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长江《读书》奖”评选引起争议,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长江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近期评选揭晓的“长江《读书》奖”成为学界议论的焦点,一些学界人士对“长江《读书》奖”评奖的公正性和权威性提出了质疑。6月9日南方一家报纸发表了题为《99万元大奖颁给“读书人”》的专题报道,其中徐友渔、邓正来、亚辰等学界人士对该奖项的价值及评选方式提出疑问和批评。近日更有朱健国的署名文章言辞激烈地批评“长江《读书》奖”“创造了‘中国学术腐败新高’”。相关议论也成为一些文化类网站的热门话题。
“长江《读书》奖”是由三联书店《读书》杂志与香港李嘉诚基金会共同创立的目前国内奖金额最高的学术著作奖项(奖金总额为99万元人民币)。组织者称,这一奖项的目的在于“褒奖汉语学术—文化界有思想、有影响的作品,激励作者的潜心创作与钻研,促进读书与思想文化界的学习与交流,推动全社会的读书与思考风气”。“长江《读书》奖”设立“著作奖”和“文章奖”两大奖项。今年还特设了“特别荣誉奖”(没有奖金)及读者评选著作奖。从今年开始,每年评选一次。首次评选结果已于今年5月下旬揭晓。
对“长江《读书》奖”首届评选结果质疑的焦点主要集中在:一,有几位活动组织者或参与者的作品得了奖。如《费孝通文集》获得特别荣誉奖,而费孝通先生是首届“长江《读书》奖”的特邀名誉主席;获“专家著作奖”的《汪晖自选集》作者汪晖是《读书》的执行主编;钱理群是评审委员会的成员,他又以一篇《想起七十六年前的纪念》成为“文章奖”的得主。二,对“著作奖”与“文章奖”入选范围要求不一。“著作奖”的评选范围是“评选五年来出版的用汉语写作的人文、社会科学优秀著作(含文集)”,而参加“文章奖”评选的范围却限定在“《读书》杂志两年内发表的文章”,这有悖于“学术乃天下公器”之原则。三,“长江《读书》奖”章程规定,“长江《读书》奖”的“著作奖”将评选3部著作, 其中“两部为专家评选奖”“一部为读者评选奖”,时至今日仍不见将“读者评选奖”公诸与众。
记者近日与《读书》杂志社取得联系,得到如下答复:首届“长江《读书》奖”是在推荐委员会推荐的基础上,从得票最多的前10余本书中,由15位评委经过3天封闭式评审评出来的。在整个评审的过程中, 所有评委严格按照规则进行。回避原则是有的,那就是:“参评作品的作者,当年不得担任学术委员”。因此当费孝通、汪晖、钱理群他们的著作或文章被推荐进参评行列,即被排除在相应奖项的评审工作之外,汪晖因此也没有担任本次活动的召集人。至于“文章奖”为什么只将范围限定在近两年《读书》杂志上发表的作品,《读书》杂志社认为这“无过多可以指责的地方”,因为评奖活动是由《读书》杂志主办,比如《大家》杂志主办的评奖活动,入围文章也是在《大家》杂志发表过的作品,况且“文章奖”只占据奖项中较小的份额。至于“读者评选著作奖”,选票刊登在《读书》杂志2000年第一期上,由于第一轮读者投票结果过于分散,评审委员会建议在第一次读者投票的基础上,请读者进行投票复选,以得出获奖著作。复选选票将刊登在《读书》第6、7期上,最终结果会在今年的八月份公布。
《读书》杂志社承认,由于缺乏经验,此次评奖工作的确有疏忽的地方,但对由此引发的某些议论深表遗憾。《读书》诚心诚意地想把事情做好,期望能通过这一奖项的设立推进学术的发展。举办这一评奖活动初始,就预料到会招致不少的议论,因为学术著作的评奖难有公论,但始料不及的是,议论的焦点不是集中于对学术问题本身的探讨,而是对评奖本身的动机、过程及对主办者作出种种猜测、评论和发难。
作为“专家著作奖评审委员会”的成员,钱理群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在参加评选的过程中,没有感觉到有所谓的‘腐败’,评委们可以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我没有接到选谁或不选谁的暗示。”评委王晓明也认为评奖活动本身是“认真”的,“严肃”的,在讨论具体作品时,评委们是坦率的,讨论的气氛很好。谈及获奖作品,受访的评审委员会成员认为大部分作品“当之无愧”、“可以接受”。王晓明说,汪晖的著作是获奖作品中唯一的一本对20世纪中国的社会、历史、文学作出深入分析的著作,他个人认为体现了国内目前同类研究的最高水准。
但仍有众多学者不接受《读书》和评委们的解释。复旦大学教授葛剑雄认为汪晖作为《读书》的执行主编,参与评奖,无论如何是“非常不妥当,不规范”的;青年学者罗岗说:不应该在最后结果出来才公布评委人选,应该在评奖进行的过程中公开入围作品和评委名单,接受公众的舆论监督。他们认为,无论《读书》杂志作出怎样的解释,汪晖的入围评奖都说明“长江《读书》奖”评选规则存在严重缺漏,并给此奖项及承办者造成了名誉损害。雷颐在旌旗网站发表署名文章指出,现在连一些公司、企业办的抽奖、评奖活动都作出“本公司员工不得参加”的规定,而此次由学者们制定的学术评奖规则却忽略此点,破坏公认的“游戏规则”,难免要为人所诟。
“长江《读书》奖”是由《读书》这一长期在读者中享有良好声誉的杂志社承办的,这让人们有理由对它怀有更高的期望,从而对这次评奖的欠缺感到格外遗憾。不少受访的读者谈到,希望通过评奖制度的完善,使“长江《读书》奖”能真正发展成为一个有威望、有分量的民间奖项。