行牵引的基础上,使用拇指向下挤压骨折端,然后加大骨折成角畸形,根据拇指的感觉来预估骨皮质情况,从而对畸形进行校正。

⑧按摩推拿

骨折复位之后,通过扭转肌肉,肌腱等,促使患者紧固舒展通达。操作期间手法轻柔,根据鸡肉和肌腱的走行房向进行缕筋。

论文作者:刘付均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9年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6

标签:;  ;  ;  ;  ;  ;  ;  ;  

什么是中医正骨推拿手法论文_刘付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